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跟踪检测(十八) 直流电路的分析和计算一、选择题(第1~5题为单项选择题,第6~9题为多项选择题)1.(2017·盐城三模)甲、乙、丙、丁是四个长度、横截面积均相同的金属导体,某同学对它们各进行了一次测量,把每个导体中通过的电流和两端的电压在IU坐标系中描点,如图所示,四个导体中电阻率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选A 根据U=IR可知,IU 图像的斜率倒数的大小表示电阻,则由图可知,甲的斜率最小,那么其对应的电阻最大,由于四个金属导体长度、横截面积均相同,因此甲的电阻率也最大,故A正确,B、C、D错误2.(2017·南通一模)如图所示的电路,R1是定值电阻,R2是滑动变阻器,L是小灯泡,C是电容器,电源内阻为r开关S闭合后,在滑动变阻器触头P向上移动过程中( )A.小灯泡变亮B.电容器所带电荷量增大C.电压表示数变小D.电源的总功率变大解析:选B 闭合开关S后,当滑动变阻器触头P向上移动时,R2增大,外电路总电阻增大,干路中电流减小,则小灯泡亮度变暗电源的内电压减小,路端电压增大,则电压表的示数变大,故A、C错误;电路稳定时电容器的电压等于R2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压分配规律可知,R2增大,电容器的电压增大,则电容器所带电荷量增大,故B正确;电源的总功率为P=EI,干路电流I减小,则电源的总功率变小,故D错误。
3.(2017·镇江一模)如图所示,开关S闭合后,带电质点P在平行金属板中处于静止状态则( )A.质点P一定带正电B.滑片向a端移动时,两只电表的示数均增大C.滑片向a端移动时,质点P将向上板运动D.若将开关S断开,质点P将向下板运动解析:选C 由题图可知,开关S闭合后,R2与R4串联后与R3并联,再与R1串联,电容器与并联部分并联;电容器的上极板带正电,板间场强向下,质点处于平衡状态,则知受到的电场力向上,故质点P一定带负电,故A错误;滑片向a端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阻增大,则总电阻增大,总电流减小,内电压减小,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可知路端电压增大,R1两端的电压减小,故并联部分电压增大;电容器两端的电压增大,质点P所受的电场力增大,则质点P将向上板运动;因并联部分电压增大,则R3中的电流增大,而干路电流减小,故电流表中的电流减小;并联部分电压增大,即R2与R4两端的总电压增大;而由于电流表示数减小,由欧姆定律可知R2两端的电压减小,故R4两端的电压增大,电压表示数增大,故B错误,C正确;若将开关S断开,电容器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源的电动势,电容器两端电压增大,板间场强增大,质点P受到的电场力变大,质点P将向上板运动,故D错误。
4.(2017·江苏二模)如图所示,电源为恒流电源(能始终提供恒定的电流),R0为定值电阻,电流表和电压表均为理想电表,移动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则下列表示电压表示数U和电路总功率P随电流表示数I变化的关系图线中,正确的是( )解析:选D 设恒流电源提供的电流为I0,则通过R0的电流为:IR0=I0-I则电压表示数为:U=IR0R0=(I0-I)R0=-IR0+I0R0I0和R0是定值,则根据数学知识可知UI图像是不过原点的倾斜的直线,故A、B错误;电路总功率为:P=UI0=(I0-I)R0I0=-R0I0I+R0I02,I0和R0是定值,可知PI图像是向下倾斜的直线,故C错误,D正确5.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向上移动时,电压表的示数U和电流表的示数I的变化情况是( )A.U变大,I变大 B.U变小,I变小C.U变大,I变小 D.U变小,I变大解析:选C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向上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增大,外电路的总电阻增大,根据欧姆定律分析得知,干路电流I干减小电压表的读数U=E-I干(r+R1),I干减小,U变大。
滑动变阻器与R3并联部分电压为U并=E-I干(r+R1+R2),I干减小,U并增大,电阻R3的电流I3增大电流表的读数I=I干-I3,I干减小,I3增大,则I变小,所以U变大,I变小故C正确,A、B、D错误6.(2017·江苏三模)硅光电池是一种太阳能电池,具有低碳环保的优点如图所示,图线a是该电池在某光照强度下路端电压U和电流I的关系图像(电池内阻不是常数),图线b是某电阻R的UI图像在该光照强度下将它们组成闭合回路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硅光电池的内阻为12.5 ΩB.此时硅光电池的输出功率为0.4 WC.此时硅光电池的总功率为 0.72 WD.此时硅光电池的输出效率为40%解析:选BC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 U=E-Ir,当I=0时,E=U,由图线a与纵轴的交点读出电动势为E=3.6 V根据两图线交点处的状态可知,将它们组成闭合回路时路端电压为 U=2 V,电流为 I=0.2 A,则此时硅光电池的内阻为r== Ω=8 Ω,故A错误;此时硅光电池的输出功率为:P出=UI=0.4 W,故B正确;此时硅光电池的总功率为:P总=EI=3.6×0.2 W=0.72 W,故C正确;此时硅光电池的输出效率为:η=×100%=×100%≈55.6%,故D错误。
