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屑录井编写人:杨柳孝第2章 岩屑录井2.1 概述岩屑录井是按照一定的取样间距及迟到时间, 连续捞取并描述钻井过程中被钻头破碎后随泥浆返出井口的岩屑,并利用测井资料使其归位、建立地层原始剖面的过程岩屑录井成本低、资料连续、了解地下情况及时,在石油勘探中得到广泛地应用岩屑录井可分三个主要步骤,即捞样、描述和解释归位捞样的关键是确保岩样的深度可靠;描述的关键是从混杂的岩屑样品中找出所在井深的真岩屑并给于准确的定名; 而解释归位的质量则决定于操作人员的综合分析能力2.2 岩屑样品的捞取2.2.1 确定岩屑井深岩屑样品的井深由钻具井深和迟到时间确定, 钻具井深是岩屑样品在地下的井深, 但岩屑样品是在井口捞取的,岩屑从井底到井口有一个返出时间,此时间就叫迟到时间钻具管理与井深的计算(见岩心录井)迟到时间的确定方法A. 理论计算法V=( D 2 — d2)T4QHQ其中 V:井眼与钻杆之间的环形空间容积,米3;Q :泥浆泵排量,米 3/ 分; D :井径,即钻头直径,米; d :钻杆外径,米;H :井深,米以上公式把钻头直径看作井径, 但实际井径是很不规则的, 工区实际井径的平均值大约为钻头直径的 1.2 — 1.5 倍,所以理论法计算的迟到时间在现场仅作参考。
一般在开钻后, 1000 米以上的井段使用,但要附加一定的系数B. 实物测定法选用与钻屑大小相当的、 密度相近的白瓷片、 红砖块等较醒目的碎块, 在接单根时投入钻杆后,同时投入颜色鲜艳的塑料片,记下开泵时刻其后在井口观察返出物,当塑料片返出后,密切注视投入碎块的返出时刻并作记录, 碎块返出时刻与开泵时刻的差值即为循环周时间, 其中实物从井口沿钻杆到井底的时间叫下行时间, 由井底沿环形空间返至地面的时间叫迟到时间, 循环周时间减去下行时间即为迟到时间 由于钻具是规则的, 所以下行时间是确定的, 它等于钻杆容积除以泵排量因为迟到时间是随井深增加而不断改变的一个连续变量,而实际工作中又不可能每一个深度都进行测定,为了保证相对的准确性,东营地区规定 1500m以内做成一次 1500— 2500m每 100m 作成一次 2500m以下每 50m作成一次若是岩性与迟到时间明显不符或井眼情况复杂等应主动加密测量此外, 在按一定间距实测迟到时间的基础上,应随井深的增加, 采用正比法逐点加大迟到时间在钻井过程中,往往由于机械或其他原因需要变泵可以是单泵变双泵,也可以是双泵变单泵,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用反比法进行校正。
Q原⑴变泵时间早于钻达时间 T新 T原Q新为了工作方便,现场还把排量与迟到时间的关系制成一个计算盘,用计算盘计算既快,又准确用计算盘查新迟到时间的方法如下:在内盘上找出新排量,转动内盘使新排量对准外盘上的原迟到时间,此时内盘的原排量对应的外盘上的时间就是新迟到时间⑵变泵时间晚于钻达时间:此时新迟到时间仍可用反比法计算或用计算盘查出但要先求修正时间,变泵时刻加上修正时间即为新捞砂时间修正时间 =Q原tQ新t 即原捞砂时刻减去变泵时刻的差C.特殊岩性法(异常钻时法)钻进过程中遇到特高钻时或特低钻时,记下钻遇时刻和岩屑上返至井口的时刻,二者之差即为真实的岩屑迟到时间,此法比实测迟到时间还准,建议尽量多采用2.2.2 岩屑取样取样方法现场一般用取样盆在振动筛前或架空槽连续捞取,要领如下:A. 放盆前必须彻底清扫振动筛和架空槽B. 第一包砂样的放盆时刻等于捞砂时刻减去该取样间距的钻时C.若取样间隔过长,未到捞砂时间砂样盆已装满,不能任意去掉一部分,而应垂直切去 1/2 ,或 1/4 ,推平后再接样D.每捞取一包岩屑后,应迅速清理振动筛,清干净后再放盆,接样过程中一般不允许清理架空槽E. 起钻前循环泥浆,待最后一包岩屑返出后才可停止。
起钻井深若不是整米数,井深尾数大于 0.2 米时,应捞取岩屑,注明井深,与下次钻完取样间距后捞取的岩屑合为一包捞样时刻捞砂时刻 =钻达时刻 +迟到时间,如中途停泵则加上停泵时间,若变泵则采用校正迟到时间取样间距取样间距根据本井的任务而定,一般在地质设计中已有明确规定我探区一般要求非目的层井段 4 米 1 包,目的层 2 米 1 包,古潜山厚层碳酸盐岩地层及 3500 米以下探井井段每米 1 包遇油气显示时及其它特殊情况,现场人员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密取样位置正常情况下在振动筛前用砂样盆连续捞取要经常注意砂样盆是否在振动筛前,不允许出现砂样盆跳离接样位置不能正常接样的情况若钻时慢或泥浆性能不好,在振动筛上没有岩屑可捞,则可按迟到时间用铁锹在架空槽上捞取在架空槽上捞取时,可在槽中放一档板,档板不要过高,能挡住岩屑即可,每捞取一次,应把档板前的余砂清除干净,使新鲜的岩屑能够保存下来2.2.3 岩屑洗、晒、装洗岩屑刚取出的岩屑被泥浆包裹着无法观察,必须用清水缓缓冲洗,直至岩屑露出本色为止冲洗时注意以下几种情况:A. 勿将薄片状较轻的岩屑(如碳质页岩、油页岩等)漂掉B. 勿将盆底的散砂扔掉C.对于容易造浆的软泥岩和极易泡散的砂岩的冲洗,适可而止。
