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目 行政改革的必然性和趋势 目 录1. 行政改革的含义 41.1. 行政改革的含义 41.2. 行政改革的类型 42. 行政改革的一般内容 42.1. 行政职能的转变 42.2. 行政体制的改革 52.3. 行政体制的再造 52.4. 行政文化的更新 53. 行政改革的必然性 53.1. 行政改革的一般必然性 63.2. 当代行政改革的必然性 64. 我国行政改革的趋势和建议 64.1. 价值构成的多元化 64.2. 公平与公正价值理念凸显 75. 行政改革的内容发展趋势 75.1. 政府职能有限性 75.2. 行政权力分散化 85.3. 公共服务社会化 85.4. 组织结构合理化 8致谢 10参考文献 11摘 要行政改革的开展和深入是我国当前的必然趋势和时代要求,它有利于我国法治政府和高傲政府的建设,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在我国当前的新形势下,行政改革侧重于在行政管理方面的改革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当前行政管理的现状以及在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本文主要从行政改革的必然性和趋势,我国行政改革的历程以其成就与经验,我国当前行政管理的现状以及行政管理改革的主要内容三个方面就我国当前的行政改革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为我国当前行政改革的开展和深入提供借鉴关键词:行政改革;行政管理;必然性;趋势;主要内容 1. 行政改革的含义 1.1. 行政改革的含义 行政改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行政改革主要是指政府行政体制和机构的改革广义的行政改革泛指政府行政部门为追求行政效率的提高而对行政体制、行政方式方法及重大原则等的变革在我国,行政改革一般是指在政府行政管理领域内,为提高行政效率,规范行政责任,改革落后的行政方式,并建立合理的行政体制的行为 1.2. 行政改革的类型1、 突变式改革与渐变式改革这是依据行政改革方式的不同而进行的划分突变式改革是指在较短时期内对体制、机构和编制人员等进行大幅度改革,矛盾的积累也可能引起更大的危机2、 调适型改革、转轨型改革和发展型改革这是依据各国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不同而作的划分发展型改革是指经济水平还比较低下的第三世界国家的改革,涉及发展行政和行政发展两个方面2. 行政改革的一般内容2.1. 行政职能的转变行政职能的转变主要是通过对行政职能的改变、转变、丰富和扩大而进行的。
在宏观层面上,主要体现为总任务的变化、重心的转移和性质的转换等,主要处理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微观层面上,则具体体现为工作再设计,即对行政工作的范围、幅度、专业、场所等进行再设计,以适应新的环境2.2. 行政体制的改革行政体制改革主要指行政组织形式和基本制度的改革,主要包括:1、行政权力体制改革,即对一国的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和政党等政治组织问的权力关系进行重构2、行政组织体制改革,即对行政机关内部权责分配、机构设置等进行改革3、行政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有:通过何种形式有效地录用优秀人才到政府任职,如何培养和有效激励行政人员等 4、行政监督制度改革,通过改革监督机构,改革监督方式和完善监督途径来有效地实施对行政人员和行政行为的监督 2.3. 行政体制的再造 行政机制的再造指通过改革旧的行政机制或引进新的行政机制的方式来提高行政管理运行效率其主要内容有:1、行政运行机制的改革传统行政管理主要通过科层制机制,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来行政;现代行政管理则比较侧重于在政府内部引进公众参与和内部的竞争激励机制,以鼓励公众参政、下级参与、自主管理和行政人员的内部竞争的方式来提高效率。
2、行政程序的再设计根据新出现的情况而修改或重新设计行政机构的规章制度和规则、步骤等,以更完备、精确、简化和灵活的程序来适应新情况3、行政方法和技术的引进通过采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来减少经验和武断的成分,实现科学行政 2.4. 行政文化的更新 行政文化的更新指通过对与现代行政管理相适应的科学、民主、效率、服务等现代精神的弘扬,来使行政人员的主观倾向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3. 行政改革的必然性 当代世界各国的行政改革既有行政改革的一般必然性要求,又有当代社会的特殊必然性要求 3.1. 行政改革的一般必然性 1、 调整社会矛盾的需要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2、 适应环境变迁的需要行政生态理论和行政系统理论都认为,行政主体并不是孤立地存在于真空之中,而是在一定的环境之中进行,受到环境制约的因此,环境的变迁必然引起行政系统本身的变迁,任何一种行政组织都不可能一成不变3、 克服行政阻力的需要行政改革往往并不是自然或偶然发生的,而是当行政系统本身受到来自内部或外部的阻力之时,行政主体为寻求生存和发展而人为地有意识地导致行政现状改变的过程,行政改革也就是行政组织自身有计划地克服阻力以求生存的过程。
3.2. 当代行政改革的必然性 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前提下,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使世界各国形成了新的竞争态势,世界各国在经济和科技上竞争程度的加剧,一方面要求各国政府不断转换政府职能,加强经济科技的综合协调和宏观调控职能及服务职能,另一方面又促使各国政府不断地引进新的行政技术和方法,改造行政流程,建立新的行政机制,从总体上减少成本,提高管理能力,以提高本国的竞争能力在国内,公众对政府的期望值进一步提高,私营企业在组织结构和管理技术上的革命也给政府造成更大的革新压力,大众传媒的普及和日益增长的公众监督意识又使政府的活动在更大程度上受到了公众的审视和评判上述情况的出现使各国政府都无不面临着巨大的改革压力4. 我国行政改革的趋势和建议行政改革的价值取向决定了行政改革的未来发展方向,从当前世界范围内的行政改革动向分析,行政改革的价值取向正在逐渐趋同,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价值构成的多元化,二是社会公平与公正价值理念凸显4.1. 价值构成的多元化传统公共行政主张政治与行政二分,认为行政只是一种执行性活动,因此将“效率至上”奉为公共行政的唯一价值取向。
