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论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伴***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7KB
约4页
文档ID:157089648
论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_第1页
1/4

论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及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中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的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因此,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们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人们普遍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也日趋频繁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的变化使他们心理上的动荡进一步加剧,所面临的心理、行为适应问题是前所未有的,而这些心理、行为问题只靠传统的说教式、单一化和公式化的德育手段是解决不了的,这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运而生现在的社会是创新的社会,只有心理健康的学生将来才有可能适应社会的要求,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才不至于被社会所淘汰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认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各种素质的一个载体。

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践,因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所应该具备的基本内涵之一,是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要提高全体小学生的素质,使他们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劳动,而身心健康是基本要求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其能合理地对学习、生活、交往及身体发育中出现的种种事件,处理好各种困惑、矛盾和冲突,增进自我调适和自我维护身心健康的能力,对其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德育是一个有着丰富思想内涵的动态发展着的概念体系,心理健康教育赋予了德育以新的时代内涵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拓展了传统德育内容的范围,把如何认识自我、处理人际关系、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等学生的个性发展问题,纳入到整个德育大系统中其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法为主,在尊重、信任和理解学生的基础上,与学生平等地沟通、交流,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由的心灵空间,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最后,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基础,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承受机制,促进德育目标的实现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理品质,学生才能准确地理解、认同思想品德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产生“内化”的功能。

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心理的健康与和谐发展是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⑴ 没有健康的心理,很难形成良好的品德⑵ 对于智力的发展和学习来说,健康的心理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协调发展,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对知识的掌握⑶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发展也存在着交互作用⑷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中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提高他们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⑸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助于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的培养,那些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中小学生往往存在着逃避劳动的行为因此,在德育课程中设置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基础工程 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中学阶段,被一些理论学家称为“心理的断乳期”,这时个体正处在从童年期到青年期过渡的转折期在这个阶段,中小学生在生理上进入了青春期,身高、体重迅速增加,神经系统的发育接近成人,大脑技能显著发展而趋于成熟,而且这时中小学生的性意识也开始觉醒但我们的教育(家庭、学校)又与学生的这些发展变化不同步,致使他们的生理成熟大大提前,心理的成熟却远远滞后,出现了中小学生身心发展不一致性的现象,导致了严重的心理危机,心理发展呈现出矛盾性和不平衡性的特点。

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人格的需要 人格是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行为或内在行为的倾向性首先良好的人格有助于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其次良好的人格有助于青少年情感的发展,中小学生感情丰富强烈,但两级变化明显,摇摆易变;然后良好的人格有助于青少年社会交往,最后良好的人格有助于青少年的行为与行为控制中小学生在这阶段就社会认知与行为方面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求新、求异、偏激,其行为控制方面冲动,行为易越轨,承受能力差和受暗示性强 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中小学是一个人发展的关键时期,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小学时期的儿童、青少年正经历着生活和学习的种种迷茫和困惑,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有必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驱散成长中的各种迷雾,指导其健康地成长;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意志品质的养成可以贯穿人一生的发展,使人受益终生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在中小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对学生本身的负责任,而且是关系国家、社会创新发展的大事这种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因此,在中小学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也是刻不容缓的一、 问题概述  案例1:A,男,16岁,高一学生李某从小到初中毕业在学习方面的表现和成绩都一直很好,大家都觉得他聪明好学、遵守纪律,与同学关系融洽李某的父亲是机关干部,母亲是商店营业员,父母对儿子有较高的期望,要求也比较严 李某结果努力考上了一所重点高中,父母买了一台电脑作为对李某的奖励从此,李某便玩起了电脑开始时只会玩一些简单的操作,每天放学后就开机练习,没多久就学会了玩电子游戏,并要求父母买游戏软件父母原以为这是一时兴趣,便答应了他但李某对电子游戏的兴趣越来越大,每天都要玩3到4小时,双休日玩得时间更长逐渐地,他的成绩越来越差,他很想控制自己,但是一打开电脑玩就不肯罢休,有时甚至熬夜玩游戏,到后来他开始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常打瞌睡,似乎只对电子游戏感兴趣,对其他的活动不关心不投入父母严厉批评,使他的压力很大, 尽管他曾有不再玩的决心,但仍然控制不住,最后,李某求助于学校心理老师 二、问题分析  老师与李某进行了数次常规性的交谈,显示李某无其他身心障碍其间,李某曾表示:我现在已经清楚地感到玩电脑、玩电子游戏影响了学习,这样玩是有害的,爸爸妈妈的批评是完全正确的。

