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四章农业

do****y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1.12KB
约7页
文档ID:168067052
第四章农业_第1页
1/7

第四章农业第一节什么是农业一、农业的基本涵义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得 以独立化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传统的农业是指人类利用生物的生活机能,通过人工培育,强 化或控制生物的生命活动,以取得适合人们生活和生产需要的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生物是 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的物体生物能吸取外界物质,进行新陈代谢、自我复制和生长发育,并 具有繁殖后代的能力,还能对环境的变化发生反应或受环境影响发生变异,有的变异并能传 给后代所有这些生活的机能,都可在农业生产中加以利用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三大类植物已知约有三十余万种,它是自然界物质进 行生物转化和循环的必要环节因为有些植物,借光合作用,可以把一些无机物制造成有机 物,并放出氧另一些植物则可分解现成的有机物,并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水而动物,已知 约有一百余万种,但动物一般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它只能以植物、动物或微生物为营 养,来进行一系列的生 命活动微生物则是一群群形体微小、构造简单的单细胞或多细胞 生物,有的甚至没有细胞结构,它在自然界的物质转化和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人类通过生 产斗争,以科学技术对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进行长期的人工培育,按照人类自己的 需要.强化或控制它们某一部分的生命活动,从而取得适合自己需要的产品。

如粮食作物, 一般是取其种子;棉花麻类是取其纤维;饲养家畜,除役用外,是取其肉、皮等:家禽是取肉、 蛋等:而培养菌类在农业上是制造细南肥料、发酵饲料等至于微生物在工业上应用的范围 则更加广泛,如在医药工业(制造抗生素等)酿造工业、食品工业发酵工业及石油和冶金工业 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在此就不一一说明了二、农业的范围有广狭之分农业包括的范围,随衣业的不断发展,也是不断扩大的人类最初的劳动是从采集野 生果实和渔猎等觅取食物的生产活动开始的,后来才产生了原始的畜牧和原始种植业但农 业劳动生产率非常低,人们几乎要用全部劳动时间去谋取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因此,最狭 义的农业,人们往往专指种植业或仅指农作物栽培我国多年来通用的农业涵义,其范围包 括农、林、牧、副、渔五业五业中所指的农业,就是指种植业,也就是指人们利用植物的 生活机能,采用栽培措施,以取得产品的生产部门它还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狭义的种 植业包括粮、棉、油、麻、瓜、菜、饲料、绿肥以及其他作物的生产;广义的种植业还包括 果树、林木、茶叶、药材、花卉等的生产种植业是人们取得基本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又 是农业内部其他部门发展的基础,种植业的生产水平愈高,农业中其他部门发展的基础也就 愈坚实。

