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山东省莱阳市望岚口矿区页岩矿

lx****y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91MB
约21页
文档ID:147863992
山东省莱阳市望岚口矿区页岩矿_第1页
1/21

山东省莱阳市望岚口矿区页岩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国冶金山东正元地质勘查院烟台分院地质总局二OO七年三月山东省莱阳市望岚口矿区页岩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写单位:中国冶金山东正元地质勘查院烟台分院地质总局项 目 负 责 人:邹显利编写人:王  攀邹显利王光良审查人:连国建总工程师:连国建院      长:高守荣提交报告单位:中国冶金山东正元地质勘查院烟台分院地质总局提交报告时间:2007年3月ﻬ目     录1 前言 11.1 评价任务来源ﻩ112 工作目的、任务 11.3 评价依据 12 评价工作概述 22.1 矿山概况及矿权范围 22.2 评价范围及级别的确定ﻩ32.3 以往工作评述 424 工作方法、工作量及质量评述ﻩ43 矿山地质环境条件 53.1 自然地理 53.2 矿山地质条件ﻩ53.3 矿山工程地质条件 93.4 矿山水文地质条件 104 矿山工程分析ﻩ114.1 生产工艺概述 114.2 矿山生产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分析ﻩ115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ﻩ115.1地质灾害灾种分析 1152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125.3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ﻩ125.4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及矿山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估ﻩ126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ﻩ136.1 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ﻩ136。

2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137 土地资源与地质地貌景观影响评价 1371 土地资源与地质地貌景观现状评价ﻩ137.2 土地资源与地质地貌景观影响预测评价 138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分区评价 148.1 综合分区评价 148.2 矿山建设适宜性评价 149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ﻩ149.1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ﻩ1492 水土资源、地质地貌景观保护与治理方案 1593 地质环境监测方案ﻩ1594 保护与治理方案简要经济技术论证ﻩ1510 结论与建议ﻩ1510.1 结论ﻩ15102 建议 17附图:   山东省莱阳市望岚口矿区页岩矿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及综合分区评价图 1∶500018 / 211 前言11 评价任务来源根据《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2003年9月1日起施行)和“关于印发《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求(试行)》的通知”(鲁国土资发[2004]205号)要求,莱阳市柏林砖业有限责任公司为申请办理莱阳市望岚口矿区页岩矿采矿许可证,需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2007年3月13日莱阳市柏林砖业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我院进行该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1.2 工作目的、任务本次工作的目的是:基本查明矿区内已有及潜在的地质灾害、环境地质问题,预测其发展趋势;对矿区地质灾害、环境地质问题的影响进行评价,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与建议.为矿山防灾减灾和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以达到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保护地质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基本查明评价区内的地质环境条件;调查区内已有及潜在的地质灾害、环境地质问题,包括地质灾害、地质地貌景观和生态、土地、地下水环境,分析其影响因素,确定危害对象;对区内地质灾害、环境地质问题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建议1.3 评价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2、《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3、《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2003年9月1日起施行);4、《烟台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5—2020年);5、《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及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6、《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求》(鲁国土资发[2004]205号);7、《山东省莱阳市望岚口矿区泥页岩矿地质普查简报》(2007年3月)2 评价工作概述2.1 矿山概况及矿权范围矿区位于烟台市西南约80km处的望岚口村附近,莱阳市东北约9km,沐浴店镇东南4.6km处,行政区划分隶属沐浴店镇管辖.拟申请采矿区极值地理坐标:东经120°47′36″~120°48′26″,北纬37°01′33″~37°02′23″.申请采矿的范围由20个拐点圈定,其拐点坐标为:序号直角坐标经纬坐标XY北纬东经14101200 37°02′20″ 120°47′36″ 24101280 37°02′23″ 120°47′43″ 34101160 37°02′19″120°47′43″ 44101160 37°02′19″ 120°47′48″ 54101000 37°02′14″ 120°47′47″ 64101000 37°02′14″ 120°47′58″ 74100500 37°01′57″ 120°48′09″ 84100460 37°01′56″120°48′07″ 94100190 37°01′47″ 120°48′07″ 104100200 37°01′48″ 120°48′26″ 114100000 37°01′41″ 120°48′26″ 124100000 37°01′41″ 120°48′22″ 134099750 37°01′33″ 120°48′22″ 144099750 37°01′33″ 120°48′04″ 154100180 37°01′47″ 120°47′54″ 164100240 37°01′49″ 120°48′06″ 174100450 37°01′56″ 120°48′03″ 184100450 37°01′56″ 120°47′59″ 194100620 37°02′01″ 120°47′57″ 204100620 37°02′02″120°47′49″ 面积0.5468km2。

