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四专题复习 苏教版

daj****de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2.33KB
约10页
文档ID:157829598
第四专题复习 苏教版_第1页
1/10

fwww«DearEDU.com ——第四专题复习苏教版一.本周教学内容:第四专题复习(一)魏征直言敢谏玄武门之变后,有人向秦王李世民告发,东宫有个官员,名叫魏征,曾经参加过李密和窦 建德的起义军,李密和窦建德失败之后,魏征到了长安,在太子建成手下干过事,还曾经劝说 建成杀害秦王秦王听了,立刻派人把魏征找来魏征见了秦王,秦王板起脸问他说:“你为什么在我们兄弟中挑拨离间?”左右的大臣听秦王这样发问,以为是要算魏征的老账,都替魏征捏了一把汗但是魏征却 神态自若,不慌不忙地回答说:“可惜那时候太子没听我的话要不然,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秦王听了,觉得魏征说话直爽,很有胆识,不但没责怪魏征,反而和颜悦色地说:“这已经 是过去的事,就不用再提了唐太宗即位以后,把魏征提拔为谏议大夫(官名),还选用了一批建成、元吉手下的人做官 原来秦王府的官员都不服气,背后嘀咕说:“我们跟着皇上多少年现在皇上封官拜爵,反而让 东宫、齐王府的人先沾了光,这算什么规矩?”宰相房玄龄把这番话告诉了唐太宗唐太宗笑着说:“朝廷设置官员,为的是治理国家,应 该选拔贤才,怎么能拿关系来作选人的标准呢如果新来的人有才能,老的没有才能,就不能 排斥新的,任用老的啊!”大家听了,才没有话说。

唐太宗不记旧恨,选用人才,而且鼓励大臣们把意见当面说出来在他的鼓励之下,大臣 们也敢于说话了特别是魏征,对朝廷大事,都想得很周到,有什么意见就在唐太宗面前直说 唐太宗也特别信任他,常常把他召进内宫,听取他的意见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说:“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魏征说:“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只听单方面的话,就昏庸(文言是‘兼听则明, 偏听则暗’)他还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例子,说:“治理天下的人 君如果能够采纳下面的意见,那么下情就能上达,他的亲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唐太宗连连点头说:“你说得多好啊!”又有一天,唐太宗读完隋炀帝的文集,跟左右大臣说:“我看隋炀帝这个人,学问渊博,也 懂得尧、舜好,桀、纣不好,为什么干出事来这么荒唐?”魏征接口说:“一个皇帝光靠聪明渊博不行,还应该虚心倾听臣子的意见隋炀帝自以为才 高,骄傲自信,说的是尧舜的话,干的是桀纣的事,到后来糊里糊涂,就自取灭亡了”唐太宗 听了,感触很深,叹了口气说:“唉,过去的教训,就是我们的老师啊!”唐太宗看到他的统治巩固下来,心里高兴他觉得大臣们劝告他的话很有帮助,就向他们 说:“治国好比治病,病虽然好了,还得好好休养,不能放松。

现在中原安定,四方归服,自古 以来,很少有这样的日子但是我还得十分谨慎,只怕不能保持长久所以我要多听听你们的 谏言才好魏征说:“陛下能够在安定的环境里想到危急的日子,太叫人高兴了(文言是'居安思危’)以后,魏征提的意见越来越多他看到太宗有不对的地方,就当面力争有时候,唐太宗 听得不是滋味,沉下了脸,魏征还是照样说下去,叫唐太宗下不了台阶有一次,魏征在上朝的时候,跟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唐太宗实在听不下去,想要发作, 又怕在大臣面前丢了自己接受意见的好名声,只好勉强忍住退朝以后,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到 内宫,见了他的妻子长孙皇后,气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很少见太宗发那么大的火,问他说:“不知道陛下想杀哪一个?”www«DearEDU.com唐太宗说:“还不是那个魏征!他总是当着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实在忍受不了!” 长孙皇后听了,一声不吭,回到自己的内室,换了一套朝见的礼服,向太宗下拜唐太宗惊奇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长孙皇后说:“我听说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现在魏征这样正直,正说明陛下的英明, 我怎么能不向陛下祝贺呢!”这一番话就像一盆清凉的水,把太宗满腔怒火浇熄了。