在中国的农业中,种植业是比重最大的部门,对林、牧、副、渔生产都有重大的影 响其次,五业中所谓的林业,是根据树木生长繁殖的特点通过种植或经营以取得木材和各 种林产品,或获得森林所发挥的各种防护效益的生产事业林业生产包括采种、育苗、造林、 抚育、护林、采伐运输、森林更新林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等林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重要的 生产事业它提供木材、毛竹、桐油、生漆栲胶、软木、松脂等重要物资及其制品,供给国 民经济各部门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各方面的需要林业还生产木本油、木本粮食和果品,是 解决人民吃油、吃粮问题的一一个途径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防风固 沙、防旱防涝,是农牧业高产稳产的保障之一,又可以净化空气、减少噪音、保护和美化环 境,在自然界起维系生态平衡的作用第三,五业中所谓的牧业,也即畜牧业,是指人们运 用动物的生活机能,通过饲养繁殖以取得各种动物性产品或役用牲畜的生产部门畜牧业一 般包括大牲育(牛、马、骤、骆驼等)、小牲畜(猪、羊等)、家禽(鸡、鸭、鹅等)以及经济骨类 免、鹿、磨、船、据、水理、水赖等)的饲养它们是劳动对象,也是劳动产品作为繁础 的役用牲看,还是劳动手段者牧业是农业的一个重要部门,它 和种植业都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它为人们提供生活所需要的乳、肉、蛋等副人品,为农业提 供有机肥料和役畜,为毛纺、皮革、食品、化工、医药、服装等工业执供皮、毛、羽、骨等原料五业中的第四类是副业,意指农业生产单位及其法从 事的为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的附属生产副业生产的范围很广,包括输、采集(如野生 药材、野果等)、捕捞、狩猎、农副产品加工(如碾米、磨面、轧龙榨油、造酒、酿醋、制糖、 制粉等)、手工业(如烧砖、烧石灰、缝纫、刺绣、造纸、大具制造和修理、编织等)以及其他 不属于农业的附属生产从列举的这些项目来看,发展副业生产,既能综合利用农村的劳动 力,实行合理分工,又能充分调剂农忙、农闲,还能做到人尽其才,并且能够充分利用当地 农作物的副产品和其他自然资源,从而也就做到了物尽其用这也是农业发展新的生长点的 关键所在乡镇企业的许多部门,都是从这些所谓副业生长出来的时至今日,也可以说它 们之中有的已经远远超越副业而向当代工业迈进了五业中最后一个是渔业,又称水产业, 指人们利用水域养殖与捕捞水生动植物、微生物,以获得各种水产品的生产部门按生产性 质划分,养殖属于农业,捕捞则属于工业,按水域划分,我国有海洋渔业和淡水渔业两部分 前者指利用海滩、浅海、港湾和海洋进行鱼、虾、贝、藻(海带、紫菜、石花菜以及各种藻 类等)的养殖和捕捞,后者指利用河流、水库、湖泊、沟渠、塘堰进行鱼、虾、贝、蟹等的 养殖和捕捞。

渔业为人们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为食品、化学、医药等工业提供原料,并为 农业提供优质肥料和畜禽精饲料三、农业的三个层次上述情况说明农业的范围随着生产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广,它的有些部门与工业也越来 越难以区分开来当前的农业从业务的结构层次看,不妨从大的方面分为三个层次,即以传 统意义上的农、林、牧、副、渔业为中心层次,向上发展为农产品加工层次,向下发展为农 业生产服务层次,三者关系如下表所示:农产品加工农林牧副渔4农业生产服务行业图 41 农业的三个层次 如上三个层次,结为一体,形成一一个完整的农业生产体系以农、林、牧、副、渔为中心, 其产品经过简易加工或深加工,一方面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一方面以更能适合市场需要的 产品供应社会但加工的需要,反过来也会对农、林、牧、副、渔各业提出更高、更明确的 质量、数量要求,因而也引导并刺激基本农业的发展如制糖工业要求含糖量高的甘蔗或甜 菜,就会引导农业选育优良品种以适应加工的需要其次,农业生产服务行业,这些作业在 农业生产不发达时期,本来都是属于农业自己的作业范围,如各种动植物的优良品种是农民 自己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精心培育、选种、保种而创造出来的适合各地不同生产需要的各 种农家品种。

例如小麦的“小红芒”,水稻的“六十早”,畜牧方面的“秦川牛”、“南阳牛”、 “宁乡猪”等再如肥料也是农民自己在生产过程中,在经验的积果和辛勤的劳动中,经过 仔细的操作而制造出来的农家肥料但农业的发展,农民自己生活和市场需要的提高,逐渐 对这些自我满足的生产资料和技术要求难能得到改进,这就需要采用和引进新的科学技术品 种、化学肥料、农业机械、农用药剂所有这些都是现代农业范围扩大的显著表现,也是科 学技术和工业支援农业并深人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结果如果再加上农田水利设施和农业气 象服务等,就构成了农业服务的坚实基础没有它们,农、林、牧、副、渔业就无法进行生 产,事实上它们已成了农业体系组成的重要部分,它们已经是现代农业的腿和脚了第二节从原始农业 到现代农业上一节告诉我们,人类利用生物的生活机能,通过人工培育、强化或控制生物的生命 活动,以取得适合人们生活和生产需要的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称作农业;并告诉我们,农业 包括的范围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是不断扩大的现在我们就来简单地回顾一一下人类农业的 历史轨迹,看看人类是如何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过程,才取得当前这样广阔的丰富的农业生 产成就的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原始农业是指人类制造并使用石器等简陋的生产工具所从事的简单的农业生产,它是 农业发展史上的最初阶段。

