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自学心理学入门书籍 心理学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利用

积***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1.60KB
约10页
文档ID:138078657
自学心理学入门书籍 心理学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利用_第1页
1/10

自学心理学入门书籍 心理学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利用   [摘 要] 利用心理学理论管理学校是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的需要,是由学校管理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学校管理的基础过程包含目标确实定,制度和方法的制订和实施,检验和考评的实施和总结和奖惩等利用心理学的基础原理去考察、研究和指导学校管理过程,能使学校管理工作取得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 心理学理论;学校管理;管理过程  [中图分类号] G47 [文件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12809-0058-04  学校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怎样强化学校管理,加强整个管理过程各步骤的工作,已越来越被各级各类学校领导所重视依据厦门市第十中学管理的实践,我们认为,利用心理学理论去考察和研究问题将避免管理过程的片面性,产生不一样的管理效果  一、目标确定的心理标准  办学目标对学校工作含有导向性,对全体老师教育教学活动有激励性,使学校发展有方向,老师工作有动力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校长要十分重视设置能被老师接收而又有较高价值的目标而在目标的设置过程中,其心理标准则是校长要考虑的主要内容  目标设置的心理标准包含目标的需要性、目标的激励性、目标的心理承受性。

不论是从集体还是从个体的需要出发,目标确实定全部要考虑以上几个心理标准我校在2021年被评为省二级达标校后,将办学目标设置为:在三年内向省一级达标校冲刺在短短的三年里我们实现了这个目标!  首先,我们考虑到设置这个目标的需要性社会需求是学校生存的基础,我校所处小区及周围小区的基础情况表明,不论是人口数量、人口文化结构、经济水平还是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办学质量,冲一级达标校既是满足社会现阶段发展的需要,又能适应未来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其次,我们考虑到这个目标有激励老师的效果校长在制订学校目标时要充足结合本校现实状况和老师的实际需要我们把冲省一级达标校这个目标的需要性变为引发老师行动的基础,同时使目标的激励作用转化为行动的动力只有满足了老师社会交往、情感归属、成就感等需要,这个目标才能被全体老师心悦诚服地接收,才能把全体老师团结起来,形成一致的价值观,并为之去努力工作在此,我们利用了心理学的“激励”理论:只有在从事难易适度的学习和工作活动时,人的主动性才最高学校工作目标的实现最终依靠的是学校全体老师,所以,把学校的办学目标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和难度,让全体老师最大程度地发挥本身潜力,合理并高效率地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资源,有利于把学校办学水平、办学效益提升到学校在一定时期内所能达成的最高水平。

校长要注意老师工作目标的需要,消除实现目标的障碍,增加个人目标满足机会,改进实现目标的条件,从而增强目标的激励效果  当然,目标确实定我们还得考虑目标的心理承受性我们将目标转化为全体老师的共同奋斗目标,这么才能统率学校全体老师的思想和行动在这个目标的统率下,全体老师的思想认识要一致,并自觉地把个人发展目标同学校办学目标协调起来,使老师在为学校办学目标奋斗时,本身也得到发展当然,工作目标的设置,除考虑集体的大标准和老师的需要外,主要的还要研究分析现阶段目标的价值及其可行性假如仅从目标设置的需要价值及实现目标的必须性出发,硬性要讨教师实施而不考虑她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其效果是难以达成的  二、制度和方法制订的心理标准  制度和方法的制订是目标能否实现的根本确保规范详细的制度和切实可行的方法,使每一个岗位者职责明确,充足调动她们的主动性,是校长的责任遵照一定的心理标准来制订制度和方法,则是校长应该考虑的主要方面  2021年,为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优势互补,充足发挥现有资源的效用,厦门市集美区教育局经过充足酝酿和论证,并报区人民政府同意,将我校和杏林中学合并,因为合并前各自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办学传统等不一致,学校办学定位、学校规格、管理模式、老师福利待遇等也各异,因此合并前后除了做好学校合并过渡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外,关键是要制订一套合并后的工作制度和管理方法,这些制度既要要求全体老师在合并过渡期内树立顾大局、识大致、讲团结、谋发展的强烈意识,又要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