7.两位同学在实验室中利用如图(a)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向某一方向移动时,一位同学记录电流表A和电压表V1的测量数据,另一位同学记录电流表A和电压表V2的测量数据两位同学根据记录的数据描绘出如图(b)所示的两条UI图线则图像中两图线的交点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A.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滑到了最右端B.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C.定值电阻R0消耗的功率为0.5 WD.电源的效率达到最大值解析:选BC 由题图可得,电源电动势E=1.5 V,内阻r=1 Ω,在交点位置有R+R0==2 Ω,R0==2 Ω,则R=0,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滑到了最左端,选项A错误;当电路中外电阻等于电源内阻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但R0>r,故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时无法使电路中外电阻等于电源内阻,此时外电阻越接近电源内阻,电源的输出功率越大,故图线的交点对应的电源输出功率最大,选项B正确;P0=U2I=0.5 W,选项C正确;电源的效率η=,电流越小,电源的效率越大,可见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滑到最右端时电源的效率最大,选项D错误8.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内阻r≠0,定值电阻R2消耗的功率用P表示,两电表均为理想电表,电容器与滑动变阻器并联,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分别用U、I表示,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用Q表示,通过电源的电荷量为q时,电源所做的功用W表示。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解析:选AB 电阻R2消耗的功率P=I2R2,图像A正确;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UCC=[E-I(r+R2)]C=EC-IC(r+R2),图像B正确;电压表的读数U=E-Ir,图像C错误;电源做功W=qE,图像D错误9.某同学将一直流电源的总功率PE、输出功率PR和电源内部的发热功率Pr随电流I变化的图线画在同一坐标系内,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映Pr变化的图线是bB.电源电动势约为8 VC.当外电阻约为2 Ω时,输出功率最大D.当电流为0.5 A时,外电路的电阻约为6 Ω解析:选CD 电源内部发热功率Pr=I2r,所以PrI图像为抛物线,则反映Pr变化的图线为c,A错误;电源的总功率为PE=EI,其图线为a,则E== V=4 V,B错误;由图线c知,当I=1 A时,Pr=2 W,由Pr=I2r得r=2 Ω,当外电阻为2 Ω时,输出功率最大,C正确;当电流为0.5 A时,由I=解得R=6 Ω,D正确二、非选择题10.一台小型电动机在3 V电压下工作,用此电动机提升重力为4 N的物体时,通过电动机的电流是0.2 A。
在30 s内可将该物体匀速提升3 m若不计除电动机线圈生热之外的能量损失,求:(1)电动机的输入功率;(2)在开始提升物体后的30 s内,电动机线圈所产生的热量;(3)电动机线圈的电阻解析:(1)电动机的输入功率P入=IU=0.2×3 W=0.6 W2)电动机提升物体的机械功率P机=Fv=G·=0.4 W由能量守恒定律得P入=P机+P热故P热=P入-P机=(0.6-0.4)W=0.2 W所以电动机线圈产生的热量Q=P热t=0.2×30 J=6 J3)根据焦耳定律Q=I2Rt可得线圈电阻R== Ω=5 Ω答案:(1)0.6 W (2)6 J (3)5 Ω11.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R1、R2均为定值电阻,且R1=100 Ω,R2的阻值未知,R3是滑动变阻器,在其滑片从最左端滑至最右端的过程中,测得电源的路端电压U随电流I的变化图线如图乙所示,其中图线上的A、B两点是滑片在滑动变阻器的两个不同端点时分别得到的求:(1)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2)定值电阻R2的阻值;(3)滑动变阻器R3的最大值解析:(1)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E=U+Ir将图线上A、B两点的U、I值代入得E=16+0.2r,E=4+0.8r解得E=20 V,r=20 Ω。
2)当R3的滑片自左向右滑动时,R3的有效阻值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总电流变大,由此可知,图线上的A、B两点分别对应滑片位于最左端和最右端当滑片位于最右端时,R3=0,R1被短路,外电路电阻即为R2,故由B点的U、I值得R2== Ω=5 Ω3)当滑片在最左端时,R3的有效阻值最大,并对应着图线上的A点,故由A点的U、I值可求出此时外电路的电阻,再根据串、并联电路的规律求出R3的最大值R外== Ω=80 Ω,又R外=+R2代入数据解得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R3=300 Ω答案:(1)20 V 20 Ω (2)5 Ω (3)300 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