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学习目标】1.识记重点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学检测】学法提示:认真朗读课文,注意标划、识记文章中的重要字词1.关于作者与课文人物臧克家,山东( )人,诗人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 )、( )、( )2.给加点字注音地壳( ) 无暇( ) 赫然( ) 锲而不舍( ) 兀兀穷年( ) 校补( ) 澎湃( ) 沥尽( )3.解释词语沥尽心血: 锲而不舍:目不窥园: 兀兀穷年:群蚁排衙: 气冲斗牛:高标:【整体感悟】学法提示:用心朗读课文,注意朗读要求(准确、流利、有感情),回答下列问题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2.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拓展提升】仿照示例,根据你对闻一多的印象,写一句话。
例:闻一多,一个严谨的学者【当堂分层检测】B类练习题:给加点字注音群蚁排衙( ) 迥乎不同( ) 弥高( )气冲斗牛( ) 慷慨淋漓( ) 目不窥园( )迭起( )A类练习题:摘抄文中你喜欢的语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课题: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第一课时【整体感悟】学法提示:用心朗读课文,注意朗读要求(准确、流利、有感情),回答下列问题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2.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拓展提升】仿照示例,根据你对闻一多的印象,写一句话例:闻一多,一个严谨的学者闻一多,一位勇敢的民主战士第二课时【自学检测】根据前一节课的整体感知,将文章结构层次划分出来第一部分(1-7)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合作探究】学法提示:再读课文(注意重点语段需精读),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合作完成下列题目。
1.写闻一多作为学者方面作者选取了哪些典型材料?结《唐诗杂论》 严谨刻苦学者方面 出《楚辞校补》 孜孜不倦(做→说) 进《古典新义》 日夜不懈2.“‘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这一句该怎样理解?“望闻问切”是拟人,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 意思是闻一多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3.“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这一句该怎样理解?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却乐在其中,全力进行学术研究 “它”指深夜灯火 “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表现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潜心研究的怡然自适,与“大开光明之路”一脉相承拓展提升】学习本文后,闻一多的说和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实,古人也认为说和做对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你能说出称赞“说”或“做”的词语吗?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言出必行 言必行,行必果等【当堂分层检测】B类练习题:闻一多向古代典籍钻探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他想吃尽、消化尽......文化史” “他要给我们......文化药方”A类练习题:“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什么意思?“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指寻找使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第三课时【自学检测】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文章是用两个地方完成过渡的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这是对前半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半部分这个地方的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这样就使两个部分的过渡十分自然合作探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意,完成下列各题1.作者选取哪几件事表现闻一多作为革命家这一方面的特点?起稿政治传单 勇敢坚定 革命家方面 群众大会演讲 高大无畏(说→做) 参加示威游行 不怕牺牲2.文中表现闻一多作为革命家这一方面哪些内容分别说明闻一多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口的巨人”--- 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以及在追悼会上演讲等内容“行的高标”---“走到游行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等内容【拓展提升】归纳该文的写作特色。
1 结构严谨2选材精当3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于感情和音乐美当堂分层检测】A类: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又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