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社会主义体制的建立学案【课程标准】(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重点难点】重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斯大林体制 难点:新经济政策及评价知识梳理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1、原因:2、内容:农业工业商业 分配3、特点4、评价二、新经济政策(1921——1927年)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失误 4年世界大战和3年国内战争的破坏苏俄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农民频繁暴动 国家无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工农联盟濒临崩溃,政治危机 经济困难1921年,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班级学生姓名学号使用时间任课教师自我评价2、内容:农业工业商业 分配3、特点:4、评价:三、斯大林经济体制资料补充:1924年1月21日,伟大导师列宁逝世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虽然新经济政策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1/8,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
1927年,英国宣布断绝英苏关系,并废止1921年签订的英苏贸易协定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发起六国外长会议,称要与共产国际作斗争1、原因:2、确立:3、表现:4、评价:5、历史启示:【预习自测】1、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冬妮娅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铁路工地附近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木材作为燃料,但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的义务劳动它反映出该国当时实行的经济政策的内容是( )A .按劳分配 B .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C .推行以工代赈 D .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2、实行新经济政策,改变不了社会主义的性质,这是因为( )A. 农民欢迎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B. 国家把大中企业都收归国有C. 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工业企业仍归国有D.在流通领域实行自由贸易3、列宁说:“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人民群众的结合”,在新经济政策中,最能体现这一实质的是 ( )A.主要厂矿企业仍由国家经营 B.征收固定粮食税,剩余部分农民自由支配C.废除实物配给制 D.实行工资级别制4、在国内战争期间,一位市民拿100卢布到粮店中购买了一百粮食,以下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 )A .假的。
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B .真的余粮收集制实行后国家把口粮下收集起来,人们只能去买C .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D .真的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的政策,允许自由贸易合作探究5.材料一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材料二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指的是什么?(2分)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2分)(2)材料二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2分)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2分)(选做题)6、材料一:毛泽东在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苏联片面地注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造成市场上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
-----------《毛泽东选集》材料二: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结果使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几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请回答:(1)苏联工业化是按什么途径进行的?(2)苏联工业化途径造成了什么问题?(3)苏联工业化过程为我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什么经验教训?巩固提高1、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本特点是 ( )A.用剥夺农民的办法来积累资金 B.优先发展轻工业以改善人民生活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 D.发展重工业以巩固国防力量2、苏俄由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变到新经济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遭农民坚决反对 B.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理论的转变C.苏俄当时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实际 D.苏俄当时社会主义革命任务的完成3、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和列宁时期的经济政策的最大区别是( )A.对工农联盟和农业发展的认识 B.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认识C.对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认识 D.对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4、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A.社会主义制度 B.人民积极性不高C.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D.缺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整知识体系建构14课 参考答案预习自测1.D 2.C 3.B 4.C 5(1)错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或希望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2分)关系超过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苏俄是一个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2分)(2)新经济政策(1分)利用商品、货币、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2分)6、①牺牲农业,忽视轻工业,片面发展重工业②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轻工业的落后,农轻、重比例失调;片面强调产值产量,造成产品单调,质量低下;国家从农民身上取走的太多,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损害,农业长期处于停滞状态③必须注重农业的基础地位,保证农、轻、重的协调发展;制定经济政策必须尊重经济规律1.A 2.C 3.D 4.C【答案】(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实现工业化奠定基础不同:改变部分企业的国有性质,实行租让制;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高度集中管理评价: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恢复经济,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局势)2)不准确忽视轻工业发展,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特点:宣传海报多与重要事件有关;有明显的倾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