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东北大学22春“法学”《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题库易错、难点精编【C】(参考答案)试卷号:6

住在****帅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1.88KB
约16页
文档ID:150397293
东北大学22春“法学”《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题库易错、难点精编【C】(参考答案)试卷号:6_第1页
1/16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住在富人区的她东北大学22春“法学”《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题库易错、难点精编【C】(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中国古代社会的死刑复奏制度是指奏请皇帝批准执行死刑判决的制度关于这一制度,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北魏太武帝时正式确立了死刑复奏制度B.唐朝的死刑案件在地方实行“三复奏”,在京师实行“五复奏”C.明清时期的朝审制度取代了死刑复奏制度D.死刑复奏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既加强了皇帝对司法、审判的控制,又体现了皇帝对民众的体恤参考答案:ABD2.《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A.文刑B.像刑C.九刑D.吕刑参考答案:C3.《晋律》颁行后,张斐、杜预两大律学家为之作注,经朝廷批准颁行天下,称为()A.《法律答问》B.《大杜律》C.《小杜律》D.《张杜律》参考答案:D4.宋朝刑罚制度的主要变化有()A.重法地法B.折杖法C.刺配刑D.凌迟入律参考答案:BCD5.《唐律·名例律》规定:“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

关于唐代类推原则,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类推是适用法律的一般形式,有明文规定也可“比附援引”B.被类推定罪的行为,处罚应重于同类案件C.被类推定罪的行为,处罚应轻于同类案件D.唐代类推原则反映了当时立法技术的发达参考答案:D6.关于商鞅变法,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商鞅改法为律,所制定之秦律是以魏国《法经》为蓝本的B.商鞅在秦国推行什伍连坐,强化了社会治安保障C.商鞅的“法治”主要体现为刑治,即轻罪轻刑、重罪重刑D.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的富强,为后来秦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参考答案:ABD7.汉《九章律》是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增加了《户律》、《兴律》和()A.《具律》B.《盗律》C.《杂律》D.《厩律》参考答案:D8.唐律规定赋税征收和徭役摊派内容的是()A.户婚律B.徭律C.田律D.职制律参考答案:A9.唐律贯彻了“十恶重惩”原则,具体表现为()A.预谋即构成犯罪B.谋反、谋大逆、谋叛不分情节C.株连亲属和知情不报者D.不可宽免,死刑必须立即执行参考答案:ABCD10.宋代笔记《挥尘录》载一案例:张逸,字天隐,郑州人初尝以枢密直学士知益州蜀人谙其民风华阳县乡长杀人,诬道旁者,县吏受财,狱具,乃令杀人者守囚。

逸曰:“囚色冤,守者气不直,岂守者杀人乎?”囚始敢言,而守者果服,立诛之蜀人以为神本案中张逸运用了下列哪一种断案方法?()A.《春秋》决狱B.“五听”C.钩距法D.众证定罪参考答案:B11.按照唐律之规定,司法官员非出于故意用刑不当而将有罪判为无罪,或将重罪判为轻罪,被称为()A.故出B.故入C.失出D.失入参考答案:C12.朱元璋在制定《大明律》时新增加的政治性罪名是()A.谋反罪B.奸党罪C.谋叛罪D.谋大逆罪参考答案:B13.按照《尚书·吕刑》的记载,周代赎刑主要适用于哪一种情况?()A.幼弱B.老耄C.过失D.疑罪参考答案:D14.根据清朝的会审制度,案件经过秋审或朝审程序之后,分四种情况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A.情实指案情属实、罪名恰当者,奏请执行绞监候或斩监候B.缓决,案情虽属实,但危害性不大者,可再押监候C.可矜指案情属实,但有可矜或可疑之处,免于死刑,一般减为徒、流刑罚D.留养承嗣指案情属实、罪名恰当,但被害人有亲老丁单情形,奏请皇帝裁决参考答案:ACD15.清朝针对少数民族制定的法律有()A.《理藩院则例》B.《回疆则例》C.《苗疆事宜》D.“番例条款”参考答案:ABCD16.中国最早的五刑指的是()。

