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

wuxin****2020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29.50KB
约13页
文档ID:156608985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_第1页
1/13

目录1 首都经济圈概述 12 首都经济圈作为一个经济整体的必要条件 42.1区域之间的互补性 4生产要素互补 4交通基础设施互补 4旅游资源互补 42.2区域之间的可达性 52.3干扰机会 53 首都经济圈当前发展遇到问题 53.1功能定位不科学 53.2重复建设、恶性竞争 63.3缺乏辐射效应 63.4人才空吸与流失、民营资本规模小且不够活跃 64 区域分工与角色定位的相关概念 74.1定义 74.2影响区域分工与角色定位的因素 74.3区域分工与角色定位的基本原则 84.3.1 区域比较优势原则 84.3.2 区域一体化原则 84.3.3 可持续发展原则 84.3.4 产业发展与空间控制相结合原则 84.3.5 一致性与差异性相结合的原则 8反哺原则 95首都经济圈具体的区域分工与角色定位 95.1中部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区 95.2 南部现代制造业发展区 105.3 东部重化工业临海工业优化升级区 105.4 北部生态产业发展区 116 结论 11参考文献 12首都经济圈区域分工与角色定位1 首都经济圈概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虚拟市场的形成以及数字化地球的逐步建立,使得区域空间大大拓展,区域间的空间距离大大缩减,人类社会开始步入知识经济时代。

同工业经济相比较,知识经济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繁荣不是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和规模,而是直接依托于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累和能量的释放伴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产业内容、产业结构、社会结构等众多方面将发生很大的变化资源、市场与区位等因素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其对产业布局上的影响已不同于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在知识经济下,区域内的各种资源与信息,科技,环境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以及不同区域间的相互影响更为强烈,这使得区域内部,区域之间更多的以一种系统性的整体呈现于世人面前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一体化竞争,加速融入信息社会改革开放近三十年间,中国形成了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经济圈,以沪宁杭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圈,而随着国家开发天津滨海新区的构想和“十一五”规划的出台,以京津为中心的首都经济圈发展,引起了世人的关注首都经济圈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以及河北省的张家口,承德,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7个地级市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直径不超过400公里的区域,如下图1所示该区域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373亿元,占全国总量的9%具体经济发展状况如下表1,表2,表3所示。

图1 首都经济圈全图资料来源:张可云.京津冀都市圈合作思路与政府作用重点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7 表1 2003年首都经济圈各地市GDP分配图 (单位:亿元)GDP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承德235.242.6111.181.6张家口319.9446.94145.39127.61秦皇岛387.0338.9153.51194.63沧州628.8693.92329.2205.74廊坊528.5145292.8160.3唐山1295194715386保定928.6139.8456.3332.4北京3663.195.61317.91255.6天津2386.9489.71212.341084.9合计10373.17886.464733.543831.78资料来源:河北经济统计年鉴及网上相关数据整理表2 2003年首都经济圈各地市区位商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承德2.121.040.94张家口1.720.990.90秦皇岛1.180.871.06沧州1.751.150.89廊坊3.211.210.82唐山1.751.210.81保定 1.761.080.97北京0.310.791.33天津0.471.111.23资料来源:由表2及区位商计算公式计算得出注:区位商计算公式Q12=(e12/e1)/(E2/E)。