D在冲洗时注意观察盆面有无油气显示及沥青块若有,应及时观察记录晾晒岩屑一般情况下,岩屑在室外编有格号,写明井深的砂样台上晾晒此时要注意砂样台的清洁,不能有任何油污砂样摊开后,各包之间必须留有一定的间隔( 2cm 以上),不能上下左右混样在晾晒时,避免过分地搅动,以免岩屑表面色调模糊,不易观察冬季或风雨天气,室外无法晾晒时,应设置蒸汽烘箱烘干,若用电炉或烤箱时,温度控制在 80℃以下,避免岩屑变质,油砂跑油装岩屑岩屑使用专用的塑料袋、纸袋或布袋包装,每包岩屑都有一张样品标签,标签上写明井号、井段及编号,正面朝外、 放在标签插袋内保存样品每袋重量不少于 500 克,有挑样任务的样品多装一袋,挑样样品应尽量多装 装岩屑时应把明显大而圆的假岩屑去掉,而底部颗粒细小的, 甚至分散的砂粒往往是真岩屑,千万不要漏装岩屑装袋后按井深顺序自左而右,从上到下依次放入专用岩屑盒内,并标明每盒的井号、编号、岩屑袋数及井段 挑样用的与描述保存用的岩屑应分开装箱 挑样用岩屑在挑样任务完成后不再保存描述用样品必须妥善保管,完井后送往指定的岩屑库岩屑入库必须认真填写清单, 清单上应按岩屑盒的编号顺序, 逐箱填写取样井段和样品包数。
清单正文的第一页, 应写明总的取样井段、盒数及样品总数,并标明井号、队号、送样日期2.2.4 岩屑挑样参数井、新区预探井一般安排系统挑样任务,泥岩样作孢粉、介形虫分析,用以确定地层层位;砂岩样作薄片、重矿物和碳酸盐岩含量分析、确定其矿物成分;专挑暗色泥岩时,则作生油指标分析有挑样任务的井, 岩屑捞取量一定要充足, 为常量的 2 倍,分装两袋,其中一袋专供挑样对挑样的要求是样品真实、纯净、数量符合分析项目的要求而样品是否真实,取决于描述定名是否准确,因此在挑样前必须重新核实描述定名对挑出的样,要及时填写样品标签,标签内容有:井号、样品编号、井深、岩性定名全井挑样完后,填写送样清单,内容包括井号、井段、取样间距、包数、分析内容、送样日期、送样人对挑样间距及每包的重量,除设计书有明确规定外,一般要求如下:①砂岩a 单层厚度< 2 米,每层 1 包,质量 10 克,量少时,挑完为止b 单层厚度 2— 5 米,每层 2 包,每包 10 克c 单层厚度> 5 米,每增加 5 米加 1 包,每包 10 克②火成岩、变质岩及少见的特殊岩性每层 1 包,每包 10 克,量少时,挑完为止③泥岩a 每 10 米 1 包,从上而下分别挑样,合并 1 包, 20— 30 克,作孢粉分析。
b 每 10 米 1 包,从上而下抓混合样、过筛子、选细屑,质量 200 克,作介形虫分析④煤层大于 1 米厚的煤层,每层挑 1000 克⑤作生油分析的暗色泥岩,设计书中应写明井段、挑样间距、每包质量2.3 岩屑描述岩屑描述与岩心描述相比,因岩屑破碎、细小,除沉积构造、接触关系无法描述外,其它描述内容与岩心大体一致 由于岩屑的原始地层层序在上返过程中遭到破坏, 利用各种方法和资料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原始地层的面貌,是岩屑描述的难点和要点2.3.1 描述前的准备工作资料准备A. 了解区域地质资料及邻井实钻资料、搞清本井与邻井在构造及相带上的相互关系,对本井将钻遇的地层层序、岩性、标准层、标志层、油气显示做到心中有数B. 准备好本井的钻时、气测、泥浆、槽面显示及工程有关情况的资料,作为描述时的参数工具和试剂准备准备齐全镊子、放大镜、双目镜、小刀、玻璃板等各种描述工具及荧光灯、四氯化碳、盐酸、茜红素、酒精灯、试管等试剂及挑样袋、标签等2.3.2 钻时、泥浆性能及有关工程资料在描述中的应用钻时当工程参数相对不变时,钻时变化可反映岩石的可钻性,在工区常见岩性中,油砂——普通砂岩——泥岩——灰质砂岩——灰岩、 白云岩——玄武岩、 片麻岩的钻时是由低到高的。
在碳酸盐岩地层中,钻时突然变快, 可能钻入缝洞发育段或风化壳、风化带 但利用钻时判断岩性只是在小范围内进行相对比较, 如同一种岩性因层位不同, 埋深不同钻时是不同的 此外要注意工程参数相对稳定,否则失去了对比前提钻井液性能指钻井液常规性能即密度、粘度、失水、切力、含盐量在钻遇特殊岩性层及油气水层时的变化,其中密度的变化取决进入钻井液中油气及固体颗粒的数量粘度、 失水、切力主要取决于进入钻井液中 Ca2+、Na+等阳离子的数量,如石膏、盐岩中的 Ca2+、Na+阳离子对粘土颗粒外层吸附的负离子有中和作用,使失去负电荷的颗粒相互靠近,水膜减小,从而失水增大,粘度升高,单位面积上的网状结构力(切力) 提高而含盐量的变化取决于进入钻井液中的盐离子的数量以下是钻遇各种地层时,钻井液变化的情况表,供参考:岩粘钻盐水淡水盐层油层气层土石膏井层层岩液层性能密度↘↘↘↘↘↗—↗粘度↗↗增→↘↗↗↗↗减失水——↗↗↘↗↗↗切力略增略增↗↘↗↗↗↗含盐量——↗略减——↗有关工程参数A. 钻头使用情况一般牙轮钻头的钻屑成小片状, 刮刀钻头的岩屑成大片状, 带棱角, PDC钻头钻屑成均匀小米粒状钻头使用后期岩屑变小。