后来,他不但不记魏征的仇,反而夸奖魏征说:“人家都说魏征举止粗鲁,我看这正是他妩 媚可爱的地方哩!”公元643年,那位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一个人用铜作 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 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不对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了由于唐太宗重用人才,能采纳大臣的直谏,政治比较开明,而且注意减轻百姓的劳役,采 取了一些发展生产的措施,唐朝初期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历史上把这段 时期称做“贞观之治”(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二)大风歌垓下歌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在战胜项羽后,成了汉朝的开国皇帝这当然使他兴奋、欢乐、踌躇满志,但在内心 深处却隐藏着深刻的恐惧和悲哀这首《大风歌》就生动地显示出他的矛盾的心情他得以战胜项羽,是依靠许多支部队的协同作战这些部队,有的是他的盟军,本无统属 关系;有的虽然原是他的部属,但由于在战争中实力迅速增强,已成尾大不掉之势项羽失败 后,如果这些部队联合起来反对他,他是无法应付的因此,在登上帝位的同时,他不得不把 几支主要部队的首领封为王,让他们各自统治一片相当大的地区;然后再以各个击破的策略把 他们陆续消灭。

在这过程中,不免遇到顽强的抵抗公元前一九六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 由于他英勇善战,军势甚盛,刘邦不得不亲自出征他很快击败了英布,最后并由其部将把英 布杀死在得胜还军途中,刘邦顺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乡一一沛县(今属江苏省)把昔日的朋 友、尊长、晚辈都召来,共同欢饮十数日一天酒酣,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着这一首自己即 兴创作的《大风歌》;而且还慷慨起舞,伤怀泣下(见《汉书•高帝纪》)假如说项羽的《垓下歌》表现了失败者的悲哀,那么《大风歌》就显示了胜利者的悲哀 而作为这两种悲哀的纽带的,则是对于人的渺小的感伤对第一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唐代的 李善曾解释说:“风起云飞,以喻群雄竞逐,而天下乱也见汲古阁本李善注《文选》卷二十 八)这是对的群雄竞逐而天下乱”,显然是指秦末群雄纷起、争夺天下的情状下句的“威 加海内兮归故乡”,则是说自己在这样的形势下夺得了帝位,因而能够衣锦荣归所以,在这两 句中,刘邦无异坦率承认:他之得以“威加海内”首先有赖于“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局面但 是,正如风云并非人力所能支配,这种局面也不是刘邦所造成的,他只不过运道好,碰上了这 种局面而已从这一点来说,他之得以登上帝位,实属偶然。

尽管他的同时代人在这方面都具 有跟他同样的幸运,而他之所以获得成功乃是靠了他的努力与才智;但对于刘邦这样出身于底 层的人来说,若不是碰上如此的时代,他的努力与才智又有多少用处呢?所以,无论怎么说, 他之得以当皇帝,首先是靠机运,其次才是自己的努力与才智姑且不论刘邦把他的这种机运看作是上天的安排抑或是一种纯粹的偶然性,但那都不是他 自己所能决定的换言之,还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智;但这一切到底有多大效果,还得 看机运作为皇帝,要保住天下,必须有猛士为他守卫四方,但世上有没有这样的猛士?如果 有,他能否找到他们并使之为自己服务?这就并非完全取决于他自己了所以,第三句的“安www«DearEDU.com得猛士兮守四方”,既是希冀,又是疑问他是希望做到这一点的,但真的做得到吗?他自己却 无从回答可以说,他对于是否找得到捍卫四方的猛士,也即自己的天下是否守得住,不但毫 无把握,而且深感忧虑和不安也正因此,这首歌的前二句虽显得踌躇满志,第三句却突然透 露出前途未卜的焦灼和恐惧假如说,作为失败者的项羽曾经悲慨于人定无法胜天,那么,在 胜利者刘邦的这首歌中也响彻着类似的悲音,这就难怪他在配合着歌唱而舞蹈时,要“慷慨伤 怀,泣数行下"(《汉书•高帝纪》)了。

