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大一思政考试材料

z****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0.76KB
约6页
文档ID:157009944
大一思政考试材料_第1页
1/6

46.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之一 试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1)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把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三者 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有 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有: 第一,社会主义法治是人民民主的法治人民民主是法治的目的和核心内容,法治是人民民主的制度化、 法律化第二,社会主义法治是以确认、保障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维护、巩固和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的 生产资料公有制为根本任务和历史使命的第三,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法治在我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 的特点和优点,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关键所在第四,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神支 柱;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方针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同步推进我又不犯法,学法有什么用处?观点错误 法律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我们既受到了法律的保护,又受到了法律的制约 要以法律作为评价的尺度。

无论审视自己还是审视他人,只能以客观的法律作为标准 要维护自身权益,自觉履行义务 要树立法律信仰,维护法律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名词解释1、法律 2、法律思维方式 3、依法治国 4、实体法 5、程序法四、问答题1、简述法律的本质及含义2、简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的内容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4、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五、论述题怎样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名词解释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 意志的规范体系2、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3、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 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4、实体法是指以规定法律关系主体在一定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职权或职责)为主要内容的法律,如宪 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等。

5、程序法,是指为保证实体法所规定的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的实现而制定的法律四、问答题1、简述法律的本质及含义答案要点:(1)本质: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 条件决定的2)含义:法律是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反映决定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行为规范2、简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的内容答案要点:(1)公民在立法上平等2)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3)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案要点:(1)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政府;(4)健全司法体制与制度;(5)完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6)培植社会主义新型法律文化4、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答案要点:(1)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意志的体现;(2)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3)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法律保障五、论述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把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摆在极端重要的位置,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入了 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宪法为核心、具有中国特色、相对比较完备的社会主义 法律体系。

与以往社会的法律相比,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本质: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既 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广泛的人民性,体现了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在全体人民当中,工人阶级作为新 的生产方式的代表,在政治上居于领导地位因此,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首先是工人阶级意志的体现同时,由 于工人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与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 全体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 性剥削阶级社会的法律受少数人狭隘利益的局限,容易与客观规律和历史发展趋势相背离社会主义法律反 映的不是少数人的特殊利益,而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尽管这种共同利益的具体内容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 而发展变化,但它与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基本规律是相一致的因此,从本质上说,社会主义法律更能够尊 重和反映客观规律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法律保障在政治方面,引导 和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顺利推进,保证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镇压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反 抗和破坏活动。

在经济方面,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引导和保障经济体制改革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顺利 推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精神文明方面,维护社会主义价值观和思想道德准则,保障教育科学文化事 业的发展在社会建设方面,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在对外方面,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障对外开放事业的顺利发展,防御外部敌人可能的侵略、颠覆和破 坏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规定性,要完全转化为活生生的法律实践,需要全民族和全社会长期的共同努力,大 学生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3、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有哪些? 可以将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分为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和教育作用1、民法的基本原则 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17、为什么说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P122-124(((((18、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包括哪两方面? P12519、什么是社会公德? P126((((((20、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P132-13321、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作用有哪些? P134((((((22、什么是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含是什么? P147-15023、家庭美德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P168(((((((24、什么是法律? P175(((((25、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是什么?P176-17726、什么是法律制定? P179(((((27、法律思维方式是什么? P19828、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权威? P201(((((29、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分别是什么? P206-20730、 我国的审判机关和法律监督机关是我国国家机构中哪两个部门? P21731、 如何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P3-4(((((32、理想信念的作用? P24(((((33、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P40-4134、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什么? P74(((((35、道德的本质是什么? P91(((((36、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有哪些?P121-12237、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P160(((((38、宪法的特征有哪些? P204(((((39、什么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P212 40、什么是著作权? P2242、 2003年 10月底,入学不久的小赵向同宿舍的小周借了500 元,约定两个月后归还。

