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 29 No. 3Mar. 2006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OU RNAL OF H EFEI UN IV ERSIT Y OF TECHNOLO GY淀粉基高吸水树脂的制备新方法姜绍通,伍亚华,赵妍嫣(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安徽合肥 230009) 2V摘 要:以简化生产工艺为目的,研究了甘薯淀粉经常温糊化后,通过水溶液共聚法与丙烯酸接枝共聚制备淀 粉基高吸水树脂的新方法;该法制备的高吸水树脂吸去离子水达1 000 g/ g,吸生理盐水达84 g/ g,在70 °<或/ f 4 I (J1'*J110 °CF 12 h 保水率分别为 60 % 或 18 % A J关键词:甘薯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保水率中图分类号 :TS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325060 ( 2006 ) 0320260204New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super absorbent polymer with s weet potato starchJ IAN G Shao2to ng , WU Ya2hua , Z HAO Yan2yan(School of Bio technolo gy and Food Engineering , Hefei Universit y of Technolo gy , Hefei 230009 , China)Abstract : In o r de r to si mp lif y t he wo r ki ng p roce ss , a new met ho d t hat acr ylic aci d wa s pol ym erized in aqueo u s sol utio n o nto sweet po t ato st a rch w hich wa s gelati nizat e d by so di um hydro xi de was studied. The re sult s sho w t hat t he cap acit y of a b so rp tio n of deio nized wat er a nd 0.9 % Na Cl sol utio n by the su2 p e r a b so r be ntpol ymer ma de by t hi s met ho d wa s 1 000 g/ g a nd 84 g/ g ,re sp ectivel y ,a nd t hat t he water retentiveness was 60 % in 12 hours at 70 °C,but 18 % at 110 °CKey words : sweet po tato st arch ; acr ylic acid ; graf ted copol ymer ; wat er ret entive ness收稿日期 :2005206216 ;修改日期 :2005209225基金项目十五”安徽省科技攻关重点资助项目(01703003)作者简介:姜绍通(1954 -),男,江苏盐城人,合肥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代时丑0诉 China Academic Jounw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 All ri^ls reservedr hUptV高吸 水树脂(Sup e r Ab sor be nt Pol ymer , SA P)又称水凝胶、超吸水剂[1 ],是一种新型的功 能高分子材料2 ]。
自20世纪60年代初问世 以来,以其良好的吸液、保水性能,在工业、农业、日 常生活以及医疗卫生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3~6]淀粉基高吸水树脂是高吸水树脂的重要种类 之一[7 ],—般采用玉米淀粉[8 ]经高温糊化,通过反 相悬浮[9~11 ]或60 0?射线引发[12,13 ]等方法制备, 尽管可以获得较高的吸水率,但工艺复杂、能耗 大、后处理繁琐及生产成本高[14、极大地限制了 高吸水树脂的进一步推广使用本文采用甘薯淀粉为原料,研究了淀粉常温糊化后,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甘油为交联剂,通 过水溶液聚合法与丙烯酸接枝共聚制备淀粉基高 吸水树脂的新方法1材料与方法1. 1材料与仪器甘薯淀粉(工业品)、丙烯酸(AA,化学纯)、 氢氧化钠(NaO H,化学纯)、过硫酸钾(K2S2O8 , 化学纯)、甘油(化学纯)、N , N 2亚甲基双丙烯酰 胺(Bis,化学纯)磁力搅拌器、烘箱1. 2实验方法1. 2. 1甘薯淀粉基高吸水树脂的制备取4.0g甘薯淀粉和适量去离子水,常温下 放入250 mL烧杯中进行磁力搅拌,加氢氧化钠 糊化30 min,然后依次加入部分中和的丙烯酸钠 单体、过硫酸钾以及甘油溶液等,搅拌均匀,送入 烘箱,70 °C干燥,粉碎后即得高吸水树脂。
