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宁梅大道说明

yc****d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46.50KB
约9页
文档ID:153780616
宁梅大道说明_第1页
1/9

S327长沙梅溪湖至宁乡公路(宁乡段)设计说明一、路基宽度:本项目按一级公路,设计速度80km/h第一段:路基宽度28m,第二段:主线路基宽度27.5m,配套单侧辅道12.5m,全宽61二、低填浅挖路基:一般土质挖方路段路床80cm,范围内土需进行超挖回填碾压填料最小强度及压实度要求达到设计规范要求;地下水较丰富、路基强度不高且土基E0值达不到设计要求或遇到高液限土时,需超挖换填处理,换填厚度为≥80cm的透水性路基填料三、涵洞台后路基处理:1、涵洞台后填料应均匀、密实,并应满足最小强度要求和压实度要求.路床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00mm,其中小于0.05mm的细粒料含量不应小于30%2、在涵洞两侧各10m范围内基底、地面以上填土(不含石粉石屑)采用液压式压路机进行补压,涵高小于3m时,补压一次,每次15遍;涵高大于3m时,在涵高中部及上部各补压一次,每次均为15遍四、一般路基压实要求:1、路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压实标准,按分层压实原则实施根据公路建设经验,适当提高路基压实度,可以再增加造价不多的条件下,有效提高路基整体强度,减少不均匀沉降,故本项目对上路堤压实度由94%提高至95%路基压实度、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均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路基压实标准及填料粒径、强度(重型)填挖类型路床顶面以下深度(cm)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料最大粒径(cm)压实度(%)填方路基上路床0-30810≥96下路床30-80510≥96上路堤80—150415≥95下路堤>150315≥93零填及路堑路床0-80810≥962、路基填筑时,基底应清除耕植土、腐殖土及表层浮土,路基基底的压实度应不小于90%;超过20m填方路段基底压实度不小于93%3、土路肩填土压实度不小于90%对于土路肩设置有路侧排水沟路段,路侧排水沟底部填土及土路肩填土不小于93%.4、中央分隔带表面30cm以下填土压实度不小于90%,表面30cm用临时堆放的耕植土填筑.5、路侧填平段、弃土场的填土压实度不小于90%.6、对不能满足路基填料要求的土料(如全风化砂砾岩)需进行改良,可参考分别掺入石灰或水泥进行土质改良试验五、桥涵台后、挡土墙压实要求1、对于涵洞台后、桥台台后过渡段填土,压实度要求从填方基底或涵洞底部至路床顶面均不小于96%桥台台前填土的压实度要求不小于93%2、涵洞基底垫层:压实度必须达到96%以上3、挡土墙基底垫层:压实度必须达到97%以上.4、修建在填土之上的涵洞基底以下及垫层两侧各2m范围内所有填土的压实度均不小于96%。

六、路面设计:1、采用以下现行的标准、规范及规程,进行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及路面结构厚度计算《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 014-97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 有纺土工织物》JT/T 514-2004《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 057-94《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2、路面组合结构设计交通量根据业主资料及预测交通量资料,考虑车型发展趋势、超载现象、经济发展对交通增长率的影响,将各级轴载换算为标准轴载100KN,15年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3001万次,属于特重交通,设计弯沉值为Ld=20。

7(001mm).1)主线行车道、硬路肩:上面层:4cm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中面层:5cm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下面层:7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上基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5%水泥)下基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5%水泥)底基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4%水泥)垫层:15cm级配碎石总厚度:91cm2)配套辅道工程、匝道:上面层:4cm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下面层:5cm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上基层:18cm水泥稳定碎石(5%水泥)下基层:18cm水泥稳定碎石(5%水泥)底基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4%水泥)垫层:15cm级配碎石总厚度:80cm3)中央分隔带开口:中央分隔带开口处路面结构与紧急停车带的路面结构一致.表  主线路面结构组合及材料设计参数设计层位材料参数材料名称路面厚度(cm)抗压模量(20℃)MPa抗压模量(15℃)MPa劈裂强度(15℃)MPa①4cm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4140022001.4②5cm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5120018001③7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71000120008④20cm水泥稳定碎石(5%)20150036000.5⑤20cm水泥稳定碎石(5%)20150036000.5⑥20cm水泥稳定碎石(4%)20130032000。

