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广东省深圳市2018_2019年八年级物理上册3.4升华和凝华状元培优同步训练题新人教版20180824212

无***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97KB
约8页
文档ID:155249688
广东省深圳市2018_2019年八年级物理上册3.4升华和凝华状元培优同步训练题新人教版20180824212_第1页
1/8

3.4升华和凝华一、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38分)1、冬天房顶上的积雪没有融化,但会逐渐减少,原因是雪发生了(   )A.蒸发       B.升华       C.凝华       D.凝固 2、在冰柜的四壁上有很多霜,这些霜形成的原因是(   )A.冰柜四壁上的水凝固而成 B.冰柜内的气体凝固而成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 D.冰柜内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3、利用干冰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   )A.干冰熔化吸热                     B.干冰液化放热C.干冰升华吸热                     D.干冰凝华放热4、用雪堆成的大雪人,即使气温低于0℃,时间长了也会变矮,这是由于(   )A.整个雪人同时逐渐熔化             B.整个雪人同时逐渐升华C.雪人底部因熔点降低而熔化         D.雪人底部因温度升高而熔化5、下列图中的物理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6、冬季开车时,前窗玻璃经常会蒙上一层雾气,影响司机的视线通常司机会打开空调开关向玻璃吹暖风,雾气会很快消失在此过程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有(     )A.液化、汽化      B.升华、汽化      C.凝华、升华      D.液化、升华7、下列过程中,属于凝华的是(     )A.春天,草木上的露珠     B.夏天,池塘水变干  C. 秋天,地面上的霜   D. 冬天,冰冻衣服变干8、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9、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对“白雾”的形成,小明的解释是:(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白雾,以上解释中 (   )         A.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B.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C.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         D.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10、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A.寒冷的冬天,湖水结成冰           B.秋天的夜晚,草叶上出现露珠C.山间形成浓雾               D.初冬的早晨,草叶上形成白霜11、(2015•眉山模拟)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    A.  吉林冬天树上的“雾凇” B.  水蒸气在凉玻璃上形成水珠    C.  冬季,堆在户外的“雪人”没熔化却变小  D.  晾晒的湿衣服逐渐变干       12、干旱的沙漠中,甲壳虫掌握了一种独特的获取水的方法. 日落以后的几个小时,甲壳虫的体温降低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如图所示),当水珠越聚越多时,这些水珠就会沿着弓形背滚落入甲壳虫的嘴中.水珠的形成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哪一种?(  )A.液化 B.熔化 C.汽化 D.凝华13、白炽灯丝是由钨丝制成的,长期使用,灯泡壁会变黑,这种现象属于(   )A.先凝华后升华        B.先蒸发后凝固C.先升华后凝华        D.先汽化后液化 14、(2015•钦州)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  )  A.冰雪消融 B. 衣柜里的樟脑片变小 C.露珠的形成   D. 电吹风吹干了湿头发15、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生成的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16、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缺乏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极重要的战略意义.图3-1-11所示的是某同学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对照图示分析,污水被净化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升华,液化  B.液化,汽化C.熔化,液化  D.汽化,液化图3-1-11 17、“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

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螣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18、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俗称干冰干冰被抛到空中,会迅速变为气体,促使其周围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实现人工降雨下列关于上述描述中包含的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是凝华     B.水蒸气凝结成水,是凝固C.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放出热量   D.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吸收热量19、张乾同学做了一个实验:将碾碎的卫生球粉末和小树枝放入封闭的烧瓶中,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发现卫生球的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剔透的人造“雪景”,对以上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雪景”是卫生球升华而成的 B.“雪景”是卫生球凝华而成的C.“雪景”的形成经历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D.“雪景”的形成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二、填空题 (每空1 分,共24 分)20、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碎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同时发现易拉罐的底部外有白霜形成,该白霜的形成是__________现象(填物质变化名称),在形成白霜的过程中会__________热量(选填“吸收”后“放出”).21、如图密封的锤形玻璃泡装有少量碘颗粒,用酒精灯微微加热后,发现玻璃泡中紫红色的气体越来越浓,此时仔细观察玻璃泡中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液态的碘,紫色的气体是碘由____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____态.停止加热后,玻璃泡中紫色气体将__________(填“保持不变”、“持续变浓”或“逐渐变淡”),同时在玻璃泡未加热的部位发现小颗粒,此过程实质是碘的__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22、空气中的水蒸气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地       而来的.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       成小水珠附着在物体上,这就是露水,若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就形成雾.深秋或冬天,夜晚温度迅速降到0℃以下,水蒸气会直接      成固态的小晶体,这就是       23、我国民间有句谚语“霜前冷,雪后寒”,霜是由于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____________现象而形成的,雪在融化时需要_______热(选填“吸”或“放”)。