其中Q12表示1地区2部门的区位商e12表示1地区2部门的产值,e1表示1地区的总产值,E2表示上级区域的2部门产值,E表示上级区域总产值当Q12的值大于“1”时,表示1地区2部门为专业化部门.否则,则为自给性部门表3 2003年京津冀地区部分产业区位商 京津冀北京天津河北煤炭开采洗选业0.180.820.031.39油气开采业1.12 2.151.08黑色金属开采洗选业3.460.5 8.08有色金属开采洗选业0.44 1.120.21非金属开采洗选业0.460.170.420.69农副食品加工业0.790.530.571.13食品制造业1.271.230.841.62饮料制造业1.111.350.731.23续表3 京津冀北京天津河北纺织业0.560.280.320.92服装制鞋制帽业0.620.630.740.53毛皮羽毛制造业0.690.070.431.3印刷出版传媒业1.062.290.630.57石油加工炼焦燃料加工业1.041.251.050.88化学燃料及化学制品1.041.091.110.95医药制造业1.41.371.211.56化纤制造业0.290.030.212.49非金属矿务制造业0.890.820.371.33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321.41.43.6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0.510.30.491.67通用设备制造业0.670.720.740.59专业设备制造业0.841.270.580.75交通设备制造业0.911.520.911.23通信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1.222.221.820.08仪器仪表办公用品制造业0.851.930.790.17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0.850.560.471.34农业0.670.280.41.12商业贸易业1.493.542.480.89旅游业4.119.525.131.15资料来源:张子麟,等.京津冀地区产业协作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J].经济与管理,2007,21(2):8-12表4 2005年本区所涉及的河北部分重点行业十强统计 承德张家口秦皇岛沧州廊坊唐山保定合计农副食品加工业1 3 3  7食品制造业11    24纺织业1     2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211 11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  21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1   5 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2 3139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1   1 2饮料制造业322    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11 24资料来源:2005年河北百强企业和重点行业排序名单整理注:在京津及河北7市主要产业区位商计算时,因缺乏第一手的数据,所以借用了前人关于京津冀的区位商研究成果(表3)。

但在表3中河北省主要产业区位商在本文中说服力不强,因而又引用河北7市所涉及的河北部分重点行业十强排名(表4),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来增强说服力2 首都经济圈作为一个经济整体的必要条件首都经济圈的经济合作具有悠久的历史,在理论上具备成为同一经济实体的条件,表现为首都经济圈各地市间互补性强,可达性广,干扰机会少等方面2.1区域之间的互补性首都经济圈各地市之间的互补性主要体现在:生产要素互补北京周边地区的矿产资源比较丰富, 尤其是开滦的煤矿,迁西的铁矿,沿海的盐碱资源,任丘的华北油田,天津的大港油田以及新近发现的南堡油田其矿产种类较为齐全,探明储量大,资源潜在价值可观,部分矿产的保有储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且配套程度较好,能够为京津两地的工业发展提供稳定的原料供应此外,河北还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能够为京津的经济建设提供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而京津则拥有强大的经济技术力量,分布着为数众多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工业园区,金融业和信息业发达,有着推动区域发展所急需的资金、技术、信息和人才更为重要的是,京津地区,尤其是北京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交通基础设施互补北京和天津的航空、公路和铁路交通基础设施优势明显,北京机场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航空港,而天津机场也是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客货两用机场,连通全国和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

此外,北京已成为贯通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地区的全国铁路总枢纽,而京津塘高速公路以及连接东北、华东、西南的高速公路和国道使京津成为全国重要的公路交通枢纽渤海湾的港口众多,集中了全国第一大能源输出港、第二大杂货输出港以及京唐港、黄骅港,其中,天津港是我国环渤海乃至北方最大的综合性贸易港口,具有起步较早并按照国际惯例建立的港口保税区,是北京和华北地区重要的出海门户纵观本区,形成以京津为中心呈放射分布的立体交通体系旅游资源互补环京区域拥有的旅游资源各具优势:北京是我国历朝国都之一,在世界七十六个首都和历史名城中,北京的建城史居第四位,建都史居第十三位,自然和人文景观都十分丰富,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天津作为中国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曾经盛极一时,九国列强在天津划分了租界,各国文化在此交融、汇合,其中建筑文化已成为天津的一份财富,形成了特有的万国文化,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张家口和秦皇岛属国家级的旅游风景区,自然风光独具魅力,承德,保定也具有丰富的明清历史文化遗产2.2区域之间的可达性可达性即区域之间进行商品资金人口技术资金信息等传输的可能性可达性越大,则区域之间发生作用和联系的可能性也越大首先,从空间上看,首都经济圈彼此之间紧密相连,除原有连接彼此的铁路、国道及高速公路网络外,目前环京交通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如正在重点推进的京津塘城际轨道第二条高速公路和京承高速公路建设等。