随后由于种种原 因,两人都没有再提起此事2006年 11月,已经大四的小周突然想起了这件事情,要求小赵还钱,遭到小赵 拒绝小周想通过法律途径要回这笔钱请问:法院是否支持小周的诉讼请求?为什么? 答:法院不会支持小周的诉讼请求因为已经超过了诉讼时效一般诉讼时效期间为 2 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小赵 2003 年 10 月底向小周借500 元,约定两个月后归还两个月期满后的2003 年12 月底,小赵应当知道自己权利被侵害,诉讼时效从此时起 为两年,即到2005年底,但在诉讼时效期间,两人都没有再提起此事到2006年 11月,因为已经超过了诉 讼时效,法院不会支持小周的诉讼请求甲, 1989年 10 月出生,初中毕业后一直在某酒店当保安,月收入1000元2006 年 9月,甲因琐事同乙 发生争执并将乙打伤,花去医药费 3000 元乙以甲未成年为由,要求甲的父母支付医药费,遭到甲的父母拒 绝问:药费该由谁承担?为什么?答:药费应当由甲承担,因为甲已满16 周岁,并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作为主要的生活来源,可以视为完全的 民事行为能力人三、辨析题1. 错:国家强制力并不是保证法律实施的唯一力量,因为:法律意识、法律道德、法律观念在保证法律实施过 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错:守法不仅仅是履行义务,还应包含正确行使权利3、错:因为具体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针对特定相对人,具体适用行政法律规范作出处理决定的行为如对某 一特定人进行行政特制,行政奖励等而抽象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对不特定行政相对人,制定行政法规,行政 规章及其他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行为4、错:因为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它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四简述题1. 法律的本质及含义:(1)本质: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 条件决定的2)含义:法律是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反映决定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行为规范2.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的内容:(1)公民在立法上平等2)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3)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3、一般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有:(1)客观上存在损害事实2)行为具有违法性3)违法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4)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4、犯罪构成包括:(1)犯罪主体,指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2)犯罪主观方面,指犯罪主体对自己的行为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有的心理态度,它包括罪过(犯罪故意和犯罪 过失)、犯罪的目的和动机等几种因素。

3)犯罪客体,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行为所危害的社会关系4)犯罪客观方面,指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犯罪客观方面具体表现为危害行为、危害结果、犯罪特定的时 间、地点、方法等等五论述题1. 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1)了解法律思维的含义: 法律思维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方式2)掌握法律思维的特征:① 讲法律讲法律是以法律为准绳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② 讲证据讲证据是以证据为根据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③ 讲程序讲程序是从程序出发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④ 讲道理讲道理是为法律结论提供充分的法律论证与理由3)培养法律思维的途径:① 学习法律知识法律知识通常包括两部分:一是关于法律规定的知识,一是关于法律原理的知识② 掌握法律方法法律方法是人们从法律角度思考、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方法③ 参与法律实践法律思维是一种在法律实践中训练、培养和应用的思维方式2.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1) 平等权平等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公民一切其他权利实现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 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 政治权利和自由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公民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主体依法享有的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 和自由,是国家为公民直接参与政治活动提供的基本保障。

具体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及政治自由3)监督权和获得赔偿权我国宪法第41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 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 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同时,我国宪法还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 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4)人身自由权辍学在家也不工作的张某,刚满17 周岁经常将家里价值不高的日用品偷偷贱卖换钱,家长虽然打骂管 教,但从来没有向购买人追讨差价未满18周岁之前他又偷偷将家里的一台价值1.5元的液晶电视以5 千元的 价格卖给熟人余某,第二天被张某的父亲发现问: (1)张某将电视偷卖给余某的行为属于有效、无效还是效力待定行为?为什么? (2)根据《合同法》有关规定,张某的父亲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保护自己的利益? 满意答案:(1)属于效力待定行为因为张某未满 18 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据《合同法》第四十 七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但纯获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 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

