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空中交通管理基本概念

ba****u6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8.31KB
约8页
文档ID:168056328
空中交通管理基本概念_第1页
1/8

空中交通管理 什么是空中交通管制?空中交通管制指对航空器的空中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业务,包括空中交通管制 业务、飞行情报和告警业务它的任务是:防止航空器相撞,防止机场及其附近 空域内的航空器同障碍物相撞,维护空中交通秩序,保障空中交通畅通,保证飞 行安全和提高飞行效率管制方法有程序管制和雷达管制空中交通管理空域及管理航空器飞行的空间称空域空域是国家的重要资源,由国家实行统一管理我国 民航将全国空域划分为 9 个飞行情报区,26 个高空管制区,37 个中低空管制区 及 3 个进近管制区和 100 多个机场飞行指挥区国务院、中央军委拟改革全国空 中交通管制体制第一步已完成京穗深和京沪航路移交民航管制指挥的试点;第 二步在总结京穗深等航路管制指挥移交试点的基础上,按照国际民航组织的标 准,划分空域,分期分批将全国航路(线)交由民航管制指挥;第三步实现空中交 通由国家统一管制的目标,同时建立较完善的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空中交通管理 空中交通流量控制为防止和纠正在航路、机场区域内出现航空器过度集中超过规定限额的现象出 现,必须对航空器的运行采取适当控制措施它分为三种控制:(1)先期流量控 制,指在制定航班班期时刻表时和飞行前一日对非定期航班的飞行时刻安排时进 行的限制和调整;(2)飞行前流量控制,是在航空器起飞前,采用临时调整航空 器起飞时间的办法,使航空器与航空器之间的飞行间隔符合管制规定;(3)实时 流量控制,是指航空器在飞行过程中,空中交通管制部门采取要求飞机在某地盘 旋等待,改变飞行航线和飞行高度,调整飞行速度等措施,使航空器之间的横向、 侧向和高度间隔符合规定标准,从而安全、有秩序地运行。

空中交通管理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ATEM)ATFM—Air Traffic Flow Management System 的主要作用是监视一定范围的空 中交通状况,进行交通流量的预测和控制,防止特定航线、区域或扇区的流量过 分集中,谋求增大整个航空管制区的处理容量建设中国民航的空中交通流量管 理系统,对于适应飞行量的不断增长、减少延误、充分利用空域和地面资源,具 有战略性意义天上飞的航空器和马路上跑的汽车一样,也有自己的“交通规则”机型不同, 其航行高度也不同3 000 米以下,一般是小型飞机的活动范围;3 000 米以上 则是大中型飞机的活动范围所谓的“超低空飞行”是指距离地面或水面5〜 100米;“低空飞行”是指距离地面或水面100〜1 000米;以此类推,“中空 飞行”指1000〜7000米;“高空飞行”指7000〜12000米;“平流层飞行” 指12000米以上飞机彼此间必须保持一定的垂直间隔,我国民航现行规定6000 米以上高空飞行,垂直间隔为600米,以确保飞行安全和交通畅通空中交通管理飞行高度层为有序组织飞行,为航空器飞行划设的相对于海平面的飞行高度横面根据我国 航行规则,航线飞行的高度层配备:真航线角在0度至179度范围由600米至6 000米,每隔300米为一个高度层; 6000米以上,每隔600米为一个高度层。

真航线角在180度至359 度范围内,从900米至5 700米,每隔300米为一个高度层; 7 000米以上每隔 600 米为一个高度层空中交通管理管制区、航路、空中走廊、禁区、限制区、危险区〖HT5H〗管制区:实施空中交通管制的领水、领土上空(不含外层空间)之一定空 域在管制区内设区域管制中心〖HT5H〗航路:为保障航空运输飞行而划设的具有一定宽度的空中通道它以连 接地面导航设施之间的连线为中间线,宽度一般为中间线两侧各10公里〖HT5H〗空中走廊:在机场密集的城市地区空域而划设的宽度一般为8至10公 里的空中通道〖HT5H〗禁区:有规定范围的、禁止军民用航空器飞行的空域〖HT5H〗限制区:限制航空器只能在规定条件下飞行的空域〖HT5H〗危险区:在某一时间内对航空器飞行有危险的空域进近管制区是指在飞行活动量大的机场上空建立的、为按目视飞行规则和仪表飞 行规则进离场(下降和爬升)的航空器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的区域在进近管制区设进近管 制中心场管制区是指通常以机场基准点为中心,水平半径 50 公里,垂直高度 7000 米 ( 不含 ) 以下的空间设空中走廊或进出点的机场,还包括空中走廊及进 出点以内的部分。