其次,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看,首都经济圈各地市间地域互连,具有共同的社会文化背景,方言和风俗习惯也基本一致,具备了经济主体跨区域投资的社会文化可进入性再次,从地方政策的角度来看,过去,区域壁垒一直是阻碍都经济圈各地市合作与发展的主因,彼此之间政策缺乏协调,地方保护主义突出,市场基本处于封闭状态,制度可进入性较差,严重影响了企业异地投资的热情现在, 首都经济圈各级政府正试图打破因经济发展不平衡和行政区划差异所造成的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主动制定规划并达成共识,以此相互约定互相开放市场,构建公平公正公开环境2.3干扰机会干扰机会即区域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受到来自其他区域的干扰受到干扰的机会越少,区域之间发生联系和作用的机率也越大由以上分析可知, 首都经济圈在能源原材料、交通基础设施、旅游和等方面存在较强的互补性,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受到来自国内其他区域或国际竞争的作用和影响,但首都经济圈各地市的互补关系和强度始终未曾改变,并且有不断加强的趋势,因此受到干扰的影响较小由此可以得出,首都经济圈在理论上具备了成为整体经济区的条件3 首都经济圈当前发展遇到问题 尽管首都经济圈具备了一定条件,但是由于长时间计划经济的影响,当前首都经济圈存在一些严重问题。

表现在功能定位不科学,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缺乏辐射效应,人才空吸与流失、民营资本规模小而且不够活跃等方面3.1功能定位不科学 一个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定位十分必要一个协调的定位是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各个机构能够通力协作、共同发展,发挥出每个单元最大潜能的保证否则,各地区都建立相似度极高的经济体系,生产同类的产品,提供同类的服务,极易形成区域内的恶性竞争和重复建设,导致资源的浪费,限制经济的发展目前首都经济圈各地市的定位不明确、不协调是制约该地区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根据经济学规律,如果自由发展的话,首都经济圈可以自然而然地发展到一个较为理想的状态但是,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首都经济圈的发展违背了经济规律,造成了区域经济的畸形发展,天津在北方原有的经济中心地位、河北省一些地方的工业基地的地位,都受到了来自北京的巨大冲击而北京作为非沿海、非沿主要河道的首都很难发展成为区域的经济中心,这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可以找到实例的如果北京和天津同时把自己定位成经济中心的话,就造成功能定位不协调,重复建设、恶性竞争、抢夺人才等问题,最终必然制约首都经济圈的长期可持续发展3.2重复建设、恶性竞争 重复建设,恶性竞争是首都经济圈定位混乱造成的首要问题。

典型体现在港口建设上本区域从北到南依次分布有秦皇岛,京唐,天津,黄骅四大港口,目前虽然这几个港口都“吃不饱”,却还“饿着肚子”搞建设,互相竞争,本区域应有的港口优势并未得到有效发挥而作为政治中心的北京过多地发展重工业,在表3中,北京大力发展石化产业,其石油加工炼焦燃料加工业和化学燃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区位商已超过1,具有很强的实力,同老化工基地天津在资源、人才、市场上展开激烈竞争,结果造成了资源和资金的巨额浪费和环境的严重污染同时也限制了北京作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应有的职能的有效履行3.3缺乏辐射效应首都经济圈各地市各自为政,独立发展,没有形成产业互补,互利互助,京津就像被包围在河北省内的两个孤岛,不仅与河北省隔离,两个孤岛之间也不相连京津的发展没有带来周边地区的发展,反而抢夺了周边地区的发展机会,形成了著名的环京津贫困带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集聚效应过于强大,扩散效应必然会很小,北京就是典型的例子,受棘轮效应会最终导致北京越来越富裕而周边越来越贫困解决的途径之一就是周边地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自身“专业化”来促进自身的“集聚效应”的实现3.4人才空吸与流失、民营资本规模小且不够活跃人才是发展的关键。

