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考纲A总®商闢像冢i•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H)2.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II )3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I )4 .伴性遗传(I )5 .人类遗传病类型(I )6 .人类遗传病类型监测和预防(I)7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I )J吆真题体验感悟倉務1. (2015新课标卷I )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特征的叙述,正 确的是(B)A .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B .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D .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解析: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上的遗传病男女患 病概率相等,A错误;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有隔代交叉 遗传现象,女病父必病,B正确;伴X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的遗传 特点是具有世代连续遗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的特点, C错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只有在隐性纯合时才会表现出来, 且具有隔 代遗传的现象,D错误2. (2015福建卷)绿色荧光标记的X染色体DNA探针(X探针), 仅能与细胞内的X染色体DNA的一段特定序列杂交,并使该处呈现 绿色荧光亮点。
同理,红色荧光标记的 Y染色体DNA探针(Y探针) 可使Y染色体呈现一个红色荧光亮点同时用这两种探针检测体细 胞,可诊断性染色体数目是否存在异常 医院对某夫妇及其流产胎儿 的体细胞进行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丈夫 itr 诙严胎儿汁绿担荧光亮点*红色荧光亮点A . X染色体DNA上必定有一段与X探针相同的碱基序列B .据图分析可知妻子患X染色体伴性遗传病C.妻子的父母至少有一方患有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D .该夫妇选择生女儿可避免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的发生解析:X探针能与X染色体DNA的一段特定序列杂交,说明这 段区域中有一条链与其碱基序列相同, A正确;妻子染色体组成为XXX,为染色体异常疾病,B错误;妻子的父母在减数分裂形成配 子时发生错误,会引起该病,C错误;该夫妇应该通过产前检查,避 免孩子患病可能,D错误3. (2015福建卷)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 因A、a和B、b控制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 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P 眼黄休X黑眼黑体IF] 黑眼黄体%黑眼黄体红眼黄体黑眼熬体9 : 3 = 4(1) 在鳟鱼体表颜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 。
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 2) 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理论上 F2还 应该出现 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 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3) 为验证⑵中的推测,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个体分别与 F2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统计每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性状及比例 