B. 起下钻和划眼的情况起下钻前后钻时变慢划眼井段岩屑混杂C.变泵情况频繁变泵,使岩屑混杂D.泥浆性能使用低密度、低粘度或清水钻进时,井壁易塌垮,岩屑混杂E. 处理泥浆时,若性能变化过大,则破坏了靠近井壁的停滞胶状泥浆带,使该带中的大量混杂岩屑循环出来,使岩屑变混杂2.3.3 真假岩屑的判断假岩屑A. 色调模糊,形态大而圆,局部有微曲面的岩屑往往是上部地层在井内经较长时间冲刷、磨损,超迟到时间返出井口的残留岩屑B. 棱角明显,但个体较大的岩屑往往是上部井壁垮塌的碎块E. 根据区域地质情况或岩性组合关系在本段地层不可能出现的岩性真岩屑A. 色调新鲜,个体小,呈片状或棱角状,带锐利边缘,数量较多,在整包岩屑中成为主体的岩屑,往往是灰岩、白云岩、深层纯泥岩的真岩屑B. 数量较多,个体圆,甚至呈散粒状,往往是低钻时的疏松砂岩的真岩屑E. 泥浆初切力高时,较大的带棱角的、色调新鲜的岩屑往往也是真岩屑以上是判断真假岩屑几条经验,但是最重要的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利用钻时、泥浆性能、迟到时间、气测等其他各项资料进行验证2.3.4 岩屑描述的步骤利用特高钻时和特低钻时的钻屑,如灰质砂岩、火成岩、疏松砂岩等,测算本井各段迟到时间的系统误差,在描述时参考。
2 宏观粗描在描述台上按顺序摊开十来包或几十包砂样,在明亮的日光下宏观上找出颜色、岩性、岩屑新鲜程度、含油情况有明显变化的界限,为下一步细描划出大的轮廓如岩屑十分混杂, 界限不明显,则要参考钻时或其它资料粗划分层界限逐层细描宏观粗描仅仅划出了大的轮廓,对于精确的分层界限需逐包细致观察 A. 薄层或疏松砂岩,岩屑数量往往很少,需要逐包仔细查找; B. 宏观上发现的新成分的界限,往往数量已经很多, 还需向上追踪新的成分刚开始出现时的顶界; C.岩性基本相同,但结构有变化; D.岩屑含油,但含油级别有变化等等2.3.5 分层定名分层原则:A. 新成分的出现,标志着一个新层的开始岩屑百分比的增加标志该层的持续;岩屑百分比的减少,说明该层的结束岩屑新成分的出现,哪怕数量很少也应该分层定名,可能是薄层或因岩屑疏松,散失太多的缘故,这种情况下要参考钻时决定层的厚度B. 在大套单一岩性中,颜色、结构或含油性有变化者也应分层描述C.厚度小于 0.5 米的标准层、标志层、特殊岩性和含油显示层应分层描述D.同一包岩屑中同时出现两种新成分,其中一种比另一种明显地多,分层时只定多的一种,而将少的一种当作夹层处理。
E. 对于层厚小于 0.5 米的一般岩性,不定名,只作条带处理定名原则:定名时以工区统一色谱和岩谱为标准,并自始至终采用同一种沉积岩分类法和命名法新生界的砂岩采用粒度定名法,分粗、中、细、粉等,前新生界的砂岩采用成分、粒度复合定名法,如石英中砂岩我区的定名原则是:颜色 +突出特征 +岩石本名含量﹥ 50%时,定基本名; 25—50% 用“××质”表示,写在基本名之前; 10—25%之间,以“含××”表示,写在名称的最前面;﹤10%,不参加定名,只在描述中说明2.3.6 岩屑描述的内容岩屑描述的内容与岩心基本一致(见岩心描述内容) ,但由于岩屑颗粒细小,上返时受钻井液反复冲刷及原始地层层序在钻进过程中遭受破坏,因此在描述内容上略有差别岩屑描述中的含油级别没有饱含油,只有含油、油浸、油斑、油迹、荧光五个级别描述刚性地层(碳酸盐岩、火成岩、硅质泥岩等)的缝洞发育情况时,不能直接观察,而是利用缝洞充填矿物的多少和自形程度进行间接判断 缝洞充填物主要是一些次生的方解石、 白云石、石英、石膏、重晶石、粘土、黄铁矿等,在实际工作中利用岩屑中次生矿物的含量与全部岩屑的比,表示缝洞发育情况, 称缝洞发育系数。
而用自形晶矿物的含量与次生矿物总含量的比, 表示缝洞开启程度,称缝洞开启系数沉积构造、接触关系通常观察不到,无法描述4. 通常用含有物这个名词统称在岩屑中无法判断的结核、脉体、断层破碎带的新生矿物等 2.3.7 岩屑描述中应注意的事项一口井的岩屑描述应由专人负责到底,不要中途随意换人,这样做思路连贯、标准统一、术语一致,发现问题也容易纠正岩屑描述必须跟上钻头,以便及时掌握地层情况,作出地质预告,指导下步钻探2.3.7.3 应在明亮的日光下描述, 以便正确地判断颜色 对油气显示目的层应及时照荧光, 防止轻质油挥发而漏掉油气显示对油气显示层、标准层、标志层、特殊岩性要挑出样品,用小样品袋装好,并填写标签,放在岩屑袋中,供完井讨论和复查岩屑参考泥浆混油时,对油砂的识别要慎重根据经验,可采用多次滴定法和浸泡法进行区分前者是用 CCL4 在滤纸上对“油砂”进行多次滴定,观察每次滴定后荧光强度减弱的速度及最终是否有荧光真油砂经多次滴定荧光强度减弱的速度慢, 且最终还有荧光; 而假油砂荧光强度减弱的速度快,最终无荧光后者是取同一包岩屑中等量的“油砂”和泥岩,用等量的 CCL4 浸泡,数分钟后进行对比,若“油砂”的荧光强度大于泥岩则为真油砂,反之为假油砂。