华北地区是中国高校最多,类型最全,水平最高的地区,是中国人才最丰富的地区由于中国特定的环境条件,人才的分布表现的过于集中京津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吸引了周边大量的人才,而且这种人才的吸引往往表现为一种空吸现象就像对资本的吸引一样,人才也过分的集中在了中心城市,周边地区的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这其实也是棘轮效应的表现之一其结果造成了二元化的进一步加剧,不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另外,民营资本作为经济发展有一个重要推动力,比起国有资本,它往往表现得更加活跃和高效;而比起外来资本,它又更加安全,不用过多担心撤资、转资等问题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民营资本无疑会发挥更大的功能和效用,尤其是在发挥区域扩散效应上表现出更大作用对于首都经济圈来说,民营资本尤其是制造业的民营资本表现为规模小、数量少、不够活跃缺少了民营资本,无疑是缺少了最具活力与潜力的发展力量,这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也是不利的综上分析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首都经济圈中心城市功能定位不科学,产生了严重的棘轮效应,导致资源,人才的一味集聚,造成对周边扩散效应太小,而民营资本规模小而且不够活跃,不能投身周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产业,因而首都经济圈整体上缺乏辐射效应。

而首都经济圈周边地市功能定位不科学,发展经济单纯从自身资源等条件出发,缺乏相互分工协作,造成首都经济圈内低水平重复建设,恶性竞争,最终导致首都经济圈当前整体竞争力低下!鉴于此,当前首要任务是结合区域经济学中的区位选择,非均衡增长,要素禀赋等理论,对首都经济圈各地市进行科学区域分工与角色定位,通过科学规划指导首都经济圈经济可持续发展4 区域分工与角色定位的相关概念4.1定义区域分工是区域之间经济联系的一种形式由于各个区域之间存在着经济发展条件和基础方面的差异,因此,在资源和要素不能完全、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为满足各自生产、生活方面的多种需求,提高经济效益,各个区域在经济交往中就必然要按照比较利益的原则,选择和发展具有优势的产业于是,在区域之间就产生了分工区域分工的意义在于,能够使各区域充分发挥资源、要素、区位等方面的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合理利用资源,推动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各区域的经济效益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效益关于城市角色定位,目前经济界、理论界尚无准确的定义通常,许多学者在谈及城市角色定位时大意是指确定一个城市在一个国家、地区或世界城市格局中的作用和地位。

传统的城市角色定位理论从静态的角度考虑将城市定位局限于城市基本功能定位设计现代城市角色定位理论则更多地强调城市定位的动态变化趋势和与周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联性,认为城市角色定位主要是从区域分工与协作的角度,探讨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背景下,充分挖掘城市的各种资源,在全面深刻分析有关城市发展的重大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复合效应的基础上,科学地筛选城市地位的基本组成要素,合理地确定城市发展的基调、特色和策略的过程城市角色定位一般包括:资源环境、产业活动、基本功能、总体属性、综合定位五个方面其中,产业定位是基础,功能定位是核心,综合定位是灵魂关于二者关系,区域分工多强调自身利益性,但是这种一味的利益性很可能导致外部不经济现象的出现,直接损害整体利益而城市角色定位是在考虑整体的前提下所进行的综合的定位,利益并不是永远放在首位得了所以在本文中应将二者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加以分析,应用4.2影响区域分工与角色定位的因素影响区域分工与角色定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①自然地理环境因素首都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基础性条件(包括经济地理条件"交通地理条件和自然资源状况等)这些先天因素从整体上决定了城市功能的发展方向。