开采深度:+55m至+95m标高矿区东有同三高速公路、烟青线,南有荣兰线、蓝烟铁路及303国道.乡镇公路从矿区东侧通过,交通极为方便(见图2—1)图2-1 交通位置图2.2 评价范围及级别的确定根据该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建设项目特点及《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求(试行)》的要求,本次工作评价范围是以矿区范围为基础,根据地形、冲沟流域面积等影响因素适当扩展而成的,与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产生的影响范围基本一致,评价面积19113km2 其拐点坐标为:A、570400B、570800C、572100D、572100E、571150矿山生产能力为414万m3/a,其开采建设规模级别为小型,矿山的开采项目为一般建设项目.评价区地形坡度一般为2~5°,地貌类型主要为低缓丘陵区,地质构造不发育地层岩性稳定;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良好,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主要为采矿,对地质环境影响一般;地质灾害不发育,对矿山工程的影响小;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因此,该区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根据《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求(试行)》的评价分级表(见表2-1),确定本次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级别为三级。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分级表     表2-1复杂程度评价级别建设项设规模重模复杂中等简单大型一级一级一级中型一级二级三级小型二级三级三级2.3 以往工作评述本区以往地质工作程度较低,1958年~1962年,当时山东省地质局分别与北京地质学院、长春地质学院完成了山东基岩出露区的1∶20万区调工作1963年~1968年山东局修测了胶东地区的1∶20万区调图幅.九十年代后期,山东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研究院在原工作基础上编制了1∶5万地质矿产图2007年3月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正元地质勘查院烟台分院对该区进行了地质普查,并提交了《山东省莱阳市望岚口矿区泥页岩矿地质普查简报》,本次工作共获得页岩矿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951.86万m3,可采资源量按80%估算,则可采资源量为761.49万m32003年至2004年,省国土资源厅对该区进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工作,编制了《山东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3-2020年)》2004年,烟台市人民政府编制了《烟台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5—2020年)》上述工作为本次工作提供了较多的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方面的基础资料.2.4 工作方法、工作量及质量评述我院接受委托后,首先对该矿区进行了野外踏勘,并编制了工作计划.按照工作计划,搜集了区域地质、环境地质、水文地质和矿产地质等有关资料,而后对其进行了野外地质环境调查、地质灾害调查等工作,继而进行内业综合整理、图件编制和报告编写。

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见表2-2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一览表     表2—2项目名称单位完成工作量备注资料搜集套5GPS定点点10地表调查km21.9113编制报告份1搜集的有关基础资料齐全,采用测量仪器对特征地质点及地质灾害点进行定位,对矿坑水进行水质分析、评价,地质环境、地质灾害调查的面积能满足矿山要求,编制的报告符合有关规范技术要求3 矿山地质环境条件3.1 自然地理3.11 气象、水文本区属大陆季风型半湿润性气候具有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春季风多易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昼暖夜凉,冬季寒冷干燥的特点年平均降水量为800mm,年平均气温11.2°,年平均相对湿度73%,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996小时,年平均无霜期173天地表水系较发育,西侧有五龙河,东侧有清水河,南侧有富水河,属季节性河流沐浴水库位于矿区西北约12km2 地形、地貌矿区属低缓丘陵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坡度一般为2~5°,地面标高一般为60~120m(见照片3-1).3.2 矿山地质条件32.1 区域地质概况本区地处华北地台(Ⅰ级)胶东隆起区(Ⅱ级)之胶北隆起(Ⅲ级)的西南部,区内地层复杂,构造不太发育,岩浆岩出露的面积较少。

