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解决法论文:焦点解决法在大学生学业习得性无助干预中的应用【摘 要】针对大学生学业习得性无助的干预,常用办法是先将学生贴上“有问题”的标签,虽然有一定的效用,但往往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探索运用具有积极心理学倾向的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代替病理化的咨询模式,是有效解决学生学业问题的一种新思路关键词】焦点解决法 大学生 学业习得性无助干预习得性无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是指个人经历了挫折与失败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是有机体经历了某种无意识的学习后,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特殊的心理状态在高校中,部分因学业不良或有失败体验的学生,一旦有习得性无助感倾向,将严重阻碍他们的良性发展,应积极给予干预在各种干预方法中,若学生首先被贴上“有问题”的标签,往往容易带来“因病获益”的心态,以“病人”的身份自我安慰,使得他们更加难以调整心态面对那些需要解决的困难因此,在大学生学业习得性无助干预工作中,尝试运用具有积极心理学倾向的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代替病理化的咨询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一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基本理念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sfbt)是指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的短程心理治疗技术。
这种咨询模式是一种正向目标解决导向的咨询模式,它把焦点放在问题之外的部分,就像一个“阴阳太极鱼形图”,传统咨询关注黑的问题部分,而sfbt的做法是从白的部分扩展,由于整个系统是平衡的,一旦白的部分扩大,黑的部分就减少,从而使整个系统发生改变此咨询模式将人视为一个系统,尽可能地让来访者看到自己正向的一面,摒除负向的部分walter和peller整理了sfbt的12项基本假设,具体包括:(1)越把焦点放在正向、已有的成功解决方法并迁移运用到未来类似的情境上,则越能使得改变朝所预期的方向发展;(2)任何人都不可能每时每刻处在问题的情境中,总有问题不发生的时候,这就是所谓的“例外”,这些存在于来访者身上原有的例外情形,常常可以被作为问题解决的指引;(3)改变随时都在发生,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4)小的改变会带来大的改变,最后可以导致整个系统的改变;(5)合作是必然的,没有来访者会抗拒,不同的来访者会以不同的方式与咨询员合作,若咨询员仔细了解他们的思考及行为的意义,便会发现来访者努力地向自己启示了他们要改变所必须的独特方式;(6)人们拥有解决自己问题所需的能力与资源,咨询员的责任是协助来访者发现自己所拥有的资源;(7)意义并非由外在世界所引起,而是与经验的交互建构,是个体透过本身的经验对外在世界的解释,因此,并不重视探究事件本身,而更重视来访者对事件的解释,以及在事件中采取的反应与行动;(8)每个人对某一问题或目标的描述与其行动是相互循环的,因此可以藉由改变个体看问题的观点,达到改变行为,也可以藉由改变行为,达到改变看问题的观点;(9)沟通的意义可从收到的反应来判断,对咨询员而言,咨询过程中沟通的意义要视自己所收到的反应而定;(10)来访者是他们自己问题的专家,设定什么样的改变目标,应由来访者自己决定;(11)来访者的任何改变,都会影响其与所在系统中每个人的互动,也就会带来其他成员的改变;(12)凡是有共同目标的人,都是咨询团体的成员,咨询员主要是协助团体成员协商出问题的解决目标,并找出个人可以做到的行动。
从以上观点中可以看出,sfbt认为当事人可以通过控制自己对生活的选择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因此,治疗时不应考虑过去,只关心当事人的现在与将来,治疗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导当事人为自己做出最明智的选择并努力实现它事实上所有的心理咨询师都在用各自的方法引导当事人思考:“我现在所能做的最明智的选择是什么”,只不过他们的这种意图通常并不会直接表达出来;而sfbt疗法则是直截了当地把这个问题摆在了当事人的面前二 sfbt在大学生学业习得性无助干预中的适用性1.sfbt能有效针对大学生学业习得性无助的特点进行干预sfbt的核心理念之一为:不重视探究事件本身,而更重视来访者对事件的解释,以及在事件中采取的反应与行动,且每个人对某一问题或目标的描述与其行动是相互循环的,因此可以藉由改变个体看问题的观点,达到改变行为,也可以藉由改变行为,达到改变看问题的观点大学生学业习得性无助体现在情绪无助、认知无助、行为无助和动机无助四个方面如果在干预过程中运用sfbt以上的理念,从认知和行动入手,在此基础上改变其情绪和动机,将会帮助来访者更快速地改变正如现实疗法的创始人格拉塞的经典表述一样:“我们不能够命令自己感到好受些,但我们总能够命令自己做得更好些,而做得更好些会使我们感到好受些。
