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试特训2 细胞代谢(B)1.(2017·绍兴模拟)某研究小组将一植株放在密闭玻璃罩内,置于温度恒定的暗室中,给予特定光强度的光照,进行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的探究实验其中在t1~t2期间进行适度遮光处理,测得钟罩内O2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0与t1相比,t1时植物叶绿体内的RuBP含量较高B.若在t1~t2时段,给密闭钟罩内补充适量CO2,植物光合速率基本不变C.若在t2~t3时,进一步增强光照,植物的光合速率将升高D.整个实验过程中,植物叶肉细胞释放的O2量为d-a答案 B解析 t1时RuBP要用于CO2的固定,且t1时有适当的遮光,RuBP的再生速率降低,所以t0与t1相比,t1时植物叶绿体内的RuBP含量较低,A项错误;由于在t1~t2期间进行适度遮光处理,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是光强度,所以给密闭钟罩内补充适量CO2,植物光合速率基本不变,B项正确;由于光强度达到一定值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将不再增加,所以若在t2~t3时,进一步增强光照,植物的光合速率不一定升高,C项错误;由于钟罩内O2量是净量,所以整个实验过程中,植物叶肉细胞释放的O2量为d-a+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呼吸作用消耗的O2量,D项错误。
2.科研人员为研究枇杷植株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光合特征,对其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进行了测定,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阴天时净光合速率下降的时间与气孔导度的下降时间不一致B.晴天时出现“午休”现象与气孔关闭引起的CO2浓度下降有关C.两种条件下枇杷净光合速率峰值出现的早晚均与光强度无关D.实验结果显示枇杷植株适合种植在光线弱的荫蔽环境中答案 C解析 阴天时,净光合速率下降的时间为中午12点,气孔导度的下降时间为上午10点,所以不一致,A正确;晴天时出现“午休”现象,是因为中午温度过高,蒸腾作用过强,植物为了防止失水而关闭气孔,进而引起CO2浓度下降,B正确;晴天情况下,枇杷净光合速率峰值在上午10点,此时光强度不是最强,阴天情况下,枇杷净光合速率峰值在中午12点,此时光强度为一天中最强,C错误;很显然,枇杷在阴天情况下,气孔导度更大,净光合速率更高,更适合种植在光线弱的荫蔽环境中,D正确3.(2017·台州模拟)某研究小组将生长状态一致的A品种小麦植株分为5组,1组在田间生长作为对照组,另4组在人工气候室中生长作为实验组,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测定中午12:30时各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各组实验处理及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组别对照组实验组1实验组2实验组3实验组4温度/℃3636363125相对湿度/%1727525252净光合速率/mg CO2·dm-2·h-111.115.122.123.720.7A.中午对小麦光合作用速率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温度B.增加麦田环境的相对湿度可降低小麦光合作用“午休”的程度C.若适当提高实验组4的环境湿度能提高小麦的光合速率D.若给小麦提供C18O2,产生的O2中不可能含有放射性答案 B解析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推测中午时对小麦光合速率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相对湿度,其依据是相同温度条件下,小麦光合速率随相对湿度的增加而明显加快,但相对湿度相同时,小麦光合速率随温度的变化不明显,A错误;根据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增加麦田环境的相对湿度可降低小麦光合作用“午休”的程度,B正确;从表格中无法推出,若提高实验组4的环境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C错误;在光合作用的碳反应中,二氧化碳与RuBP结合后被固定为三碳酸分子,随后被还原后成为三碳糖。
若向植物提供含有18O标记的C18O2,则C18O2在碳反应阶段转变为三碳糖和H18O,而H18O又在光反应阶段光解后产生18O2,所以一段时间后能在氧气中测到放射性,D错误4.图1所示为科研人员设计的“研究光强度对某水草的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装置,试管中放入相同的水草和等量的0.5%BTB溶液(BTB溶液是酸碱指示剂,偏碱性时呈蓝色,弱酸性时呈黄色)图2为某种绿色植物叶片的气孔结构示意图研究人员将该叶片放在温度为15 ℃的密闭容器中,研究光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结果如图3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1实验经过一段时间后,距离荧光灯60 cm处的试管无颜色变化,其余试管都有变化这说明距离荧光灯60 cm处的光强度为该水草的光饱和点预期2号、5号试管内的颜色分别是黄色与蓝色B.图2中白天保卫细胞中合成ATP的场所是线粒体、叶绿体C.图2所示箭头为炎热夏季中午细胞中水分流动的总方向,这时气孔部分开放,推测此时保卫细胞可能处于质壁分离状态D.据图3分析,若X代表O2,在1 klx的光照条件下,该叶片在5 h内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约为112 mL影响A点上下移动的外界因素主要是温度答案 D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BTB溶液偏碱性时呈蓝色,弱酸性时呈黄色,并且距离荧光灯60 cm处的试管无颜色变化,说明此时刚好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为光补偿点。
