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鉴赏-古诗-赏析

卢**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4KB
约3页
文档ID:153815772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鉴赏-古诗-赏析_第1页
1/3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鉴赏-古诗-赏析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鉴赏 朝代:宋代 李清照 【原文】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照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鉴赏】 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起首两句,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 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终究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终究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

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照旧〞侍女的答复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一个“却〞字,既说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说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她想:“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照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应是〞,说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帘人〞所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睬的,她毕竟不能像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这也许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答复的原因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

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比照;“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比照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正是说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降临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幸运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答复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化,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相关推荐】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讲解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创作背景 李清照?如梦令?阅读答案 。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