经过具体考察和分析各方面现有条件和管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种种改变和实施后产生的影响,我们制订了《厦门市第十中学有关加强老师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厦门第十中学在职教职员岗位绩效津贴实施方案》、《厦门第十中学班主任工作管理措施》、《厦门市第十中学教育科研工作常规管理措施》、《厦门市第十中学有关印章的使用和管理措施》等十多项新的制度和方法,经过教代会讨论经过后投入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学校在整合后有秩序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在这里,我们利用了心理学的实际性标准、民主性标准、满意标准、强制性和激励性相结合标准  实际性标准,是衡量制度和方法正确是否的标准它要求管理过程中的制度和方法必需实事求是,所以我们在制订以上制度和方法时,经过周密论证,慎重审定,评定确定其可行性后,才推出实施  民主性标准,是指决议者要充足发扬民主作风,调动决议参加者甚至包含决议实施者的主动性和发明性,共同参加决议活动,并善于集中和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进行决议制度和方法的制订要关注其管理效能,要实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标准和路径,使制度和方法为老师所接收,真正成为老师工作的行动约章假如制度和方法脱离老师,来自“官方意愿”,没有反应和代表绝大多数老师的意愿,即使校长“感觉良好”,也可能是政令不通,行之无效,所以,在制度和方法制订后,还必需经过教代会讨论经过才能投入使用。

  满意标准,就是在制订制度和方法时,要满足集体和个体利益,方便引发老师行动动机,形成主动心理状态,为实现目标而行动它需要校长采取对比选择的方法,择优而定这既是决议的关键步骤,又是决议的主要标准我们所制订的奖惩条例,除了遵照国家相关法律和集体的基础制度外,还应吸收老师的意见,形成一个从比较到决断的过程尤其是带有标准性的重大制度,全部应该作出可供选择的几套方案,从中选优,让广大老师满意  强制性和激励性相结合标准,我们所制订和实施的制度和方法,对于学校全部老师来说,不管愿意是否,必需绝对照办,带有硬性要求的要求,并伴有制裁的威胁,这种强制性的制度和方法是管理过程中必需的诸如强制性的集体决议、组织纪律、多种批评、群体舆论和处罚性方法等,全部包含有产生强制性的心理刺激原因从实际上来说,制度和方法的强制性及其心理感受的产生,是不能否定的,其存在是必须的,不然将使很多工作的顺利开展失去确保从管理的激励意义上来说,制度和方法的强制性只能是一个方面,而管理的激励性才是主导方面不然强制性心理成份的极端,可能造成老师的“逆反”心理,严重时会出现反感、抵触、愤怒、憎恨等消极的心态甚至冲突的行为弊端等所以,在管理中要注意强制性和激励性相结合标准,才能使制度和方法的制订和实施顺利进行。

  三、克服检验和考评中的不良心理  检验和考评是学校管理过程的中继步骤,是学校为了实现计划目标而施加影响的一个手段它既确保组织和个人行为的正确方向和目标的实现,又能够在行动过程中给引导和教育,预防错误的产生和扩大,并能立即地反馈信息,加以调整在实施检验和考评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中途而废”、“想喜不想忧”、“临急抱佛脚”等心理现象,这些现象只有得到有效预防和克服,才能使检验和考评工作顺利进行以下是我校在检验和考评过程中预防和克服不良心理问题的方法  首先,要预防和避免“中途而废”现象在学校管理实践中,我们发觉目标的设置轻易,制度和方法的出台也快,但在实施检验和考评的过程中,却常常表现为开头响亮,结尾无力,不能一直如一,出现“中途而废”的现象尤其是在碰到难题以后,检验和考评便会动摇,乃至“流产”作为校长要注意预防这类现象的发生,比如,我校在实施“学校绩效奖及三天加班费”等相关制度和方法时,出现了很大的困难,但当我们坚信学校目标的正确性及检验和考评的可行性后,我们坚定了信心,果断推进,持之以恒,最终取得了满意效果  其次,要预防和避免“想喜不想忧”心理现象它表现为校长在检验和考评中对困难的估量不足。

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老师全部存在着既期望又害怕检验和考评的矛盾心理,期望经过检验和考评,使自己的工作得到肯定,同时也担心在检验和考评中出现问题想喜不想忧”心理现象势必给检验和考评带来一定程度的麻烦,而且当检验和考评妨碍个人的需要或威胁到自己的既得利益时更是如此,有可能消极应付甚至抵制检验和考评所以,作为校长要含有前瞻性,在行动之前,对检验和考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给充足的估量,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消除问题心理,从而达成检验和考评的目标  再者就是预防和避免“临急抱佛脚”现象在学校管理的整体计划中,应该包含检验和考评的各项实施细则,具体确定各项工作检验和考评的规程和要求不过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是当问题出现后或事到临头,才去考虑该怎样应对这种工作无计划、应急无预案的局面,使检验和考评处于一个被动的运行状态而影响目标的实现所以,我们必需克服这种现象比如,在创全国文明城市检验中,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是必检项目我校从2021年起很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个办学特色来抓,从“以人为本、健康成长”的办学思想出发,主动探索实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在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在区、市乃至全国含有一定的影响,因为有了事先的计划和平时脚扎实地的工作,我们在此次检验中胸有成竹,避免了“临急抱佛脚”。