只要其中有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 则该推测成立4)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具有优良的品质科研人员以亲本中的 黑眼黑体鳟鱼为父本,以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为母本, 进行人工授 精用热休克法抑制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排出极体, 受精卵最终发育成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其基因型是 由于三倍体鳟鱼 ,导致其高度不育,因此每批次鱼苗均需重新育种解析:(1)孟德尔把Fi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所以 在体表颜色性状中,黄体为显性性状亲本均为纯合子,颜色中黑眼 为显性性状,所以亲本红眼黄体鳟鱼基因型为 aaBB2)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会出现性状重组,则还应该出现红眼黑体个体,但实际情况是 这种双隐性aabb个体表现为黑眼黑体 ⑶亲本红眼黄体基因型为 aaBB,黑眼黑体推测基因型为 aabb或A_bb,若子代全部表现为红 眼黄体即说明有aabb。
4)父本为黑眼黑体鳟鱼,配子应为ab或Ab, 母本为红眼黄体,热休克法法抑制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即配子为 aaBB,形成黑眼黄体,两对均是显性性状,所以三倍体鱼的基因型 为AaaBBb三倍体在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难以形成正常配子,所 以咼度不育答案:(1)黄体(或黄色) aaBB ⑵红眼黑体 aabb (3)全部 为红眼黄体(4)AaaBBb 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难以产生正常配子 (或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难以产生正常配子 )4. (2015安徽卷)已知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鸡的羽毛颜色, BB为黑羽,bb为白羽,Bb为蓝羽;另一对等位基因 CL和C控制鸡的小 腿长度,CLC为短腿,CC为正常,但CLCL胚胎致死两对基因位 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一只黑羽短腿鸡与一只白羽短腿鸡交配, 获得Fi1) Fi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若让Fi中两只蓝羽短腿鸡交配,F2中出现 中不同表现型,其中蓝羽短腿鸡所占比例为 2) 从交配结果可判断CL和C的显隐性关系,在决定小腿长度性状上,CL是 ;在控制致死效应上,CL是(3) B基因控制色素合成酶的合成,后者催化无色前体物质形成 黑色素科研人员对B和b基因进行测序并比较,发现b基因的编码序列缺失一个碱基对。
据此推测, b基因 翻译时,可能出现 或 ,导致无法形成功能正常的色素合成酶4) 在火鸡(ZW型性别决定)中,有人发现少数雌鸡的卵细胞不与 精子结合,而与某一极体结合形成二倍体,并能发育成正常个体(注: WW胚胎致死)这种情况下,后代总是雄性,其原因解析:(1)由题意可知亲本的一只黑羽短腿鸡的基因型为 BBCLC, 一只白羽短腿鸡的基因型为 bbCLC,得到Fi的基因型为BbCC : BbCLC : BbCLCL = 1 : 2 : 1,其中BbCLCL胚胎致死,所以Fi的表 现型及比例为蓝羽正常:蓝羽短腿=1 : 2;若让Fi中两只蓝羽短腿 鸡交配,F2的表现型的种类数为3X 2 = 6种,其中蓝羽短腿鸡BbCLC 所占比例为1/2X 2/3= 1/32) 由于CLC为短腿,所以在决定小腿长度性状上,CL是显性基因;由于CLC没有死亡,而CLCL胚胎致死,所以在控制死亡效应 上,CL是隐性基因3)B基因控制色素合成酶的合成,后者催化无 色前体物质形成黑色素科研人员对 B和b基因进行测序并比较,发现b基因的编码序列缺失一个碱基对据此推测, b基因翻译时,可能出现提前终止或者从缺失部位以后翻译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 导致无法形成功能正常的色素合成酶。