3.2.1.1 地层区内出露的地层较复杂,现由新到老叙述如下:照片3-1 低缓丘陵区a、第四系有沂河组()的砂砾石堆积物,临沂组()的粘土质、细砂、粉砂堆积物,山前组()的含砾砂质粘土,砂质粉沙堆积物b、白垩纪王氏群辛格庄组()的杂色细砂岩、粉砂岩、泥灰岩夹砂砾岩;林格庄组()的紫色砂岩、含砾砂岩夹细砂岩青山群石前庄组()的流纹质火山岩、砾岩、凝灰岩;八亩地组()的安山岩、安山玄武岩、玄武岩、安山质火山碎屑岩莱阳群曲格庄组()的砂岩、砂砾岩、砾岩、粉砂岩;龙旺庄组()中~细粒砂岩夹粉砂岩、页岩、泥岩;水南组()的粉砂岩、页岩、泥岩,矿区的地层主要以该层为主;止凤庄组()的中~细砾岩、粗砂岩夹细砂岩、粉砂岩;林寺山组()的粗砾岩夹中砾岩、粗砂岩.c、荆山群禄格庄组()的安吉片岩段d、潜火山岩有潜英安岩(),潜安山岩(),潜闪长玢岩(),潜玄武玢岩()等1.2 构造及新构造运动32.1.2.1 构造区域内的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大体上可分为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北东向构造,走向35°,北西倾,倾角65°,显压扭性特征北西向构造,走向300°,南西倾,倾角70°左右,显张扭性特征北西向构造晚于北东向构造,平面上可见到北东向构造被北西向构造错断,但断距都不大。

31.2.2 新构造运动评价区位于华北地台(Ⅰ)胶东隆起区(Ⅱ)胶北隆起(Ⅲ)的西南部,属刚性的构造地块,本区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在沂沐断裂和蓬莱威海断裂(见图3-2)图3-2    胶东半岛第四纪活动断裂分布图据鲁东1970~1987年有感地震分布图(见图3-3),矿区毗邻招远、桃村、海阳、莱西2.8~3.4级地震危险区,未来百年地震基本烈度确定为4度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矿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矿区范围内历史上虽未曾发生地震,本区构造不发育,但邻近有地震危险区,因此,矿山建设和生产过程仍需采取相应的防震措施图3-3 鲁东1970~1987年有感地震分布图(转引自1∶5万烟台等幅区调图)3.2.1.3 岩浆岩区域内出露的岩浆岩主要有:枣园古代双顶超单元燕子夼单元的片麻状中细粒二长花岗岩(),晚太古代栖霞超单元新庄单元的片麻状中细粒黑云英云闪长岩(),回龙夼单元的条带状细粒含角闪黑云英云闪长岩()脉岩主要有闪长玢岩脉(),闪长岩脉(),辉绿岩脉(),辉长岩脉(),伟晶不等粒花岗岩脉(),斜长角闪岩脉()等.32 评价区地质条件3.21 地层本区出露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和白垩纪王氏群.分述如下:第四系沂河组():岩性主要为砂砾石,分布于区内东北部的清水河流域。

临沂组():岩性为粘土质、细沙、粉沙,分布于清水河河漫滩山前组():岩性为含砾砂质粘土,砂质粉沙等,分布于山间洼地处白垩纪莱阳群龙旺庄组():岩性为中~细粒砂岩夹粉砂岩、页岩、泥岩;水南组()的粉砂岩、页岩、泥岩潜火山岩有潜玄武玢岩(),分布于区内的西部2.2 构造本区内的构造简单,主要是一些褶皱构造,由于北西和南东两个方向的挤压力作用,在本区内形成一些轴向北东40°左右的小向斜和小背斜,其倾角较陡,一般在60~65°左右,规模都不大.对页岩矿也基本无影响2.2.3 岩浆岩区内无岩浆岩出露2.3 矿床地质特征矿体呈层状产出,成岩时代为中生代白垩纪,岩性为泥页岩.矿体总体上呈水平产出,局部地段略有倾斜,产状为:走向40~45°,北西倾,倾角5°左右矿石为页岩、泥页岩,呈韵律状互层土黄~褐黄色,细粒~隐晶质结构,层状构造矿物成分为粘土和石英.沿层理的表面可见铁锰染或铁锰质薄膜矿石化学成分分别为:SiO255.86%,CaO4.79%,MgO1.36%,Fe2O36.88%,Al2O315.18%,K2O5.98%,Na2O2.00%.其液限330%,塑性255%,烧失量11.72%,塑性指数7。