②历史传统的影响一个城市如果在先期被作为重镇来对待,则后来者往往会因观念或物质上的诸多便利条件而延续这一传统③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影响某个时期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政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城市功能的走向我国不少工业城市的形成都是服务于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结果4.3区域分工与角色定位的基本原则 区域比较优势原则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是产业发展类型区划分的基本原则产业发展类型区划分主要依据首都经济圈内部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对于京、津两市重点突出其科教、人才、知识和交通优势等, 大力发展知识密集、技术密集、高附加值的产业对于生态环境制约比较大的北部地区要限制高污染和高耗能产业发展, 发展生态环保型产业 区域一体化原则产业布局和产业空间引导应遵循统筹区域发展的原则, 打破区域分割体制, 鼓励各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按照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思路, 规划和设计能够使各产业产出效益最大化、社会效益最佳化的空间布局模式, 形成都市圈内部真正意义上的合理分工根据产业区位选择原理和产业集聚规律, 引导不同类型的产业在首都经济圈内部合理布局在市场机制下, 鼓励首都经济圈内部产业发展所需要的自然资源、能源、人力资源、资金和技术等生产要素进行合理流动, 为产业发展服务的大型基础设施要建立共享机制, 避免各自配套和重复建设。

可持续发展原则产业发展类型区划分要立足于产业发展现状, 面向区域产业发展的远景目标和发展趋势在产业发展现状基础上, 按照国家宏观产业政策指导为依据, 更要着眼未来, 把握产业中长期发展趋势, 为首都经济圈未来 10—20 年的发展服务 产业发展与空间控制相结合原则产业发展类型区划分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资源状况等对产业发展的限制条件和承载能力对于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地区, 在产业选择和发展重点上, 要分析和评价生态环境对产业发展的承载能力, 以及整个都市圈对区域发展的要求对于生态环境相对好的地区, 要分析产业布局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一致性与差异性相结合的原则对于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产业结构相似的地区, 或者产业发展支撑条件、面临的问题类似的地区, 在遵循上述 4 个原则基础上, 划分为同一种产业发展类型区域但对于同一种产业类型区域也要强调其内部产业发展特色反哺原则对于功能性的城市,经济利益就不是第一位得了,因而需要其他城市在政策,资本,人才等多方面进行反哺,不能使之因发挥某种功能性作用的同时而造成经济社会的落后5首都经济圈具体的区域分工与角色定位根据以上内容, 结合实际情况,将首都经济圈划分为中部区,南部区,东部区,北部区四个大的产业发展区域。

以下分别论述:5.1中部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区中部区包括北京、天津和廊坊京津二市经济发展水平接近,廊坊作为与京津两市联系最为密切的城市, 不仅产业发展与京津两市密切相连, 而且也在京津两市, 特别是北京市产业转移方面具有区位优势, 因此, 将廊坊也纳入京津产业发展类型区北京应定位于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商贸中心,将北方经济中心的角色交还给天津由表4可看出北京具有明显优势且污染较小的产业集中在食品饮料制造业,印刷传媒业,设备制造,通信电子产品制造,仪器仪表办公设备制造,商业贸易业以及旅游业随着北京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的提高,根据配第-克拉克定律,北京在未来的发展中应积极引导金融保险、中介咨询、文化产业及其他高级生产者服务业的集聚, 打造总部基地 引导研发、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发展,形成全国性的科技创新中心具体措施如下:首先,实现以知识生产、传播和应用为驱动的区域发展模式, 构筑强大的知识经济体系, 创建国际一流园区,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实施技术标准战略, 形成具有全球支配能力的以知识生产、传播应用为驱动基础的知识生产中心地区其次,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 充分调动和发挥驻区高校、科研院所的智力技术优势, 广泛吸引国内外企业来区设立研发中心, 支持科研院所转制、发展和壮大, 支持留学人员和各类人才到本区创业, 形成研发转化基地。