4)这种情况下,雌鸡的染色 体组成为ZW,形成的雌配子的染色体组成为 Z或W,卵细胞只与 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极体结合,产生的 ZZ为雄性,WW胚胎致死,所以后代都为雄性答案:(1)蓝羽短腿:蓝羽正常=2 : 1 6 1/3⑵显性隐性(3) 提前终止从缺失部位以后翻译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4) 卵细胞只与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极体结合,产生的 ZZ为雄性,WW胚胎致死©构建网络内化体系5轴欄「⑥萨馳截说包休L填充关键点加劑\j _ 述川的冥鲨材料②Bift—演绊试-芷临尔训丸方栓一③問谓架 _澤位英 早因井 色林分离”圉分离*离定律发住吋期 细起孝莘翩 实戌含—u冊一非同源渠色 ⑷作网蔥MWCJ11J⑤*1齡期林自由蛆合—染丽丁笛合曲 的耳肉位 喘因自由组件星囚yd帰尔根进行r检让伴件迪传睛•rrxanifi 传疝•睡签辿逍您病4件¥追件擠(1) 类比推理和假说 一演绎法哪种方法获得的结论是正确的?为什么?提示:假说一演绎法,因为此法得到了实验验证思考连接处(2) 伴性遗传与基因的分离、自由组合定律存在怎样的关系? 提示:伴性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如果与常染色体遗传再综合 在一起又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3) 人类遗传病一定是基因导致的疾病吗?提示:不一定,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垃核心若点归纳甦合1油菜的凸耳和非凸耳是一对相对性状,用甲、乙、丙三株凸耳油菜分别与非凸耳油菜进行杂交实验, 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D)PF1F2甲X非凸耳凸耳凸耳:非凸耳=15 : 1乙X非凸耳凸耳凸耳:非凸耳=3: 1丙X非凸耳凸耳凸耳:非凸耳=3: 1A.凸耳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B .甲、乙、丙均为纯合子C. 甲组杂交所得F2凸耳包含8种基因型D. 乙、丙两植株杂交,得到的 F2表现型及比例为凸耳:非凸耳=3 : 1解析:甲与非凸耳杂交,Fi为凸耳,F2凸耳:非凸耳=15: 1, 说明凸耳与非凸耳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9 : 3 : 3 : 1变形为15: 1,其中双显、一显一隐、另一隐一显为凸耳,双隐为非凸耳, A正确;甲为双显双纯合,乙和丙为一显一隐纯合, B正确;甲组杂交所得F2共9种基因型,除去双隐一种基因型,其余均为凸耳基因型,共 8 种,C正确;如果乙、丙的基因型相同,贝y F2均为凸耳,如果乙、 丙的基因型不相同,则F2凸耳与非凸耳的比为15: 1, D错误2. 下图为甲病(A — a)和乙病(B — b)的遗传系谱图,甲、乙两病中一种为伴性遗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r T □正常男r i o正常女P写 9 字■即櫛男 ■屮病立* O • □ o s □ 刃乙病男1 H <» 10 II 12A .甲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B .禁止近亲结婚能有效降低新生儿甲病的发病风险C .H 3的基因型为AAX BY或AaX BYD.皿8和皿ii结婚,生育的孩子不患病的概率是 7/24解析:分析遗传系谱,H 3和H 4均患病,但他们的女儿 皿7是正 常的,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题干中已知两种病中有一个伴 性遗传,则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禁止近亲结婚能减小患隐性遗传 病的概率,对显性遗传病无影响,A、B错误;II3的基因型为AaX BY, C错误;对于甲病来说,皿8的基因型为1/3AA , 2/3Aa,皿ii为aa, 则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 2/3X 1/2= 1/3;对于乙病,皿8的基因型为 1/4XBXb, 3/4XBXB,皿ii为XbY,则他们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 — 1/4X 1/2)= 7/8,综上,皿8和皿ii结婚,生育的孩子不患病的概率是 7/24, D 正确3. (2015贵州检测)已知果蝇有灰身(A)与黑身(a)、长翅(B)与残 翅(b)、刚毛(F)与截毛⑴、细眼(D)与粗眼(d)等相对性状。