5页岩是粘土在地壳运动中因受挤压而形成的岩石它是一种沉积岩,是固结较弱的粘土经过挤压、脱水、结晶和胶结作用而形成的,由于它层理分明而称为页岩.页岩的硬度高,易破碎,容易加工而成为理想的制砖原料.矿区内页岩硅质成分高而称为硅质页岩,这种页岩变形小,吸湿小,砖不易风化和产品质量易保证等优点而更适宜生产页岩砖.33 矿山工程地质条件3.3.1 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根据岩土体类型和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将评价区内岩土体划分为2个工程地质区,分述如下:(1)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区该区主要为砂砾石、细沙、粉沙、含砾砂质粘土,砂质粉沙等.其地基承载力为120~160kPa,无软弱夹层,属松散~稍密状态该区工程地质条件良好2)半坚硬~坚硬层状区该区主要为莱阳群水南组粉砂岩、页岩、泥岩及潜玄武玢岩,其力学强度一般80~180 MPa,有的更高,软化系数09,岩体层理发育,有的还夹有薄层状软弱层,抗水性强,透水性弱,节理不发育,稳定性一般,多数情况下这类碎屑岩工程地质条件较好,是较稳定的岩体.3.3.2 矿体围岩稳定性分析矿体及围岩为粉砂岩、页岩、泥岩,岩体质量中等~良,均为半坚硬~坚硬岩石,工程地质条件良好,但局部受小褶皱构造影响,节理裂隙较发育,使岩石的各种力学性质降低,稳固性稍差,但岩石块挤压在一起,构成一个较完整的稳定体。

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完整,其整体稳定性好总之,矿区岩石属半坚硬~坚硬岩,矿体顶底板稳定,工程地质条件简单3.4 矿山水文地质条件3.4.1 含水层富水特征根据地下水赋存特征,将本区含水层划为:第四系孔隙含水层、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层1)第四系孔隙含水层主要赋存于堆积层中,含水层岩性为砂砾石、细砂、粉砂、含砾砂质粘土,砂质粉沙等,其水位和水量主要受大气降水控制,透水性及导水性良好,在主河道两侧单井涌水量一般100~500m3/d,其它地段小于100m3/d.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型,矿化度0.541~0.749g/L2)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层主要赋存孔隙裂隙水岩性主要为粉砂岩、页岩、泥岩因其分布于小向斜和小背斜附近,常具承压性质,水量一般小于100m3/d 其裂隙水含水层厚度小,且裂隙发育不均匀,富水性差.该类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在附近沟谷或低洼地带排泄地下水类型主要为HCO3—Ca.Mg 型水,PH 值为6.92~875,为中性或碱性水,矿化度0.186~0.545g/L,属于低矿化度水.3.4.2 地下水补给、迳流、排泄条件及动态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受地形、地貌、岩性、气象、水文、地质等因素影响,运动方向与地表水基本一致.区内地形坡度不大,地下水径流条件良好。

区内地下水径流途径较短主要排泄方式有地下径流、蒸发等地下水动态变化主要受降水影响,高水位出现在7~11月份,低水位出现在3~5月份年变幅一般2~5 m4.3 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矿床处于半山坡,汇水面积小,地表径流条件良好矿床未来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矿区范围所处地势较高,浅部地下水侧向排泄或渗入地下,所以开采过程中不会出现矿坑涌水现象大气降水为重要的充水来源,由于大气降水季节性变化比较明显,因此矿坑充水量变化较大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层为矿坑充水的主要含水层,其富水性较弱,为矿坑充水次要来源.综上所述,矿床范围内地形坡降不大,地表径流条件良好,矿坑充水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和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层富水性较弱,水文地质条件简单4 矿山工程分析4.1 生产工艺概述根据矿床开采技术条件,该矿床适合于露天开采;采矿规模为414万m3/a采矿顺序为由上向下分台阶开采.设计推荐自矿体上盘开沟,采矿推进方向为由顶盘向底盘推进,剥岩由顶盘向底盘推进.4.2 矿山生产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分析矿山未来开采形式为露天采坑,采坑四周局部裂隙发育地段存在发生崩塌的隐患;废石堆存在引发崩塌和泥(渣)石流地质灾害的隐患;开采场地将毁坏植被、占用坡地,有可能加重水土流失,并对地质地貌景观产生一定影响。

