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修

san****019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59.11KB
约35页
文档ID:15941998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修_第1页
1/35

第十二章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整浇楼盖的受力体系 第三节 单向板肋形楼盖设计计算 第四节 双向板肋形楼盖设计方法 第五节 楼梯的计算与构造,第一节 概述,一、单向板与双向板(四边支承的板) 单向板:荷载主要沿短向传递,受单向弯曲的板 双向板:荷载沿两个方向传递,且双向弯曲的板 二、分类 按施工方法:现浇和预制 按结构类型分为:单向板楼盖、双向板楼盖、井式 楼盖、密肋楼盖、无梁楼盖(板 柱结构) 三、荷载 垂直荷载:恒载、活恒载单向板楼盖,双向板楼盖,无梁楼盖,第二节 整浇楼盖的受力体系,一、单向板肋形楼盖 (一)结构平面布置 1. 主梁:一般横向布置,跨度58米; 次梁:跨度46米;板:1.72.7米 2. 梁尽可能贯通且梁、板尽可能布置成等跨度 (二)荷载的传递和计算 1. 荷载传递:板次梁主梁 2. 荷载计算 板:取1米为计算单元 次梁:承受板传来的荷载和自重 主梁:承受次梁传来的荷载和自重 (三)计算简图:荷载、跨度与支承条件等(图12-3)二、双向板肋形楼盖 结构平面布置 1. 一般结构:同单向板,但L1 / L22 (见图124) 2. 井式楼盖:(见图125) 三、无梁楼盖 结构平面布置(见图126) 1. 柱帽:抗冲切 。

2. 尺寸要求:柱网方形、跨数3 、柱距6 、板厚为160200mm等 第三节 单向板肋形楼盖设计计算,跨数5的等跨结构计算简图的简化 单向板肋形楼盖内力计算方法:弹性理论的计算方法、塑性理论的计算方法一、按弹性理论的计算方法 (一)荷载的最不利组合(最不利内力组合) 1、活荷载的最不利布置 (1)控制截面:跨中截面、支座截面 (2)布置原则:使控制截面产生最大内力 跨中产生最大正弯距、最小正弯距 支座产生最大负弯距、最大剪力 (3)布置数量 2、内力包罗图 What? (弯距包罗图、剪力包罗图) 如何画内力包罗图?,(二)折算荷载 1、目的 2、如何考虑? (三)支座截面的内力修正:图1211 (四)单向板肋形楼盖设计步骤:例122二、按塑性理论的计算方法,(一)塑性铰和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概念 1. 塑性铰 塑性铰与理想铰的区别: 理想铰:可以自由转动;不能承受弯距;是一个点 塑性铰:只能在一个方向作有限的转动;承受极限弯距Mu; 是一个区域 2. 塑性内力重分布 (二)塑性理论的计算方法 降低支座的弯矩值(弯矩调幅),,(三)等跨连续梁板按塑性理论的设计(例图),1. 弯矩设计值: 2.剪力设计值:,三、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截面设计与构造,1.单向板的截面设计与构造 (1)设计要点: 按板宽1的矩形截面计算;板厚要求见第四章;板计算跨度见图1215;支承条件的确定;荷载一般按全跨均布荷载考虑。

一般采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计算内力 区分端区格单向板和中间区格单向板,板的设计中未考虑“薄模”效应,所以中间区格的板内力予以调整(见附图) 板一般不进行抗剪计算,因混凝土的抗剪能力足够且板上仅考虑均布荷载作用2)配筋构造 (a)受力筋: 与板的短边平行,直径在6到12毫米之间,直径不宜多于两种; 间距在20070mm之间 伸入支座的钢筋要求(面积、间距、锚固等) 配筋方式有弯起式和分离式两种 (b)板中构造钢筋: 分布筋,平行于长跨,布置于板底部,正筋之上,如图1 与主梁垂直的附加负筋:如图2 与墙体垂直的附加负筋:见图12-17 板角附加短钢筋:见图12-17图2,A-A,2.次梁 (1)设计要点 次梁计算跨度见图1219;支承条件的确定;荷载一般按全 跨均布荷载考虑 可采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计算 配筋时,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正弯距),支座按矩形截面 计算(负弯距) 当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时,为防止过早出现斜截面破坏, 可将计算得到的箍筋用量提高20 (2)配筋构造 当等跨、等截面和活载与恒载之比小于等于3时,纵筋的弯 起和截断可按图1220布置,否则按包罗图布置3.主梁 (1)设计要点 主梁计算跨度;支承条件的确定;荷载按次梁传来的集中荷载考虑。

内力一般按弹性理论计算 承载力一般通过材料图确定如图 59 配筋计算时,支座按矩形,跨中按T形计算支座截面处的有效高度按图1221考虑 (2)构造特点 主梁与次梁相交处上部钢筋布置如图3; 对于主梁与次梁相交处的主梁上,由于间接加载,为防止主梁腹部产生局部破坏,应设置附加横向钢筋,如图4; 附加横向钢筋具体计算方法和布置范围P.195,一般情况下优先考虑箍筋加密以方便施工图4,图5,图6,图7,图8,图 9,第四节 双向板肋形楼盖设计方法,一、单区格板的设计计算: 1、材料泊松比 0时: 2、材料泊松比 0时: (混凝土 0.2),二、多区格板的设计计算 1、基本假定:梁为板的不动铰支座;板为等跨 2、求区格支座的最大负弯距 内区格:按荷载作用为g+q的四边固定板求支座弯距即为支座 的最大负弯距 外区格:按荷载作用为g+q的实际支承情况求支座弯距即为支 座的最大负弯距三、双向板的配筋构造 (一)配筋计算 (二)构造要求,3、求区格跨中最大弯距 内区格跨中最大弯距 (1)荷载布置:g 满布,q作棋盘形布 置,且将g和 q分解为:,(2)求g 作用时的跨中弯距:按四边固定板求。

(3)求q 作用时的跨中弯距:按四边简支板求 (4)叠加g和 q 作用下的同一区格跨中弯距即为最终跨中最大弯距 外区格跨中最大弯距:按实际支承情况求第五节 楼梯的计算与构造,一、现浇梁式楼梯 二、现浇板式楼梯,一、现浇梁式楼梯,(一)组成与传递路径 (二)计算与构造 1、踏步板:两端简支的单向板 2、斜梁:水平的简支梁 3、平台板和平台梁:,二、现浇板式楼梯 (一)组成与传递路径 (二)梯段板计算 (三)平台梁的计算 (四)配筋构造,。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