A.大辟、膑、宫、黥、墨B.墨、黥、刖、宫、大辟C.墨、劓、剕、宫、大辟D.墨、黥、宫、大辟、劓参考答案:C17.《唐律疏议·贼盗》载“祖父母为人杀私和”疏:“若杀祖父母、父母应偿死者,虽会赦,仍移乡避仇以其与子孙为仇,故令移配下列哪些理解是正确的?()A.杀害同乡人的祖父母、父母依律应处死刑者,若遇赦虽能免罪,但须移居外乡B.该条文规定的移乡避仇制体现了情法并列、相互避让的精神C.该条文将法律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统一考虑,表现出唐律较为高超的立法技术D.该条文侧面反映了唐律“礼律合一”的特点,为法律确立了解决亲情与法律相冲突的特殊模式参考答案:ABCD18.秦律明确规定了司法官渎职犯罪的内容关于秦朝司法官渎职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A.故意使罪犯未受到惩罚,属于“纵囚”B.对已经发生的犯罪,由于过失未能揭发、检举,属于“见知不举”C.对犯罪行为由于过失而轻判者,属于“失刑”D.对犯罪行为故意重判者,属于“不直”参考答案:B1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是()A.《法经》B.邓析的“竹刑”C.“仆区之法”D.“被庐之法”参考答案:A20.“七出”是中国古代解除婚姻的条件。

下列选项中,属于“七出”的有()A.口舌B.懒惰C.妒忌D.肮脏参考答案:AC21.在唐代,一个依律本应判处死刑的犯人被减等处理后,最可能被判处的刑罚是()A.斩右趾B.宫刑C.刺配D.加役流参考答案:D22.唐律中“不孝罪”,具体包括了哪些情形?()A.告言、诅詈祖父母、父母B.祖父母父母在,别籍异财,供养有阙C.居父母丧,身自嫁娶,若作乐,释服从吉D.闻祖父母父母丧匿不举哀,诈称祖父母父母死参考答案:ABCD23.宋朝的海外贸易法规是()A.《升元格》B.《市舶条法》C.《市易法》D.《均输法》参考答案:B24.中国传统戏剧多有剧目涉及中国古代法律观念和法律制度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成立的?()A.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祝父强许祝英台婚配马文才的情节,反映了东晋仍然沿袭西周确立的“父母之命”婚姻缔结原则B.粤剧《斩娥》中,窦娥被无赖诬陷又被官府错判斩刑的案件,反映了元代对诬告等行为严加处罚的具体法律规范C.昆曲《十五贯》中,况钟对娄阿鼠偷盗十五贯杀死店主尤葫芦案调查取证的故事,反映了清初明律令、重调查、唯证据的审案观念D.京剧《徐九经升官记》中,徐九经“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唱词,反映了清末为官清明、为民父母的法律思想和观念参考答案:ABCD25.《法经》在中国法律制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下列有关《法经》的表述哪一项是不准确的?()A.《法经》为李悝所制定B.《盗法》、《贼法》两篇列为《法经》之首,体现了“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的思想C.《法经》的篇目为秦汉律及以后封建法律所继承并不断发展D.《法经》系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参考答案:D26.春秋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有()A.孔子B.商鞅C.荀子D.韩非子参考答案:BD27.以下哪些制度可以看作是法律儒家化的产物?()A.八议B.准五服以制罪C.留养承祀D.亲亲得相首匿参考答案:ABCD28.秦代刑罚体系中既有肉刑,又有劳役刑,而且经常把肉刑与劳役刑结合在一起使用,以下属于这种情况的是()A.黥城旦B.完城旦C.耐为隶臣D.具五刑参考答案:AC29.隋朝的律典有《开皇律》和()A.《大律》B.《泰始律》C.《武德律》D.《大业律》参考答案:D30.清末“预备立宪”过程中,清政府曾经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各国宪政在考察各国宪政之后,向清政府提出实行立宪的三大“好处”是()A.皇位永固B.外患渐轻C.内乱可弭D.打败日本参考答案:ABC31.“名例律”作为中国古代律典的“总则”篇,经历了发展、变化的过程下列哪一表述是不正确的?()A.《法经》六篇中有“具法”篇,置于末尾,为关于定罪量刑中从轻从重法律原则的规定B.《晋律》共20篇,在刑名律后增加了法例律,丰富了刑法总则的内容C.《北齐律》共12篇,将刑名与法例律合并为名例律一篇,充实了刑法总则,并对其进行逐条逐句的疏议D.《大清律例》的结构、体例、篇目与《大明律》基本相同,名例律置首,后为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参考答案:C32.以下哪些选项中的称呼指代监狱?()A.圜土B.囹圄C.牢犴D.锒铛参考答案:ABC33.乾隆五十一年,四川发生一起杀人案:唐达根与宋万田本不相识,因赴集市买苞谷遂结伴同行。