原因是泥岩中的粘土颗粒对油的吸附能力大于砂粒水平井造斜井段, 因钻井参数变化大, 钻时与岩性的响应关系变差, 可参考 dc 指数进行描述PDC钻头钻进时,因钻屑细小,给岩屑观察、描述带来一定的困难, 但由于钻井参数相对稳定、井眼较规则、岩屑上返的序次较好,给岩屑描述带来了有利的一面为适应 PDC钻头的井眼特点,应更加重视宏观粗描通常摊开几十包岩屑, 根据颜色、岩屑的新鲜程度、钻时异常和气测异常找出粗分层的界限, 再用筛子筛出粗的用来观察对比 超迟到时间返出的大块岩屑可能是掉块, 但可指示上部地层有该种岩性,由此可逐层上返寻找真岩屑 筛下最细小的,可用来普照荧光, 发现有显示,再在镜下细找含油岩屑岩屑描述一定要以实物为准,其它资料仅为参考,决不能本末倒置第 3 章 济阳坳陷基本岩石类型的描述要领和实例3.1 泥岩类3.1.1 描述要领注意观察岩心的外观形态, 若有爆皮现象且颜色深, 一般为厚层纯泥岩 爆皮的原因是深色泥岩富含蒙脱石, 岩心取出地表在减压的情况下此种泥岩易吸水膨胀呈球状剥开 若岩心颜色浅, 呈致密圆柱状,不爆皮,通常含灰质或白云质注意观察有无页理及页理成分, 区分油页岩、碳质页岩、灰质页岩或页状灰岩。
根据页理的可剥性,判断页理的发育程度注意页理面上是否有化石、云母片、黄铁矿、砂粒等注意观察泥岩的断口, 是粗糙还是细滑,并将岩块在玻璃板上压碎,滴稀盐酸溶泡,反应后观察残留物是否为石英砂若石英砂太细小,无法判断,则可用铁锤压着残留物在玻璃板上来回磨,若为石英砂,则有砂感且听到特有的吱吱声 若断口为细滑的贝壳状,说明不含砂,再进一步判断是否含灰质或白云质方法是先在碎块上滴稀盐酸,若中等以上起泡,说明含灰质;若起泡弱,则在玻璃板上把碎块压成粉末再滴酸, 起泡中等以上则含白云质; 不起泡或起泡微弱且溶液浑浊, 则为纯泥质观察泥岩的硬度: 用性软(指甲可划动)、硬(小刀可划动)、坚硬(小刀刻不动) 等术语表示一般老地层泥岩致密、硬,新地层泥岩软描述泥岩的钻屑形态: 诸如块状、长条状、片状、圆豆状等泥岩的形态除与钻头类型有关外,与泥岩的硬度、可塑性、可溶性等物理性质有关往往较纯的老地层的泥岩成片状、长条状、而较新地层的泥岩呈块状,含灰质重易溶时呈圆豆状对于含灰质、硅质、白云质重的刚性泥岩、注意观察裂缝及裂缝面是否含油泥岩的颜色取决于自生色,有很好的指相意义,要准确判断泥岩的颜色薄层暗色泥岩往往富含微体化石,当层位不清时,注意挑样送化验室鉴定。
3.1.2 描述实例A. 深灰色泥岩:岩屑呈长条状、性硬、质纯、断口细腻见少量介形虫,介形虫个体一般长2mm,宽 1mm,似小米粒,保存完整,经鉴定是中国华北介,为沙三段标准化石B. 黄褐色油页岩:见阶梯状断口,页理构造极为发育,页理面上见白色灰质薄膜,页片发脆,可燃,燃时可闻油烟味C. 暗紫红色页岩:具不明显的页理,呈土状光泽, 断口不平整, 略有粗糙感,用铁锤在玻璃板上研磨有明显的砂感页理面上还可见到较多的云母片3.2 砂岩类3.2.1 描述要领前新生界砂岩应目估石英、 长石、岩块的含量和粒级, 采用成分、结构定名法,如石英中砂岩、细粒硬砂岩等;新生界砂岩采用结构定名法,着重观察粒级,如中砂岩、粉砂岩等对于细砂岩以上粒级的,应着重描述碎屑颗粒的结构,包括粒级、磨圆、分选情况,胶结物的成分、胶结类型以及物性的均一性及纵向上的变化砂岩储油层,应着重描述其含油情况,包括油的颜色、气味、产状、饱满程度、 CCl4 浸泡及荧光滴照情况钻进中如有槽面显示, 气测显示,应在描述中特别写明 油质好坏直接关系到渗透率的大小,决定产能,所以在描述中对油质要进行判断 滴水试验对判断砂岩储油层含有级别是很重要的,其结果反映岩性的水润湿性,间接反映出油能力,必须每层都做,描述水珠形态,确定滴水级别。
当砂岩含油时, 主要描述原油的颜色 不含油砂岩着重描述胶结物的颜色, 胶结物的颜色代表生成环境,而碎屑颗粒的颜色仅代表母岩的颜色砂岩的沉积构造比较发育, 特别是层理构造复杂多变, 可反映沉积环境的能量大小, 应注意观察、认真描述3.2.2 描述实例A. 浅灰色稠油油斑砾状细砂岩岩石成分以石英细砂为主、 次为砂岩砾石及泥灰质 在岩心中未见纹层, 砾石含量自下而上逐步减少,呈正序列的递变层理,为水下浊流沉积砾石的砾径一般在 1.5mm左右,最大达 3mm,次圆—次棱角状含油分布不均,主要为分选好的细砂含油,呈斑块状,黑褐色、光泽暗,含油面积小于 30%油稠、不染手、无油味泥、灰质胶结,岩石较致密,加 HCl+ B. 灰色泥质粉砂岩颜色不均,局部见灰绿色斑块粉砂结构,岩屑断口粗糙不平、呈瓷瓦状泥质胶结、较致密,加 HCl— 具小型槽状交错层理、波状层理,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沉积3.3 碳酸盐岩类3.3.1 描述要领加盐酸反应或用茜素红染色法定性分析方解石、白云石的相对含量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岩石的结构,如用清水或稀盐酸冲洗后再观察将更清楚确定是结晶结构、内碎屑结构还是生物格架结构下一步则进行结构细描,如显晶还是隐晶、晶粒的大小,生物是碎片还是全形,内碎屑的成分、大小、分选、磨圆、有无氧化圈等。
