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幼儿园中班5月份一切都在变主题活动计划

仙***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4.50KB
约17页
文档ID:154923445
幼儿园中班5月份一切都在变主题活动计划_第1页
1/17

主题活动计划一、主题的由来:孩子们长大了,他们的目光注意到更多的事物,发现了更多的可以去探索的“课题”,时不时的会听到他们兴奋地报告着自己的新发现能不能让孩子们的兴趣更长久一些,从兴趣延伸探索、思考、动手、动脑,让他们发现并初步了解身边变化着的事物,发现事物变化的基本规律,从而喜欢上动手操作,学会耐心细致地观察,有了一定的发现能和同伴一道分享呢?老师预设了《一切都在变》这一主题,希望能让小小科学家们满足一下他们想发现、想探索的愿望,让他们开心、主动地踏上“发现之旅”二、主题活动目标: 1、发现自己在成长变化,体验长大的快乐,初步了解人一生的变化2、学会关注他人的情绪变化,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情感、情绪3、萌发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4、愿意观察天气、云朵、水、季节等大自然事物的变化,了解大自然变化与人们生活的关系5、感受食物变化的乐趣,萌发探究食物变化的兴趣6、喜欢与同伴分享、交流有关食物变化的经验,发展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7、感受任何事物都是可以变化的,并大胆尝试用各种方法变化事物,体验变化的乐趣三、主题网络目标:花儿几时开水到哪里去变脸娃娃我长大了春夏秋冬天大自然的变化奶奶小时候我会变一切都在变变变乐园食物变变变冰箱里的食物会变的面粉变变游戏变废为宝自制饮料《一切都在变》之一:《我会变》活动一:我长大了(一)活动准备:每人带一张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收集自己小时候穿过的衣服等。

二)活动指导: 1、猜猜照片 (1)出示教师小时候的照片,请幼儿猜猜照片上的小孩子是谁?(2)想想:为什么猜不出来?老师与照片上的小孩相比,有什么变化?2、说说有趣的事 (1)组织幼儿在小组里与同伴交流观看各自带来的小时候的照片2)结合照片回忆小时候的趣事,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变化3、看看旧物组织幼儿将收集好的小时候的衣物以及幼儿成长照片,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4、感受成长师幼用旧衣物与照片共同布置“我在变”的主题展版,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进一步感受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变化活动二:变脸娃娃(一) 活动准备:准备哭和笑的表情脸谱各一张各种颜色的水彩笔、画纸若干二)活动指导: 1、猜猜心情出示哭和笑的表情脸谱,引导幼儿说一说:它们分别表达的是什么心情?猜一猜:什么事情使他笑了?他为什么哭了?2、小组交流;鼓励幼儿日与同伴说一说自己哭过、笑过的事情,并谈一谈看到别人高兴或难过的时候,你心里会怎么想?会怎么做3、表现心情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各种心情4、提醒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同伴、老师以及家人的情绪活动三:奶奶小时候(一) 活动准备:请幼儿与家里的老人交谈,了解老人的生活。

请奶奶们准备好她们小时候以及现在的照片,来园参加活动准备教育挂图二) 活动指导: 1、与奶奶拉家常教师与幼儿一起欢迎奶奶们的到来让幼儿自由分组与奶奶们交谈,了解奶奶们现在的生活2、听奶奶讲故事请奶奶向幼儿讲述她们小时候的故事3、欣赏奶奶们的照片组织幼儿观看奶奶们小时候以及现在的照片,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奶奶们小时候和现在的不同之处4、观察《人的渐变图》帮助幼儿小结:人和万物一样,在不断得变化着5、想象自己未来的模样1)引导幼儿想象自己将来会变成什么模样、会从事什么工作,并用图画表现出来2)鼓励幼儿运用化妆、即时粘贴等方法,将自己打扮成老人的模样,并模拟老人走路等《一切都在变》之二:《大自然的变化》活动一:《水到哪里去了》(一) 活动准备: (1)准备水壶、炉子等实验工具2)准备投影仪,幻灯片等3)事先请幼儿在家里与家长一起做水变成冰的实验二)活动指导: 1、交流实验 (1)组织幼儿在小组里与同伴交流、分享在家里做水变成冰的经验2)引导幼儿谈一谈水结成冰的过程,让幼儿知道水遇冷会变成冰3)思考:水还会变成什么?2、现场实验1)教师做水加热的实验,让幼儿观察炉子加热后水的变化。

2)引发幼儿讨论:水加热后有什么变化?水变成水蒸气后有什么不一样?它到那里去了?3、欣赏故事1) 教师一边操作幻灯片,边讲述故事2)引发讨论:小水滴到了哪些地方?在旅行中它会变成什么样子?4、再次实验:老师再次做水加热的小实验,让幼儿进一步感受水加热会变成水蒸气,冷却后又会变成水活动二:春夏秋冬(一)活动准备:四季大转盘一个准备画有四季特征的小图片若干,准备教育挂图二) 活动指导: 1、出示教育挂图,引导幼儿观察2、引导幼儿回忆有关四季的明显特征,启发幼儿从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特征、人们的衣着和活动情况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叙述3、认识四季1)转动四季转盘,引发幼儿思考、分析四季的变化顺序以及特征2)请幼儿说说指针指到的画面是什么季节,并说出这一季节过后是什么季节,以及一年的最后一个季节是什么季节3)展示一张四季大背景图片以及与他们有关的动物、植物、人们活动等小图片,启发幼儿自己自由选择小图片,分别粘帖在不同季节的画面上,并说出贴在该季节画面上的理由4、表现四季引导幼儿自由组合,分成四个小组,运用各种技能合作制作春夏秋冬的美术作品活动三:花儿几时开(一) 活动准备:各种季节的花卉图片或者实物。

