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认证闭卷考试(2004)

ra****d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7KB
约19页
文档ID:235641030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认证闭卷考试(2004)_第1页
1/19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认证闭卷考试〔2004〕一.请选择最适宜的答案,将其所代表的字母填入括号中〔每题1分,共15分〕:〔 〕1.关于我们需要相信学生是有能力解决他们的问题的:AA. 因为他们有潜能学会用他们的发式妥善地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问题B. 因为他们虽然可能一时解决不了靠他们的问题,但经过教育,能学会用成熟的人的方法来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问题C. 因为他们总有一天会成熟,用成熟的人的方法来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问题D. 因为这是要求我们对他们持有一种信任的态度,不是真的认为他们用正确的方法解决他们的问题〔 〕2.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价值中立:DA.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一定要做到价值中立B.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做到无价值C. 难以做到绝对的价值中立,心育教师要以自己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学生D. 难以做到绝对的价值中立,心育教师要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并注意可能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3.按学生的活动领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可分为:AA.学习、生活和生涯B.认知、情绪和人格C.班级外的个别和班级中的集体D.对学生的和对家庭的〔 〕4.在不良行为出现之后,撤销一个行为人正在享用的愉快刺激,属于:DA. 正强化B. 负强化C. 消退D. 处分〔 〕5.按台湾吴武典教授的看法,“行为练习〞 属于哪种心理健康教育策略?B A. 关系策略B. 制约策略C. 模仿策略D. 自我控制策略〔 〕6.按台湾吴武典的看法,“示范作用〞属于哪种心理健康教育策略?CA. 关系策略B. 制约策略C. 模仿策略D. 自我控制策略〔 〕7.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以使心理健康教育能更有效和持久的开展,表达了以下哪条心理健康教育原那么? BA. 开展性原那么B. 整体性原那么C. 艺术性原那么D. 坚持性原那么〔 〕8.群体形成后,其成员会在认知和评价上保持较为一致的看法和情感,属于:CA. 群体标准B. 群体归属感C. 群体认同感D. 群体促进作用〔 〕9.对 “同感〞〔empathy〕的正确理解应是: AA. 努力去感受学生的主观经验世界B. 喜欢与关心学生C. 设想自己在学生的境遇下会怎么样D. 正确地判断出学生的主要问题〔 〕10.以下表述中,最为贴切的表达“真诚〞的是:CA. 设身处地地体会学生的感受B. 投入地倾听,小心与学生沟通C. 不戴专业面具,不特意取悦对方和自我掩饰D. 欣赏学生的不同意见〔 〕11.沟通中缺乏“具体化〞的表现是:DA. 问题模糊B. 过分概括化C. 概念不清D. A+B+C〔 〕12.谈话时,学生由于不知下面该说什么好时而停止说话,属于:BA. 创造性沉默 B. 自发性沉默C. 冲突性沉默D. 对抗性沉默〔 〕13.谈话中,将学生的语言、感受和行为分析综合,以整理过的形式再向学生表述出来,属于:AA. 概述B. 解释C. 释意D. 反响〔 〕14.以下心理测验中,哪个分为内外向,情绪稳定性和精神质三个维度?AA. 艾森克人格测验〔EPQ〕B. 卡特尔人格因素测验〔16PF〕C.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D. 心理卫生状况自评量表〔Scl-90〕〔 〕15.收集心理健康资料要做到常规收集和随机收集相结合,所贯彻的原那么是:BA. 客观性原那么B. 多样化原那么C. 系统性原那么D. 定量化原那么二.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你认为正确的在括号内打“√〞、认为错误的在括号内打“×〞〔每题1分,共30分〕:1.关乎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最为关键的在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所掌握的专业理论和技术。

×2.心理教育教师需要重视自己的自我成长,消除自己的限制×3.儿童青少年心理开展尚未成熟,没有能力处理自己的问题,需要我们很好地教育和训练×4.进行自我心理治疗或接受心理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成长的必要内容√5.针对产生心理困扰或障碍的同学进行心理咨询,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组成局部√6.团体咨询就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7.班级中存在非正式群体说明班级凝聚力不强×8.教师要对学生产生同感就是要同情学生×9.心理健康教育课中,教师要严格按教案所准备的进行,以保证教育目标的达成×10.生涯就是对学生进行职业和志愿选择的×11.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做到真诚,必须没有隐瞒,有什么说什么×12.心理活动课中,教师不应表达与学生不同的意见×13.心理活动课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此时此地的经验和感受√14.心理活动课中,学生应成为活动的主角√15.心理活动课结束时,应将学生的不同意见统一起来×16.成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认为自己和学生一样重要,是有自己的价值的√17.学习主要针对学习压力和焦虑的处理,而学习方法的那么应是任课教师事情×18.心理健康教育中要让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不能用指导的形式。