仔细鉴别生物的种类,如有困难送化验室分析古生代碳酸盐岩是我区的重要储集层,多为结晶灰岩和内碎屑灰岩,岩性致密,电阻率高,在构造活动带附近裂缝发育, 应着重对缝洞发育情况进行描述 若为岩屑,要挑出次生矿物及自形晶矿物并计算其百分含量, 定性分析岩层的缝洞发育情况 新生界灰岩多为孔隙性的生物灰岩或岩性较致密的隐晶灰岩,与老地层灰岩相比,电阻率相对低一些,应着重观察生物溶孔的含油情况注意观察自形晶矿物及岩石裂缝面的含油情况进行荧光检查碳酸岩盐的储集空间主要是裂缝和溶洞,在井眼条件下能直接钻遇裂缝,溶洞的几率是不大的特别是岩屑,少量缝壁、洞壁含油岩屑自井底上返至井口,由于泥浆反复淘洗,大多数轻质油已被冲刷干净,所以通过肉眼观察, 发现轻质油的可能性是不大的,而轻质油往往是高产的 因此对碳酸盐岩储层进行系统的荧光录井是十分重要的A. 进行荧光普查:将刚洗净的岩样,凉干水份后立即按井深逐包在荧光灯下观察若发现荧光显示则在荧光记录卡片上填好井段、荧光颜色、明暗程度,荧光岩屑的百分比含量,并挑样、装袋、填写标签、备进一步分析使用B. 进行点滴分析:为了区分原油发光和矿物发光,并进一步确定荧光显示的级别,要进行点滴分析法:取一张做过“空白”试验的干净滤纸,将少量普照有显示的岩屑放在滤纸中心,在岩样上滴一、二滴有机溶剂, 待溶剂挥发后, 在荧光灯下观察, 若有光亮的色斑, 说明有显示, 是原油发光,若无色斑则为矿物发光。
确定是原油发光后, 则进一步判断含油岩屑的荧光级别, 根据经验可按下述方法定性判断亮斑模糊、边缘没有色环的定为 7 级以下亮斑很弱,但边缘有色环的定为 7 级明亮,但呈星点状分布的定为 8 级明亮,呈放射状分布的定为 9 级明亮,呈不均匀斑块状分布定为 10 级明亮呈均匀块状分布定为 11 级3.3.2 描述实例A. 灰色灰泥质三叶虫灰岩岩屑由三叶虫碎片和灰泥胶结物两部分组成三叶虫碎片含量占 60%左右,排列杂乱此外,还有少量的绿色矿物散布其中,可能为海绿石颗粒和胶结物加 HCl+++为海盆前缘斜坡潮间高能带生物滩沉积B. 灰色荧光中晶灰岩HCl+++岩屑中见较多的次生方解石脉的碎块,约含占定中晶粒状结构,砂状断口,质纯,加名岩屑的 2%,自形晶方解石占次生矿物的20%,荧光灯下自形晶矿物及缝洞岩屑有荧光显示, 在滤纸上滴照,见浅棕黄色明亮的不均匀的光斑,定为10 级为开阔海厚层碳酸盐岩沉积,经重结晶成岩C.暗紫红色微晶化灰泥鲕粒灰岩致密块状,断口粗糙,鲕粒结构鲕粒含量约占75%左右,鲕暗棕色、大小均一,鲕径一般为1.5 -2mm,圆球形,个别呈椭圆形鲕粒切面多见同心层,中心核为方解石单体。
胶结物为微晶化灰泥方解石,色调较浅, 致密均一鲕粒和胶结物滴 HCl+++为盆地前缘斜坡高能带的鲕粒滩沉积D.褐灰色隐晶白云岩肉眼见不到晶体,但显微镜下可见,晶径小于 0.01mm,为显微晶结构岩石致密,具不明显的贝壳状断口,小刀可刻动,加冷酸不起泡,遇热酸起泡剧烈为潮上带的蒸发岩沉积E. 浅灰色内碎屑灰岩岩石主要由内碎屑组成, 次为亮晶胶结物呈明显的栉壳状, 其含量小于 10%内碎屑颗粒大小不等,一般小于 1mm,形态不规则,排列无一定方向,加 HCl+++为潮下高能带沉积3.4 岩浆岩3.4.1 概述我们石油地质工作者经常接触的对象是沉积岩,所以我们对岩浆岩往往比较生疏但随着石油勘探领域的扩大, 在岩浆岩、变质岩裂缝带和风化壳不断见油, 石油地质工作者对岩浆岩也越来越关心了此外,岩浆岩的识别还关系到我们是否继续钻进一般来说基性喷发岩的厚度不大,钻遇时不必担心钻不穿,而放弃下部目的层的钻探 而酸性喷发岩,由于成岩岩浆粘稠不易流动, 多冷凝成锥体,厚度大, 常常要认真考虑是否继续钻进当然钻遇深成岩即到了盆地基底, 如果不是专门探内幕是无需继续钻进的 有时我们的目的层是基底火成岩的风化壳, 如果我们把喷发岩、 脉岩或浅成岩误认为是深成岩,就会卡错风化壳。
对于岩浆岩的描述,基本要求是能够区分喷出岩、浅成岩和深成岩三大类岩石,在此基础上判断是基性、中性还是酸性,能够准确定名更好,否则可送化验室鉴定3.4.2 根据结构构造区分三大类岩浆岩请见下表:火成岩的结构和构造结构和构结构构造岩造类喷出岩玻璃质、隐晶质或斑状结气孔、杏仁、流纹、块构,少见半晶或细晶结构 状等浅成岩 斑状,微晶和隐晶结构 多块状等粒、粗粒、中粒,全晶质,深成岩 块状构造是基本的也可能有细粒结构3.4.3 识别七种主要的岩岩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钾长石、斜长石、石英七种主要的造岩矿物必须能够识别前四种为暗色矿物,后三种为浅色矿物 在暗色矿物中,橄榄石以特有的橄榄绿色、棕色区别于其它三种而黑云母是比较容易识别的, 它有一组极完全解理,用小刀可挑开它的鳞片 识别起来比较困难的是辉石和角闪石, 但它们的解理面夹角不等 辉石的二组解理面夹角接近 90而角闪 120如果矿物颗粒太小,解理面无法观察,这时可注意其晶形,一般来说,辉石呈短柱状,横断面呈等轴四边形,而角闪石一般为长柱状、横断面为菱形在浅色矿物中,首先根据有无解理来区分石英和长石长石具有平滑、光亮的解理面,而石英没有;石英的断口经常是不平整的, 而长石的断口常呈阶梯状。