下图为某 雄果蝇的四对等位基因与染色体关系图, 其中I、皿、W分别表示果蝇体细胞内的三对常染色体,X、Y表示性染色体回答下列问题:|\X Y(1) 该果蝇细胞中的一个染色体组是由图中 染色体组成2) 当该果蝇与基因型为 的果蝇杂交,产生的子代中雄果蝇既有刚毛又有截毛,控制刚毛和截毛的基因的遗传与性别 填“有”或“无”)关联3) 将基因型为AaBb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到的子代中,这 两对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的遗传不遵循9: 3 : 3 : 1 ,其原因是(4) 将纯合的长翅果蝇与残翅果蝇杂交得 Fi,在Fi雌、雄果蝇杂交产生F2时,由于某环境因素的影响,含 b基因的雄配子有一半死 亡,则F2中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 5) 基因型为AaDd的果蝇,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A基因与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断发生了交叉互换, 是在 ■寸期;A基因和D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断发生交换所产生的变异属于 解析:(1)染色体组是由细胞中一组非同源染色体组成由图可 知,果蝇细胞中的一个染色体组由图中H、皿、W中各一条和 X组成或H、皿、W中各一条和Y组成2)由图可知,控制刚毛和截毛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 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图中果蝇的基因型为XFYf。
若想该果蝇产生的子代中雄果蝇既有刚毛又有截毛, 需要该果蝇与基因型为XFXf的雌果蝇杂交由于控制刚毛和截毛这对等位基 因位于X、丫染色体上,所以该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3) 由图可知,由于A与a和B与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 上,减数分裂时不能自由组合,导致基因型为AaBb的雌雄果蝇相互 交配,子代性状的遗传不遵循 9 : 3 : 3 : 14)由题意可知,纯合的 长翅(BB)果蝇与残翅(bb)果蝇杂交,Fi为Bb个体Fi中雌果蝇能产 生数量相等的B和B配子,而雄果蝇产生的b配子有一半死亡,所 以将会产生2/3的B配子和1/3的b配子,F2中残翅果蝇的比例为 1/2X 1/3= 1/6,长翅果蝇的比例为1- 1/6= 5/6,所以F2中果蝇的表 现型及分离比为长翅:残翅=5: 15)基因型为AaDd的果蝇,A 基因和a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二者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 期发生交叉互换A基因和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属于染 色体结构变异答案:(1)H、皿、W中各一条+ X或H、皿、W中各一条+ 丫(2) XF Yf 有(3) A与a和B与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 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⑷长翅:残翅=5: 1(5)减I四分体(减I前期)染色体(结构)变异4. (2015青岛诊断)果蝇是遗传学中常用的实验材料,请回答下列利用果蝇进行遗传学研究的相关问题:(1)果蝇的翅形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
等位基因 Al、A2、A3 分别决定镰刀形、圆形、椭圆形,它们之间具有不循环且是依次的完 全显隐性关系(即如果甲对乙显性、乙对丙显性,则甲对丙也显性, 可表示为甲 >乙>丙),已知A2对Al显性,根据系谱图可确定 Al、 A2、A3的显性顺序是 用字母和“〉”表示),1 2的基因型为 ,皿1与皿5交配产生镰刀形子代的概率为I C-rO ©勿镰刀型__t 2_n 白息口陋1 ~ 3 4 _m 窃劭°椭圆形1 2 3 4 5(2)若果蝇等位基因(A、a)与(D、d)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基因 型为AA或dd的个体胚胎致死两对等位基因功能互不影响,且在 减数分裂过程不发生交叉互换这两对等位基因 (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以基因型如右图的果蝇为亲本, 逐代自由交配,则后代中基因A的频率将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3)某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如图,则该果蝇的性别是 缺失一条染色体的个体叫单体(2n — 1)大多数动物的单体不能存活,但在黑腹果蝇(2n=8)中,点状染色体(4号染色体)缺失一条也可以存活,且能够繁殖后代4号染色体单体果蝇所产生的配子中染色体数目为 4)某黑腹果蝇群体中存在短肢个体,正常肢对短肢为显性,且 位于常染色体上。