大体上指的是新石器时代的农业原始农业的基本特征是:使用 石刀、石铲、石锄等生产工具采用刀耕火种和撂荒制的粗放的耕作方式,实行以简单协作 为主的集体劳动,当时农业的产量很低人类诞生以后,最初是靠采集天然植物、捕猎野生动物获取生活资料的一恩格斯把这个时 期称为“以获取现成的天然产物为主的时期”① 人类在长期的生 产实践中,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生产经验的积累,逐步学人了栽培植物和驯养动物 产生了原始农业一-恩 格斯把这一一时期称作“是学众畜牧和农耕的时期,是学会靠人的活 动来增加天然产物生产的方法的时期”②对于原始农业,有些社会学家另外赋予它一个概念,认为原始农业只能称之为“园艺 "(horticulture)而不能称之为农业(agriculture),因为园艺是一种与农业有很大不同的耕作方法 “农业生产依靠的是犁,而园艺生产使用的是据地的棍子或锄头农业生产继续不断地,几 十、几百年长期地耕耘较大面积的土地,而园艺则是在较小而有效的园地上操作,用了不长 时间之后就会被人们撂荒而放弃”①图 4-2 和图 4-3 便是园艺与农业操作的两种对照图,显示其有很大的不同,上述以园艺 来代替原始农业的说法,也有一. 定的道理。

只有以犁把土地翻松,逐步形成人类需要的、 能够成片栽培作物并长期利用的土壤时,才形成真正的农业生产但由于农业是在诸多因素 下逐步提高的,人们往往也很难把园艺与农业的时期划分清楚,所以我们仍沿用原始农业一 词来说明农业的童年时期这样也可避免把现代意义的园艺概念与古老的园艺相混淆人类在进入新石器时期以后产生原始农业,决不是偶然的,是有一系列内因和外因的 从外部条件来看,更新世末,冰河消融,气候由冷变暖,在客观上为农作物的栽培提供了环 境条件此外全新世初期人口迅速增长,食物缺乏,也促使人类去探索新的生产和生活资料 来源当然,主要原因还存在于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内部原始农业的出现,在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首先,它使人类由只能以天然产 物作为食物的“攫取经济”时代,跨人进行食物生产的“生产经济”时代,从而为社会转人 文明时代奠定了物质基础其次,原始农业的产生,为人类的村落定居创造了物质前提当人类靠采集和渔猎为 生时,由于生活和生产资料都是来源于天然的动植物,因此必须经常转换住地,加上生产力 水平极端低下,因而当时人类只能是到处游动,穴居露宿,大多住在天然的山洞里或栖息在 森林里原始农业的产生,使人类的生产资料来源比较稳定,就需要而且可能在- 些适宜的 地区定居下来, 展,就对原始手工业(石器、木器加工、制陶业及后来的冶铜、冶铁业等)的发展提出了客观 的需要并大大促进其向前发展。

中国的原始农业,大约在距今一万年左右,首先在华南地区产生了后来由于经济文化中心 北移,使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成为原始农业的发展中心大约距今三千年前,随着冶炼业的 出现及铁制工具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中国原始农业就逐渐转人了古代传统农业阶段二、传统农业 传统农业是使用金属和木制农具,依靠人、畜力,并凭借直接经验积累的传统技术从事农业 生产,是在原始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是:金属农具和木制农具代替了原始的石器农具,铁犁、铁锄、铁耙耧 车、风车、水车、石磨等得到广泛使用;畜力成为生产的主要动力一整套传统农此技术逐步形成,如选择农作物和畜禽的良种、积制和施用农家肥料、兴修 水利、实行灌溉、中耕锄草.防治病虫害、从搜荒制过渡到轮作制,实行间作、套种等等 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农业机器、农业化学制品的制造和使用,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 广泛应用,传统农业逐步转变为现代农业传统农业在欧洲是从古希腊、古罗马的奴隶制社会(约公元前6- -51 世纪)开始的,直至20 世纪初叶逐步转变为现代农业中国传统农业延续的时间十分长久,大约在秦汉之际(公元 前 2 世纪) 已逐渐形成一套以精 耕细作为特点的传统农业技术,世代相传沿袭达二千多年。