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 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 知的方式作出所以,在张某的法定代理人尚未表示追认与否前,该买卖行为是效力待定行为 (2)首先 根据《合同法》第四十七条,张某父亲应表示对该买卖行为予以否定之意思表示,那么该合同属于无效合同, 根据第五十八条:“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 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 任要求余某返还液晶电视,如余某拒绝,可以余某不当得利起诉至法院临汾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衡庭汉、王兵兵为谋取私利,采用雇人看守等方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 强迫劳动,其行为已构成非法拘禁罪,并致一人重伤,应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量刑被告人赵延兵、衡明阳、 刘东升受雇于他人看管民工,剥夺他人自由,其行为已构成非法拘禁罪,赵延兵、刘东升还随意殴打他人,应 从重处罚被告人刘东升犯罪时未满十八周岁,应从轻处罚被告人衡明阳、刘东升在非法拘禁中处于从属地 位,系从犯被告人衡庭汉指使看管人员对偷懒不干活或逃跑民工进行殴打,被告人赵延兵受衡庭汉授意故意伤害他人 并致人死亡,二被告人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

对衡庭汉、赵延兵应以非法拘禁罪和故意伤害罪数罪并罚依法判决:1、被告人赵延兵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犯非法拘禁罪,判处 有期徒刑三年,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被告人衡庭汉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 治权利终身;犯非法拘禁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3、被告人王兵兵 犯非法拘禁罪,判处有期徒刑九年4、被告人衡明阳犯非法拘禁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5、被告人刘东升犯 非法拘禁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一)违法行为2、违法行政的类型1)行政失职 2)行政越权 3)行政滥用职权 4)事实依据错误 5)适用法律法规错误 6)程序违法 7)行政侵权(一)行政处罚的概念行政处罚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的行政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二)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 1)处罚的法定原则 2)公开、公正原则 3)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原则5)不免除民事责任、不取代刑事责任原则死亡条件:(1)下落不明满4年(意外事故的为 2年);(2)利害关系人申请;(3)法院宣告案例)甲与乙系夫妻关系在乙怀孕期间,甲因车祸身亡,留下遗产120 万元。

在分割遗产时,乙提出其腹中的胎儿也有继承权甲的父母马上表示反对,称孩子还没有生出来,当然不能分得遗产甲的父母的主张不能成立根据民法原理,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因此,尚未出生的胎儿不具 备民事权利能力,不能享有民事权利,包括继承遗产的权利不过,为了保护胎儿的未来利益,我国《继承法》 规定,继承遗产时,胎儿可作为法定继承人分得遗产,但出生时是死体的除外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年满16岁,不满18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2年满 18岁;精 神完全正常甲 9 岁小学生将其父价值 15000 元的“劳力士”金表卖给成年人乙,得款 2000 元,并将其中 300 元送给 同学丙甲在回家途中捡到一台笔记本电脑,送还给失主丁丁为表示感谢,送给酬金500 元事后丁又 反悔,以甲为未成年人为由要求返还酬金问:1、甲属于何种类型的民事行为能力人? 2、甲将“劳力士”金表卖与乙的行为效力如何?为什么? 3、甲将300 元送给丙的行为效力如何?为什么? 4、丁能否以甲为未成年人为由要求返还酬金?是 9 岁的未成年人,因此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无效,因此,甲将 “劳力士”金表卖与乙的行为和甲将300 元送给丙的行为都是无效的。

尽管甲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但甲仍有 权参与纯获利益的民事活动可撤销和可变更的民事行为是指行为人享有撤销权和变更权的民事行为种类:重大误解2显失公平3 因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结果:有向法院或仲裁机关申请撤销的权利2 行权期为一年3 撤销的效力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的十大方式:1)停止侵害 2)排除妨害 3)消除危险 4)返还财产 5)恢复原状 6)修理、重做、更换 7 )赔偿损失 8 )支付违约金 9 )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10 )赔礼道歉甲借乙人民币5000元,约定 2006年3 月1 日 归还,到期后,甲一直未还,乙不好意思向其索要 2008 年3月5日 ,乙要求甲还钱,甲告知:“有钱也不还 乙遂即到法院起诉后法院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 求为什么?甲乙之间借款的诉讼时效为两年,从 2006年3 月2 日 至 2008年3月1日 止乙的起诉已过诉讼 时效,因此,法院驳回了其诉讼请求法律设置诉讼时效的目的就在于督促权利人尽快行使权利短期诉讼时效期间为 1 年:因身体受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经声明的;延付或拒付 租金的;寄存物被丢失或损毁的 特殊诉讼时效期间为4 年: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 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