再次,发展商贸旅游酒店为中心的现代服务业, 大力构建世界范围内的总部基地以此来巩固上述产业竞争优势天津充分发挥港口和滨海新区的优势, 有效集聚全球性的资源, 构建外向型的产业结构体系,重新塑造中国北方经济中心结合图表,当前天津已具备良好的重化工业基础,给出以下建议:首先,发挥天津港口的优势, 把天津滨海新区建设成连接欧亚大陆和太平洋的中国北方国际物流中心其次,发挥现有交通、工业基础、制度等方面的诸多优势, 吸引国内外投资, 重点发展食品加工、电子、海洋石油、海洋化工等项目再次,加大对外开放, 支持和鼓励跨国公司在天津建立高科技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和国际化生产基地同时,也要注重以商贸旅游为中心的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天津持续发展廊坊应发挥接近京津的区位优势, 积极承接京津技术辐射吸引京津高新技术产业向廊坊扩散, 使廊坊成为京津高科技产业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针对表3,表4所反映现象,应积极将廊坊临近京津市场的优势,对食品加工,车辆配件等现已初具规模的市场导向产业予以支持,积极发挥民营资本的带动作用,促进专业化集聚同时,利用京津的技术、人才、资金、信息优势, 重点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教育科研产业、会展旅游为主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依靠自身低成本及优美环境优势,将廊坊建设成高新技术产业、科技中介服务和风险投资活跃的区域, 成为京津产业技术辐射的核心区域。

大力推进产、学、研联合与互动, 推动大型科研单位向科研与生产一体化的高科技企业转化, 形成科研、开发、产品生产、市场应用相互带动的良性循环5.2 南部现代制造业发展区南部区包括保定和沧州二市,本区结合保定的第二产业, 特别是制造业的良好发展势头, 以具有农业优势的沧州为背景, 具备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基础因此,将二市化为一区加以分析由表3,表4,南部地区以成为首都经济圈重要的机械、化学和食品工业基地, 要充分发挥二城市的产业基础和城市综合优势,积极承接京津地区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 重点发展化学、机械、食品和能源工业, 建设首都经济圈南部现代化制造业基地保定市围绕汽车、机电、轻纺和食品工业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基础, 孕育出长城,中兴,天威,天鹅,启发,巨力等知名企业,也是河北省内重要的科研和高教基地, 是仅次于石家庄的科技教育中心和省级旅游城市当前保定市政府已确立“南车北电东纺西绿城”的发展方针,结合表3,表4,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建设:首先,继续加强汽车支柱产业,在立足于自主研发的基础上, 加强与北京、天津大企业横向、纵向的合作、联合, 形成华北地区轻型汽车的生产基地和京津汽车产业零部件配套基地。

其次,积极发展纺织业,构建首都经济圈的纺织业基地再次,发挥接近京津的优势, 积极发展成套设备、配套设备的研发能力, 尤其应延长电力制造业产业链, 着眼于推动形成电力专业产业集群, 建成中国重要的电力制造产业生产和研发基地,向中国电谷方向迈进沧州应发挥现有的产业基础和港口优势, 打造以化工和能源为核心的现代化重化工产业体系,壮大的化学、能源、机械和农副食品工业加强与天津港、曹妃甸港的分工与合作,不断完善黄骅港的港口配套设施, 壮大与港口配套的物流产业结合图表,产业发展方向为: 首先,重点发展以盐化工、石油和天然气化工、煤化工为重点的三大化工产业链, 提升产业的规模和附加值,构建首都经济圈的化学工业基地其次,利用港口优势,逐步培育形成以石油化工、盐化工、海产品加工、海洋运输、电力工业、现代物流为特色的临港产业体系5.3 东部重化工业临海工业优化升级区东部区包括唐山和秦皇岛二市,二市具有发展重化工业和临港工业优势的相似性在规划中应发挥曹妃甸、秦皇岛和京唐港的港口条件, 重点发展现代化的重化工业,重视相关产业的升级和调整, 重点向环保型、节能型和高端产品发展, 并且积极向沿海推进结合表 3,表4所示进行区域分工与角色定位。

唐山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伴随首钢与唐钢的合作,开滦煤矿的持续发展,陶瓷水泥产业的壮大,面对南堡大型油田的开发机遇,应将唐山定位为本区最为重要的重工业基地未来以曹妃甸工业区,南堡油田区和京唐港开发区为中心,调整产业空间布局和提升产业结构, 引导新增、扩建、搬迁企业向曹妃甸工业区和京唐港开发区布局,及推进重化工业的高端化和空间再布局,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优化市域和中心城区功能, 促进唐山市快速发展秦皇岛市已经形成了以粮油加工、葡萄酒为主的食品饮料工业, 以玻璃、新型建材为主的建材工业, 以桥梁、汽车配件、修船、电子品为主的机械工业, 以钢材、铝材为主的金属延压工业秦皇岛未来的产业发展, 在依托原有产业的基础上, 要发挥秦皇岛港作为全国最大的自动化煤炭装船码头, 先进的原油、杂货和集装箱码头等优势, 发展临港型产业, 构建临港型产业体系,推动基础性的重型产业向高端产业链发展同时,依托自身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5.4 北部生态产业发展区北部区包括张家口和承德二市张家口,承德产业类型区的确定, 更多是从区域功能出发, 突出生态环保产业作为未来该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