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雅不逝 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楚霸王项羽在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词在这首诗中,既洋溢着无与伦比的 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以短短的四 句,表现出如此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真可说是个奇迹项羽是在秦末与叔父项梁一起举兵反秦的由于其辉煌的战功、无双的勇力、杰出的才能, 实际上成为反秦群雄的领袖,在推翻暴秦的统治中起了主要的作用但在秦亡以后曾经是项羽 盟军的另一支反秦部队的首领刘邦为了统治全国,与项羽之间又展开了残酷的战争,并以项羽 的失败而告终作这首诗时,项羽被包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壁县南沱河北岸)粮尽援绝,他 自知败局已定;作诗之后,他率部突围,虽曾杀伤敌军多人,终因兵力单薄,自刎于乌江(今 安徽和县东北)诗歌的第一句,就使读者看到了一个举世无双的英雄形象在我国古代,“气” 既源于人的先天禀赋,又有赖于后天的培养;人的品德、能力、风度等等均取决于“气”所谓 “气盖世”,是说他在这些方面超过了任何一个人尽管这是一种 其概括的叙述,但“力拔山” 三字却给读者一种具体、生动的感受,所以在这一句中,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他把自己叱咤 风云的气概生动地显现了出来。

然而,在第二、三句里,这位盖世英雄却突然变得极其苍白无力这两句是说:由于天时 不利,他所骑的那匹名马不能向前行进了,这使他陷入了失败的绝境而无法自拔,只好徒唤“奈 何”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雅的“不逝”为什么会引起那样严重的后果?对此恐怕只能这样回 答:他得以建立如此伟大的功绩,最主要的依靠说是这匹名马;有了它的配合,他就可以所向 无敌换言之,他几乎是单人独骑地打天下的,因此他的最主要的战友就是雅,至于别人,对 他的事业所起的作用实在微乎其微这也就意味着:他的强大使得任何人对他的帮助都没有多 大意义,没有一个人配作他的主要战友,这个人何等的傲岸,真可谓天地间唯我独尊!不过, 无论他如何英勇无敌,举世无双,一旦天时不利,除了灭亡以外,他就没有别的选择在神秘 的“天”的面前,人是多么渺小;即使是人中间的最了不起的英雄,也经不起“天”的轻微的 一击项羽知道自己的灭亡已经无可避免,他的事业就要烟消云散,但他没有留恋,没有悔恨, 甚至也没有叹息他所唯一忧虑的,是他所挚爱的、经常陪伴他东征西讨的一位美人的前途; 毫无疑问,在他死后,虞的命运将会十分悲惨于是,尖锐的、难以忍受的痛苦深深地噬啮着 他的心,他无限哀伤地唱出了这首歌的最后一句:“虞兮虞兮奈若何? ”译成白话,就是:“虞 啊,虞啊,我把你怎么办呢? ”在这简短的语句里包含着何等深沉的、刻骨铭心的爱!是的,相对于永恒的自然界来说,个体的人确实极其脆弱,即使是英雄豪杰,在奔腾不息 的历史长河里也不过像一朵大的浪花,转瞬即逝,令人感喟不已。

但爱却是长存的,它一直是 人类使自己奋发和纯净的有力精神支柱之一,纵或是杀人不眨眼的魔头,在爱的面前也不免有 匍伏拜倒的一日《垓下歌》虽然篇幅短小,但却深刻地表现了人生的这两个方面千百年来, 它曾经打动过无数读者的心;其魅力大概就在于此吧!(三)《鸿门宴》“樊哙闯帐”赏析www«DearEDU.com鸿门宴上,波诡云谲,风浪迭起范增亡刘心切,先“数目项王,'继而“举所佩玉玦以示 之者三”,敦促项王清除心腹大患然而刚愎自用而又优柔寡断的西楚霸王“默然不应”无奈 之下,范增只得授计项庄,假以舞剑助酒兴,伺机击沛公于座一时间,刀光剑影、风云突变, 沛公性命情同一发系千钧于是,一个身系刘汉集团的祸福安危、生死存亡的小人物卓立而出 ——樊哙闯帐刘邦危在旦夕,张良趋出告急然而张良话未及出口,樊哙便从其匆匆之步履中察觉鸿门 宴上早已是剑拔弩张、杀机四伏,焦虑关切之情不由冲口而出:“今日之事何如? ”没有寒暄, 没有客套,有的是一种机警、一份责任、一颗赤胆忠心当得知“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樊哙迫不及待请命:“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寥寥十字,说得斩钉截铁、掷地有声其性急、其情切、其心忠,跃然字里行间,充分显示了 樊哙与刘邦生死与共的手足之情、君臣之谊。