斜长石和钾长石的区别主要借助于双晶,斜长石为聚片双晶,而钾长石为卡氏双晶从颜色上看,钾长石通常是肉红色的,而斜长石是灰白色的,但有时也有相反的情况,而在下列几种情况下可靠性就大一些如果岩石中出现两种颜色的长石,那么一般说来肉红色的是钾长石,灰白色的为斜长石如果长石呈浅绿色,则为斜长石斜长石常为细针状,而钾长石常为宽板状3.4.4 根据鉴定表给予命名应用鉴定表时应注意:石英的有无及其含量钾长石和斜长石的有无及其含量3.4.4.3 暗色矿物的种类及其含量,特别注意橄榄石、黑云母的有无常见岩浆岩肉眼鉴定表大类 酸性岩 中性岩 基性岩 超基性岩 碱性岩产指示矿物石石英 5~结构石英 <5%20%无石英无石英无石英,有状英 >20%暗色矿物暗色矿暗色矿物 似长石类或暗色矿物一般15~ 35%物 >35%≌100%碱性矿物一般<15%钾长石 >>斜 (富钾)石英霞石正长岩长石花岗岩正长岩正长石有钾长石≈斜石英钾花岗岩二长岩长长石二长岩石钾长石 <<斜花岗石英长石闪长岩闪长岩闪长岩斜长石 +角闪粗、中粒石结构或似有斜碱性深长斑状结构石斜长石 +辉石辉长岩成基岩辉长岩本(基质上无斜长岩钾粗、中粒)长斜长石斜长石例外,为主花岗岩暗色矿物很少橄榄石碱性橄榄岩为主橄榄岩无辉石为主辉石岩长石角闪石角闪石岩为主隐晶—微晶微晶正长岩微晶辉长岩 角砾云母细粒花岗岩微晶闪长岩辉绿岩橄榄岩3.4.5 工区常见的几种特殊结构辉绿结构:斜长石的晶体要比辉石的晶体自形得多。
呈长条状的斜长石晶体杂乱无章地排列,在这些长条体组成的三角空隙中充填着辉石的他形晶体, 具有这种结构的称辉绿岩辉长岩、辉绿岩、 玄武岩属同一岩浆源,但产状分别为深成、浅成和喷出煌斑结构:脉岩含暗色矿物较多,呈斑状结构,斑晶都是暗色矿物以某些据有典型结构的岩石命名的结构:如花岗结构,即按花岗岩特有的全晶质、粗粒、等粒结构命名的3.4.6 工区常见的岩浆岩:斑岩和玢岩:它们都是浅成侵入岩,呈斑状结构斜长石为斑晶的叫玢岩,钾长石和石英为斑晶的叫斑岩如果玢岩中不但有角闪石斑晶并在基质中可鉴定出角闪石时, 则为闪长玢岩 斑晶中如果没有石英斑晶叫正长斑岩,有石英叫花岗斑岩辉绿岩和辉绿玢岩具辉绿结构的浅成侵入岩叫辉绿岩如果还有斜长石斑晶的叫辉绿玢岩具煌斑结构的浅成侵入岩叫煌斑岩又根据斑晶成分,可分为黑云母煌斑岩,角闪石煌斑岩,辉石煌斑岩细晶岩:主要由浅色矿物组成的脉岩,成分为石英、长石,细粒结构,暗色矿物极少伟晶岩:组成岩石的晶体特别粗大的脉岩玄武岩和安山岩:玄武岩多呈黑色、暗灰色,有的呈灰绿色大多数玄武岩全部由玻璃质或隐晶质组成,这时肉眼鉴定十分困难很多玄武岩具有斑状结构,基质为玻璃质或隐晶质,斑晶常是橄榄石或辉石、斜长石等。
大部分玄武岩具有气孔构造,气孔园、孔壁光滑常见杏仁构造,杏仁多为玉髓、方解石、绿泥石的充填物安山岩与玄武岩的基本特征相似,可根据下列差异区分二者A. 如果斑晶中出现橄榄石则为玄武岩如果出现黑云母则为安山岩B. 如果斑晶中只有斜长石和辉石,则可根据斜长石的形态,如斜长石为宽板状,多半为安山岩,如斜长石为针状,则可能是玄武岩如上述特征不明显统称为玄武—安山岩3.4.7 描述实例暗紫褐色玄武岩:斑状结构,基质为隐晶质,斑晶为橄榄石和基性斜长石橄榄石呈棕色,玻璃光泽斜长石呈细针状、灰白色、强玻璃光泽岩石具极好的气孔构造,约占表面积的 10%气孔大小不等,一般为 5—6mm,最大达 10mm,小者不到 1mm,气孔呈园形至椭圆形,很少有拉长现象,孔壁光滑,没有次生矿物充填灰色辉长岩:暗灰色、中粒结构,颗粒均匀,直径一般在 2-5mm之间,块状构造暗色矿物为黑色的辉石,呈近于等轴形的颗粒,解理清楚可见,有时可见到阶梯状的解理面断口,半金属光泽,含量约占50%浅色矿物为斜长石,呈长板状,白色至灰色,玻璃光泽平整的解理上常可见到聚片双晶纹,含量约占 50%3.5 变质岩3.5.1 概述在地表风化带以下,由于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的影响,原来的物化条件发生巨大变化,使早期形成的固体岩石在新的条件下, 伴随物质成分的带入带出, 改变了岩石原有的矿物成分, 结构和构造,而组成一种新的岩石叫变质岩。
