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江豚的生存现状与保护轮机0913 朱梦华 2009120099长江江豚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江豚,长江渔民也叫“江猪” ,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及洞庭湖和鄱阳湖,距今已经生活了 2500万年它是淡水鱼类王国的 国王”、处于淡水生物 金 字塔”的顶端,被称为 水中大熊猫、长江江豚通常喜欢单独活动, 有时也结成2 — 3只小群它食性甚广,以鱼类为主,也取食非鱼类,如虾类和头足类动物 长江江豚平均体长120—190 厘米,体重每只约 100-220千克头部钝圆且较短,额部隆起稍向前凸起,吻部短而阔, 身体的中部最粗,横剖面近似圆形背脊上没有背鳍,鳍肢较大,呈三角形,末端尖,长约 为体长的六分之一具有 5指尾鳍较大,分为左右两叶,呈水平状两尾叶水平宽约为体 长的四分之一背的后关部尾鳍有较明显的隆起鳍,在应该有背鳍的地方生有宽 3—4厘米的皮肤隆起,并且具有很多角质鳞 全身为蓝灰色或瓦灰色, 腹部颜色浅亮,唇部和喉部为黄灰色,腹部有一些形状不规则的灰色斑 一些个体在腹面的两个鳍肢的基部和肛门之间的颜色变淡,有的还带有淡红色,特别是在繁殖期尤为显著 1996年,该种群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等级,在中国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实际上,长江江豚就是全球唯一的淡水亚种 在地球上生存的时间比我们之前熟知的白鳍豚还要早2007年白鳍豚被宣告功能性灭绝后,江豚成为长江中唯一的哺乳动物长江 江豚的濒危际遇,背后折射出中国地方经济急速发展, 所付出的昂贵代价长江江豚并没有得到我们的有效保护,特别是最近几十年以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长江江豚的生存情况 日益恶化从2012年3月3日开始,洞庭湖连续发现江豚死亡事件, 截至4月15日,已经有12头江豚死亡,其中有9头集中在一个星期内被发现 专家称长江江豚进入快速灭绝期尽管死因目前还没有权威专家给出科学性的解释, 但解剖专家称,导致江豚死亡的原因不亚乎三个:一是食物资源非常匮乏,二是受到水质污染的影响此外,挖沙破坏了河床, 而河床是江豚繁殖的地方,洞庭湖行船太密,螺旋桨很容易伤到江豚而这三个死亡原因, 都与现今人类活动脱不开关系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滥捕滥捞导致渔业资源锐减, 特别是电捕鱼、迷魂陈、海网、滚勾等国家明令禁止的捕鱼方法,不但有可能伤害到江豚,而 且破坏了上游食物链江豚觅食困难,直接影响其繁殖能力; 湖中水源的污染,也加剧了江豚的死亡率江豚吸食了受污染的水或鱼类后,很容易得肠炎病,而肠炎病是江豚的天敌; 另外,近几年随着大吨位的翻驳船的增加,形成了对江豚的伤害。
江豚依靠声波定位, 翻驳船螺旋桨发出的声音, 影响江豚超声波定位的准确性, 很多江豚将马达声波误认为是自己同伴而被螺旋桨打死或打伤除此以外,洞庭湖区周边有不少化工厂、制药厂、水泥厂、造纸 厂,这些工厂缺乏严格“控污管理”,有很多企业偷偷摸摸向长江和洞庭湖排放各类污染物 而长江与洞庭湖的交汇的三江口处常年停靠各类运输船只, 江豚在此地的江湖迁移功能在逐步减弱十几年前,洞庭湖中的江豚随处可见, 成群结队而今本已不多的长江江豚现在生活空 间越来越小了根据 2012年1月份的调查统计,江豚的数量已少于大熊猫而且从宜昌到上海的水域,每年下降 6.4%,每 10 年下降一半如果这样严峻的形势在未来数年内得不到 有效改善,长江江豚很可能步白豚后尘,于 15 年后灭绝而作为长江水系食物链尖端的长江河豚的连续死亡或者灭绝, 因为作为食物链的顶层, 不适合江豚生存的地方, 肯定也不适 合其他生物生存其带来的后果是灾难性的保护长江江豚就是保护环境,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在保护江豚方面, 政府要起主导作 用,摸清江豚死亡的原因,及时开展一系列保护措施普通老百姓不要冷漠,江豚的生存跟 人类并非没有关系 目前来说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 第一是政府出面建立自然保护区, 这是 目前最直接的也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之前很多濒危动物的保护都采用了这种方式并取得了 良好的效果, 比如说大熊猫、 朱鹮等等都是成功的例子 