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三特生”教育与管理的几项对策作者:韦丹宁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1年第18期韦丹宁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 大庆 163318)摘要:“三特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了解 “三特生”得基 本内涵,如何正确评价和分析高校学生中的“三特生”的群体行为现象,有针对性地做好“三 特生”工作 ,是我们深化高等教育管理工作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关键词:“三特生” 心理健康 群体特征 教育方法中图分类号:G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c)-0000-00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国内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要迎接未来的挑战,成 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才,不仅要有丰富的科学技术知识,还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其中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它素质的发展有 着很大的促进和制约作用,关系到一个人能否成长、成才的问题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 育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不够高,仍有不少大学生不适 应社会竞争、时代变迁和快的生活节奏,有的甚至表现出严重的心理障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 学习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在高校中存在着这样的特殊学生群体—“特困生”、“心理问题生”、 “学习后进生”,我们称之为“三特生”, 这些特殊学生群体的出现给我们的教育带来新的课 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了人们近年来关注的焦点1“三特生”基本内涵的界定与评价[1]1.1个体行为的隐蔽性“三特生”这一群体从个体行为上看,其行为具有很大的隐蔽和迷惑性经济贫困生” 中常常有一些“南郭先生”鱼目混珠,让人难辩真伪某大学在实地家访贫困生时发现,大部 分贫困生反映的家庭困难情况基本属实,但却发现有20%左右的“贫困生”讲述的情况与实际 不符心理问题生”常常就是你身边的学生干部、学习尖子生或在某一方面出类拔萃的特长 生学习后进生”表现为只有成绩出来了才知道他们学习上有问题,这种表面行为常常给我 们的工作带来很大困难1.2群体特征的一致性[2]虽然“三特生”的个体行为具有很大的隐蔽性,但就整个群体而言却具有突出的表现特征 在调查走访中我们发现贫困生群体具有如下三方面的主要特征:一是人数多从目前高校学生 的实际情况看,约占全体在校生的15-20%,比例较大;二是没有固定的直接经济来源有的贫 困生家里无主要劳动力(失去单亲、双亲或父母中有残疾等等)、父母下岗、遭受自然灾害等 原因使贫困生失去了必要的经济来源;三是公布地域相对集中。
就我校情况看,约有70%的贫 困生来自乡镇以下的农村、贫困地区和落后的革命老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心理问题生”主 要表现在:一是沉默寡言,性格内向;二是不善于交际;三是思想偏激、固执;四是独生子女 较多,心理脆弱学习后进生”主要表现在:一是外语、高等数学等基础课程学习成绩差, 高中时偏科;二是人生目标不明确,对学习不感兴趣或对某一方面特别感兴趣,比如上网、玩 游戏等;三是常伴随逃学、矿课、玩游戏等劣迹行为1.3行为后果的预知性从“三特生”群体的行为后果可以看出,这一群体行为后果具有一定的可知性和预测性, “三特生”群体往往出现一定程度的“特殊行为”和“暗示语言”,细心地观察,可以辨其行 为走向,判断结果而去预防2“三特生”教育的方法与途径“三特生”教育和管理是学生工作的一个新课题在几年的学生工作实践中,我们针对不 同学生群体的特点,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收到了初步的成效[3]1、特征归类法归纳法是数学中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对“三特生”进行管理教育中 必须注重运用的有效方法之一在“三特生”群体中,每类学生的情况都具备其鲜明特征,我 们在教育学生的实践中就是要结合工作中了解和把握的基本特征来区分教育对象的类别,做到 “有的放矢”,突出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2、个案咨询法这是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也是“三特生” 群体教育过程中较为常见和有效的方法通过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可 以从根本上消除“三特生”的心理隐患,取得积极的治疗效果3、集体教育法集体教育法要通过区别不同层次“三特生”群体、不同的对象采取有针对 性的教育方法,才能收到实效针对“三特生”群体的特点,一般可分为女大学生、贫困生、 心理问题生和学习差等生四个类别和层次三特生”是一个班级中的几个特殊人物,要广泛 发动班级学生干部,在班级建立“N+1”帮扶和教育小组4、信息监控法建立“学生干部、党员员、班导师”三级信息反馈网,使“三特生” 工作的重心,由原来只是老师专门负责过渡到由“学生本人学会自救、学生干部参与管理和教 师专职指导”的机制上来,为学生的“三自”作用的发挥,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3 “三特生”教育管理的几项对策[4]1、 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进行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我们体会到加强“三特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更有其重要意义针对“三特生”的群体情况我们组织开展了“健康人生拍卖会”、“健康人生大讨论”等活动,通 过让每位同学提供一件有关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和世界观的“精神商品”参与拍卖,以此 引起全校同学关于健康人生的讨论。
通过这种融“知识、娱乐、趣味、教育”于一体的良好教 育形式,使“三观”教育从枯燥的理论,变成了“进入学区、进入宿舍、进入大学生头脑”的 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学生可以在自娱自乐中树立和培养科学的人生观2、 坚持深入开展“一人一事”的工作,杜绝简单淘汰在“三特生”工作的实践中,学生 工作者最容易出现工作不够深入,学生出现情况采取简单淘汰的作法,这样做不利于对整个“三特生”群体的教育我们可以根据学生不同年级、专业的特点,要“因人施教”,坚持开 展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好“一人一事”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杜绝简单淘汰,切实做 好“三特生”的工作,帮助其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人生目标3、 坚持开展大学生中“同辈心理咨询”,增强解决问题的实效性同辈心理咨询是指年龄 相当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种类似于心理咨询的帮助同辈心理咨询虽然不能和专业意义上的心理咨询相比,但它却是大学生摆脱心理困 境、寻求外部帮助的一种重要方式,对提高“三特生”的心理抵御能力和缓解心理困扰具有重 要的作用参考文献[1] 肖沛雄,陈国海,许国彬.大学生心理与训练.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09:350-351.[2] 吴艳东,王体正.和谐校园构建下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究[J].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5).[3] 田爱民,赵永吉,王仲德.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教育对策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 2007,(02).[4] 袁素芹.大学生中后进生思想教育工作探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