请补充完成探究短肢基因是否位于 4号染色体上的 实验设计过程实验步骤:① 让非单体的短肢果蝇个体与正常肢(纯合)4号染色体单体果蝇 交配,获得子代;② 统计子代的性状表现,并记录实验结果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① 若 则说明短肢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② 若 则说明短肢基因不位于4号染色体上解析:(1)因H 3与H 4均为镰刀形,二者交配后代的皿4为椭圆形,“无中生有”为隐性,即二者的显性顺序是 Al >A3,再结合题干可 知,三者的显性顺序是 A2> Ai>A3I 1和I 2的后代中没有圆形, 故由此可推出I 1和I 2的基因型分别为 A3A3、A2A1由于三者的显 性顺序是A2> Ai> A3,即当有A2就表现为圆形,故 皿1的基因型为 AiA3同理分析可知 皿5的基因型为1/3A1A1、2/3A1A3皿1与皿5交配后代中出现镰刀形子代的概率为 1 — 1X 2/3 X 1/4 = 5/6(2)因果蝇等位基因(A、a)与(D、d)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而不遵 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种群中基因型为 AA或dd的个体胚胎致死,当环境条件不变、没有淘汰的情况下,自由交配基因型频率、基 因频率不改变。
3 )图示中的一对性染色体为异型,故该果蝇为雄性 4号染色体单体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 7条染色体,其减数分裂所产生 的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为 4条或3条4)由以上分析可知,正常肢 相对于短肢为显性性状(用 A、a表示)现有正常染色体正常肢和短 肢、4号染色体单体的正常肢和短肢共 4种纯合果蝇,要探究短肢基 因是否位于4号染色体上,应选择正常染色体短肢果蝇和 4号染色体 单体的正常果蝇杂交,获得子代若短肢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则 aaxAa-子代中出现正常肢果蝇和短肢果蝇,且比例接近 1 : 1;若短肢基因不位于4号染色体上,则aax AA -子代全为正常肢果蝇答案:(1)A2> A1> A3 A2A1 5/6(2)不遵循不变⑶雄性 3条或4条(4)①子代中出现正常肢果蝇和短肢果蝇,且比例为 1 : 1 ②子代全为正常肢5. 某种昆虫性别决定方式为 XY型,科学家对该昆虫的体色和 眼色进行了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I:该种昆虫的体色受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E、e)控制,Fi灰身:黑身多对灰身白由交配分析以下两个杂交实验:种群1该种昆虫一J2: 1自―交配 F2灰身与灰身杂交1黑身与黑身杂交F2(1)由Fi的性状分离比推测,基因型为的个体不种群2:该对昆虫自吋灰身F黑身二2:能完成胚胎发育。
2)Fi中E的基因频率为,种群1中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种群 2中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⑶实验过程中,种群1、种群2是否发生了进化?II •该昆虫的眼色有白眼、猩红眼、朱红眼、暗红眼,受两对等 位基因(A/a , B/b)控制若无相关显性基因,不能合成色素,眼色为 白眼,其遗传机理如图所示1)由图中信息看出,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是(2)已知A/a, B/b位于两对染色体上且 A/a位于常染色体上,请 设计实验方案,探究B/b位于常染色体还是只位于 X染色体上,现 有各种眼色的纯合个体供选用实验方案:取多只纯合的暗红眼雌性个体与 体杂交获得Fi, Fi自由交配获得F2① 若F2雄性个体中表现型及其比例为则B/b位于常染色体上② 若F2雄性个体中表现型及其比例为则B/b只位于X染色体上解析:I •根据种群1可,P Ee x EeFi EE(灰身):Ee(灰身):ee(黑身)=1/4 : 1/2 : 1/4= 1 : 2 : 1又因为F1灰身:黑身=2 : 1,故可推知EE个体不能完成胚胎 发育根据F1结果,E基因频率=2/(4 + 2)= 1/3根据基因频率的计 算,种群 1 中 F2 的表现型为 EE = 1/9、Ee= 2x 1/3x2/3= 4/9、ee =4/9。