变质岩根据其变质的主导因素可分为四种基本的成因类型,即接触热变质、动力变质、气成水热变质和区域变质接触热变质:其变质主导因素是岩浆热及所含的挥发组分,由于沉积岩形成时的温度等物化条件与岩浆大不相同,所以极易发生热变质,常见的有:A. 板岩:页岩受热不深,主要是失水硬化,强度增加,重结晶微弱,变质后成薄石板,还保留有页岩原有的层状变余构造 ( 博山可见,老百姓当瓦盖房子 ) B. 角岩:粘土岩、粉砂质泥岩、硬砂岩等,受热较高,变质稍强的一种原有组分全部重结晶,生成新的矿物粘土变质而成长石、云母及其它变质矿物堇青石、红柱石、石榴石等硅质重结晶后形成石英 钙质重结晶后形成方解石 角岩主要呈显微粒状变晶结构 角岩定名时常用变斑晶作为前缀,如红柱石角岩、堇青石角岩等C. 大理岩:碳酸盐岩受热变质,发生重结晶作用、颗粒变粗、形成大理岩白色细粒纯净的大理岩又称“汉白玉”如果有其它变质矿物出现,则可在大理岩前面加以前缀, 如石墨大理岩 ( 有机质 ) 矽灰石大理岩 ( 硅质 ) ,绿帘石大理岩,石榴石大理岩 ( 泥质 ) D. 石英岩:石英砂岩热变质后生成的岩石,一般具粒状结构和块状构造E. 矽卡岩:当中酸侵入岩与碳酸盐岩或中基性火山岩接触时,在热接触变质的基础上,加上高温气化热液影响会发生接触交代作用而形成矽卡岩。
根据主要矿物的化学成分, 矽卡岩分为两类:一类是含富钙硅酸盐矿物石榴石、辉石、硅灰石,称钙质矽卡岩;另一类是含富镁矿物镁橄榄石、透辉石、尖晶石、金云母,称镁质矽卡岩动力变质:其主导因素是定向压力在动力变质过程中刚性岩石发生破碎,柔性岩石则产生各种劈理和片理,并有重结晶作用相伴生常见的有碎裂岩和糜棱岩A. 碎裂岩:藐似砾岩,岩石被压碎后,较大的象是砾石,被压得很碎的象是胶结物,但两者的成分是完全一样的,称碎裂结构 碎裂岩与原岩的成分一致,仅发生碎裂变化,定名时可根据变质前的岩石来命名 如盐 5 井的碎裂角闪片麻岩 若动力变质较轻, 仍保持原岩的岩性特征则称构造角砾岩,如华北任丘雾迷山组构造角砾白云岩B. 糜棱岩:是受较强的动力变质而形成的岩石,颗粒直径 <0.5mm这种岩石常在强烈错动的断层带附近见到,原岩多为花岗岩、石英砂岩,大部分被搓得很细,或保留少量的眼球体结构上除了有明显的动力变质特征外, 还伴有微弱的重结晶作用, 形成一些不完全定向排列的细小的绢云母、绿泥石等鳞片状晶体岩石若具有强烈的丝绢光泽(千枚构造)称千枚岩气成水热作用:其主导因素是挥发性成分和岩浆后期高温热水代表性的岩类有蛇纹岩。
蛇纹岩是超基性岩蚀变而来的 原岩中的橄榄石和辉石在热液的挥发份 CO2的作用下蚀变而成外表象蛇皮样的网状花纹,一般呈黑色、 暗灰绿色至黄绿石,新鲜的蛇纹石多为隐晶结构, 也可见纤维状或鳞片变晶结构,具腊状光泽、性软、其中常见纤维状石棉脉和滑石区域变质:指地壳发生大规模的升降,伴随大量的岩浆活动,岩石大面积反复遭受各种变质区域变质按变质深浅分为四个变质带:A. 浅变质带的代表性岩石有板岩、千枚岩B. 浅 - 中变质带的有片岩,片岩的成分以片状矿物或柱状矿物为主,成定向排列,如白云母片岩、黑云母片岩等C. 中 - 深变质带有片麻岩: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及少量的黑云母、角闪石柱状或片状矿物作断续的定向排列、 粒状矿物间夹其中, 形成所谓片麻构造, 片麻岩可根据长石不同而命名为钾长石片麻岩、斜长石片麻岩、若角闪石超过 10%,斜长石超过 70%,则定为角闪斜长片麻岩D. 深变质带混合岩:是在区域变质的基础上,由地壳内部热流升高产生的局部熔融,融浆渗透交代、贯入变质岩中形成的新变质岩混合岩的外藐多种多样,由浅色部分 ( 长石、石英等 ) 和暗色部分组合而成浅色部分称为脉体,是混合岩化过程中, 由于外来物质注入,交代或重熔作用而新生成的物质, 主要由浅色的长石和石英组成。
暗色部分称为基体, 为变质时未熔部分,仅粒度变粗 混合岩就是由脉体和基体以不同形式组合而成的岩石基体可成角砾状被脉体胶结, 二者也可互成条带,也可完全分散 泰山望府山组都是一些混合岩, 常见的有混合岩化斜长角闪岩, 条带条纹状混合岩化黑云母斜长片麻岩等3.5.2 描述实例浅灰色黑云母斜长片麻岩粒状变晶结构,片麻构造矿物成分主要是斜长石,次为石英,并有少量的黑云母斜长石灰白色,个别略带绿色,解理面清楚可见石英为乳白色,玻璃光泽黑云母呈暗绿色,呈定向排列3.6 火山碎屑岩3.6.1 概述火山碎屑岩主要是火山喷发活动所产生的固态碎屑物质,弥散在空中,通过大气不同程度的搬运,下沉后而形成的 它是介于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之间的一种过渡性岩石, 命名火山碎屑岩时,其火山碎屑成分的含量必须 >90%火山碎屑岩的碎屑成分由石屑、晶屑、玻屑三部分组成,前者是火山喷发时破碎的围岩碎块及空中冷凝的火山弹、火焰石等塑性岩屑,后二者是岩浆突然冷却而生成的结晶和未结晶的颗粒火山碎屑岩的结构分为集块结构 ( 碎屑直径 >100mm居多 ) 、火山角砾结构 (100 — 2mm),凝灰结构(<2mm以下居多 ) 。