二) 活动指导: 1、创设环境引导幼儿自由观察活动室里有哪些花卉,启发幼儿说说,议一议各种花卉的外形特征以及生长的季节2、欣赏儿歌欣赏儿歌《花儿几时开》3、创作花儿:鼓励幼儿运用自己喜欢的美工方式,选择不同的材料,创作四季花卉4、布置墙饰引导幼儿运用自己创作的四季花卉作品共同布置,启发幼儿欣赏交流5、音乐游戏播放音乐《花儿几时开》《一切都在变》之三:《食物变变变》活动一:会变的面粉(一)活动准备:面粉制品,生面粉、纯净水,准备放过酵母的面团若干二)活动指导:1、组织幼儿参观面粉食品屋,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其异同2、启发幼儿讨论:面粉是从哪里来的?3、结合录象和图片,帮助幼儿了解麦子变食品的过程4、引导幼儿观察面粉的特征,并用手捏捏面粉,感觉面粉的特性5、让幼儿在面粉里倒上适量的水,并进行搅拌,观察其变化6、提供发酵的面团,鼓励幼儿用揉,搓、团、捏等技巧,制作自己喜欢的食品活动二:好喝的豆浆(一)活动准备:小石磨若干个,浸泡过的黄豆若干,准备黄豆制品图片若干二)活动指导:1、认识豆浆让幼儿品尝豆浆,谈谈豆浆是怎么变出来的2、尝试磨豆浆,引导幼儿观察黄豆磨成豆浆的过程3、交流经验启发幼儿交流磨豆浆的经验和发现。

比如水放太多了,豆子磨不细;只放豆,不加水,豆浆磨不出来鼓励幼儿大胆讲述黄豆磨成豆浆的变化过程4、组织讨论:黄豆能变成豆浆,还能变成什么?黄豆对人有什么益处?5、活动小结,让幼儿知道黄豆能做菜、榨油以及制成豆腐、豆浆、豆花等,它对人们身体有好处活动三:冰箱里的食物(一)活动准备:事先在冰箱里存放几种常见的冷冻品故事所需要的表演道具二)活动指导:1、谜语激发兴趣让幼儿猜一猜:幼儿园的冰箱里有什么东西?2、参观冰箱组织幼儿参观厨房的冰箱,引导幼儿自由观察,说一说冰箱里有哪些食物,说说为什么要放冰箱里3、认识冰箱向幼儿接冰箱的结构和作用,让幼儿知道冰箱能保鲜和冷冻食品4、欣赏故事《小熊爱吃冷饮》,让幼儿知道多吃冷饮对身体不好《一切都在变》之四:《变变乐园》活动一:变废为宝(一)活动准备: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废旧材料,以及用这些材料制作的玩具二)活动指导: 1、欣赏激发兴趣出示用废旧物品制作成的玩具,引导幼儿欣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2、制作玩具向幼儿介绍所提供的废旧材料,鼓励幼儿自选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玩具3、交流玩具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制的玩具,说一说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以及怎么玩4、游戏活动。

鼓励幼儿自由结伴,用自制的玩具开展自己喜欢的游戏活动二:颜色变变变(一) 活动准备:准备水彩颜料,各种颜色的玻璃纸,毛边纸,火柴棒,圆形硬纸片二) 活动指导: 1、分组实验,观察颜色的变化提供三种颜色不同的玻璃纸,让幼儿将两种颜色的玻璃纸叠在一起,看一看变成了什么颜色2、提供圆形硬纸片,火柴棍,水彩颜料,让幼儿制作彩色脱落,转一转,观察颜色的变化3、交流自己对颜色变化的发现,谈一谈自己变出了什么颜色,是怎么变出来的活动三:变变小游戏(一) 活动准备:准备实验器具若干组,实验材料若干(二) 活动指导: 1、观察溶液出示两种溶液让幼儿观察、辨认,然后在被子上做不同的记号2、观察实验教师完整示范一次小实验,提醒幼儿注意观察茶水和墨水在不同的溶液放入后的变化3、小组讨论茶水放入哪种溶液会变成墨水,放入哪种溶液又会变成茶水?引导幼儿会议操作过程,进一步了解操作步骤4、分组实验提醒幼儿还没轮到自己的时候要安静地观看同伴的操作五、活动反思:在主题活动的进行中,我有意识地将几个幼儿的兴趣点转化为全班的兴趣点,让幼儿都来参与讨论,发表意见,然后就是师生一起构建网络图,随即分头收集实物、资料和信息,这时我也充分利用了家长资源,帮忙一起收集资料,让家园互动了起来,也让家长参与到我们的主题活动中。

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表现得很积极,他们在观察中发现事物的变化,感受大自然的千姿百态,了解世界的奇妙和美丽,乐意尝试有关“变”的小实验的操作,从中获得快乐的体验从而自发地去探索、发现、尝试,以各种方式解决问题,获得对周围世界更为深刻理解的需要这样通过发挥幼儿群体和家长的宝贵教育资源,形成有利于幼儿成长的良好的学习和心理环境;通过开发家庭、社区、自然环境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的生活、学习空间,提高幼儿生长环境与幼儿园教育的协调性和有效性 随着活动的开展,尤其是大班的孩子,他们对什么事都有很强烈地好奇心和探索欲,他们容易发现问题,而且喜欢用自己的方式、靠自己的能力解决它作为教师,我们也应该更放的开些,让孩子有更大的空间去探索和钻研通过这个主题,我深深地体会到,每件事情不要急于给孩子答案,而是让孩子去探索、去解决,从中找出答案 。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