4⑦15cm级配碎石15200200土基403、路面材料组成及技术要求1)原材料:A、沥青:改性沥青:为了提高上面层的高温稳定性、水稳性,上面层沥青采用SBS改性沥青(I-D),改性沥青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其各项指标试验应按现行《公路工程沥青及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规定的方法执行普通沥青: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和下面层沥青的基质沥青采用AH-70国产或进口沥青,应符合下表的要求.沥青指标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规定SBS改性沥青的技术要求技术指标指标范围试验方法针入度(25℃,5s,100g) (0.1mm)30-60T0604针入度指数PI   不小于0T0604延度5℃,5cm/ min 不小于20T0605软化点(℃)    不小于75T0606运动粘度135℃(Pa.s) 不大于3T0625或T0609闪点(℃) 不小于230T0611溶解度(%)  不小于99T0607弹性恢复25℃,(%)不小于85T0662贮存稳定性离析,48h软化点差,不大于(℃)2.5T0661TFOT(或RTFOT)后残留物质量变化(%)不大于±1。

0T0610或T0609针入度比(25℃)(%)不小于65T0604延度(cm)(5℃)(%)不小于15T0605道路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技术指标等级指标范围试验方法针入度(25℃,5s,100g) (01mm)60-80T0604适用的气候分区1-3针入度指数PI      不小于A-1.5~+1.0T0604延度10℃,5cm/ min  不小于A20T0605延度15℃,5cm/ min  不小于A、B100T0605软化点(℃)   不小于A46T060660℃动力粘度(Pa.s) 不小于A180T0620闪点(℃)  不小于260T0611溶解度(%) 不小于99.5T0607蜡含量(蒸馏法),(%)不大于A22T0615TFOT(或RTFOT)后残留物质量变化(%)不大于±08T0610或T0609针入度比(%)不小于A61T0604延度(cm)(10℃)(%)不小于A6T0605B、粗集料:①应至少采用颚式破碎机-圆锥式破碎机-反击式破碎机三级破碎设备生产,筛分设备应满足碎石生产的规格要求,生产时,应在反应破碎和振动筛中采用真空吸尘装置,有条件时可以采用水洗法,以减少碎石表面的粉尘含量。

沥青面层碎石须采用反击式破碎机生产,而且应采用三级破碎方式,保证碎石质量②路面集料生产时,场地应进行硬化,并做好场地设施,各种规格集料之间应进行间隔,防止石料混杂与污染③上面层的混合料应至少由五档矿料组成:0-3mm,3—5mm,5-10mm,10-15mm和机制砂,筛分范围符合下表的要求上面层粗集料筛分范围要求规格名称公称粒径(mm)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19136S1010-1510090-1000—150—5-—S125—1010090-1000-150-5-S143-510090-1000—150-3上面层细集料筛分范围要求规格名称公称粒径(mm)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9.54752.361.180.60.30.150075S160-3—10080-10050-8025—608-450-250—15④中面层应至少有五档矿料组成:0—3mm,3—5mm,5—10mm,10—20mm和机制砂,下面层应至少有五档矿料组成:0-3mm,3-5mm,5-10mm,10-20mm(或10—15mm)、10—25mm和机制砂,筛分范围符合下表的要求.中、下面层粗集料筛分范围要求规格名称公称粒径(mm)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37。

531.526.51913.29.54360.6S810-2510090-100-0—15-0-5—-S910—2010090-100—0-150-5—-S1010-1510090-1000—150-5——S125—1010090—1000-150-5—S143-510090-1000—150-3中、下面层细集料筛分范围要求规格名称公称粒径(mm)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9.54361.18030.150075S150—510090-10060-9040—7520-557—402-200-10S160—3-10080-10050—8025-608-450—250—15C、细集料:细集料应有棱角、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其质量技术指标和颗粒级配需满足下表要求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试验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表观相对密度 不小于2.50T0328含泥量(<0075mm含量)   不大于(%)3T0333砂当量   不小于(%)60T0334坚固性(>03mm部分) 不小于(%)12T0340亚甲蓝值  不大于(g/kg)25T0349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s)30T0345机制砂或石屑规格要求公称粒径(mm)水洗法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9。