1. 2. 2高吸水树脂性能测定(1) 吸液率测定[in称取m g树脂,置于 250 mL烧杯中,加入足量去离子水(或0.9 % Na Cl溶液),静置24 h后,用100目筛网过滤 (事先称好筛网湿重m1),称重,记为m2 ,按下式 计算吸液率q 1 2C _ m2 - 1^ - m 0m0(2) 保水率的测定称取一定量饱和吸水的高吸水树脂w0放入烘箱内,在一定温度下放置, 以不同时刻凝胶质量w与凝胶最初质量w 0之比/ 作为保水率火指标 " °R = X100 %w02结果与讨论2. 1氢氧化钠用量对SA P吸液率的影响强碱会破坏淀粉颗粒内部分子链间的氢键, 使淀粉团粒结构解离,在甘薯淀粉乳中加入适量 氢氧化钠可使淀粉在常温下快速糊化,糊化后淀 粉分子链变得较为舒展,使接枝共聚反应能够顺 利进行同时,使用氢氧化钠糊化淀粉,仅需在常 温下操作,可极大地降低能耗,节约成本图1所示为甘薯淀粉糊化时氢氧化钠用量对 SA P吸液率影响由图1可知,糊化时,氢氧化钠用量以1 . 5g 为宜,过多或过少都会使所制备的甘薯淀粉基高 吸水树脂吸液率降低这是因为用量过多时,甘 薯淀粉糊化液黏度大大降低,不利于接枝共聚反 应的进行;用量过少,甘薯淀粉糊化不完全,则甘 薯淀粉分子链不能充分舒展,同样不利于反应的进行。
2. 2糊化时间对SA P吸液率的影响由图2所示看出,甘薯淀粉糊化时间长短对 SA P吸液率影响较大这是因为甘薯淀粉糊化 时间过短,糊化就很难完全,不利于聚合反应进 行;糊化时间过长,由于搅拌器的搅拌,使体系处 于长时间剪切力环境中,体系黏度会越来越小,同 样不利于聚合反应进行,故吸液率也低试验结 果表明,淀粉糊化时间以30 min为宜图2淀粉的糊化时间对SAP吸液率的影响2. 3用水量对SA P吸液率的影响水作为溶剂,一方面起溶解溶质、提供作用环 境的作用;另一方面决定着反应物的浓度糊化 水用量过多,反应体系内水量大,引发剂浓度就会 降低,所产生的自由基浓度低,使得接枝共聚反应 难以进行;如果水量过少,则反应体系不均匀,同 样导致接枝共聚反应效果不好,产物吸液率低图3所示表明,体系中水的用量在40 mL 时,甘薯淀粉基SA P吸液率最高图3糊化时水的用量对sap吸液率的影响2. 4引发剂K2S2O8对SA P吸液率的影响k2s2O8的引发机理是热分解产生氧自由基, 引发甘薯淀粉分子产生淀粉自由基,再与具有不 饱和双键的丙烯酸(钠)单体聚合成SA P由图4所示看出,关28加入量在0. 06 g时所制备的 SA P吸液率最高。
引发剂用量过少,由于丙烯酸 单体中含有微量阻聚剂,且水溶液中的介质会消 耗一部分引发剂,因而聚合转换率下降,形成大分 子链较少,产物吸液率较低;引发剂用量过多,则 反应速度过快,聚合难以控制,聚合物交联密度过 大,分子量下降,低聚物过多,产物吸液率也较低500040却图4引发剂用量对SAP吸液率的影响2. 5交联剂用量对SA P吸液率的影响对于甘薯淀粉接枝共聚合成高吸水树脂,交 联剂的作用是使淀粉接枝丙烯酸共聚物的大分子 链之间形成一定的交联度,使聚合物形成网格状 结构,从而形成较大的三维吸水空间当交联剂 用量较大时,聚合物内部交联点密度过大,网格之 间分子量减小,吸水溶胀时网格难以扩张,所能容 纳的水也就较少若交联剂用量过少,则树脂交 联密度过低,导致树脂易溶于水,就不能起到吸水 作用由于甘油具有3个亲水性的羟基,在与淀粉 以及丙烯酸交联后,可与水形成氢键,因而可以更 好地吸收周围液体中的水分图5表明,甘油用 量在0. 25 mL时所制备的SA P吸液率最高2. 6丙烯酸中和度对SA P吸液率的影响丙烯酸活性较高,若丙烯酸中和度过低,聚合 反应不易控制,易形成高度交联的均聚物,导致树 脂吸液能力降低。
当丙烯酸中和度增加时,使淀 粉与丙烯酸之间的接枝共聚反应速度提高,同时 增加了亲水性的羧钠基团,使树脂吸液能力有所 提高;当丙烯酸中和度过高时,由于淀粉自由基与 单体的反应是亲核反应,体系H+浓度过大会影 响自由基的生成,从而影响接枝共聚反应的进行 由图6所示看出,中和度为70 %时所制备的甘薯 淀粉基高吸水树脂吸水率最高ft 15 Ql25 i15 l.[>交联荆用壁『mL50 60 7 80 TO中和度图6丙烯酸中和度对SA P吸液率的影响5交联剂用量对SAP吸液率的影响2. 7保水率常压下,甘薯淀粉基SA P饱和吸水后在 70 °C和110环境中保水率r与时间关系如图 7所示由图7可知,温度对树脂保水性能影响 较大,70 °(条件下12 h保水率可达 60 % ,而 在110 °C高温下12 h保水率只有18 %可见,在相同时间内,温度越高,树脂保水率越低图7不同温度下SAP的保水率与时间关系3结 论研究出以甘薯淀粉与丙烯酸单体为材料接枝氢氧肥第29卷作为甘薯淀粉的糊化剂,以甘油作交联剂, k2S2O8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 的SA P吸收率(去离子水)达1 000 g/ g , 70对下12 h保水率为 60 %。