途中山洞避雨,宋万田提议二人赌钱后宋万田得赢,唐达根将钱如数送上归途,宋万田再次提议赌钱,唐达根得赢宋万田声称唐达根耍骗不肯给钱,唐达根与之争吵进而双方互殴,争斗中唐达根将宋万田打死依据《大清律例》及《大清律辑注》,你认为唐达根有可能被官府认定犯下列哪些罪行?()A.唐达根系没有预谋、临时起意将宋万田打死,应定故杀B.唐达根系恼羞成怒,欲夺赌钱故意将宋万田打死,应定谋杀C.唐达根系无心之下,斗殴中不期将宋万田打死,应定斗殴杀D.唐达根系无怨恨杀人动机,以力共戏将宋万田打死,应定戏杀参考答案:AC34.为防止臣下结党,最早设置“奸党”罪名的法典是()A.《宋刑统》B.《北齐律》C.《大明律》D.《唐律疏议》参考答案:C35.秦朝的商业管理法规有()A.效律B.工律C.仓律D.关市律参考答案:BCD36.宋代,对犯人施加墨刑再押送指定场所服役的刑罚是()A.折杖法B.刺配C.凌迟D.充军参考答案:B37.汉朝削弱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的法令有()A.推恩令B.左官律C.阿党附益之法D.酎金律参考答案:ABCD38.清末变法修律过程中制定的诉讼法律主要有()A.《暂行诉讼律》B.《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C.《刑事诉讼律草案》D.《民事诉讼律草案》参考答案:BCD39.商朝已较通行的古老的“五刑”是()。

A.孥戮、劓殄、炮烙、剖心、人殉B.断手、刖、劓、宫、大辟C.墨、劓、刖、宫、大辟D.醢、脯、劓、墨、大辟参考答案:C40.为晋律作注释的是()A.羊祜B.张斐C.杜预D.裴楷参考答案:BC41.在秦代,知情人必须告发、官府必须受理的案件,称为()A.公室告B.非公室告C.州告D.诣阙告诉参考答案:A42.以下宪法性文件中,在政权体制上采总统制的是()A.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1913年《天坛宪草》C.1914年《中华民国约法》D.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参考答案:C43.关于中国古代婚姻家庭与继承法律制度,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西周时期“七出”、“三不去”的婚姻解除制度为宗法制度下夫权专制的典型反映,然而“三不去”制度更着眼于保护妻子权益B.西周的身份继承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而财产继承则实行诸子平分制C.汉朝民间习惯上认同诸子均分D.宋代法律规定遗产除由兄弟均分外,允许在室女享有部分的财产继承权参考答案:ACD44.从法律形式上看,汉代法律表现为哪几类?()A.诰、誓、训、命B.律、令、科、比C.律、例、诰、敕D.律、令、格、式参考答案:B45.“十恶”的前身是“重罪十条”,“重罪十条”最早出现在哪部律典中?()A.曹魏《新律》B.晋《泰始律》C.《北魏律》D.《北齐律》参考答案:D46.关于明清时期的司法制度,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明清时期各中央司法机构的职能与隋唐时期相反,刑部负责审判,大理寺负责复核B.明清的廷杖之制是根据皇帝意志而形成的法外用刑惯例C.明清会审制度是慎刑思想的反映,但是导致多方干预司法,使实际执法与法律制度日益脱节D.“申明亭”为明代法定的基层调解机构,对维护社会秩序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参考答案:ABCD47.关于宋代的“折杖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折杖法”为宋太祖所创,其初衷是为了改变五代以来刑罚严苛的弊端B.依“折杖法”,五刑笞、杖、徒、流、死均可以折换成一定数量的杖罚C.“折杖法”使“流罪得免远徙,徒罪得免役年,笞杖得减决数D.“折杖法”对反逆、强盗等重罪不适用参考答案:ACD48.夏代罪名中“五刑之属三千,罪莫大于()A.昏B.墨C.不孝D.乱政参考答案:C49.清末修律的实际主持人是()A.张之洞B.袁世凯C.沈家本D.伍廷芳参考答案:CD50.关于《永徽律疏》,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A.《永徽律疏》又称《唐律疏议》,是唐太宗在位时制定的B.《永徽律疏》首次确立了“十恶”即“重罪十条”制度C.《永徽律疏》对主要的法律原则和制度做了精确的解释,而且尽可能以儒家经典为根据D.《永徽律疏》是对《贞观律》的解释,在中国立法史上的地位不如《贞观律》参考答案:ABD。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