20世纪70年代,提出“社会公平”的观点,进一步丰富了行政价值理论的内容20世纪80年代将公共行政的价值重新带回了“效率至上”的目标上而随着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深入,世界多数国家原有的治理模式都受到了巨大的挑战,为了寻求一种更有效的政府治理模式,治理理论应运而生,公共行政更加重视公平、民主、责任、服务的理念,公共行政的价值构成也逐渐趋于多元化4.2. 公平与公正价值理念凸显与注重效率的行政价值取向相对应,现代公共行政愈来愈重视社会公 平与公正,它不仅强调行政程序和制度的公正性,同时也更加重视行政目 标和过程要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核心口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公民参与的平等性强调全体公民拥有平等参与政治和社会的机会第二,行政行为的公正性体现为行政主体的行为不受个人主观情感的影响,整个决 策过程都以社会公共利益为衡量标第三,行政程序的公正性行政程 序的制定是依据法律做出的,同时行政程序能够反映社会公正的价值取向第三,行政制度和措施的公正性无论是行政主体还是社会公众,都 能在这些制度和措施面前得到公平的对待5. 行政改革的内容发展趋势行政改革所涉及的内容庞大且复杂,以外延为主的行政改革侧重于行政实体的外部规模和技术特征,包括行政规模的大小,行政机构的增减、合并,行政组织幅度和层级的扩展与缩小,行政人员的补充与精简等;以内涵为主的行政改革则侧重于行政职能的调整,行政权力结构的调整,行政体制的改革等。
从西方国家和中国的行政改革实践来看,不同行政理念和行政目标支配下的具体改革内容各不相同但在全球化行政改革趋势的影响下,世界各国的行政改革内容也正在相互融合并趋于一致,表现出一些共性的特征总体来讲,主要表现在政府职能有限性、行政权力分散化、公共服务社会化和组织结构合理化等四个方面 5.1. 政府职能有限性政府的职能转变是政府行政改革的核心内容,近代世界各国的行政改革基本上都是围绕着政府职能的范围界定展开的口从亚当·斯密的“守夜人”政府模式到凯恩斯理论影响下的政府全能干预模式,再到新自由主义思潮下的“小政府、大社会”模式,可以清晰地看到政府职能模式由“保护型一干预型一引导型”的转变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已经成为各国行政改革的目标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强调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社会的自我管理,尊重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进行过多的直接干预,只是在必要时加以引导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政府职能的收缩口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重新确立政府的行政职能,将原来属于政府的部分社会职能和经济职能推向市场,让市场主体去承担,从而使政府的职能相对减少;二是政府职能的市场化政府职能的收缩并不意味着政府职能的全部出让,从另外一个层面上也说明了政府必须提高自身的效能。
具体的做法就是将市场的竞争机制引入到政府的管理过程之中,从而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和质量5.2. 行政权力分散化 行政权力的分散化主要是指以分权和权力下放为中心的权力结构调整行政权力的分散化不仅意味着权力中心的下移,而且还代表着政府将权力还归于社会,这都是民主行政的内在要求,是未来行政改革的目标方向行政权力的分散化表现在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分权和行政组织内部层级间的分权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分权是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职权划分,逐渐由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转变为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行政组织内部层级间的分权是指依据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对行政机关之间的权限划分、机构设立和职能配置二是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分权凸通过政府职能的转变,将权力回归市场和社会,表现为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和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5.3. 公共服务社会化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是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理论基础一方面,随着社会领域的扩展和社会活动的日益复杂化,政府自身的能力已不能应对社会公共需求的多样性,体现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无效率;另一方面,受经济利益和市场机制的影响,市场主体更愿意提供那些利润大、风险低的公共服务,这也使得市场主体在提供公共服务时存在着失灵现象。
因此,由社会组织去提供公共服务就成为当今世界各国进行行政改革的内容趋向 5.4. 组织结构合理化组织结构的合理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它是相对传统官僚组织的金字塔形态而言的,其含义是指组织层级结构在基本特征不变的情况下,减少组织的中间层次,使基层的行政组织具有更多决策、信息处理权,自主进行横行协调与合作,自主共享知识和信息由于传统的组织形式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而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又拥有着信息传递快、反应迅速及便于决策等优点,使得包括行政组织在内的整个社会组织对其青睐有加如中国的“省直管县”改革即是行政组织结构扁平化的体现二是横向组织结构与职能相匹配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也叫做行政组织的部门化科学、合理地界定政府各部门的职能,有利于政府对公共事务的有序管理,有利于发挥不同职能部门的专业化优势,从而促进行政组织目标的实现当代社会,政府职能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不断增加,因此,明确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做到行政组织结构与职能相匹配就成为行政组织发展的重要趋势参考文献[1]张康之,李传军.公共行政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2]丁煌.行政学原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作者简介:孙国良(1986-),男,汉族,河南汝州人,管理学硕士,铁道警察学院公安管理系,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