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火之谜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不足为奇、欣喜若狂造句 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多媒体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主要板书计划】 (起因)雷暴是个谜 大胆推测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 19、天火之谜(经过)解开雷暴之谜风筝实验 震惊世界毫无畏惧、勇于实验 (结果)发明避雷针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课堂练习 2、完成课后练习3、4:造句;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课外: 1、课前预习准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抄写生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脉络给课文分段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习文章第一段 【教学重点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夏天雷雨时的景象你们见过吗雷暴发生时,电闪雷鸣,还伴有狂风暴雨,你能说说当时心情吗 2、地球上空每年都要发生几十亿次雷暴,古时候,我们中国人把它称为雷神,而西方人把它看作上帝的怒火 3、揭题板书课题:天火之谜) 4、学生质疑:天火指什么天火之谜到底是个怎样的谜呢这个谜又是怎样解开的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音,读顺语句,读通课文 (2)读读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3)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雷暴劈成两半爆炸毙伤冷嘲热讽拴住钥匙颠簸风筝 雷电交加不足为奇混为一谈怒发冲冠欣喜若狂无稽之谈 安然无恙 (2)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语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杂在一起,说成相同的事物 怒发冲冠:形容愤怒得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 欣喜若狂:形容高兴的样子 安然无恙:经过变故,没有遭到损害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然后给他们读书的情况做出评价 (4)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想想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 2、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课后练习4)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开雷暴的谜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可以用哪些语句来概括(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2、自由轻读,想想为什么说它可怕板书:把人击倒树木劈成两半 3、齐读第一节 五、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学生用已经掌握的方法自学生字字形 2、指导书写 (1)学生按笔顺在书上练习描红,注意生字在田字格内的位置并抓住它们的关键笔画 (2)交流各自描红所得,教师作相应的指导 3、练习描红,教师巡视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学习实验的经过,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指课题引读;一;;一;天火之谜)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富兰克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整体切入课文 1、这是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富兰克林给大家留下的印象,那揭开天火之谜的富兰克林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并把你认为最能表现富兰克林品格的语句划下来,同时还可以写写你的感想 2、教师观察、点拨,多与学生交流,为课的进行做准备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感受富兰克林勇与坚持自己观点的精神 1、读了课文你认为富兰克林是一个怎样的人(根据事先自己的观察选择学生回答问题,要与第三节的内容联系起来)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板书:勇与坚持自己的观点 2、你从哪些语句看出富兰克林勇与坚持自己的观点根据回答出示: 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对他冷嘲热讽 (1)学生读句子,谈感受 (2)讨论:这种推论指什么富兰克林为什么会有这个推论人们是怎么看待这个推论的理解不足为奇、难以置信 (3)师补充资料作介绍:富兰克林只上过一年学,然后就失学了,随后他卖过报、干过油漆匠,他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在做这个实验之前,他经过了对雷暴的长期观察,做这个实验的时候他已经43岁了。