因此在洞庭湖区以及附近建立保护 区是行之有效的 当然除了就地保护以外还有迁地保护, 如果长江流域的环境不能有效改善 的话, 迁地保护比之就地保护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第二还是政府层面的,就是国家立法,进 行法律保护 导致长江江豚死亡的原因, 很多是非法渔民采取非法捕鱼手段直接或者间接造 成的 通过立法, 坚决取缔这一系类的违法行为, 一经发现, 坚决打击, 没收非法捕鱼工具 同时也要在沿江渔民和居民之间加强宣传保护江豚的意义通过电视公益宣传、广播宣传、 传单宣传等方式综合进行, 提高沿江居民和渔民保护长江江豚的责任意识 除了政府层面的 力量以外, 更多的是要靠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积极参与到这个保护活动中去, 充分发动广大群 众,组织志愿队和保护队,同捕捉伤害江豚的行为作斗争因为就目前水上执法而言, 存在 它的特殊性, 很多渔民没有被抓个正着, 就不会承认自己的违法捕鱼行为, 而水警的船很远 就可以被非法捕捞渔民发现并有时间藏匿非法渔具通过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警民结合, 其发挥的效力不言而喻 第三, 全国各地的动物园可以饲养保护长江江豚, 之前有很多濒危 动物就是在这样的模式下得到种群保护与发展的, 比如说东北虎。
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 长 江江豚得到饲养保护的同时, 要让其野性不能失去, 这才是对我们真正的挑战 大熊猫虽然 人工饲养成功了, 但是截至目前为止, 还没有人工饲养大熊猫野化成功的案例 这方面还有 待研究人员的努力人工饲养长江江豚的野化远比人工饲养长江江豚本身来的困难第四, 人工帮助江豚繁殖, 增加其数量 自然生长条件下的长江江豚每年十月产一胎, 但是在目前 长江江豚整体数目减少的情况下, 长江江豚正常交配变得越来越困难, 幼崽成活率也越来越 低人工饲养的长江江豚在得到保护的同时, 还要帮助其繁殖, 提高交配的成功率与幼崽的 成活率以上这些方面都是保护长江江豚所必需的,此外,更长期的任务摆在了我们面前, 那就是保护水资源, 防止水污染 这才是根本性与长期性的挑战, 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 努力长江江豚的保护,归根结底,就是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 数十年的飞速发展 与此同时, 长江流域的水污染问题也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与此引发出 来的生态危机不止是在目前的长江江豚上, 还有之前的白鳍豚等等, 它们只是长江流域生态 系统庞大生物种群中的一个缩影 直至今日, 当我们回过头看到为了经济发展所付出的环境 代价, 不得不说痛心疾首,教训深刻。
随着可持续发展日益深入人心, 进一步唤醒了全民的 环保意识 为了更好的长效的保护环境, 建议专门为长江水资源专门立法, 加快制订促进循 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与法律法规, 促进产业结构全面升级 在制定下一个五年计划规划时, 统 筹考虑并协调之力长江流域水环境问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同时科技也是保护环 境的必要条件, 要促进和加快环保技术的发展, 切实提高改善环保设备 中央财政也应该适 当向这方面倾斜, 同时应该吸收社会、 民间资本进入环保领域, 在政策层面和资金层面大力 扶持循环经济, 要发动全社会力量保护长江 地方政府在规划地区发展的同时, 要综合考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做好预防措施, 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对严重破坏生态并造成生态恶果的地区,应执行一票否决制,要大力提高地方官员的环保意识发达国家诸多经验教训告诉我们, 只有坚持科学发展, 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才能达到经济的良性发展, 少走弯路长江江豚的困境只不过是自然给我们的警钟, 如果我们不采取积极的措施,更多的 “江豚”悲剧是不可避免的希望全社会能够充分认识到我们所面 临的生态问题,人人保护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