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习练题(10)(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tia****nde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34KB
约6页
文档ID:6283717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习练题(10)(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1/6

人教版历史2019高考一轮选习练题(10)李仕才一、选择题1、以下为隋唐时期粮仓设置情况的部分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 运河的开凿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B. 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 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的逐渐割离D. 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政治中心南移【答案】C2、《尚书》中记载周公曾经告诫康叔说,“元恶大憝(du,奸恶),矧(shen,况且)惟不孝不友”要“刑兹无赦”西周时期告诉权中规定“父子不得相诉,父子将狱,是无上下也”这反映了西周时期A. 初步确立起儒家伦理道德B. 道德观念与家族政治结合C. 社会秩序实现长期稳定D. 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答案】B【解析】根据“元恶大憝(du,奸恶),矧(shen,况且)惟不孝不友”“刑兹无赦”和“父子不得相诉,父子将狱,是无上下也”可知西周时期强调孝和父子兄弟之间的亲情伦理,故答案选B孔子首先提出以仁、礼为核心,包括孝悌、忠恕、智、信、勇、义等内容的道德范畴体系,初步建立起儒家的伦理学说,排除A;题干没有体现社会秩序实现长期稳定,排除C;题干没有提及分封制,排除D3、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答案】C【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汉字与书画艺术.王羲之4、1930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七十号通告,提出党目前总的政治路线是“变军阀战争为国内的阶级战争,以推翻国民党统治,以建立苏维埃政权”,“中心策略”是“集中力量积极进攻,确定组织工人政治罢工,组织地方暴动,组织兵变,扩大红军”由此可见,本通告提出的路线和策略A. 进一步巩固了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成果 B. 对当时国内的革命形势估计偏离实际C. 直接促成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 D. 预示着当时国内的革命高潮即将到来【答案】B点睛:对和课本内容关系不大或者观点相左的纯材料式选择题题,要敢于思考和分析,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合理的推导5、甲午中日战争前30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只有680万元,而甲午战争后3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就增加了一倍多这一变化主要原因是(  )A. 列强资本输出迅速增长B. 中国自然经济迅速解体C. 民族资本社会地位提高D. 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答案】C【解析】材料中“甲午中日战争前30年间”“甲午战争后3年,民族资本的总额就增加了一倍多”等信息说明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初步发展阶段,该时期由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限制,导致民族工业出现初步发展状况,故选择C项。

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列强的变化;B选项错误,这与自然经济无关;D选项错误,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不符6、沪、汉两地行会组织形式构成表时期地区1840年前的构成1840~1911年的构成总数同业者同乡者总数同业者同乡者数量%数量%数量%数量%上海21157063071699723汉口201050105071679446根据表格可以推断A. 同业竞争的加剧导致沪、汉两地乡谊瓦解B. 落后的行会组织阻碍沪、汉两地经济发展C. 鸦片战争后,沪、汉两地城市化基本同步D. 鸦片战争后,沪、汉两地城市化进程加快【答案】D7、1919年7月20日,胡适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文章说:“请你们多多研究这个问题如何解决,那个问题如何解决,不要高谈这种主义那种主义从人力车夫的生计问题到大总统的权限问题;从女子解放问题到男子解放问题……哪一个不是火烧眉毛紧急问题?”“‘主义’的大危险,就是能使人心满意足,自以为寻着包医百病的‘根本解决’,从此用不着费心力去研究这个那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法子了材料A. 批评了三民主义的不足B. 反映了作者阶级属性的变化C. 指明了中国社会的方向D. 说明了反封建战线的分裂【答案】D【解析】问题与主义之争反映的是新文化阵营的分化即说明了反封建战线的分裂,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根本就不涉及三民主义的问题,只是反封建战线的分裂但作者阶级属性并未变化,所以选项A、B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并未指明了中国社会的方向,选项C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实质——反封建战线的分裂8.(2017湖南十校协作体高三调研五)赫胥黎原著译本与严复译本大致对应的段落以今日之见,严复译文(  )A. 打上了中国社会的时代烙印 B. 真实地反映了赫胥黎的原著C. 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D. 阻碍了中国近代革命的进程【答案】A二、非选择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各类保险中,起源最早、历史最长者当数海上保险15世纪后期,欧洲的奴隶贩子把运往美洲的非洲奴隶当作货物投保海上保险,类似于现代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后来船上的船长、船员也可投保到16世纪,又发展到承保旅客被海盗绑架而支付的赎金17世纪的英荷战争中,英国与荷兰的贸易遭受严重打击不久,经英国皇家特许批准专营海运保险的英国皇家交易保险公司和伦敦保险公司先后成立 ——摘编自郭颂平《海上保险学》 材料二 近代民族保险业的历史 中国境内第一家保险公司是由东印度公司鸦片部于1805年在广州设立 1 885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创办的“仁和”和“济和”保险公司是中国人兴办的最早的保险公司。

1885年-1911年,华商保险公司共创有35家而截止到1900年,共有52家洋行代理148家外商保险公司 1914年-1925年,新设35家华商保险公司 1926年,中国的银行也相继投资于保险业截止到1935年,银行和政府投资的保险公司迭12家, 资本共计2070万元 材料三现代中国保险业的发展 1949年10月20日,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国有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北京成立从1956年开始,独家经营中国国内保险业务 1952年12月,外国保险公司的种种特权取消,业务来源锐减,至年底全部退出中国 1988年3月21日,我固第一家股份制的、地方性的保险企业——平安保险公司在深圳设立 1992年9月,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经批准在上海设立分公司 1994年6月,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成功吸纳美国摩根士丹利和高盛两大世界财团参股 1995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固保险法》颁布 1998年11月18日,经固务院批准,中1固保监会在北京正式挂牌成立,, ——摘编自付菊《中国保险业发展改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上保险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概括近代民族保险业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对于建国初期的保险业,改革开放后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呈现怎样的新变化?结合材料一、二、三,谈谈你对民族保险业发展历程的认识答案】(1)背景: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扩张;三角贸易;海盗肆虐;英荷战争(2)在外商的诱导和示范下产生;与外商保险公司相比,数量和规模明显较小;一战时期,民族保险业发展较快;国民政府统治时期,金融资本和官僚资本逐渐渗透保险业3)新变化:市场化,出现股份制、地方性、外资和中外合资的保险公司;法制化,颁布专项法律引导保险业;规范化,设立专门机构监督保险业认识:民族保险业是民族工业的缩影,其近代发展历程深受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影响,具有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烙印;改革开放后,我国保险业朝着法制化、规范化和市场化的趋势发展,日益成熟解析】(1)依据材料一“欧洲的奴隶贩子把运往美洲的非洲奴隶当作货物投保海上保险、到16世纪,又发展到承保旅客被海盗绑架而支付的赎金17世纪的英荷战争中”的信息归纳回答2)依据材料二信息从产生的原因、发展的状况以及一战时期喝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发展特征回答。

3)第一小问新变化依据材料三从市场化、法制化以及规范化回答;第二小问从民族保险业是民族工业的缩影以及改革开放后发展状况思考回答即可。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