其间,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尽管有很大的发展、变化,但就其主要待征而言,没有根本性质的 变化中国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反映在《犯胜之书》、《齐民要术》、《农桑辑要).《农政全 书》等等著名农书中 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使之与现代农业技术合理地结合,对加速发展中国农 业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三、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指用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手段装备的,采用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科研成果的、运 用管理科学和电脑等管理设备的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最新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开始于20世纪初叶.大发展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 20世纪60- -70 年 代,世界上的发达国家都在工业现代化的基础上,先后实现了农业的现代化 农业的现代化过程,也就是农业物质生产手段的现代化过程,农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过程农 业生产管理现代化及农业生产者劳动技能的现代化过程现代农业以现代农业机器.设备代 替过去的人、畜动力和手工、畜力农具,实现农业的机械化、电气化、甚至自动化;在现代 农业中作为农业的主要劳动对象和生产手段的土地,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下,加以 保护和改良,使其肥力得以不断提高;用现代科学方法培育和改良农作物及畜禽品种以提高 其生产效能,成为现代农业物质生产资料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生态科学的指导下,建立 良好的农业生态平衡,也是现代农业必不可少的基本内容之一。

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包括在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物理学、化学等现代科学的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农业生产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取代由长期经验积累的传统农业技 术农业生产管理现代化,广义面言,包括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农业的适度规模 经营和农、工,商一体化,还包括经济数学、系统工程,机等现代管理手段的广泛应用 和 电子计算农业生产着劳动技能的观代化,是指从事农业生产的经营者和劳动者民有较丰富的文 化科技知识,掌握现代化的物质生产手段和生产管理方法,者密切结合起来运用到农业生产 实践中去 并把三现代农业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大工业的发展,那代农业的 水平在不断提高.20世纪70 年代以来,大马力高精度机器、航空作业、卫星遥感、原子能、 激光、电子计算技术、人工气候装置、生物工程、全价配合侧料、复合肥料等在农业生产和 管理中的广泛运用,标志着现代农业正在不断走向新的更高的阶段,而且,这-趋势是永无止 境的中国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初期,面临着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伟大而艰巨 的任务这些还将在以后的有关章节中讨论第三节农业生产的特点一、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农业生产的最基本特点是自然再生产过程与经济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

所谓再生产, 即生产过程的不断反复和经常更新马克思说过:“不管生产过程的社会形式怎样,它必须是 连续不断的,或者说,必须周而复始地经过同样一些阶段一个社会不能停止消费,同样, 它也不能停止生产因此,每一个社会生产过程,从经常的联系和它不断更新来看,同时也就是再生产过程 D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必须有再生产的过程,社会才能延续下去对于生物来说也是 如此因为所谓生物,就是有生命的物体,不论它是动物、植物还是微生物,它们都具有生 命要维持生命,最基本的是这个生物体能吸取外界物质,进行新陈代谢、自我复制和生长 发育,并具有繁殖后代的能力这种滋生繁衍的过程,是自然界生命活动的现象,也是生命 再生产的过程,所以叫做自然再生产过程而人类农业生产,就是利用生物这种生命的再生 产的自然过程,施加人工影响,从中取得人类所需要的产品人类从事的生产和再生产,不 管是农业生产还是工业生产都是人类自己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经济洁动,是经济 再生产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工业是采掘自然物质资源和对工业品原料及农产品原料进行加工的经济再生产过程,而农业则是人类的 经济再生产与生物的自然再生产,即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交织在一起的过程,人类不过是利 用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从生物的再生产的各个阶段,取用自己所需要的产品。

