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去私?阅读练习及答案〔四〕阅读以下[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18—24题〔共18分〕[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那么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节选自?出师表〕〕[乙]去私晋平公问于祁黄羊(祁黄羊,晋大夫,名奚,字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解狐,人名)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日:“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19.解释以下句子中的词语:〔4分〕⑴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⑵解狐非子之仇邪⑶遂用之,国人称善焉⑷外举不避仇20.以下句子中的“之〞字与“臣之子〞中的“之〞用法一样的是〔2分〕( )A.其谁可而为之B.非问臣之仇也C.将军岂愿见之乎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21.以下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A.“遂用之〞,是说解狐被祁黄羊任用做县令B.“居有间〞是说祁黄羊与晋平公居住了一段时间C.“祁黄羊之论〞指的是祁黄羊向晋平公推荐他的儿子作“尉〞所说的一番话D.孔子称赞“祁黄羊可谓公矣〞的原因是“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22.与“其谁可而为之?〞语气一样的一句是〔2分〕( )A.解狐非子之仇邪?B.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⑴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⑵善哉,祁黄羊之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对?去私?这篇文章的中心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A.通过对晋平公任用贤才的事迹的描写,赞扬了晋平公知人善用的优秀品质B.通过对祁黄羊唯贤是举的事迹的描写,赞扬祁黄羊知人善用的优秀品质。
C.通过对祁黄羊唯贤是举的事迹的描写,赞扬祁黄羊以国家利益为重,不顾个人恩怨的优秀品质D.通过对晋平公任用贤才的事迹的描写,赞扬了晋平公擅长听取采纳别人正确意见的优秀品质25.甲乙两文都说到“用人〞的问题,但两文各有不同甲文是诸葛亮出师前给后主刘禅所提出的建议,其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祁黄羊推荐贤人的特点是:〔用原文答复〕〔2分〕答案:18.主要论证了怎样才能做到清欢先否认错误的认识,再指出正确的做法,最后用事例论证〔先正反比照论证,再事例论证〕〔4分〕19.⑴当担任⑵仇人⑶好⑷推荐 〔每空1分,共4分〕20.B 〔二者都译为“的〞〕〔2分〕21.D 〔2分〕22.C〔2分〕〔二者都是疑问语气〕23.略〔4分〕24.C〔2分〕25.重用贤能之人〔意思与之相近,言之成理即可〕〔1分〕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