台管制区是指一般包括起落航线、仪表进近程序、第一等待高 度层及其以下的空间和机场活动区空中交通管理 空中交通雷达管制作用雷达管制员根据雷达显示,可以了解本管制空域雷达波覆盖范围内所有航空器的 精确位置,因此能够大大减少航空器之间的间隔目前在民航管制室使用的雷达 种类为一次监视雷达和二次监视雷达一次监视雷达发射的一小部分无线电脉冲被目标反射回来并由该 雷达收回加以处理和显示,在显示器上只显示一个亮点,无其他数据二次监视 雷达是一种把已测到的目标与一种以应答机形式相配合设备协调起来的雷达系 统,能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标牌、符号、编号、航班号、高度和运行轨迹等以及特 殊编号空中交通管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是70年代初随着人造卫星、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而兴起的新一代卫星无线电导航系统美国的GPS是由24颗卫星组成并分布在 距地球表面高度2.02万公里高空的6个轨道上,在任何时刻、地球表面任何地 方,不管刮风、下雨,均可收到高度角在20度以上的4〜6颗卫星发来的信号 信号经过GPS接收机进行数据处理,即可得到该位置的高精度坐标因此,该系 统具有高精度、高速度、全天候、多功能的特点,能用于测时、测距、导航和定 位。

空中交通管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非精密进近有些国际机场只具备航空无方向信标(NDB)或甚高频全向无线电信标(VOR)进近 能力,但可控飞行撞地现象则多发生在这类机场因此,国际民航组织考虑到 2001 年在所有的国际机场实施 GNSS(Glolal Navigational Satellite System)全球导航卫星系统非精密进近航行委员会已于 1998年完成了以下程序:6 月 编写所需要的技术标准与建议措施,以及指导材料;11 月编写 GNSS 进近程序的 设计准则;12 月由地区规划实施组确定出试行机场空中交通管理卫星导航是怎么一回事?(一)近几年来,航空公司通过安装卫星通信系统,在短程航线和直达航线上,减少盘 旋时间,缩小飞行的程序间隔,使旅客按时到达目的地,从而使航空公司可以从 节省燃料、降低成本方面获得可观的利润如英国航空公司在 B747-200 和400 型机上安装上ADS系统(即自动相关监视系统)之后,伦敦至香港的航线,可以减 少60分钟飞行时间,香港至日本航线可减少飞行时间20至30分钟在这两条 航线上每年可节省 54 000吨燃料,价值达 750万英镑空中交通管理卫星导航是怎么一回事?(二)卫星通信技术的主要优势是它能全面地控制飞行,特别是在缺少雷达覆盖的区域 (例如在海洋上)和地面HF无线电通信达不到的地方,能发挥很大作用。

在太平 洋上空飞行,现在大都使用大程序间隔来保证飞行的安全,致使许多飞机无条件 的按航线飞行如果空中交通管制中心能够通过卫星通信系统了解到每架飞机的 位置和航迹,就可以使飞行时间缩短把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和数据传输三种技 术结合起来,取代地面警戒雷达来控制飞机,使飞机能够自动报告其所处的位置 卫星导航和数据传输相结合就是ADS系统,在ADS系统控制下的飞机,通过机载 GPS 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确定飞机所处的位置,并以数字形式传给地面设在地 面的电子计算机处理系统能处理所有来自ADS系统的飞机位置报告,并把飞机状 态显示在屏幕上空中交通管理民航计算机卫星通信系统初具规模 由民航总局自建的中国民航商务卫星数据通信网已经开通44个卫星小站,覆盖 全国二十几个省份和直辖市,包括 30多个主要通航城市这 30 多个主要通航城 市的客运量占全国客运总量的 80%以上近期民航商务卫星数据通信网将开通哈 尔滨、喀什、和田、伊宁等通航城市和机场,卫星小站将达到 50 个为提高通信导航设备防雷避雷能力,改善原有防雷设施性能较差的缺陷,经中国 民航总局批准,国家投资 200 万元人民币,重点用于首都机场通信导航设备的防 雷避雷改造建设。

新设备运行后,可有效地防止直击雷和感应雷,能够形成全方 位、立体化的防雷避雷体系,对保证通信畅通,确保飞行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促 进作用空中交通管理 民航无线电英语通话信息的种类民航无线电英语通话是飞行员与空中交通管制员或其他人员之间交流信息、传递 指令的载体信息传递不能离开载体民航无线电英语通话信息分为:1. 以建立通话联系为中心的信息,即通话双方建立联系2. 以指令为中心的信息,这类信息主要内容为指令,是通话的主要信息3. 保持信息传递效率的反馈信息,信息从信息源传到信息接收方,受信人必须将 信息回报到信息源4. 重复信息,重复信息一般为重要信息或紧急信息重复是为了引起对方注意5. 循环信息,航站自动情报服务广播(ATIS)所播出的信息为循环信息6. 常识性信息,通话活动按国际民航组织所作的规定程序进行空中交通管理增强型近地告警系统(EGPWS)增强型近地告警系统(Enhanced Graund Proximi ty Warning System EGPWS)是在原来近地告警系统(GPWS)的基础上推出来的增强性GPWS——EGPWS在保留原系统安全 特性基础上,增加了前视地形告警和地形显示两大功能。