24、人工降雨时在空中喷洒干冰,干冰使空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熔化成水形成雨冷藏室中取出的盒装酸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酸奶盒表面会附有一层小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热量液化形成的25、在1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碎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同时发现易拉罐的底部外有白霜形成,该白霜的形成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在形成白霜的过程中会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26、2014年初,千年香格里拉古城惨遭火灾,小明设计了一种灭火弹,弹内装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将灭火弹投入火场,外壳破裂,干冰迅速       (物态变化名称)成二氧化碳气体,并从周围       热,实现快速灭火.27、(2014·河北唐山质检)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中用雪堆成的雪人,即使气温在0℃以下,时间久了雪人也会逐渐变小,这是物态变化中的    现象,这个过程中雪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28、人工降雨“时常常向空中发射干冰.这是因为干冰在常温下会  为气体,  热量,促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为小水滴或  为小冰晶(第1、3、4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从而达到降雨的条件.三、实验,探究题(共14 分)29(9分)小明用酒精灯直接对烧瓶中少量固态碘加热,观察碘的升华.同组小红同学认为这个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对于小红的疑问,请你阅读有关碘的知识资料,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可以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1)选用的实验器材:  ;(2)实验步骤及现象分析:  ;(3)提出实验注意事项:  (答出一条即可)30(5分)如图所示,把少量碘放入锥形瓶中,瓶口加盖玻璃片。

微微加热,瓶中充满紫色的碘  蒸气,此过程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_停止加热,碘蒸气凝华,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题(每小问3分,共24分)31、阅读下面短文:两小儿辩日 《列子》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予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注释:去[距离]     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多智慧呢!]这个故事写得生动而又寓意深刻,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任意选做下列两个填空1)两小儿在辩争中,用到了物理学中         2)他们探索自然现象时采用的方法是               3)他们探索自然现象时的态度是              4)他们在辩争中,各执己见,不接纳对方观点,表现了他们            5)他们对孔子的议论说明两小儿              32、阅读下列短文,完成文后问题。

大厅里的雪花1779年,一个寒冷的夜晚,俄国首都彼得堡市中心的一个大厅里灯火辉煌,六千支燃烧着的巨型蜡烛,把厅里的舞会气氛烘托得热气腾腾.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夫人小姐、名流雅士拥满大厅,翩翩起舞,有的人还在冒着汗水.正在大家跳得如痴如狂的时候,一位小姐突然晕倒,旁边的人不知所措.有人喊道:“快打开窗户.”打开窗户后,刺骨的寒风涌入大厅,突然出现了奇怪的现象:大厅里竟然飘起了雪花,纷纷扬扬落到人们的头发和衣服上.在场的人无不目瞪口呆,面面相觑.就在这时,一位先生迅速把这位小姐搀扶到门口,并把发生的现象向大家作了科学解释.(1)大厅里出现雪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联系“哪一支蜡烛先熄灭”的实验回答舞会上小姐晕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3)读过此文后,你对物理与生活、物理与自然的认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 2、C  3、C  4、B  5、C 6、A【解析】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吸热。