格拉塞认为行动与思维是驱动轮,而情绪体验与生理反应则是被驱动轮带动的从动轮,通过sfbt干预方法解决了前者,将会直接带动后者发生改变2.sfbt适合针对“非自主来访者”进行干预大学生学业习得性无助多为发展性问题,大多数学生并没有主动求助的意愿,属于“非自主来访者”,因此如果强行干预,大多数学生可能是被动的、抗拒的,甚至充满敌意而sfbt的正向导向非常适合解决学生的发展性问题,也由于其建构性和人性化的角度考虑问题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同时sfbt强调团体的影响和系统的互动,而学校作为最大的影响学生的系统之一,其合作互助气氛的营造将给学生带来不可低估的正性影响力3.sfbt帮助学生发展独自面对未来问题的能力由于有学业习得性无助的大学生主要是面临“成长烦恼”的青年人,他们的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自控力不强,对责任的理解多停留在字面上,对真实的社会生活缺乏了解,缺乏处理复杂问题的经验sfbt倡导积极的学习观,相信问题有正向功能,寻找学生的“例外”等基本理念无形中让教师必须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观,相信学生会改变,并给予其信任和鼓励,老师在咨询中以学生未来发展的视角去发现他们的能力,而不是直接帮学生和家长标明或解决问题,在集中注意力倾听学生所描述的问题的基础上,尤为重视与帮助学生建构起问题解决的方案。
同时对象通过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发展自身的力量感,达到的最佳效果,即在中成长自我,能独自面对未来发生的问题三 sfbt在大学生学业习得性无助干预中的基本模式根据sfbt的特点和优势,运用sfbt对大学生学业习得性无助进行干预可采用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对学生进行小规模的团体,并加以个别,促进学生学习的变革1.目标运用sfbt对大学生学业习得性无助进行干预的目标为:帮助大学生从认识专业发展及市场需求入手,调整学习策略,获得成功体验,从而从自身发展的角度培养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情感通过,希望学生们能将成功行为内化、掌握解决问题的技术,获得面对困难的自信这一计划的具体目标包括:老师要求学生参与专业市场调研,结合专业发展介绍提高学业成就的策略;制定具体而明确的个体学业目标;检查自己的学业目标完成状况;通过学业完成,学生能够形成对取得学业成就的积极态度,并相信未来是美好的;鼓励自我,树立自信等2.程序第一,破冰行动根据大学生学业发展的特点,首先将接受的专业发展方向较为一致的学生归为一个小团体,首先通过成员自我介绍,同时说明参加团体的目的,引导团体走向以解决为导向的气氛,没有人不希望有美好的明天,因此通过激励,让团员有在这个团体得到改变的信心和希望。
第二,第一目标的设定鼓励团员集体协作,对所在专业的市场进行调查,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和自己所学课程的关系,同时检点自己所学课程的兴趣点和盲区第三,寻找问题之外的例外经验对团员试图解决问题表示赞美、支持,并引导团员探索问题没有困扰自己时是什么样子?以及当初自己做了些什么让问题没有困扰自己,通过例外经验的发掘,进一步帮助团员建立信心第四,第二目标的设定通过第一目标完成,让团员结合自身的发展兴趣,自己制定一项具体的学业计划第五,者鼓励团员努力执行如果目标完成有困难,则鼓励团员去观察未来一周内问题不存在的时候,以及那时自己做了什么?第六,探寻成员的改变对表示没有进展的团员,则引导团员持续探索自己做了哪一些不同的?并鼓励成员把困境当成挑战,在团体中让大家一起设法解决第七,辅以个体在整个团体参与的过程中,注意每个个体的特殊性,对于需要个别的团员,同时辅以个体参考文献[1]walter j l, & peller j e. becoming solution-focused in brief therapy[m]. new york: brunner/mazel pub, 1992[2]王玲.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法的评介[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