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安康宣传资料每一个幼小的生命都有自己的思想,那么做家长的要如何呵护 幼儿的心理安康呢?1. 有足够充分的精力,能沉着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 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2. 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3. 善于休息,睡眠良好4. 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5. 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6. 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7. 眼睛明亮,反响敏锐,眼睑不易发炎8. 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9. 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0. 肌肉、皮肤有弹性 其中前四条为心理安康的内容,后六 条那么为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生理、形态)1、行为与生活方式(吸烟、酗酒);2、环境因素(内环境--免疫力、营养状况;理化环境—气候、空 气、水源污染、住房、工作环境;生物环境—病毒、细菌、动物、植 物;社会环境—家庭、社会、学校、工作场所);3、生物因素(年龄、性别、遗传);4、预防性卫生效劳,包括医疗条件、预防接种、安康知识普及 等安康的“四大基石”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 平衡1、智力正常2、情绪良好3、人际和谐4、适应环境5、人格完整。
心理问题就如同“感冒”一样,几乎人人都会遇到有资料显 示,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障碍的比例在 20%左右心理安康是建 立在生理安康的根底上的,二者不能截然分开,应将心理安康纳入 到总体安康的定义中去心理障碍在我国疾病的发病率第一1、经历标准;一是个体的主观体验,即自我评价, 二是观察者根据自己的经历对被观察个体的心理与行为处于正 常或异常状态的判断2、统计学标准;统计学标准对正常心理特征的心理测量,对普 通人群的心理特征进展测量的结果常常呈常态分布,位居中间的大 多数人属于正常心理范围,而远离中间的两端那么被视为异常3、医学标准;是从医学角度出发,用判断躯体疾病的方法来判 断心理是否处于异常状态,详细而言就是依照是否存在病症和病因 作为判断心理是否异常的标准4、社会适应标准;这是以社会常模为标准来衡量所谓社会常 模是指正常人符合社会准那么的心理与行为如果个体的心理与行 为表现与社会不相适应,就被认为有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存在以上 每种判断标准,各有其优点和缺乏之处,需要综合分析利用异常心理的后果:影响工作学习生活、冲动伤人或自杀、心理 疾病(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引起或加重躯体疾病(冠心 病、原发性高血压、溃疡病、神经性呕吐、偏头痛等)全世界每年有 100 万人自杀死亡,约 10~20 倍的人自杀未遂, 即每 40 秒有一人自杀死亡,每 3 秒有一人自杀未遂。
自杀死亡者超 过全球武装冲突或交通事故死亡者如果计算绝对数字,全世界 1/4 的自杀发生于印度和中国,中国占20%抑郁症患者一半以上有 自杀的念头,15%-20%最终以自杀完毕自己的生命所有自杀者中的 60%是抑郁症患者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