由于他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在当时被许多有知识的人看不起 (4)引导想象:根深蒂固的观念不仅使一般人认为他是无稽之谈,就连许多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想像人们会怎么冷嘲热讽他 (5)指名朗读,读出当时人们对富兰克林讽刺的样子评:我们同学之间可不要这样动不动就冷嘲热讽别人 (6)如果这是对你的冷嘲热讽,你心里是什么感受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怎么做的(读句子) (7)富兰克林在人们的嘲笑中,在人们的冷言冷语中,他依然决定通过实验揭密,你觉得富兰克林怎么样 3、小结:面对人们的冷嘲热讽,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这才是科学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任何科学的探索都应该这样做这更说明富兰克林勇与坚持自己观点 4、齐读第三自然段,读出富兰克林坚持自己观点的勇气和决心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感受富兰克林毫无畏惧、勇于实验的精神 1、面对人们的冷嘲热讽,富兰克林仍然敢于坚持自己观点,在当时是多么的不容易啊你们觉得富兰克林还是一个怎样的人(教师注意引导和总结,然后板书:毫无畏惧、勇于实验) 2、你是通过哪些语句看出来的(交流相机出示句子) 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中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个炸雷,大雨倾盆而下。
(1)学生读句子谈感受 (2)联系生活实际,引导讨论:下这样大雨的时候,你的爸爸妈妈会让你出去吗为什么 (3)对啊,因为雨越大,闪电越厉害,人被闪电击伤的可能性就越大,危险性就越强,离死亡就更近而富兰克林却敢去放风筝,更能说明他毫无畏惧、勇于实验 (4)指导朗读:读出雨大的感觉 富兰克林在儿子的帮助下,远远望去,犹如云海里的一叶小舟,颠簸着,摇晃着 (1)生读句子谈感受 (2)师补充说明:富兰克林的儿子是一位制作风筝的专家,风筝制作的非常好,不然风筝在风雨雷电下早就完蛋了同学们科学实验一般都是在许多人的协助下才能完成的,作任何事都需要相互合作 (3)讨论:风筝上为什么要栓铜钥匙吗你感觉到了什么呢(为了看风筝线是不是带电,富兰克林在做实验的时候是非常严谨的) (4)出示风筝图,引导体会心情:同学们,这时候我们在看在云海中颠簸风筝像什么如果你此时就是富兰克林你会想什么心情怎样(紧张,自己也不知道实验能不能成功) (5)指导朗读:读出表现出富兰克林的心情就像那在云海中飘动的风筝一样,颠簸不定指名读,评议 当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的竖了起来。
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 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兰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发麻 (1)生读句子谈感受 (2)师作相应介绍:其实富兰克林在做实验的时候,放风筝的绳子插在一个盛满水的瓶子里,这样雷电就可以通过瓶子中的水传到地下去这一切都说明,富兰克林在做实验的时候是经过精心准备的,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 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lsquo;天电rsquo;了! (1)学生读句子谈感受 (2)欣喜若狂是什么意思当富兰克林用手摸到铜钥匙发麻后,为什么要欣喜若狂的大喊(因为这说明实验成功了,它证明雷暴使普通的现象,上帝的怒火是无稽之谈从他喊话中的标点符号,你又感觉到了什么 (3)指导朗读:同学们为富兰克林的成功高兴吗我们为他的成功而鼓掌,将他此时的心情表现出来 3、小结:正是富兰克林有着为科学坚持到底不怕危险的精神,才会做这样的实验,多么让人佩服啊!让我们再一次走近富兰克林,和他一起做风筝实验放录象,随着录象一起复述课文第4自然段 五、学习第5、6自然段 1、过渡:风筝实验成功了,那这个实验有什么意义呢 2、读读课文第5、6自然段,想想这个实验的意义,学生交流。
3、无稽之谈什么意思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成功了,他像世人宣告,雷暴是普通的现象,上帝的怒火是无稽之谈让我们再次为他毫无畏惧、勇于实验的精神而鼓掌,这时原来冷嘲热讽的人又会说些什么呢 4、引导想象说话:富兰克林实验的成功有力的回击了那些冷嘲热讽者又经过20多年的实验,富兰克林终于发明了避雷针在这20年多年中,为了发明避雷针一共好几个人为此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所以科学的道路无坦途,一些科学家之所以能取得成功,首先都具有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就是非常好的证明同学们,当你走在高大的建筑物下,看到上面的避雷针,想对已经逝去多年的富兰克林先生说些什么吗 六、对照板书总结课文 1、对照板书,总结全文: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雷暴和静电放电有很多相似之处,由此大胆推测雷暴也是放电现象,但由于人们对雷暴是神灵的火焰这一概念已经根深蒂固了,没人相信他,于是他决定做风筝实验,这个实验证实了他的推测,雷暴也是放电现象,震惊了全世界,这是多么让人兴奋啊! 2、赠送名言:是啊,没有大胆的怀疑就没有发明创造老师在这里送大家几句话: 真理,哪怕只见到一线,我们也不能让它的光辉变得暗淡一;;一;李四光 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
一;;一;约翰生 所有坚韧不拔的努力迟早会取得报酬的一;;一;安格尔 七、拓展作业: 1、将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并谈谈你的体会 2、课后到图书馆借一本《富兰克林传》具体了解这位伟大科学家的事迹,还可以借更多的科学家的传记阅读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