5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5.1地质灾害灾种分析根据国土资发[2004]69号中《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的要求,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灾种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渣)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根据本次地质灾害调查和对其地质环境条件分析,本区可能发生的主要灾种为崩塌、泥(渣)石流5.2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评估区地处低缓丘陵区,高陡边坡较少,并且评估区内植被不发育,经野外调查,未发生过自然崩塌现象.矿区目前正在申请采矿证,未进行开采,为拟建矿区,不存在发生崩塌和泥(渣)石流的隐患.因此,评价区崩塌、泥(渣)石流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现状评估为小.5.3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53.1 崩塌矿体平均开采深度17.86m,最低开采标高为+55m由于矿体上部为风化层,浅部岩矿石相对松散;在节理较发育地段,易形成大小不一的危岩体上述岩块或危岩体在重力或震动作用下易发生崩塌现象,但矿山在开采时,在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对浅部的松散岩石及时剥离,并做好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其发生崩塌地质灾害预测评估为危险性小2 泥(渣)石流矿山在以后的开采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废石废料,从而形成毛石堆。

当其受重力、强降雨、震动等因素影响时,易产生小规模泥(渣)石流,但由于矿山主要生产页岩矿,矿石及时运出矿区,形成的废石堆规模小、体积小同时矿山在开采过程中注意并采取有效措施预以防护,可以避免发生.其发生泥(渣)石流地质灾害预测评估为危险性小4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及矿山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估54.1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按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现状地质灾害发育水平和工程建设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类型及规模,结合潜在地质灾害对矿山建设的影响和危害程度,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及预测评估结果,将评价区划分为1个评价区段,为危险性小区(见附图)5.4.2 矿山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估评估区内矿山地质环境条件简单,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引发、加剧或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其防治措施简单因此,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中关于建设用地适宜程度分级标准,评估区的矿山建设用地适宜程度为适宜.6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6.1 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矿区位于丘陵地带,区内沟谷较发育,地表排泄条件良好.矿坑充水来源为大气降水和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层富水性弱,采坑处于山坡地段,可自然排水,雨季坑内会有少量积水,开采时需进行排水。

水质良好,无有毒有害元素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良好因此,矿山开采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现状评价为小6.2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由于最低开采标高为+55m,位于地下潜水面以上,矿山的开采对地下水水量和水位影响很小区内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层富水性较弱,水质良好;矿石中无有毒有害元素,经雨水淋滤作用后,对地下水不会造成污染坑道排水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该区地下水的均衡,由于矿坑涌水量较少,对地下水资源量影响小.因此,矿山的开采活动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预测评价为小.7 土地资源与地质地貌景观影响评价7.1 土地资源与地质地貌景观现状评价矿山目前正在筹建之中,因此,尚未对土地资源与地质地貌景观造成影响2 土地资源与地质地貌景观影响预测评价随着矿山的建设,会形成新的废弃渣石地貌和建设场区平整土地而破坏原有地质地貌景观,从而导致植被面积减小,加重水土流失,使原始生态质量降低,但评价区为资源环境功能规划要求较低地区,因此,采矿对土地资源及地质地貌景观的影响预测评价为小8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分区评价8.1 综合分区评价综合上述分析资料、依据《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求(试行)》中的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将评价区划分为1个区段,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为一般区.其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为小;采矿排水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小,采矿场占地面积小,对地质地貌景观影响小、破坏轻;评价区为一般地区,资源环境功能规划要求较低;评价区内地质环境问题损失小、可以治理和恢复.8.2 矿山建设适宜性评价评价区地质环境条件较为简单,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少,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引发(加剧)地质灾害及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较小,防治简单。

根据《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求(试行)》中关于矿山工程的适宜程度分级标准,评价区矿山建设工程的适宜程度为适宜9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9.1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评价区内发生的地质灾害灾种为崩塌和渣(泥)石流采取的防治方案有如下几个方面:(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等法规明确规定,在开采和利用矿产资源时,必须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止污染应对矿山企业员工进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教育2)矿山开采应严格按照矿山开发利用方案进行施工,对矿区内采坑边坡,应采取一定的防治方案,以免发生崩塌地质灾害.在采矿过程中,注意观察开采面及周边是否有破碎或易张裂的部位,对发现的破碎或易张裂的部位,应采取提前定向清除措施;采用控制爆破方法,防止过度爆破震动加剧岩体的变形发展,确保作业面及周边岩体的稳定采矿坑周边10m以外设置围护栏及警示标志.(3)加强监测预警机制,特别是雨季,应对矿区采坑进行巡查和监测,发现异常现象,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治理措施9.2 水土资源、地质地貌景观保护与治理方案增强环保意识,强化法规管理:认真学习《环境保护法》、《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加强矿山企业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要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爱护自然资源,避免资源浪费。