张承地区具有很高的相似性, 都是首都经济圈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是保证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 是经济圈居民休闲游憩的最佳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受到生态和环境的限制, 因此, 两大类型区具有相似的产业发展政策由表4, 张承地区已经形成了以钢铁、机械、建材、能源、化工和食品加工等为核心的重型产业结构体系, 与其在首都经济圈的功能定位存在一定的差距张承地区在未来发展中应构建以生态产业为导向的新型产业结构体系具体规划如下:首先,在搞好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以京津地区为目标市场, 发展有机农业, 把张承地区打造成首都经济圈重要的生态农业生产基地和全国性的生态农业示范区从长远发展而言, 重点发展葡萄,杏仁等水果产业、奶牛产业、蔬菜产业、花卉产业, 依托露露集团,长城酒业等延伸食品制造业产业链,建设具有不同特色的生态农业生产基地其次,针对表4所反映的张承钢铁、化学工业有一定基础, 能源工业发展迅速, 重化工产业具有进一步膨胀的趋势,考虑到地方利益, 适度发展一定规模的重化工产业, 也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因此要按照循环经济的生产方式构建产业链, 建设环保、节能的生产模式, 严格禁止外部不经济现象的出现。

再次,张承地区旅游资源丰富, 目前已经形成了首都经济圈内集生态、避暑、冰雪、温泉四大特色为一体的重要旅游中心地区应当加强区内高等级交通建设的力度,尤其是重点景区到京津沿线的交通建设提高旅游服务层次, 建设会展、会议中心, 积极推动会议和会展经济与旅游相互融合发展, 同时要重视国际旅游市场的开发, 促进张承地区旅游产业的国际化最后,京津及其他地市应在张承发展生态农业,限制重化工业,壮大旅游业方面依据补偿性原则,给予资金,人才,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6 结论根据首都经济圈内部不同地区产业发展现状、特征和发展趋势,以及不同地区在全国或经济圈中所承担的职能,同时考虑到生态、环境对产业发展的制约等因素, 把首都经济圈划分为四种产业类型区,且不同产业类型区在重点产业选择和发展方向上应各有侧重,形成一个相互联系和补充的产业分工体系以此促进首都经济圈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孙久文,叶裕民.区域经济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李小健.经济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Jacobs,J.The Economic of Cities,New York,Ranclom House[M].1969[4]Pound,N.Economic Geography,jonathan Edwards,Dip.U.R.S[M].1981[5]Xu Binglan.Beijing.Tianjin, Hebei seek regional co-operation 03/09/content_423222.htm[6]张可云.京津冀都市圈合作思路与政府作用重点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7[7]张可云.区域经济合作问题探讨[J].北京社会科学,2004.1[8]河北经济统计年鉴2004版[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9]2005年河北百强企业和重点行业排序名单公布 [10]张子麟,等.京津冀地区产业协作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J].经济与管理,2007,21(2):8-12[11]李国平,等.首都圈结构分工与硬件战略[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4[12]黄利民,等.论区域分工与角色定位[J].咸宁学院学报,2004,8[13]李容华.“以专业化”促“集聚”的区域发展战略的经济学分析[J].城市问题,2004,2(1).10-14[14]胡建新.立足东北亚发展京津都市圈外向型经济若干设想[J].理论与现代化,1995(2):29-32[15]谭成文,等.中国首都圈发展的三大战略[J].地理科学,2001,21(1):12-18。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