前窗玻璃上的雾气是由于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放出热量液化形成小水珠;对着车窗玻璃吹暖风,可使小水珠吸热加速蒸发成水蒸气,即发生汽化,车窗玻璃就清晰了故答案为:B7、C8、B9、B 10、D 11、解:A、雾凇是水蒸气变成的固体小冰晶,是凝华现象;B、水蒸气遇到玻璃板变成小水珠是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C、冬天户外的雪人变小是雪升华成了水蒸气,是升华现象;D、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是液态的水变为水蒸气,是蒸发,属于汽化现象;故选C.12、A 13、C.白炽灯中的钨丝在高温下一部分由固态升华直接变成钨蒸气,钨蒸气遇到凉的灯泡壁又凝华成固态钨,长时间积累而使灯泡壁发黑.所以选C.14、B解:A、冰雪消融,冰雪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错误;B、衣柜里的樟脑片变小,是樟脑片由固态直接升华成了气态,故B正确;C、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C错误;D、电吹风吹干了湿头发,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故D错误.故选B.15、B  16、D17、D 18、A 19、D【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解答】解:卫生球粉末和小树枝放在封闭的烧瓶中,用酒精灯加热,卫生球粉末受热就会升华变为气态,所以卫生球的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气态的卫生球就会重新凝华为固态的卫生球粉末,粘在树枝上,形成“雪景”.故选D.二、填空题20、解: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故答案为:凝华;放出.21、解:给玻璃泡中的碘加热,碘就会升华为紫色碘蒸气;停止加热,玻璃泡中紫色气体逐渐变淡,碘蒸气就会由气态直接变为了固态,这种现象叫凝华,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出现液态的碘.故答案为:没有;固;气;逐渐变淡;凝华.22、解: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草地等物体上,叫露;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空气中灰尘粒上,叫雾;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极冷的环境凝华成固态,叫霜.故答案为:液化;雾;凝华;霜.23、凝华、吸 24、凝华 、 吸收  25、凝华  放出  解析: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于0 ℃的易拉罐时会凝华形成小冰晶,附着在易拉罐的底部外,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霜,凝华过程要放出热量。

26、 灭火弹中的干冰在外壳破裂后会直接升华为气态,在升华的过程中,吸收热量,从而起到降温作用,实现快速灭火.故答案为:升华;吸.27、本题考查升华的特点雪为固态,雪人逐渐变小,没有经过液态,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故为升华现象,升华时吸热答案:升华 吸收28、【解答】解:云层中的干冰(固体二氧化碳)会迅速的吸热升华成二氧化碳,使周围的温度降低,部分水蒸气液化成水滴,部分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形成降雨,冰晶在下落过程中与空气摩擦产生热量,熔化成水.故答案为:升华; 吸收;液化;凝华.三、实验,探究题29、【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解答】解:(1)碘的熔点为113.5℃,沸点为184.5℃,均低于水的沸点,为控制碘的温度不能达到熔点,可采用“水浴法”对其进行加热,所需器材: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烧杯、水、带塞的试管;(2)实验步骤及现象分析:①烧杯中装入适量水,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②试管中放入少量固态碘,塞上塞子,放入沸水中加热;③观察试管中的现象﹣﹣﹣﹣有紫色碘蒸气出现.现象分析:沸水的温度为100℃,碘的熔点为113.5℃.试管中的碘温度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所以碘蒸气是固态碘升华形成的.(3)由于气态碘是有毒气体,实验过程中应在通风环境中进行,并确保试管的密封性良好,防止碘蒸气泄漏.故答案为:(1)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烧杯、水、带塞的试管;(2)实验步骤:①烧杯中装入适量水,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②试管中放入少量固态碘,塞上塞子,放入沸水中加热;③观察试管中的现象﹣﹣﹣﹣有紫色碘蒸气出现.现象分析:沸水的温度为100℃,碘的熔点为113.5℃.试管中的碘温度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所以碘蒸气是固态碘升华形成的;(3)在通风环境中进行实验.30、升华  紫色碘蒸气消失,瓶内出现固态碘四、综合题31、(1)热现象和光现象   (2)观察(或对比、推理)  (3)实事求是(或实话实说)   (4)认识上有片面性(或欠缺交流合作意识,或敢于坚持自己的看法)   (5)不迷信权威(或敢于向权威挑战) 32、水蒸气遇冷凝华            缺氧          在生活、自然中会有许多神奇的现象,要善于运用科学知识分析解释这些现象,不要搞封建迷信 8。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