又因为EE个体不存活,故灰身:黑身=1 : 1种群2中F2 的获得为自交,又因为 Fi中灰身:黑身=2 : 1, 即卩Ee = 2/3、 ee =1/3,故 F2 中 Ee= 1/3、ee= 1/6 + 1/3= 1/2,则得灰身:黑身=2 :3根据实验过程中关于基因频率的计算,可知两种群均发生了基 因频率改变,即发生了进化II •根据图像中信息可以猜想:A_B_为暗红色眼,A_bb为朱红 色眼,aaB_为猩红色眼aabb为白眼,并可知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为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为了验证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 X染色体上,可以 将结论当条件用,进行验证假设 B、b位于常染色体上,则选择纯 合白眼(aabb)雄性作为亲本,即为常染色体上的自由组合定律,可得: 暗红眼:猩红眼:朱红眼:白眼=9 : 3 : 3 : 1若选择纯合朱红眼雄 性(AAbb)作为亲本,则暗红眼:朱红眼=3 : 1假设B、b位于只X 染色体上,选择纯合白眼雄果蝇(aaXb Y)作为亲本,贝卩后代暗红眼: 猩红眼:朱红眼:白眼=3 : 1 : 3 : 1;若选择纯合朱红眼雄性(AAXY) 作为亲本,则后代暗红眼:朱红眼=1 : 1。
答案:I .(1)EE (2)33.33%(1/3) 灰身:黑身=1 : 1 灰身:黑身=2 : 3⑶种群1、2均发生了进化I .(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 性状⑵答案一:白眼雄性① 暗红眼:猩红眼:朱红眼:白眼= 9: 3 : 3: 1② 暗红眼:猩红眼:朱红眼:白眼= 3 : 1 : 3: 1答案二:朱红眼雄性① 暗红眼:朱红眼=3 : 1② 暗红眼:朱红眼=1 : 1V丈F复习策略解题方注W许多事,还是我们做不到,而是我们不相信能够做到1•示例展示自交和随交条件下基因型概率的计算(1)自交示例:计算Dd自交后代去掉DD后自交的结果第 步,明确去掉 DD后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3/2 Dd、3/2 dd);第二步,分析遗传图解:213Dd3dd? >? >2 11 113(4DD2Dd 4dd)3dd2 11 2 11第三步,按比例统计结果:DD = -=召;Dd = 3X2=3; dd =2、/ 1 13X1+ 3=12⑵自由交配示例:计算Dd自交后代去掉DD后,自由交配的结果 方法一:棋盘法2 1①去掉DD后,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1dd②因为群体中每种基因型均可交配,列出棋盘早子代谷lDd11dd22Dd13dd1 12 2 1 1 2 1③ 计算出后代各种基因型频率:dd = §x 3 + §x 3X 4 + 3X-X4X 2 = 4, DD=第三步,计算随机交配条件下的基因型频率 DD = 3 Xx2X4 = 9, Dd = 2x2X+3x 3x妇 2= 9。
3 3 4 9 3 3 2 3 3 2 9方法二:利用基因频率计算第一步,第二步,2 1明确去掉DD后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Dd、§dd ;2 1 1 2计算基因频率D = §X2 = 3 d = 3 ;O4一 91 1 2 4 2 29 Dd = .X 3X 2 = 9, dd = 3X-=【例1】 豌豆的花色中紫色对白色为显性一株杂合紫花豌豆连续自交繁殖三代,则子三代中开紫花的豌豆植株与开白花的豌豆植株的比例为(C)A . 3 : 1 B. 15 : 7 C. 9 : 7 D. 15 : 9解析:杂合紫花豌豆连续自交繁殖,子三代中杂合子 Aa占1 7 7 7纯合子占1-£ =隐性纯合子占 厶,显性纯合子也占;6,因此开紫花的豌豆占开白花的豌豆占7162. 特殊分离比的分析(1)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子代性状分离比:① 2 : 1 —说明显性纯合致死② 1 : 2 : 1 —-说明不完全显性或共显性(即AA与Aa表现型不 同)2) 巧用“合并同类项”推自由组合特殊比值 (基因互作):① 9 : 6 : 1 —-- 9 : (3 + 3) : 1② 12 : 3 : 1 —- (9+ 3) : 3 : 1③ 9 : 4 : 3—-- 9 : (3+ 1) : 3④ 15 : 1 —-(9+3+ 3) : 1⑤ 9 : 7—>9 : (3+3+ 1)⑥ 13 : 3—>(9+3+ 1) : 3上述各特殊分离比的共性是总组合数为 “ 16;如9 : 7、13 : 3、12 : 3 : 1、1 : 4 : 6 : 4 : 1等,即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基因型比例不变,即A_B_(9) : A_bb(3) : aaB_(3) : aabb(1),只是性状分离比改变,倘若F2总组合数呈现“ 15则表明有的比例“致死”。