2号试管距离较远,光强度弱,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产生的二氧化碳使溶液呈酸性而变黄色;而5号试管由于距离较近,光强度大,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消耗二氧化碳使溶液呈碱性而变蓝色,A错误;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都可以产生ATP,所以图2中白天保卫细胞中合成ATP的场所有细胞溶胶和线粒体、叶绿体,B错误;根据图示细胞中水分流动的总方向,这时气孔部分关闭,推测此时保卫细胞可能处于质壁分离状态,C错误;据图3分析,若X代表O2,在1 klx的光照条件下,该叶片在5 h小时内由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为真正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呼吸速率=(11.2+11.2)×5=112 mLA表示呼吸速率,影响呼吸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D正确5.将采自加州和阿拉斯加的肾叶山蓼种子,在相同环境中培养4个月,任其萌发和生长然后分成三组分别放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研究驯化温度对不同地区肾叶山蓼光合作用最适温度的影响生长5~6个月后,测定光合作用最适温度,实验结果如表有关推测不能成立的是( )驯化温度光合作用最适温度(℃)种群原生长地高温(昼32℃/夜21℃)中温(昼21℃/夜10℃)低温(昼12℃/夜4℃)加州(高山)2821.517阿拉斯加(北极)2120.520A.驯化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发生了变化B.不同地区的肾叶山蓼具有不同的驯化潜能C.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是本实验的自变量D.植物体内的酶系统可能发生适应性改变答案 C解析 由表中数据可知驯化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发生了变化,A正确;加州的肾叶山蓼的光合作用最适宜温度随着驯化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并表现出一致性,属于易于驯化的植物;而阿拉斯加肾叶山蓼的光合作用最适宜温度则不随驯化温度的变化而有明显变化,属于驯化潜能低的植物,由此可见,不同地区的肾叶山蓼具有不同的驯化潜能,B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实验的因变量是不同地区肾叶山蓼光合作用的最适宜温度,C错误;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所以加州的肾叶山蓼在驯化过程中,酶系统的适宜温度发生了变化,也说明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
6.(2017·浙江“七彩阳光”联盟)在高光强环境下,将某突变型植株与野生型植株分别施以低氮肥和高氮肥,一段时间后,测定其叶绿素和Rubisco酶(该酶催化CO2和RuBP反应)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对此实验结果分析错误的是( )A.突变型的叶绿素a含量比野生型低B.增施氮肥可以提高突变型植株的叶绿素含量C.增施氮肥可以提高野生型植株的叶绿素含量从而提高光合速率D.高氮肥下与突变型植株相比,限制野生型植株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Rubisco酶的含量答案 B解析 分析柱形图可知,不管是低氮肥还是高氮肥,突变型的叶绿素a含量比野生型低,A正确;低氮肥组和高氮肥组相比,突变型植株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均没有上升,B错误;从柱形图中可看出,增施氮肥可以提高野生型植株的叶绿素a含量,从而提高光合速率,C正确;高氮肥下与突变型植株相比,限制野生型植株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Rubisco酶的含量,D正确7.(2017·桃城区校级模拟)如图是某课外活动小组探究酶活性影响因素时绘制的实验结果图(实验中用盐酸创设酸性条件,盐酸能催化淀粉水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的自变量是1 h后淀粉剩余量,因变量是pHB.pH为1时有淀粉水解,则过酸条件下酶没有失活C.pH为3时酶的活性小于pH为9时酶的活性D.与盐酸相比,淀粉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要弱答案 C解析 分析柱形图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pH,因变量是1 h后淀粉剩余量,A错误;pH为1时有淀粉水解,这是盐酸催化淀粉水解的结果,过酸条件下酶失活,B错误;分析柱形图可知,pH为3条件下和pH为9条件下淀粉剩余量基本相等,而由于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易分解,因此pH为3条件下的酶活性小于pH为9时的酶活性,C正确;与盐酸相比,淀粉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要强,D错误。
