文档详情

高中历史第4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学

沈***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54KB
约6页
文档ID:150301609
高中历史第4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学_第1页
1/6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学习目标: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1.重点:识记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掌握《马关条约》与《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2.难点:分析义和团运动的口号和斗争史实,认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教材整理1 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原因(1)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膨胀,逐渐形成对外扩张政策2)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爆发,日本借机派兵入朝2.过程(1)爆发:1894年7月,日军在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2)决战:1894年9月,中日海军在黄海展开决战3.结果: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1)条约内容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通商开放重庆等地为新的通商口岸设厂允许日本在华设厂(2)在列强干涉下,日本将辽东半岛交还给中国,但从中国获得了3 000万两白银的“赎辽费”4.影响(1)客观方面①范围: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腹地②经济:严重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巨额战争赔款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举借外债。

③政治:极大地刺激了西方列强,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2)主观方面①清政府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开始进行军事改革②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也以不同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深度点拨] 以《马关条约》为分界线,列强侵华方式发生变化《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以前,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教材整理2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与八国联军侵华1.义和团运动(1)原因①根本原因:民族危机加深②直接原因:外国教会势力猖獗2)性质: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3)斗争①兴起:19世纪末,在反洋教斗争的推动下,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兴起②口号: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势力迅速遍及京津地区③活动:阻击八国联军进犯北京;进攻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4)结果:慈禧太后发布“剿匪谕旨”,义和团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5)意义①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②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③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2.八国联军侵华(1)原因:维护在华侵略利益,借口“救护驻华使馆,助中国剿匪”2)经过: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下从天津进犯北京。

3)结果:八国联军胁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①赔偿各国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9.8亿两,以关税、盐税作抵押②在北京设使馆区,允许外国驻兵保护③准许各国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④惩办“首祸诸臣”等4)影响①巨额赔款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税收也被列强控制②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知识网络史论要旨1.中日甲午战争是日本积极对外扩张,蓄谋侵略的结果《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2.19世纪末为抗击外国侵略,挽救民族危亡,农民阶级掀起了义和团运动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探究点 《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影响史 料解 读史料一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马关条约》把握关键词“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答出日本取得的权益,围绕“只交所订进口税”分析其危害性史料二 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辛丑条约》根据史料二出处理解中国官员的“保平安之责”。

由“立时弹压惩办”“即行革职”可体现出清政府已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史料应用】(1)史料一中日本取得了什么权益?对中国有什么严重的危害性?【提示】 权益:开设工厂危害:利用中国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在中国销售商品,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更加直接、方便2)归纳史料二中列强对中国官吏的要求,这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 要求:于所属境内保平安;对反抗镇压不力的官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问题:说明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史论拓展】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1)鸦片战争后,英国等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第二批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3)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发展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4)八国联军侵华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某同学创作了一部话剧,其中有这样的情节:《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中国后,国人在某一茶馆中议论纷纷。

下面是该同学设计的四句台词,其中存在史实性错误的一句是(  )A.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B.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工厂,我们这些小工厂的日子就更难过了C.这么多赔款,砸锅卖铁也不够给的D.听说青年学生有的去“东交民巷”使馆界抗议了【解题模板】抓关键注意题干要求“马关条约”“史实性错误”排易误A项反映了《马关条约》的危害;B项“开工厂”和C项巨额“赔款”都是《马关条约》的内容,A、B、C三项都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验结论把“东交民巷”设为使馆界是《辛丑条约》的内容,与《马关条约》无关,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 D1.光绪皇帝曾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邓世昌英勇牺牲是在(  )【导学号:24940080】A.三元里抗英中 B.黄海战役中C.威海卫战役中 D.反割台斗争中【解析】 1894年9月在黄海战役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号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邓世昌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因鱼雷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答案】 B2.(2016·北京学业水平测试)梁启超指出:“吾国……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

与文中所涉内容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解析】 从“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可以判断是《马关条约》答案】 C3.(2016·陕西学业水平测试)下图是一幅19世纪末流行于河北、山东一带的传单,上有对联:“猪精邪叫自洋传欺天地灭祖宗万箭千刀难抵罪”,“狗屁妖书如粪臭谤圣贤毁仙佛九州四海切同仇”这份传单最有可能出自于(  )A.太平军  B.洋务派 C.义和团  D.同盟会【解析】 由题干信息“19世纪末流行于河北、山东一带”“灭洋教”可以判断是义和团运动答案】 C4.“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A.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B.割让了台湾岛给日本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解析】 “这一集体亮相”是指1900~1901年英、法、俄等发动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答案】 C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为什么不让中国摆脱那些外国人,他们尽是在她的土地上捣乱。

如果他们都能回到老家去,中国这个国家将是中国人多么美好的地方啊!既然我们并不准许中国人到我们这儿来,我愿郑重声明:让中国自己去决定,哪些人可以到他们那里去,那便是谢天谢地的事了外国人不需要中国人,中国人也不需要外国人在这一点上,我任何时候都是和义和团站在一起的义和团是爱国者他们爱他们自己的国家胜过爱别的民族的国家我祝愿他们成功义和团主张要把我们赶出他们的国家我也是义和团因为我也主张把他们赶出我们的国家——马克·吐温《我也是义和团》(1)如何理解材料中“外国人不需要中国人,中国人也不需要外国人”这句话?(2)作者为什么要和“义和团站在一起”?(3)通过阅读材料,你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什么新的认识?【答案】 (1)西方列强不应侵略中国,表明作者是同情义和团的2)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是一场正义斗争,值得人们的同情与支持3)列强对华战争是非正义的,是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各国人民是反对侵略战争的。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