人物出场两句话起势平淡,细嚼之下就能体味太 史公谋篇之匠心:原来这里先写樊哙之“忠”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智勇双全”的性格展 示铺垫基础继之,文段从不同的角度、多个侧面立体地展现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勇士形象心急如焚闯军门,奋不顾身救主人,足见其耿耿忠心;侧盾撞卫士,孤身入刀林,又见其 骁勇此处用笔经济,惜墨如金至于樊哙单枪匹马独闯龙潭虎穴、刀山火海,一路所遇,文 中竟未着一字,然而仔细揣摩一下那“卫士仆地”之状,我们就不难悟出简练出丰富、精致见 神韵的大家笔法如果说樊哙独闯军帐是直叙其勇的话,那下文瞠目啖肉则是以其威壮而示其英勇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瞠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作者以夸张的语气,漫画的 笔触,勾勒了一个霸气逼人的怒目金刚这种状其怒则是显其威;显其威则是现其勇一向以 “力拔山兮气盖世”而洋洋自诩的西楚霸王,乍见樊哙刚烈威猛之势也不禁“按剑而跽这一 微妙的动作,泄露出项羽内心惶恐而惊慌的震动,同时也有力地反衬、浓重地烘托了樊哙神勇 的一个侧面一一威这里一问一答,貌似水波不兴,实则烘云托月声东击西、借物发力,乃 司马迁惯用之技法赐卮酒,赏彘肩,赞其壮举,文段再一次渲染烘托,樊哙纠纠武夫的勇士形象渐趋丰满。

行文至此,似已风平浪静作者笔法虽简尤繁,从正面、从侧面,写言行、描神态,示其忠、 叙其勇,状其威、言其壮,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但在司马迁的笔下,樊哙绝不仅是一个其忠可嘉、其勇可贾的勇士,而且是一个机警干练、 能言善辩的智者樊哙一系列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言行竟让生性率直坦荡而又胸无城府的西楚霸王无端喜爱, 再赐卮酒樊哙瞅准机会,借酒发挥,慷慨陈辞,替刘邦说出了想说而又不便说抑或不敢说的 话他先数暴秦之死,“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意谓天人共愤;接夸刘邦之功,“先 破秦入咸阳”,暗指项羽无能;再表沛公之德,“封闭宫室,还军灞上,以待大王”,映射小人之 心;然后假以推心置腹之语,前硬后软,引君入瓮最终满足了项羽沽名钓誉之心、刚愎自用 之志,彻底推毁了他“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的那份怒火和霸气一番煌煌大论,几度欲擒故纵;寓假于真,藏虚于实,貌似理直气壮、推心置腹,实则一 派谎言、混淆视听说者信口雌黄却能滴水不漏,以假乱真却能瞒天过海;攻心战术,旁敲侧 击,句句中的真是说者见智不见仁,听者沽名且钓誉侃侃而谈之中有隐喻,有引用,有伪 饰,有托辞,逻辑缜密,论辩有力,足见樊哙反应之敏捷、胸怀之韬略、头脑之机巧、语言之 精米。

最后,拙于言辞的项羽“未有以应”一场跌宕起伏、潮涨潮落的白热化斗争,至此已是意 兴阑珊、酣畅漓淋了项王放虎归山、养痈遗患,而刘邦则转危为安、化险为夷,这一切都因 为樊哙舍生忘死的斗争,机智巧妙的应变综上评析,我们可以看到《鸿门宴》用少而又少的篇幅叙写“樊哙闯帐”这一片断,用精www«DearEDU.com而又精的笔墨叙其言行举止然而,在这少而精的笔光墨影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血肉丰满的樊哙,他竭忠尽智,能言善辩,勇而有谋司马迁在这里遣词用意可是字字如金、句句刻意模拟试题】B.相如虽驽(nu)D.刎(wen)颈之交1. 下列各项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相如每朝(chao)时 .C.肉袒(tdn)负荆2. 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且相如素贱人 素:本来B. 蔺相如固止之 固:坚决地C. 顾吾念之 顾:回头看D. 徒以吾两人在也徒:只,不过3. 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 •B. 且庸人尚羞之 • •C. 沛公居山东时• •D.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4. 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B. 而相如廷叱之C. 且庸人尚羞之D. 卒相与欢5. 下面“请”有不同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 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②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③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④ 璧有瑕,请指示王⑤ 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A. ①②③/④⑤B.①②⑤/③④C.①③④/②⑤D.②④⑤/①③6.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等五种体裁。