人类可以生 出各种办法促进生物的生长繁育的过程,但却不能根本改变生物生长发育的自然规律从生物的生长发育即其生理活动的机制看,可以把生物的生理活动即获得营养的方式 分为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两大类所谓自养生物,就是指以无机物(水、二氧化碳、无机氮 化物及其他无机盐类)合成有机物的生物,包括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和光合细菌,以及进行 化能合成作用的微生物(如硫细菌、铁细菌等)所谓异养生物,指这些生物必须以自养生物作 为有机营养物质而生活的生物,包括异养植物即寄生植物和腐生植物如菟丝子、真菌等,异 养微生物也分腐生与寄生两种(前者如枯草杆菌、链霉菌.啤酒酵母,后者如小麦黑穗病等)自养生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使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这是第一性 生产这些光合产物,一小部分为人类直接利用,一大部分经由动物饲养再次转化,进行第 二性生产,转变为更加高级的肉、蛋、奶等畜产品,再为人类所利用人类是动物的一种,是 异养生物,必须依赖其他生物或它们的产物而生活不论在第一性还是第二性生产中,在它 们的自然再生产的过程中,人类施加自己的劳动,即以自然再生产为基础和出发点,再加上 人类自己的经济再生产的活动,这就是所谓农业,这就是农业最大的、最基本的特点。

二、农业生产的其他特点在农业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又发展出农业的其他特点这些特点约可分为:(一)生产资 料方面的特点,(二)生产过程方面的特点,(三)产品方面的特点一)农业生产资料方面的特点在农业自身的生产资料性能方面和对自然力的利用方面,表现为:1. 在农业中,作为生产资料的动植物有机体,其本身是有生命的,具有自己的生长、 发育繁殖方面的自然规律性其性能如何,对农业生产的品种、数量、质量等具有首要的影 响其中所谓品种,是指适应当地条件,并在动植物形态上、生物学特性上,以及产品质量 上都比较-致的动植物群体所组成的品种又分农家品种、育成品种两类生产资料,占有特殊重要地位士地是农业生产中基本的 起巨大作用的、不可缺少的 ,不可取代的基本动植物都要以广阔的土地作为立足点,作为水分和养分的供给者和贮存器而土地又是面积有限的,难以扩大、难以再生的因而,土地的 数量、质量及其利用状况,将对农产品的品种、数量和质量等具有决定性的影响3.以太阳能为代表的自然力,是农业生产中无法置换的自然资源自然力的性质及其利 用状况,决定着生产的优劣成败二)生产过程的特点在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业各部门相互关系上:,动植物生产一般具有一个相对固定的、相当长的生产周期,而且由于生产时间和劳 动时间的不完全一致,因而使农业生产活动具有较强的季节性。

2. 在农业生产各部门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可以相互提供必要的生产资料如饲料和 厩肥在土地,劳动力、生产工具的利用上,有互补互济的作用3.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各种动植物群落与微生物、客观环境之间,形成多因素相互联 系、相互制约的生态系统农业生产是以人类为中心,在一定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下,以 作物、家畜为基础,包括邻近的林木、草地,也包括病虫、杂草、微生物等共同构成特有的 能量转移.物质循环系统,称之为农业生态系统人类经常强烈地干预着农业生态系统,要求 得到高产,但要注意保持生态平衡三)农产品方面的特点1. 由于不同品种而构成的动植物有机体的生物学特性.致使即令是同一种作物、牲畜 提供的产品,在种类上也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但在数量、质量上就有一些差异性 某一季节2 农产品的季节性和长周期决定了大部分农产品的产出被限制在全年中3 农产 品本身往往既是最终产品,可以为人直接享用,又是本部门或其他部门的生产资料,经过进- 步的培育加工,才能提供人们享用,4. 各种农产品的使用价值.往具有多样性和较大的相互取代性 农产品大多容易腐 烂运输贮藏不便,致命弱点 这也是农产品的一- 个难以解决的农业、生产上述种种特征告诉我们,进行农 业生产,只有从这些特征出发,适业生产力,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其要才,在此期 上改造农业生产环境,改进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力,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 效果。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