本研究的SA P制备工艺的接枝反应在常温 下进行,工艺简单、能耗低、所需设备少及成本低 该技术具有进一步开发应用于SA P的大规模制 备的价值学报,1995 ,13 (2) :54 - 59.林润雄,王基伟.高吸水树脂的合成与应用[J ].高分子通 报,2000 , (2) :85 - 93.温国永,温国华,王奂玲.玉米接枝丙烯酸钠合成高吸水树 脂[J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3 (3):292 - 294.陈明亮.高吸水性树脂[J].广州化学,2004 ,29 (2) :57 - 66. 韩慧芳.聚丙烯酸钠的合成及应用[J].日用化学工业, 2003 ,33 (1) :36 - 39.吁 \ \[9 ][10 ][参考文献]周学良.功能高分子材料[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2002. 4 - 27..:二 -林本农.新型高分子材料一一淀粉接枝共聚物超吸水剂的 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1995 ,(3):36 - 46.张林栋.高吸水性树脂在工业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工业 大学学报 ,1996 ,25 (4) :26 - 29.王 敏.高吸水性树脂的生产与应用[J ].化学推进剂与高 分子材料,2001 , (4) :16 - 17.顾正彪.淀粉接枝丙烯酸钠高吸水树脂的合成及在食品保 鲜中的应用[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1997,27 (3): 337 - 341 .[11 ],'杨秀芳,王云芳,程芳玲.高吸水性聚丙烯酸钠树脂的合成 1 笥及性能研究[J].西北轻工业学院学报,2002,20 (2):- 86.也书j[ 12 ]杨通在,何 成,刘亦农,等.辐射接枝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研究[J ].塑料科技,1997 ,12 (5) :52 - 55.喻华全紫外光引发淀粉接枝丙烯腈的研究| )[ j ].高分 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8 ,14 (2) :31 - 34.陈军武,赵耀明,严 冰.水溶液聚合法制备高吸水树脂及 NaCl 对聚合反应的加速作用[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 程,2000 ,16 (3) :64 - 66.顾正彪,吴加根淀粉接枝共聚物及其发展[J ].食品工业 发展 ,1996 , (3) :77 - 79.[13 ][14 ][15 ](责任编辑朱华新)[6 ]王锡臣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与进展[J ].北京轻工业学院(上接第259页)3结束语采用切割分子量为5 000道尔顿的聚砜超滤 膜,对米根霉产乳酸的发酵液体系进行超滤分离 蛋白,效果显著,蛋白质的截留率可达到91 . 56 % , 乳酸钙损失率仅为2 %左右。
确立了使用超滤膜 分离去除蛋白的最佳工作条件:操作压力0.1MPa ,操作温度50 °C,进样量控制在1 500mL , 将发酵液浓度稀释至一倍左右使用超滤技术分 离去除乳酸发酵液中的杂蛋白,具有无污染、操作 连续方便、劳动强度小、条件温和以及降低乳酸提 取工艺中的损失率等优势因此,将膜技术应用 到我国乳酸提取工业中市场前景广阔[参考文献][2 ]黄玉玲.乳酸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J ].广西化工,1994, 23(2) : 15 - 20.[3 ]周美华,徐静波.乳酸和聚乳酸的研究进展[J].东华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 , 26(5) : 111 - 114.[4 ]王博彦,金其荣.发酵有机酸生产与应用手册[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0.374 - 389.[5 ] Ghosh R , Cui Z F. Protein p urification by ult raflt ration wit h pr&t reat ed membrane [J ] . Membra Sci , 2000 , 16 (7): 47 - 53.[6 ]李兴江,潘丽军,姜绍通,等.米根霉发酵甘薯淀粉制备L2 乳酸的最适条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 27(2) : 127 - 130.[7 ]郑 志,姜绍通,潘丽军,等.ED TA定钙法测定发酵液中 乳酸含量的探讨[J ].食品科学, 2003 , 26(3) :102 - 105.[8 ]李合生,孙 群,赵世杰,等.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 术[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184 - 185.[9 ]任建新.膜分离技术及其应用[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社,2003. 2 - 27.(责任编辑张秋娟)[1 ]章思规.精细有机化学品技术手册(下册)[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2. 1 187 - 1 188.O 199牛£。
明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irc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r ki.ti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