×19.群体规发式维系群体的支柱√20.中学生关注自己的体像是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21.个体心理开展是指从出生到成年之间的由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社会化过程×22.小学生思维的开展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逐步过渡的过程×23.通常说“现实的我〞和“理想的我〞时,是指“自我概念〞中的一种划分√24.人本主义人格理论较为强调个人的主观经验世界√25.班杜拉〔Bandura〕认为只要观察到他人的行为,就会学到这种行为√26.艾里斯〔Ellis〕认为,个体对所遭遇的事件或刺激的认知〔看法、评价〕,是直接导致行为或情绪反响的原因√27.元认知就是个体对事物最初的认知×28.和大多数人不一样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29.开放式提问常以“是不是〞、“对不对〞发问×30.学科教学中也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原那么√三.解释以下概念或术语〔每题3分,共15分〕:1.群体动力群体动力指某社会群体之所以形成的原因,以及维系群体功能的一种力量或一种方式2.心理相容心理相容是指团体中成员于成员、成员和团体、领导和群众、领导人之间的相互吸引,和睦相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3.生涯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统合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

4.参与式观察参与式观察指观察进行时,在被观察者毫不知情的条件夏,观察者一方面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另一方面进行观察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指在学校中就学生面临的心理开展的一些共同课题专门设计的,面向全体学生的专门性教育活动,通常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有的还以活动课程的形式纳入教学方案四.简述题〔每题5分,共25分〕:1.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三个层次及其关系答:〔1〕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2〕开发心理潜能;〔3〕增进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病关系:心理健康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根底性目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一般目标〕;提高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是最高目标〔终极性目标〕各子目标间相互渗透性、层次性,构成了一个立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2.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贯彻参与性原那么需注意哪些?答:〔1〕保证给每个学生时机;〔2〕注意学生的特殊需求并给予实际帮助;〔3〕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活动;3.简述班级中非正式群体对个人的影响答:〔1〕表现在非正式群体中伙伴是赞扬、帮助、鼓励、支持和批评方面,从而影响了非正式群体的自信心、责任感、力量感、进取心,这种作用较正式群体明显。

〔2〕班级中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在学习活动和社会活动中的作用有明显区别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正式的领导成员的权威性优于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的领导者,对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和满足成员的心理需要〔如自尊、交往、情感、平安、解决实际困难、发挥个人才能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3〕班级中不同属性的非正式群体的组织形成因素有明显差异学习性非正式群体的组合往往以学习态度、品德、学习水平为主要原因;非学习性的非正式群体的组合原因那么受性格和空间关系〔平时的联系〕影响较大,多以兴趣、爱好相同、思想观点一致为主要因素〔4〕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领导者往往是能力较强、号召力较大的学生〔5〕班级中非正式群体一经形成,有较大的稳定性4.简述自我效能感〔成效感〕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答: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能否胜任某项活动的自信程度它是影响个体掌握调控的关键变量〔1〕自我效能感决定了个人对活动的选择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比拟自信,他们更愿意选择既适合自己能力又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这也意味着他们同时对自己调控学习过程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信心缺乏,倾向于选择简单的任务,这就使其自我监控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

〔2〕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了个体对特定活动的价值评定于行为反响倾向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相信自己有能力控制过程于后果,认定成功来自自己的努力于能力,因而具有较高的动机水平,他们常常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正视学习中的困难,不懈努力以保证活动成功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由于他们自信心缺乏,抑制了其活动主动性、努力程度,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常常处于被动应付,回避困难,缺乏调控自己行为的意识和能力〔3〕自我效能感影响个体新行为的习得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不愿意尝试新的策略和技能,这就阻碍了他们自我监控策略于技能的充实于丰富而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那么乐于尝试新的方法,能不断丰富自我监控策略,提高自我监控水平5.正确使用心理测验要注意的问题答:〔1〕心理测验应由合格的使用者使用;〔2〕要选用合用的测验;〔3〕要熟悉测验的内容;〔4〕做好物质准备和场地准备;〔5〕于受测者简历良好的合作、信任关系;〔6〕要严格按要求施测;〔7〕要客观评分并合理解释测验分数;〔8〕要妥善地报告测验结果五:详述、分析题〔每题7.5分,共15分〕:1.艾里克森〔Erikson〕提出的“自我同一性危机〞包括哪些方面,并具体描述:答、艾里克森〔Erikson〕提出的“自我同一性危机〞包括七个方面:〔1〕时间透视对时间混乱;〔2〕自我确认对自我意识;〔3〕角色尝试对角色固着;〔4〕职业意愿对工作不力;〔5〕性别分化对性别混乱;〔6〕主从分际对权威混乱;〔7〕价值定向对价值混乱。

2.分析以下一段谈话中所表达出的个别沟通要素做出分析:生:……我的性格很不好师:你好似对自己的性格不满意,那你可不可以告诉我,你觉得你的性格有哪些方面不好吗?生:我的性子很急,总爱发脾气师:噢,譬如……?生:我常对我的好朋友不耐烦,一下子就火了师:对别的人也会这样吗?比方同班同学?生:那倒还好,我凭什么吼人家呢?师:噢,是这样不过我还有点好奇,你说自己的性格不好,还有别的什么吗?生:那倒没什么问题,我和其他同学处得还不错师:这么说,你认为自己的性格不好,是不是主要指常会对好朋友使性子?具体化同感尊重、温暖此時此地释意。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