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阅读心得笔记篇一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这是在小学课本上那篇《冬阳童年骆驼队》里的话,长大后的英子想象着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然后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心头,于是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就这样,有了一本《城南旧事》第一次读《城南旧事》时,就真切地感觉到,林海音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才会动起笔,让真正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城南旧事》,全书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观离合,淡淡的哀愁与沉沉的相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静静地读着那一行行文字,入了迷,分辨不清那是英子的童年还是我的童年不禁想问,是不是每个小孩都有过相似的经历,要不,怎会让人看得那么投入,跟着英子伤心哭泣,独自思念惠安馆里,痴痴等待心上人的秀贞,她是那样的执着,深信着她的幸福就在不远处一年又一年,为她不知身在何处的小桂子做新衣裳,春去秋又来,都呆呆地看着老槐树,静静地等那心中的爱人所有的人都管她叫疯子,英子却愿意跟她做朋友,愿意听她讲着思康三叔,讲小桂子听得糊涂,听着听着,英子就分不清现实与梦境了醒来时,一切却也成为了过去。
后来英子就搬新家了在新的地方,英子又和谁定下了约定说我们看海去那篇英子很喜欢的课文,我也很喜欢,于是会轻轻念着蓝色的大海上,扬着白色的帆金红的太阳,从海上升起来,照到海面,照到船头我们看海去英子把课文念给草地里的那个人听,那人也喜欢英子说她分不清好人坏人,但她真的很怕离别,那人是好是坏,英子不在乎,她喜欢听他讲家里的老母亲,出色的弟弟,还有一些美好的想法当知道那人要走时,英子的眼泪就控制不住地掉下来了英子还有惦记着谁呢是来了又走的兰姨娘她和德先叔叔坐上了马车,马车跑得很快,扬起一阵滚滚灰尘,他们是驶向了幸福吗宋大妈也走了,她还好吗有没有找到她的小丫头呢这些,英子都不知道答案,她唯一知道的就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当英子作为毕业生代表到台前代领小学毕业证书时,她亲爱的爸爸却不能来了院子的夹竹桃已垂落,爸爸走了,英子是小小的大人了童年,是否就这样过去了呢《城南旧事》,弥漫着的是离别的伤,英子的泪落下来,打中我心中的那根弦,使它久久颤动,不能平静遥远的童年,不管时光如何飞逝,往日一幕幕,还是能清晰浮现篇二如果说书中只有恬静,不免让生活在世俗中的我又有些觉得过于乏味,毕竟是城南旧事,说的是旧事,总能在书中找到些自己的影子吧~那才更吸引自己。
敏感《兰姨娘》中,妈妈对兰姨娘的敏感、爸爸对妈妈的敏感、我英子对身边一切的敏感,让我走进了小婚姻在大社会的新旧交替时期女人的内心敏感地用自己不伤人的小手段对付身边的人、敏感地保护好自己的生活圈子、敏感地生活于整个社会大环境中,那时候的女人,也真不比现在女人简单,谁不想拥有自己丈夫的全部爱谁又想与一个年轻女子分享自己经营起来的家庭再看看现在的社会,婚后的变故是多么的普遍,到底是社会变了,还是人变了而永远不变的,就是女人的敏感虽然我不能深刻地体会到英子母亲面对丈夫超过普通朋友般对待兰姨娘时的心情,却敏感地认为女人和女人、女人和男人之间的话题的确也是人间永不消停的话题,哪怕再单纯的,更别提霓虹灯下的了共鸣是不是感同深受我和英子一样,是个喜欢听老人讲故事的人,因此和家中成功拿下姐夫的二姐,教子有规律的表嫂等等,总是比较合得来我喜欢在边上听他们的故事,不论成功的还是失败的,也时不时地会拉自己的先生一起听,那就不是听女人口中的世界了听哥哥们在生意中的成败得失,总希望借别人的口,让先生也能增加一些经历上的财富:恒心、耐心和爱心在处理自己的夫妻间的关系时,我和先生有一种相同的感受:没有恒心的人才会将家庭毁在自己手中,经营家庭却又不是仅有恒心就可以的。
也许惟有慢慢积淀下来的敏感才是我大于先生的睿智英子的睿智让我想起自己的童年,当然并没有要炫耀自己的意思;《婚姻的故事》中,那位早早地逝去的方太太,是睿智的;《孟珠的旅程》中的柳梦(也就是周孟珠),是睿智的看一个人是否睿智,就像各人看庐山,各有各的看法和想头睿智的,被人所羡慕,往往自己是无法察觉的,或是察觉了也因有所保留正如儿时的英子,她怎会不知道是自己让家中少了一个姨娘,让妈妈多了一份安全感,我也是一位父亲的女儿,我明白自己的话语在父亲心中的份量,常常会甚过母亲,母亲也明白,却被忽略得开心忽略得满足,因为我也是妈妈的孩子,是他俩共同的但这又有别于姨娘与英子母亲之间的较量看一个人是否睿智,就像那位苏州盐府中的大小姐,后又早早过逝的方太太,谁又知道这位太太是不是正如她的丈夫所想的因自己的自私、清高而让她远离大家庭,因长期思念父母却又不提才早早地抑郁而终呢天晓得,方先生拥有这样一位妻子的时候,还卑鄙的拥有着另一个家庭,如果说这是一位粗线条的妻子,一位没有任何涵养的女子,也许是会对此一无所知!也许方太太就像父母爱子女一般,爱着自己的丈夫,平静地看待一切,难道我们用懦弱来形容这位女子应是睿智,只是这回,睿智并不多给她添寿。
篇三1、这时,我的辫子梳好了,追了宋妈去买菜,她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着她的那条恶心的大黑棉裤,那么厚,那么肥,裤脚缚着别人告诉妈说,北京的老妈子很会偷东西,她们偷了米就一把一把顺着裤腰装进裤兜子,刚好落到缚着的裤脚管里,不会漏出来我在想,宋妈的肥裤脚里,不知道有没有我家的白米2、秀贞没有说什么,吸溜着鼻涕站起来天气暖和了,她也不穿缚腿棉裤了,现在穿的是一条肥肥的散腿裤她的腿很瘦吗怎么风一吹那裤子,显得那么晃荡她混身都瘦的,刚才蹲下来伏在我的胸前时,我看那块后脊背,平板儿似的3、小驴大概是饿了,它在地上卧着,忽然仰起脖子一声高叫,多么难听!黄板牙儿过去打开了一袋子干草,他看见吃的,一翻滚,站起来,小蹄子把爸爸重在花池子边的玉花给踩到了两三棵驴子吃上甘草子,鼻子一抽一抽的,大黄牙齿露着4、我把鼻子顶着金鱼缸向里看,金鱼一边游一边嘴巴一张一张地在喝水,我的嘴也不由得一张一张地在学鱼喝水有时候金鱼游到我的面前来,隔着一层玻璃,我和鱼鼻子顶牛儿啦!我就这么看着,两腿跪在炕沿上,都麻了,秀贞还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