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江畔独步寻花》课外作业设计一例及其它

zhu****ng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6.51KB
约5页
文档ID:138611583
《江畔独步寻花》课外作业设计一例及其它_第1页
1/5

《江畔独步寻花》课外作业设计一例及其它   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源于兴趣兴趣越浓,学习积极性越高而大量的枯燥的、单一重复的作业很容易导致学生厌学,降低训练的效果因此,课外作业的设计要讲究技巧,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融知识的学习、方法的引导和技能的训练于趣味性之中的作业,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学古诗《江畔独步寻花》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联系春游中观察到的春天的景象,结合诗句说说春天的花、春天的蝶、春天的鸟这些景物的特点,再动笔把这首诗描写的意境绘成一幅画  这种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抄写、默写解释字词、抄写大意等等单调而乏味的机械作业形式既让学生回忆了春天的景象,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使学生能联系已有的旧知识,入情入境地体会诗人描写春光景象时的心情,真正把思维活动贯串于语文训练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学生动笔绘画的过程也是他们理解诗歌内容的过程他们在作业时感受到春的勃勃生机,春的奋发精神,从而进一步陶冶了情操  怎样解释留连戏蝶时时舞  《古诗两首middot;江畔独步寻花》中的留连戏蝶时时舞句,有的老师认为留连指蝴蝶的行为,即解释为舍不得离开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也有的认为留连是作者的行为,即解释为(我看见)蝴蝶在花丛中快乐地翩翩起舞舍不得离开。

两种意见都有道理,不知哪种准确?  河南省洛阳河区环城小学马洛平  解释古诗句的步骤是先拆开来,后拼拢来拆开来,指解释句子中每个词语的意思;拼拢来,指把每个词语的意思连起来组成一句话(不要求成为诗句,因为解释不等于翻译)  这句中的留连(今多写作流连),指舍不得离开;戏,游戏,引申为快乐;时时,一刻不停地;舞,起舞  拼起来解释全句时,既要把所有词语的意思包括进去,又不能把这些词语的意思简单地相加起来(要作必要的语言调整),还要照顾上下诗句  这句中的留连究竟是蝴蝶的行为还是作者的行为,孤立地看这一句,似乎两种理解都有道理但只要与下面一句联系起来,即可发现留连是蝴蝶的行为,是一种拟人手法,因为这两句是对仗的请看: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下联中的自在显然指娇莺的表现,那么上联中的留连就一定是戏蝶的行为了  这两句写出了蝴蝶和黄莺各得其乐的情态,给春天增添了无穷的情趣,在解释它们时当然要让蝴蝶和黄莺担当主角至于作者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解释时如把作者也摆进去,就割断了上下句的联系,违背了诗人的原意  教参上将这个句子解释为快乐的蝴蝶不停地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意思是对的;没有把留连的意思写进去,这是因为不停地起舞中多少含有一点留连的意思。

  恰恰当作何解?  人教版六制小学语文第十册选有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我在教这首诗时,发现书上将恰恰注释为黄莺的叫声当时我心存疑问:莺啼之声该是清丽婉转,与恰恰之音大相径庭;再者,若把此句与上句对照起来看,恰恰与时时相对成文,时时释为不停地,恰恰也应当是一个表时态或表情状的副词,怎么是黄莺的叫声呢?我把想法说出来后,我校教师也觉得书中的注释不尽恰当  后来我在学《训诂学》(宋子然编著)时,找到了答案宋子然认为,恰恰在这里乃是频繁不断之意恰恰作频繁、时时解,是唐人俗语,从唐诗中不难找到例证白居易诗句栾栌与户牗,恰恰金碧繁,以恰恰状繁字,即是恰恰训为频繁之意的确证宋先生还从语源学的角度作了考证总之,恰恰训为频繁、时时,无论就诗意来看,还是证之以训诂、语源,都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对此,我深有同感不知同行们以为然否?  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先农小学 段平  教材将恰恰注为黄莺的叫声是有依据的《汉语大词典》中恰恰的第三义项是:象声词例句之一是:(元)张可久《水仙子middot;春愁》曲:景中情谁唤起,听西园恰恰莺啼例句之二便是杜甫那首绝句。

  《中国文学宝库middot;唐诗精华分卷》(朝华出版社)也把恰恰释为黄莺的叫声译言为:黄四娘家的小路两边,春意正浓啊,繁花满眼!千朵万朵花儿沉甸甸的,把枝条都压得弯弯的彩蝶恋着花儿流连不去,它们在花丛中时时飞舞蹁跹黄莺也对着春花自在地歌唱,那lsquo;恰恰rsquo;的声音,多么娇软婉转!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对这首诗有这样一段分析:盛唐人很讲究诗句声调的和谐他们的绝句往往能被诸管弦,因而很讲协律杜甫的绝句不为歌唱而作,纯属诵诗,因此常出现拗句诗人也并非不重视诗歌的音乐美这表现在三、四两句双声词、象声词与叠字的运用lsquo;留连rsquo;lsquo;自在rsquo;均为双声词,如贯珠相联,音调宛转lsquo;恰恰rsquo;为象声词,形容娇莺的叫声,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听觉形象lsquo;时时rsquo;lsquo;恰恰rsquo;为叠字,即使上下两句形成对仗,使语意更强、更生动,更能表达诗人迷恋在花、蝶之中,忽又被莺啼声唤醒的刹那间的快意这段分析,不仅解释了恰恰的含意,而且道出了恰恰与时时形成对仗的好处  段平老师根据《训诂学》一书中的解释,认为恰恰应训为频繁、时时,也是有理有据的,不妨可视为学术争鸣中的一家之言。

但我认为,对小学生讲,只要教材上说得合理的,就应以教材为依据,不必引进他说  摘自《小学语文教师》 5。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