例2】 在家鼠的遗传实验中,一黑色家鼠与白色家鼠杂交(家 鼠的毛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F1均为黑色F1雌雄个 体进行交配得 F2, F2中家鼠的毛色情况为黑色:浅黄色:白色= 9 : 6 : 1,则F2浅黄色个体中纯合子比例为(A)A 1 厂 1 J 1代3 b.8 c.4 d.2解析:试题分析:黑色家鼠与白色家鼠杂交, F1均为黑色,推断黑色为显性,F1雌雄个体进行交配得 F2, F2中家鼠的毛色情况为 黑色:浅黄色:白色=9: 6 : 1 = 9 : (3+ 3) : 1,推断F1为双杂合子, 该性状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则F1为AaBb , F2中黑色为A-B-,浅黄色为A- bb和aaB-,白色为aabbF2浅黄 色个体中纯合子为 AAbb(1/16)和aaBB(1/16),占F?浅黄色个体比例 为(1/16 + 1/16)/(6/16)= 1/3例3】 一种观赏植物,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鲜红色品种 杂交,Fi为蓝色若让Fi蓝色与纯合鲜红品种杂交,子代的表现型 及其比例为蓝色:鲜红色=3 : 1若将Fi蓝色植株自花授粉,则F2 表现型及其比例最可能是(D)A .蓝色:鲜红色=1 : 1B .蓝色:鲜红色=3: 1C.蓝色:鲜红色=9 : 7D .蓝色:鲜红色=15 : 1解析: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鲜红色品种杂交, F1为蓝色,推断蓝色为显性。
让 F1蓝色与纯合鲜红品种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 其比例为蓝色:鲜红色=3 : 1如果是1对等位基因控制,结果应该 是1 : 1,故推断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F1蓝色为AaBb ,与纯合鲜红 品种aabb杂交,子代为3蓝色(1A_B_1A_bb , 1aaB_) : 1aabb(鲜红 色)F1蓝色植株自花授粉,子代为 (9A_B_3A_bb , 3aaB_)蓝色: 1aabb(鲜红色)例4】在家猫的遗传实验中,一只黑色家猫与白色家猫杂交,F1均为黑色F1个体间随机交配得F2, F2中出现黑色:浅灰色:白色=12 : 3 :1,则F2黑色个体中杂合子的比例为(C)A. 1/6B. 1/81C. 5/6D. 5/8解析:由题意可知家猫的黑色与白色这对相对性状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若设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为A和a、B和b,则F2中出的12份黑色为 A_B_和A_bb或aaB_, 3 份浅灰色为aaB_或A_bb , 1份白色为aabb,每12份黑色个体中有 2份是纯合子,其余为杂合子,因此 F2黑色个体中杂合子的比例为5/6, C正确3. 显性基因的数量效应例如,人类皮肤黑色素含量的遗传。
人类的皮肤含有黑色素,黑 人含量最多,白人含量最少皮肤中黑色素的多少,由两对独立遗传 的基因A和a, B和b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的含 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若一纯种黑人与一纯种 白人婚配,后代肤色为黑白中间色;如果该后代与相同基因型的异性 婚配,其子代可能出现的不同表现型的比例为 1 : 4 : 6 : 4 : 1P 纯种黑人AABB X白人aabbF1 中度黑人AaBb X AaBbJ F2 1纯种黑人:4中上度黑人:6中度黑人:4中下度黑人:1白人1AABB 2AABb 4AaBb 2aaBb 1aabb2AaBB 1AAbb 2Aabb1aaBB以上表现出了显性基因的数量效应4. 致死基因的影响由于致死基因的作用,使个体或配子死亡,杂交后代偏离孟德尔 比率例如,小鼠的遗传小鼠的毛色黄色基因 A对灰色基因a为显性,短尾基因T对长尾基因t为显性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且显 性纯合时胚胎致死,两只黄色短尾鼠杂交,它们的子代中黄色短尾 鼠:黄色长尾鼠:灰色短尾鼠:灰色长尾鼠的比例为 4 : 2 : 2 : 1P 黄色短尾AaTt X黄色短尾AaTtFi 4黄色短尾:2黄色长尾:2灰色短尾:1灰色长尾4花AaTt2 丫 丄16aaTt 〔6aatt12 2 116AATT(致死)、16AaTT(致死)、16AATt(致死)、^AAtt(致死)、1^aaTT(致死)综上所述,孟德尔比率9 : 3 : 3: 1的出现是有条件的,在一定因素影响下也会发生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