空中交通管理 民航航行情报自动化处理系统运行民航航行情报自动化处理系统已于1998年元月1日开始试运行航行情报自动 化处理系统的引进,从根本上改变了提供航行通告的落后状况,为实现全国航行 情报信息共享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空中交通管理 未来空中航行系统(FANS)FANS Future Air Navigation System,于 1992 年得到 ICAO 第 29 届大会批准,目前在发达国家已进入实施阶段该系统被称为“国际民航组织的通信、导 航、监视和空中交通管理(ICAO CNS/ATM)系统”,或简称“新航行体系”民航 总局批准颁布了《中国民航新航行系统(CNS/ATM)实施方案》我国计划用15〜 20 年的时间,建成新一代航行系统实施新航行系统已成为我国空域建设的必 然趋势空中交通管理进近程序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进近程序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地图输入及预处理单元;进近程序 设计单元;进近程序仿真单元该系统首先向用户提供参量输入环境,接收进近 程序设计中由地形、已有导航设备、机场等因素所确定的参数根据确定量,按 照国际民航组织 8168文件的规定设计进近程序,最后产生进近程序的地形图。

空中交通管理 终端区交通流量管理、咨询系统在充分研究国内外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 中国民航总局提出了建立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咨询系统该系统软件结构主要由 六个模块组成:(1)飞行数据预处理模块;(2)飞行数据综合处理模块;(3)监控 告警模块;(4)下降咨询模块;(5)最后进近辅助工具模块;(6)显示模块空中交通管理 国际民航组织推动CNS/ATM系统的实施(一)国际民航组织对其提出的通信、导航、监视与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概念(简称 CNS/ATM系统)正以地区和国家两级的规划建设为基础,推动实施新系统的实 施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进行全球的协调与合作,并强调要特别搞好地区 间的协调工作空中交通管理 国际民航组织推动CNS/ATM系统的实施(二)我国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向CNS/ATM系统过渡,这需作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对CNS/ATM系统的宣传,使大家认识到CNS/ATM系统在全球实施的必然性;2. 制定出我国切实可行的 CNS/ATM 系统实施过渡计划;3. 加强与本地区其他国家的合作、交流和协调;4. 加强CNS/ATM系统方面的立法和标准制定工作,特别是卫星宇航系统的立法工 作;5. 应充分考虑到衔接、过渡问题;6. 继续进行CNS/ATM系统中有关方面的试验工作。

空中交通管理 中国民航第一塔台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神经中枢”航管工程,已进入实质性施工设计阶段工程 包括高102 米的中国民航第一高度的塔台以及航行管制系统,一次、二次雷达和 场面监视雷达,陆空和地面通信系统,无线电导航系统,气象系统,飞行程序和 后勤保障系统等,总投资达数亿人民币空中交通管理 香港新机场的空管中心设备(一)香港新机场空管设施的采购从1994年4月开始着手进行, 1997年10月便开始 运行它涉及了雷达、导航、通信系统20个大项目约9.57亿港币的采购计划从配备设备来看,香港新机场的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属于目前一流的空管系统它 包括雷神公司的两台一次监视雷达和两台二次监视雷达,其中两台二次雷达为雷 神的英国公司制造,而远程全固态L波段一次监视雷达则由雷神的加拿大公司生 产雷神公司还为香港新机场提供了 Auto Trac自动化系统,这套有22个控制 中心管制员席位、5 个指挥工作站及 8 个专用培训管制员席位的系统,在综合雷 达数据和飞行数据基础上,以逻辑性强、一目了然的方式向空管员显示各种信息, 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工作疲劳和紧张程度,改善了工作的可靠性Auto Trac系统具备同时跟踪1 200架飞机的能力,还设有冲突告警、最低安全 高度告警等项功能。

由于采用了开放式结构和全部货架电脑组件及标准的操作系 统,消除了专属产品与第三者无法兼容的缺点,因而便于未来的系统扩展和维修, 可靠性强而操作成本低空中交通管理 香港新机场的空管中心设备(二) 制造商与香港民航处合作开发了管制员工作站的人—机接口,因而可给出方便用 户化雷达飞行信息数据显示综合飞行数据处理器除提供飞行计划数据处理功能 外,还可自动打印飞行进程单香港新机场主要设备包括:4台一次雷达;4 台 二次监视雷达;220台VHF/UHF发射/接收机;20台HF发射/接收机;140套AFTN 数据线路;200条线;10条与相邻机场的直接话音线路;自动信息转换装置; 570个记录通道; 2套定时系统其中,有3台一次雷达可负责200海里的航路 及80海里的终端区,而二次监视雷达可覆盖250海里这些雷达的设置减少了 由于山地地形造成的雷达盲区装在控制塔台顶部的机场表面运动雷达,负责监 视机场上的飞机与车辆以及靠近机场的船舶情况闭路摄像机负责给出邻近塔台 滑行道上雷达盲点的情况空中交通管理 香港新机场的空管中心设备(三)风切变和紊流探测是新机场建设时考虑的重要议题尽管在每个跑道端口都设有 ILS,但机场周围高地形带来的复杂气象环境,仍然需要机场周围大量的传感器 向塔台提供各种气象信息。

为此,新机场采用了雷神公司的终端多普勒气象雷达, 在新机场启用之前就已投入使用由于设有两条平行的跑道,新机场还投资 2.87 亿港元建设了一备份空管中心和机场控制塔台,并引进了联信公司的精密跑道监 视系统,自动监视两条并行跑道各自的进近情况。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