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讲座 : 第二讲 财政部会计司 王 鹏 一、经济活动风险评估 二、单位内部控制的方法 一、经济活动风险评估 (一)什么是风险 风险通常是指 潜在事项 的发生对目标实现产 生的影响 (三)什么是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 量化测评 风险发生的可能程度及其 造成的后果 (四)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单位应当成立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并且由 单 位领导 亲自担任组长,具体由各单位根据实 际自行确定,既可以由单位负责人担任组长, 也可以由分管财务工作的领导担任组长 1、人员构成 ( 1)单位领导担任组长,负责全面统筹、协调 各业务部门积极配合风险评估工作; ( 2)由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牵头部门的负责人 担任副组长; ( 3)由财会、资产管理、采购、基本建设、内 部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或岗位抽调关键工作 人员或技术专家作为工作小组的成员 2、机构设置 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可以是跨部门的,也可以设 置在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者牵头部门内 工作小组下还可以根据经济活动类型设置若干 个风险测评小组,仔细梳理每一类经济活动的 流程,按流程排查风险点。
3、评估周期 经济活动风险评估 至少每年 进行一次 4、评估结果的应用 评估工作完成后,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应当做好 汇总、整理和分析工作,必须形成 书面报告 , 及时提交 单位领导班子 ,作为完善内部控制的 依据 (五)风险评估程序 4个步骤 1、目标设定 由于各项经济活动各有特点,所以各项经 济活动的控制目标也有所侧重 2、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对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的各种 不确 定因素 进行梳理、汇总,形成 风险点清单 3、风险分析 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之上,运用定量和定性 方法进一步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对单位目 标实现的影响程度,以便为制定风险应对策略、 选择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4、风险应对 是指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之上,针对单位所存 在的风险,提出各种风险解决方案,经过分析 论证与评价从中选择 最优方案 并予以实施的过 程 (六)风险评估的范围 1、单位层面风险评估应当重点关注的方面 6 ( 1)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情况 是否确定了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牵头部门; 是否建立了各部门在内部控制中的沟通协调机 制和联动机制。
( 2)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情况 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监督是否实现有效 分离; 权责是否对等; 是否建立健全议事决策机制、岗位责任制、 内部监督等机制 ( 3)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情况 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 执行是否有效 ( 4)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管理情况 是否建立工作人员的培训、评价、轮岗等机 制; 工作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资格和能力 ( 5)财务信息的编报情况 是否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对经济业务事 项进行账务处理; 是否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编制财务会计 报告 ( 6)其他情况 2、业务层面风险评估应当重点关注的方面 7 ( 1)预算管理情况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单位内部各部门间沟通协 调是否充分,预算编制与资产配置是否相结合、 与具体工作是否相对应;是否按照批复的额度 和开支范围执行预算,进度是否合理,是否存 在无预算、超预算支出等问题;决算编报是否 真实、完整、准确、及时 ( 2)收支管理情况 收入 是否实现归口管理,是否按照规定及时 向财会部门提供收入的有关凭据,是否按照规 定保管和使用印章和票据等; 发生支出 事项时是否按照规定审核各类凭据 的真实性、合法性,是否存在使用虚假票据套 取资金的情形。
( 3)政府采购管理情况 是否按照预算和计划组织政府采购业务; 是否按照规定组织政府采购活动和执行验收 程序; 是否按照规定保存政府采购业务相关档案 ( 4)资产管理情况 是否实现资产归口管理并明确使用责任; 是否定期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对账实不符 的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是否按照规定处置资产 ( 5)建设项目管理情况 是否按照概算投资; 是否严格履行审核审批程序; 是否建立有效的招投标控制机制; 是否存在截留、挤占、挪用、套取建设项目 资金的情形; 是否按照规定保存建设项目相关档案并及时 办理移交手续 ( 6)合同管理情况 是否实现合同归口管理; 是否明确应签订合同的经济活动范围和条件; 是否有效监控合同履行情况, 是否建立合同纠纷协调机制 ( 7)其他情况 ( 6)合同管理情况 是否实现合同归口管理; 是否明确应签订合同的经济活动范围和条件; 是否有效监控合同履行情况, 是否建立合同纠纷协调机制 ( 7)其他情况 二、单位内部控制的方法 (一)什么是单位内部控制的控制方法 内部控制的控制方法实质上就是内部控制的 机制 ,是指为将经济活动风险控制在 可承诺 的 范围之内,根据内部控制的原理,并结合风险 评估的结果,针对风险点选择的 措施和程序 。
(二)第 1种方法: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明确划分职责 权限,实施相应的 分离 措施,形成 相互制约、 相互监督 的工作机制 (三)第 2种方法:内部授权审批控制 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 权限范围、审 批程序和相关责任 ,建立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 会签制度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在 授权范围 内行 使职权、办理业务 (四)第 3种方法:归口管理 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按照 权责对等 的原则, 采取成立 联合工作小组并确定牵头部门或牵头 人员 等方式,对有关经济活动实行 统一管理 (五)第 4种方法:预算控制 强化对经济活动的 预算约束 ,使预算管理贯 穿于单位经济活动的 全过程 (六)第 5种方法:财产保护控制 建立资产 日常管理制度 和 定期清查机制 ,采 取 资产记录 、 实物保管 、 定期盘点 、 账实核对 等措施,确保资产 安全完整 (七)第 6种方法:会计控制 建立健全本单位财会管理制度, 加强会计机 构建设,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 ,强化会计人 员岗位责任制,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加强会计 档案管理,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 计报告处理程序。
(八)第 7种方法:单据控制 要求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经济活 动业务流程,在内部管理制度中明确界定各项 经济活动所涉及的 表单和票据 ,要求相关工作 人员按照规定 填制、审核、归档、保管 单据 (九)第 8种方法:信息内部公开 建立健全经济活动相关信息内部公开制度,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信 息内部公开的 内容、范围、方式和程序 衷心感谢各位长期以来 对会计改革与发展给予的关 心、理解、帮助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