B. 列传,用以记述帝王及诸侯将相的事迹,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列传中的一 篇代表作C. 《史记》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作品有很高的写作技巧,人物形象鲜明,有极 强的艺术感染力D. 节选部分中,对话占了很大的篇幅许多对话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和性格蔺相如 的语言表现了他的豁达大度、顾全大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2题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 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 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 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www«DearEDU.com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 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7. 默写将原文相应内容填入文中横线上8. 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秦王之威 .A. 廉颇闻之 B.不忍为之下• •C.徒慕君之高义也 D.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9. 下列句中加点字“以”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以相如功大A.徒以口舌为劳C.徒以吾两人在也B. 夫以秦王之威D. 挟天子以征四方10. 下列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 ( )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B.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C.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D.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11. 文中写蔺相如与舍人的矛盾冲突,其作用是 ( )A. 借舍人之口写廉颇与蔺相如“争列”B. 借舍人之口表现舍人的愚昧无知C. 借舍人之口反衬蔺相如胸怀的宽大D. 借舍人之口衬托蔺相如的智勇双全12. 根据画线内容,写出一个成语 13. 翻译下面的句子1)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译文: (2)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译文: 语段阅读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 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 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 之家1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旋:掉转B. 不见水端 端:尽头C.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时:时间D. 今睹子之难穷也 子:指海神若1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www«DearEDU.com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若使烛之武见秦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若亡郑而有益于君A.B.C.D.16.以下六句话,能够表示河伯愧疚的一项是 (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②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谓也 ④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⑤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⑥17. 下列说法与课文的寓义不一致的一项是A.B.C.D.)③“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⑥ 望洋向若而叹D. ②③⑤( ) 宇宙之间的“道”是“难穷”的,而人们的认识是有限的骄傲自满来源于思想上的主观、片面胸怀宽阔、志向远大的人,前程不可估量投身生活,扩大视野,不断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己18. 翻译。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答: 语段阅读甲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日:“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日:“何不试之以足? ”日:“宁信度,无 自信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乙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日:“是吾剑之所从坠疽'舟止,从其 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19.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度其足( ) 遂不得履()• • •吾忘持度( )20. 区别下列加点的词不同的意义1) 先自度其足((2) 先自度其足 ((3) 至之市 () 吾忘持度 ())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而忘操之()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而忘操之 (2)及返(3) 遂不得履 (4)遽契其舟• • • •(5)何不试之以足 (6)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22. 翻译下列各句1)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fwww«DearEDU.com ——译文: (2) 宁信度,无自信也译文: (3) 是吾剑之所从坠译文: (4)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 23. 找出甲文中两个通假字。

1)通 (2)24. 给甲文拟个标题,并说说这个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答: 25. 给乙文拟个标题,并说说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 www«DearEDU.com[参考答案]http://i.DearEDU.com1. B 2. C3. A 4. A5. D 6. B7.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8. C 9. C 10. B 11. C12. 负荆请罪13. (1)我们之所以离开我们的父母来侍奉您,只是仰慕您的高尚的品德2)是因为把国 家的大事放在前头,把自己的私怨放在后头14. C 15. A 16. A 17. C18. 并且我曾经听到有人小看孔子的见闻,轻视伯夷的义行,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见 你的大海难以穷尽,我如果不到你的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耻笑19. duo sui lu du20. (1)量长短、量好的尺码 (2)自己、从 (3)到……去、它21. (1)拿、携带(2)到,等到(3)终于;鞋(4)立即;雕刻(5)用,拿(6)到22. (1)他先量好了自己的脚,却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了他的座位上2)宁可相信量好的尺 码,也不能相信自己(的脚)。

3)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4)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 吗?23. (1) “坐”通“座”,(2) “反”通“返”24. “郑人买履”这个寓言讽刺了只从本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的人25. “刻舟求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 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