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诗词五首 1.请赏读下面这幅行书作品,并将诗的后两句用楷体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2.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书写在横线上1)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2)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3)角声满天秋色里, 李贺《雁门太守行》)(4)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表现诗人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的情怀的诗句是: , 5)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且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 , 6)《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的诗句是: , 7)杜牧《赤壁》中“ , ”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导致的结局8)李清照《渔家傲》中展现海天一色的辽阔壮美景色的诗句是: ,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烽(fēnɡ)火连三月,家书抵(dǐ)万金。
B.白头搔(sāo)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C.角(jiǎo)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yān)脂凝夜紫D.我报路长嗟(cuō)日暮,学诗谩(màn)有惊人句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问君何能尔(你) B.浑欲不胜簪(简直)C.折戟沉沙铁未销(销蚀) D.我报路长嗟日暮(回答)5.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翻译:山间的云气氤氲,傍晚的景色真好,更兼有飞鸟结伴归来B.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翻译:折断的铁戟掩埋在沙中已被销蚀,自己把它拿起,磨光洗净之后,辨认出是前朝遗物C.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翻译:寒风卷动着红旗,军队抵达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D.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翻译:风啊,请千万别停息,让这如飞蓬般轻快的船,载着我直到海上仙山!阅读《饮酒》(其五),回答问题6.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而无车马喧”的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B.“心远地自偏”的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情趣阅读《春望》,回答问题7.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的“国破”直说国家残破,“草木深”中的“深”字则以草木的茂盛暗写战后长安城的荒凉B.花、鸟本是春天最常见、最美好的景物,诗人却因“感时”“恨别”而见花落泪、闻鸟惊心颔联融情于景,读来令人无限感伤C.尾联运用细节描写,写尽诗人在国破离乱之际的愁苦焦虑D.这首诗作于唐朝“安史之乱”之时,集中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情感8.“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雁门太守行》,回答问题。
9.下列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B.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渲染战前敌军压境、守军将士英勇的危急紧张气氛;暗示战争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C.颈联“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中的“鼓寒”指的是战鼓的声音低沉,“不起”指的是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无力进军,斗志难振D.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运用典故,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阅读《赤壁》,回答问题10.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的“前朝”,指东汉末年的战乱时代;“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的休闲行乐之处B.诗歌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的命运,运用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C.三、四句假设东风不助周瑜,二乔定会被曹操锁进铜雀台,由此表达了诗人的历史兴亡之感D.整首诗尺幅之中有历史的大气象,含蓄形象而又寓含哲理,同时还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11.请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自将磨洗认前朝”一句阅读《渔家傲》,回答问题12.下列对本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创造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B.“九万里风鹏正举”一句从词人与天帝的对话一笔宕开,“鹏正举”进一步烘托风大,由虚到实,境界愈发恢宏C.“我报路长嗟日暮”中,“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现词人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息D.“殷勤问我归何处”是天帝问“我”的一句话在这里,词人塑造了一位态度温和、关心人民疾苦的天帝形象,寄寓了词人美好的理想13.请用自己的话描绘“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展现的画面14.生活运用班级要开展以“走近陶渊明”为专题的语文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1)语文老师为本次专题学习提供了一个示例,请参照示例,确定专题学习内容,并策划自己小组的专题学习任务示例:专题学习内容:渊明与酒专题学习任务:搜集阅读陶渊明与酒相关的诗文,探究“酒”与陶渊明文化性格的关系以及“酒”在陶渊明生命中的意义专题学习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题学习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个小组在活动中发现刘禹锡与陶渊明在安贫乐道方面有相似之处,就用拟写对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
请帮他们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上联:刘禹锡陋室读经,苔痕上阶绿下联:陶渊明 , 答案25 诗词五首1.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2.(1)采菊东篱下 (2)恨别鸟惊心(3)塞上燕脂凝夜紫(4)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5)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6)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7)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8)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3. D “嗟”应读“jiē”4. A “尔”应解释为“如此,这样”5.B6. B “心远地自偏”是说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就自然会偏僻安静7. D 《春望》围绕“望”字展开,通过描写战乱后长安城破败荒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8.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感9. C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C项,诗中“鼓寒”指凝重的霜湿透鼓皮,“不起”是指鼓声低沉,结合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可知,战士们在这样低沉的鼓声中依然是斗志昂扬、毫不气馁10. D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赤壁》一诗,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却不被重用。
D项中“忧国忧民的情怀”在本诗中未体现11.“将”“磨”“洗”“认”这一系列动词,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对前朝故物的兴趣和对历史的思索,自然地引出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做铺垫)12. B “鹏正举”进一步烘托风大,是由实到虚13.示例:天空中云雾翻涌,一片曙色朦胧,仰望头顶的银河似在流动一般,将点点星光投散在海面,像无数的船只在舞动着风帆14.(1)示例:渊明与菊花 搜集阅读陶渊明与菊花相关的诗文,探究“菊花”与陶渊明文化性格的关系以及“菊花”在陶渊明生命中的意义2)示例:东篱采菊 悠然见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