严格按照设计部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要求进行采矿,以免发生崩(滑)塌和渣(石)流地质灾害,影响水土资源、地质地貌景观对地面采坑进行综合整治和利用,采矿结束后,应对采坑采用回填等方法进行处理,以便使采坑能得到复垦利用,可以种植抗干旱、耐贫瘠的植物,这样,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地质地貌景观和生态补偿恢复治理.另外所有废弃采矿坑均应设立长期警示标志,以避免期后引发人身安全问题.充分利用水土资源,防止水土资源流失:注意观察雨季采场内的水量变化情况,预防采坑积水,并对矿坑排水加以利用,避免水土资源流失.9.3 地质环境监测方案矿山应加强对采坑周边地表的监测工作.对未来形成的采坑应设立警示标志,并在采坑周边除设立护栏外;对采坑还应设立监测预警机制,每周监测和巡查一次,并形成记录,以预测出可能出现崩塌的地段,做到早预防早处理对地下水水位水质进行监测,在矿区周围布置观测点3~5处,每月观测1次水位,每季度取样1次,以了解其水位和水质变化情况9.4 保护与治理方案简要经济技术论证矿山应履行地质环境治理义务,进行全面的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根据山东省财政厅和山东省国土资源厅[2005]号文《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矿种属于非金属矿产中的其它矿种,收交标准1。

8元/m2•年,采矿方法为露天开采的自上而下分层采矿法,影响系数为08,矿区面积0.5468km2,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费用78.7392万元/年10 结论与建议10.1 结论(1)矿区位于烟台市西南约80km处的望岚口村附近,莱阳市东北约9km,沐浴店镇东南4.6km处,行政区划分隶属沐浴店镇管辖拟申请采矿区极值地理坐标:东经120°47′36″~120°48′26″,北纬37°01′33″~37°02′23″申请采矿的范围由20个拐点圈定,其拐点坐标为:序号直角坐标经纬坐标XY北纬东经14101200 37°02′20″ 120°47′36″ 24101280 37°02′23″ 120°47′43″ 34101160 37°02′19″120°47′43″ 44101160 37°02′19″ 120°47′48″ 54101000 37°02′14″ 120°47′47″ 64101000 37°02′14″ 120°47′58″ 74100500 37°01′57″ 120°48′09″ 84100460 37°01′56″120°48′07″ 94100190 37°01′47″ 120°48′07″ 104100200 37°01′48″ 120°48′26″ 114100000 37°01′41″ 120°48′26″ 124100000 37°01′41″ 120°48′22″ 134099750 37°01′33″ 120°48′22″ 144099750 37°01′33″ 120°48′04″ 154100180 37°01′47″ 120°47′54″ 164100240 37°01′49″ 120°48′06″ 174100450 37°01′56″ 120°48′03″ 184100450 37°01′56″ 120°47′59″ 194100620 37°02′01″ 120°47′57″ 204100620 37°02′02″120°47′49″ 面积0。

5468km2开采深度:+55m至+95m标高矿区东有同三高速公路、烟青线,南有荣兰线、蓝烟铁路及303国道乡镇公路从矿区东侧通过,交通极为方便2)该矿山的开采项目为小型建设项目,其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确定本次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级别为三级本评价面积19113km2 其拐点坐标为:A、570400B、570800C、572100D、572100E、571150(3)评估区崩塌和渣(泥)石流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为小,预测评估为小;因此,评价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为小矿山建设用地适宜程度为适宜4)矿山地质环境综合分区评价,矿坑排水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小,矿山建设对土地资源、地质地貌景观影响小,破坏轻;损失小、可以治理和恢复评价区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为一般矿山建设工程的适宜程度为适宜.102 建议(1)矿山建设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等各项法律、法规.(2)要严格按照设计部门提交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进行施工,并按照本报告提出的防治措施进行地质环境问题预防和治理3)矿山应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进行建设,科学施工,并设立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加强监测预报水平,及时处理各种隐患和问题。

4)矿山停采后,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履行地质环境治理义务,进行全面的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文中如有不足,请您指教!。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