火山碎屑岩的定名为火山熔岩成分 +火山碎屑成分 +结构,如安山质玻屑凝灰岩,安山质为熔岩成分,玻屑为火山碎屑成分,凝灰为结构凝灰岩在我区中生界地层中常见,并作为中生界地层的标志层凝灰岩貌似喷出岩,不同点在于岩石中常含有尖棱状的杂色熔岩石屑而各种晶屑常以尖棱角状的外形有别于喷出岩中的斑晶,并由火山灰组成的岩石的基体部分凝灰岩较疏松,具粗糙粉砂感,不象喷出岩那样致密用放大镜观察,有时可觉察基体中还保存部分具泡沫状外形的玻屑,形如鸡骨3.6.2 描述实例浅绿色流纹质玻屑凝灰岩浅绿色,主要由绿色火山灰 ( 玻璃质 ) 显现火山灰约占 70%左右,颗粒均小于 0.25mm晶屑约占 25%,主要成分为长石,无色透明、具玻璃光泽,解理清楚此外,还有烟灰色,具贝壳状断口的石英及少量黑云母,均呈棱角状、粒径 1-2mm,岩石呈凝灰结构第 4 章 岩心、岩屑录井草图和综合图将岩心、岩屑录井资料按规定的格式和项目内容绘制的图件叫岩心、岩屑录井图岩心、岩屑录井图分草图和综合图两种, 前者是用原始资料直接绘制的, 后者是在增加测井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原始资料进行解释、归位后绘制的4.1 岩心录井草图岩心录井草图是用岩心原始录井资料直接绘制的简明图件,主要内容包括取心井段、层位、钻时、心长、进尺、岩性、结构、构造、筒界、磨光面、破碎带等。
在钻进过程中,通常取心一筒,描述一筒,绘制一筒,以便及时进行随钻对比,作出近期地质预告,指导下步钻进其格式及项目见标准《岩心录井综合图编制方法及规范》的有关附录,绘制内容及要求如下:1. 按标准绘制图框2. 填写数据:将所有与岩心有关的数据 ( 如取心井段、 收获率等 ) 填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数据必须与原始记录相一致3. 深度比例尺为 1:100,深度记号每 10m标一次,逢 100m标全井深4. 第一筒岩心收获率低于 100%时,岩心录井草图由上而下绘制,底部空白下次收获率大于100%时(有套心),则岩心录井草图应由下而上绘制,将套心补充在上次取心草图空白部位5. 每次第一筒岩心的收获率超过 100%时,应根据岩心情况合理压缩成 100%绘制6. 化石及含有物,用图例绘在相应地层的中部化石及含有物分别用“ 1”、“ 2”、“ 3”符号代表“少量”、 “较多”、 “富集”7. 样品位置、磨损面、破碎带、按其顶面距该筒岩心的顶部距离用符号分别表示在不同的栏内8. 岩心含油情况除按规定图例表示外, 若有突出特征时, 应在“备注”栏内描述 钻进中的槽面显示和有关的工程情况也应简略写出,或用符号表示。
4.2 岩屑录井草图岩屑录井草图是用岩屑原始录井资料直接绘制的简明图件,主要内容包括井段、层位、钻时、岩性等,有气测和地化资料时也要绘上要求紧跟钻头,即钻头打到哪里,描述到哪里,草图画到哪里,以便及时对比分析,作出近期地质预告,指导下步钻进其格式及项目见标准《岩屑录井综合图编制方法及规范》的有关附录绘图内容及要求如下:1. 按标准绘制图框2. 填写数据:将所有与岩屑有关的数据填写在相应的位置上,数据必须与原始记录相一致3. 深度比例尺为 1: 500,深度记号每 10m标一次,逢 100m标全井深4. 绘制钻时曲线;若有气测录井则还应绘制气测曲线5. 颜色、岩性按井深用规定的图例、符号逐层绘制6. 化石及含有物、油气显示用图例绘在相应地层的中部化石及含有物分别用“ 1”、“ 2”、“3”符号代表“少量”、 “较多”、 “富集”7. 有钻井取心时,应将取心数据绘在相应的栏内8. 有地化录井时,将地化录井的数据画在相应的深度上9. 完钻后,将测井曲线(一般为自然电位曲线或自然伽马曲线和电阻率曲线)透在岩屑草图上,以便于复查岩性10. 岩屑含油情况除按规定图例表示外,若有突出特征时,应在“备注”栏内描述。
钻进中的槽面显示和有关的工程情况也必须简略写出4.3 岩心录井综合图岩心录井综合图是在岩心录井草图的基础上,利用测井曲线对岩性剖面进行归位后绘制的绘制岩心综合图的关键是归位,所谓归位就是把草图剖面上的岩性逐一绘到测井曲线的对应层上众所周知,用取心工具把地下岩层取出地面要经过钻、磨、振动、钻井液浸泡、冲蚀及压力释放和温度降低的过程, 一般情况下岩心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碎、 磨损或泡胀, 其长度和岩性界面深度的原始状态将被破坏 而归位就是恢复其原始状态的过程 由于测井所测曲线反映的是地下原始状态的地层,所以通过岩心归位就能恢复地下岩层的原始状态现场录井人员经过多年的总结,归纳了如下一套岩心归位方法:4.3.1 求取系统误差,标定取心井段岩心的深度是用钻具丈量的,而测井曲线的深度是用电缆丈量的,求系统误差就是求钻具井深和电缆井深的误差 钻具和电缆在地面都是用标准米尺丈量的, 应该是没有误差的 下到井里以后,由于两者的伸长系数不同,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拉长程度不一致,其差值就叫系统误差这个误差是随井深增加而加大的, 通常是电缆井深大于钻具井深, 在有限井深范围内, 其理论误差幅度小于 1‰在实际工作中,当连续取心不超过 30--50m,通常只求一个误差。
若分段取心或连续取心井段过长, 则要分段求系统误差 求系统误差的方法, 通常是在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