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全诗的意思及原文翻译赏析

胡**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4.50KB
约5页
文档ID:156220631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全诗的意思及原文翻译赏析_第1页
1/5

无人信高洁 谁为表予心 无人信高洁 谁为表予心!全诗的意思及原文翻译赏析 无人信高洁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出自唐朝诗人骆宾王的古诗作品《在狱咏蝉》的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注释】⑴虽生意两句:东晋殷仲文,见大司马桓温府中老槐树,叹曰:此树婆娑,无复生意借此自叹其不得志这里即用其事⑵而听讼两句:传说周代召伯巡行,听民间之讼而不烦劳百姓,就在甘棠〔即棠梨〕下断案,后人因相戒不要损伤这树召伯,即召公周代燕国始祖名,因封邑在召〔今陕西岐山西南〕而得名⑶曩时:前时⑷将:抑或⑸徽:捆绑罪犯的绳索,这里是被囚禁的意思⑹缀诗:成诗⑺西陆:指秋天《隋书·天文志》:日循黄道东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⑻南冠:楚冠,这里是囚徒的意思用《左传·成公九年》,楚钟仪戴着南冠被囚于晋国军府事无人信高洁深:一作侵⑼玄鬓:指蝉的黑色翅膀,这里比喻自己正当盛年那堪:一作不堪⑽白头吟:乐府曲名《乐府诗集》解题说是鲍照、张正见、虞世南诸作,皆自伤清直却遭诬谤。

两句意谓,自己正当玄鬓之年,却来默诵《白头吟》那样哀怨的诗句⑾露重:秋露浓重飞难进:是说蝉难以商飞⑿响:指蝉声沉:漂浮,掩盖⒀高洁:清高洁白古人认为蝉栖高饮露,是高洁之物作者因以自喻⒁予心:我的心翻译】秋天蝉儿在哀婉地鸣叫,作为囚徒的我,不由得生出了阵阵悲伤我虽不到四十岁已是满头白发,哪还经得起那如妇人黑发般的蝉儿哀鸣的侵袭秋露浓重,蝉儿纵使展开双翼也难以高飞,寒风瑟瑟,轻易地把它的鸣唱吞没虽然蝉儿居高食洁,又有谁能相信我的清白,代我表述内心的沉冤赏析】《在狱咏蝉》这首诗前有一段序,而一些唐诗选本往往只录诗,对序那么弃而不录其实这段序文与诗是一有机整体,诗中比兴寓意,亦即自然之物与人格化身的契合,是以序文的铺叙直言为前提的欲解二者契合之妙,不可不读这首诗的序可以说这是一篇简短而精巧的骈文,是一篇很有情致的抒情小说诗人在这段序文中叙说了自己作诗的缘起,叙说了蝉的形态、习性及美德,抒发了自己失路艰虞,遭时徽纆的哀怨之情诗人首先从禁所的古槐写起,运用晋代殷仲文仕途失意及西周时召公明察狱讼的典故,表达了自己身陷囹圄的痛苦和乞盼有司明察的心愿然后,写闻蝉鸣生悲感,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乎前听,以反问的语句把蝉与己、心与物联络在一起。

以拟人的笔法铺叙蝉的美德、从蝉的形态习性写起,写蝉适应季节的变化,随季节、气候的变化而出现;写蝉翼甚薄,蝉目常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不以俗厚而易其真诗人谓之具有君子达人之高行因为蝉有这样的美德,所以诗人才引蝉自喻,以蝉为自己的人格化身刘勰《文心雕龙·物色》云: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骆宾王以蝉喻己,顾影自怜,正是感物联类,情以物迁从骆宾王作于同时期的《萤火赋序》中也可印证此论断:物有感而情动,迹或均而心异响必应之于同声,道固从之于同类诗人的体验说明了感物生情的道理,人的审美心理构造与自然之物的某种同构对应诗人咏蝉之妙,不仅在于符合同构对应的原理,而且还在于蝉意象所包涵的丰富的文化内蕴此诗起二句在句法上用对偶句,在作法上那么用起兴的手法,以蝉声来逗起客思,诗一开场即点出秋蝉高唱,触耳惊心接下来就点出诗人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三、四两句,一句说蝉,一句说自己,用那堪和来对构成流水对,把物我联络在一起诗人几次讽谏武那么天,以致下狱大好的青春,经历了政治上的种种折磨已经消逝,头上增添了星星白发在狱中看到这高唱的秋蝉,还是两鬓乌玄,两两对照,不禁自伤老大,同时更因此回想到自己少年时代,也何尝不如秋蝉的高唱,而今一事无成,甚至入狱。

就在这十个字中,诗人动作比兴的方法,把这分凄恻的感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出来同时,白头吟又是乐府曲名相传西汉时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爱情不专后,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伤其诗云: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见《西京杂记》〕这里,诗人巧妙地动作了这一典故,进一步比喻执政者辜负了诗人对国家一片忠有之忱白头吟三字于此起了双关的作用,比原意更深化一层十字之中,什么悲呀愁呀这一类明点的字眼一个不用,意在言外,充分显示了诗的含蓄之美第 5 页 共 5 页。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