  四、评价和奖惩中的心理要求  评价和奖惩作为某一个行动周期过程的终端,现有阶段性的,又能够是全程性的评价、奖惩进行得好坏,程度怎样,既关系到对前一阶段活动的成效评价,又可作为下一阶段活动的前期准备所以,校长必需重视过程或阶段的全方面评价,并给实质性的奖惩我们在评价、奖惩的过程中,综合利用了激励理论,比如满足老师的需要时,利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满足老师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同时也考虑其自尊和自我实现,促进老师的专业发展;我们还注意利用赫兹伯格的双原因理论,也就是不但要考虑满足老师的需要,又要能激发老师的主动性  我校在制订评价和奖惩治法时,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协调的机制在进行物质激励的同时,要愈加重视精神激励,因为老师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对老师进行精神激励时,我们要注意把精神激励的显性原因和隐性原因统一起来,使之发挥作用显性原因是指正式的可感知的精神激励行为,如公开表彰、部分抚慰等隐性原因是指潜移默化地影响老师主动性的原因,如给个人提供多种学习、锻炼的机会,让老师参与学校的管理决议工作,和团结向上的校风、良好的教学科研设备、丰富齐全的图书资料等,尤其是蕴含于工作本身的激励原因。

假如专业上有奔头,能够使个人能力得到最大发挥;担负主要的工作责任,工作成绩能立即得到社会认可,如职务、职称立即晋升等,让她们感受到组织的信任,就能不停强化实现本身价值的内驱力,从而最大程度地调动她们教书育人的主动性  2.重视正面激励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奖励和处罚的关系通常来说,对老师应以奖励为主,辅之以合适的处罚,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完全依靠奖励来激励老师的行为,丢掉必须的处罚,也不能不考虑老师自尊的需要,过多偏重不讲方法的处罚这么轻易造成老师产生“逆反”心理,出现“人心向背”问题,产生“离心运动”所以,正确利用奖励和处罚,是学校管理者应该掌握的基础工作标准为此,我们努力做到:奖励方法要合适什么情况下当面奖励,什么情况下事后奖励,什么情况下集体奖励,什么情况下单独肯定,全部有一定的讲究奖励要实事求是既不夸大也不缩小事实,以免引发公众和个人的心理不平衡它要求校长讲究一定的工作方法和艺术,注意处罚的真诚性、求实性、宽容性所以,要提升工作绩效,要求校长做到宽严结合,“恩威并施”,容言而不压制,容过而不苛求,容嫌而不报复既遵照按章办事,又重视“感情投资”假如一味地采取强制行政手段,拿着“官而优则权”的“家长”式作风去处理问题,则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不可预料的不良后果。

  3.正视消除心理挫折困扰的工作在进行评价、奖惩时,有些老师会表现出心理不平衡状态,产生担心、失意等消极情绪作为校长既不能忽略这一客观现实,又不能将产生心理挫折一概视为“心胸狭窄”,对老师心理挫折的处理,校长要有正确的认识,并给足够的谅解,优化其心理环境,立即消除挫折困扰去年我校为了改变“大锅饭”的情况,真正做到优质优酬,对体育组及后勤进行了整理,采取不聘用的方法,事后,为了消除她们的困扰,我们对受挫的老师立即加以引导,采取适当替换、适度压抑、合理宣泄的方法,专设一个“出气室”,让那些因挫折而困扰的职员对模拟对象进行攻击,以求情绪释放,达成心理平衡这么既达成了消除挫折困扰的折磨,又能够预防因心理挫折可能引发的极端行为,处理了我校十多年来的老大难问题  4.重视全员激励全员激励是经过动员全体师生职员共同参加激励,形成她励、自励、互励统一的激励格局,从而改变上“励”下“受”,单向而行,校长“一元”激励的不良状态在学校管理中,我们经过评选优异老师、师德模范、优异班主任等形式,客观公正地奖励一个人,用此措施往往能够收到“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良好效果经过教学、研讨及其它活动,让老师明确自己的主体地位,形成很好的自励和互励基础。

当然,重视全员激励时还要重视全程激励、全素激励,使之形成综合激励的机制  实践证实,要搞好学校管理工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需要采取当代化科学手段,需要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除要求校长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知识素养、管理能力和较高的管理艺术和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外,利用一定的心理学标准和方法处理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不仅能够收到良好的预期效果,而且能够使学校管理工作事半功倍。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