8.(2017·石景山区一模)为探究不同光强度对羊草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在种植羊草的草地上随机选取样方,用透明玻璃罩将样方中所有羊草罩住形成密闭气室,并与二氧化碳传感器相连,定时采集数据,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整个实验过程中密闭气室内温度必须保持一致B.四条曲线分别表示在夏季某天中不同时段采集到的数据C.四条曲线分别表示羊草在不同光强度下的光合速率D.200 s时,曲线④和曲线①相应数值之差为完全光照下的净光合速率答案 A解析 本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光强度”,则温度属于无关变量,因此整个实验过程中密闭气室内温度必须保持一致,A正确;四条曲线分别表示在相同时段不同光强度条件下采集到的数据,B错误;四条曲线分别表示羊草在不同光强度下的净光合速率,C错误;由于温度相同,因此不同曲线呼吸速率相同,则200 s时,曲线④与曲线①相应数据之差为总光合速率,D错误9.(2017·浙江模拟)将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某经济作物分为两组,Ⅰ组用遮光网处理以降低光强度,Ⅱ组不做处理,分别测定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情况,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c段植物叶肉细胞产生氢的场所有细胞溶胶、线粒体和叶绿体B.f点较e点叶绿体内的ATP含量较低C.Ⅰ组植物在实验时间内,a点时体内的有机物积累量最少D.d点时两组植物的真正光合速率相同答案 A解析 分析曲线可知,Ⅰ组植株ac段净光合速率为负值,光合作用的速率小于呼吸作用的速率,且净光合速率逐渐增加,说明此时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叶肉细胞内产生氢的场所有细胞溶胶(呼吸作用第一阶段)、线粒体基质和嵴(需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叶绿体类囊体膜(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A正确;分析曲线Ⅱ可知,f点由于光合午休现象,二氧化碳进入细胞间隙的量减少,三碳酸分子的量减少,碳反应减慢,消耗的ATP减少,叶绿体内ATP的含量高,B错误;c点净光合速率为0,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c点之前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有机物在减少,到c点时不再减少,此时体内有机物总量最少,C错误;d点时两组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相同,不能确定真正光合速率的大小,D错误。
10.如图为探究酵母菌厌氧呼吸装置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若试管中的水由温水换成冷水,则气泡释放速率下降B.此过程中葡萄糖中的能量全部转移至ATP和以热能形式散失C.冒出的气泡是酵母菌产生CO2的结果D.试管中水的主要作用是制造无氧环境答案 B解析 若试管中的水由温水换成冷水导致酵母菌的活性降低,则气泡释放速率下降,A正确;酵母菌厌氧呼吸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此过程中葡萄糖中的能量部分贮存在乙醇,其余转移至ATP和以热能形式散失,B错误;冒出的气泡是酵母菌产生CO2的结果,C正确;试管中水的主要作用是制造无氧环境,D正确11.(2017·衡阳模拟)如图表示在适宜的光强度、温度和水分等条件下,某实验小组所测得的甲、乙两种植株叶片CO2吸收速率与CO2浓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2浓度为b时,甲、乙植株真正光合速率相等B.若将甲、乙植株置于玻璃钟罩内,一段时间后甲植株先死亡C.只要有CO2,植株就能进行光合作用D.a点时,甲植株叶肉细胞光合速率为零答案 B解析 CO2浓度为b时,甲、乙植株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相同,而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能体现植物的净光合速率,这说明两植株的净光合速率相等,A错误;由于甲植株二氧化碳的补偿点大于乙植株的,因此若将甲、乙植株置于玻璃钟罩内,在低CO2浓度条件下,一段时间后甲植株先死亡,B正确;植株进行光合作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光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C错误;a点时,甲植株叶肉细胞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大于零,D错误。
12.某科研小组探究温度对某种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测定的放氧和耗氧速率为指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5 ℃时呼吸耗氧速率接近于0是由于低温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B.光照下测定放氧速率时,光强度是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C.40 ℃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D.两条曲线是放在相同且适宜环境下测量获得的答案 B解析 5 ℃时酶的空间结构并没有被破坏,A错误;该实验是探究温度对某种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自变量是温度,测定光合作用放氧速率时,光强度等是无关变量,B正确;40 ℃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的两倍,C错误;测呼吸速率在黑暗中进行,测光合速率在光照下进行,测量获得两条曲线的环境不同,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