这样下去不仅学习落后,还会影响身体健康我也想改掉这个毛病,但就是不知道该怎样做不知怎么搞得,我总会鬼使神差地自己去打开电脑玩电子游戏,而且一玩起来就什么都忘了……  分析李某的表白和前面的问题概况,可以看出:  ①李某包括学习在内的各方面原有基础都很好,他的环境条件也不差;  ②李某当前的主要问题是无节制地沉醉于玩电子游戏;  ③李某主观上已经认识到了自己行为的不良性质及其带来的有害后果;  ④李某对自己的不良行为有悔改的决心,但不知道怎样管好自己  在经过上述分析后,老师在交谈中帮助李某树立起自己矫正自己问题行为的信心和恒心(如通过内归因的途径),同时把干预的重点放在使李某能够具体地实施自我管理,进而不再沉溺于电子游戏中当然,其间还应争取家庭和学校的支持,要求李某的家长和有关教师予以积极的配合 三、自我管理的干预  通过自我管理的干预,设法使李某能自己管好自己具体做法包括三大环节:  环节一,自己管理自己的准备  首先,与李某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人际关系,使李某感到干预者对他的热情和理解在此基础上充分肯定李某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良性质和很想改正的态度,同时让李某知道:改正不良行为有一个过程,需要行为者做出努力并具有耐心;尽管有外界帮助,但任何问题的解决最终决定于行为者本人,决定于行为者愿不愿意并且能不能使自己有所改变。

  环节二,拟定自我管理计划  经与李某几次磋商,对改变他的不良行为做出以下安排:  目标:在3-4个月的时间内李某改变自己每天无节制地玩电子游戏3-4小时的行为,最终是每天玩的时间不超过1小时  方法:以塑造和自我强化为主  塑造时,提出逐级不同的要求:第一步,玩电子游戏不超过180分钟第二步,玩电子游戏不超过160分钟第三步,玩电子游戏不超过140分钟第四步,玩电子游戏不超过120分钟第五步,玩电子游戏不超过100分钟第六步,玩电子游戏不超过80分钟最后是第七步,玩电子游戏不超过60分钟以上塑造的七步,要求能每两周通过一步,共约花14周时间  自我强化的安排是:李某很想买一部 CD 随身听,约需700元左右,李某自己已经积攒了400元,父母也答应了给他300元现在李某决定把这700元存入自己的“银行”,并给自己开设了“帐户”李某规定,每天只有达到前面塑造中某一步的要求,他才能从“银行”中提取5元计入自己的“帐户”如果一周能连续按某一步的要求去做,则每周额外奖15元  相关措施:  ①指导李某设计一张记录单,如下表所示,记下自己每天玩电子游戏的时间、是否得到了奖励和从“银行”提取存款的总额。

  李某的记录单月日星期要求不超过多少时间(分)玩了多长时间(分)能否得到奖励账户总额  ②指导李某在电脑台上放一张卡片,上面写着若干警示性句子,如“准备好记录单”、“准备好计时器(如闹钟)”、“明确今天玩的时间不能超过多长”、“努力获得奖励”等等,这样李某每天打开电脑玩电子游戏之前都会读到  ③建议李某从周一开始按要求去做,因为周六、周日是李某玩电子游戏时间最多的两天,周一至周五相对容易做到,这会促使李某在双休日更好地控制自己,以获取因为努力一周而可能得到的15元奖励  ④指导李某经常提醒自己: “争取早日买 CD 机”、“争取买部好的 CD 随身听”,贴在电脑台和书桌边和墙上  ⑤提醒李某减少与其他热衷于玩电子游戏的同学的交往,减少与其他人以电子游戏为主要内容的交谈  环节三,督察与评价  自李某开始执行上述计划后,从两方面进行督察与评价其目的是:使李某的有关认识进一步提高,内心体验进一步增加,良好行为持之以恒;使李某对矫正自己行为的信心更为坚定,耐心得以保持,恒心愈益巩固  其中一方面是由李某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对此可以:①指导李某利用记录单所提供的资料,每周绘制图表,直观地审视自己行为变化的进程。

②指导李某结合记录单和图表,每周写一篇简短的关于自己行为变化的周记,主要谈自己的内心感受、体会和认识③指导李某编写“我就是行,做事能拿得起又放得下”,“我真棒,下决心做的事就一定能做到”之类的话语,用这些话对自己的积极变化进行自我表扬④指导李某编写“我真那么没出息吗?”“我能让这样的游戏毁了自己吗?”之类的话语,用这些话在自己不能按要求去做时进行自我谴责  另一方面是要求李某的父母、老师和同学从外部给予督察和评价若李某能按计划一步步地做,就要及时赞扬,给与包括物质在内的激励;若发现李某不能严格按要求去做,则应及时提醒和督促,甚至批评  要求李某的一位好同学予以配合,这位同学也是“电脑迷”,但能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请这位同学关心李某,向李某介绍自己是怎样合理安排时间的  经过三个半月的干预,李某基本达到了预定目标,玩电子游戏的时间能控制在1小时之内,学习有了明显的进步,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改观。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