54.752.361.180150.0750—310080-10050-825—608-450-250-15D、水泥:水泥应采用初凝时间不小于3小时,终凝时间不小于6小时的普通硅酸岩、矿渣硅酸岩、火山灰质硅酸岩水泥,水泥标号不小于325#.2)混合料A、混合料配合比: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遵循《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有关规定执行,必须进行沥青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及生产配合比的验证三个阶段,确定矿料级配及最佳沥青用量,沥青混合料采用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B、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应符合工程规定的设计级配范围,设计级配范围不宜超出下表要求粗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级配类型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31526.5191613.29.54752.361.18030.150.075细粒式AC-1310090—10068—8538—6824-5015-3810—287—205-154—8中粒式AC-2010090-10078-9262-8050—7226-5616-4412-338-245-174-133—7粗粒式AC-2510090—10075-9065—8357-7645—6524-5216-4212-338—245—174—133—7C、面层混合料配合比、空隙率、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等技术指标要求应满足现行规范要求的规定。

D、其他各项指标应满足现行规范要求3)粘层、透层、下封层A.粘层:沥青混凝土上面层与中面层间、中面层与下面层间均设粘层粘层采用喷洒型阳离子乳化沥青(PC—3)粘层沥青技术指标和施工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第4.7、9.2节中的相关规定粘层宜采用高级沥青撒布机在常温下撒布成雾状,撒布数量为0.5L/㎡,施工时应保证撒铺均匀.粘层的基质沥青采用AH—70号道路石油沥青B.透层:透层油采用煤油稀释沥青,用量为1.0 L/㎡,透层油应渗透入基层深度不小于5mm透层油的规格及施工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第91节中相关规定C.下封层:为保护半刚性基层不被施工车辆破坏,利于半刚性基层材料养生,加强层间结合,同时也为了防止雨水下渗到基层以下结构层内或下渗侵入结构物内而在半刚性基层顶面设置下封层.封层应根据开放交通季节和时间长短选择下封层类型,施工季节在每年5月至10月时,宜采用单层或双层热沥青表处,其他较低温季节宜采用稀浆封层;热沥青表处中道路石油沥青洒布量应控制在0.7-1.0 kg/㎡,碎石规格宜为4.75—9.5mm,洒布量应控制在7-9kg/㎡,以满铺但不重叠为原则;稀浆封层沥青洒布量一般为1-1。

2 kg/㎡,洒布速度控制在3-6 ㎞/h,碎石采用6-10mm单一级配,单层碎石洒布量一般为14—16 kg/㎡.材料规格和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第6.2.1中相关规定4)水泥稳定碎石基层:A.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15mm,集料的颗粒组成应符合下表规定: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集料级配组成通过下列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筛孔(mm)31519954.752.360.60.075通过率(%)10090-10060-8029—4915-326-200—5B.基层集料中不应含有泥土等杂物.集料压碎值不大于26%C.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水泥剂量应根据七天浸水抗压强度确定,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上基层七天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4.0Mpa,下基层七天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4.0MpaD.级配设计时,应注意减少细料含量以提高基层的抗冲刷能力5)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A.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集料的颗粒组成应符合下表规定: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集料级配组成通过下列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筛孔(mm)37531.519960.075通过率(%)10090-10075—9050-7029-5015-356—200-5B.集料中不应含有泥土等杂物。

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0%C.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水泥剂量应根据七天浸水抗压强度确定,七天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25Mpa6)级配碎石垫层:根据湖南干线公路要求,项目全线要求设置采用15cm的级配碎石垫层.其颗粒组成应符合下表规定:级配碎石级配表通过下列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筛孔(mm)31.5199.54.752.360075通过率(%)10085-10052-7429-5417-378-200—7七、路床顶面验收标准主线:设计层位材料参数材料名称路面厚度(cm)计算模量(弯沉)(Mpa)计算模量(弯拉)(Mpa)验收弯沉值(0.01mm)①4cm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414002000157②5cm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51200160016.7③7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71000120018④20cm水泥稳定碎石(5%)201500360019.9⑤20cm水泥稳定碎石(5%)201500360033.1⑥20cm水泥稳定碎石(4%)201300320074.9⑦15cm级配碎石15200200180土基—4040—匝道:设计层位材料参数材料名称路面厚度(cm)计算模量(弯沉)(Mpa)计算模量(弯拉)(Mpa)验收弯沉值(0.01mm)①4cm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41400200018.1②5cm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51200160019.5③18cm水泥稳定碎石(5%)181500360021.4④18cm水泥稳定碎石(5%)181500360034。

7⑤20cm水泥稳定碎石(4%)201300320073⑥15cm级配碎石15200200180⑦土基-4040—土基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LS应不大于200(0.01mm)文中如有不足,请您指教!9 / 9。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