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课堂中的点火与灭火

pw****6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4.50KB
约2页
文档ID:176575943
课堂中的点火与灭火_第1页
1/2

课堂中的点火与灭火这里说的“火”,是指生命之火、智慧之火早在我校课改之初,专家就说:“有人标榜自己的课堂纪律很好,非常安静,这种安静,说白了,是坟墓般的安静,学生都处在‘死’的状态,只有你一个人在讲‘鬼话’而已传统课堂根本就没有对生命的注重,漠视生命,谈何点燃生命?传统课堂的教师自然也就没有点火与灭火的概念传统课堂中的教师是课堂的权威、霸主和知识的占有者,教师表述的问题,只有一种结论即“准确”的结论这种生吞活剥的学习,只驱动了知识的传递,根本不会形成智慧所以,陶行知先生发出“死”课堂、“死”学生的感叹!没有智慧的知识占有者,不过是两条腿的书架,一旦进入生活,百无一用学习探究知识是人的天性之一,但是,这种天性一旦进入了学校这个探究学习的密集场所,仅靠天性所储存的那点能量,是缺乏于满足长期消耗的可怕的是,传统课堂里的教师意识不到这个点,学生一旦出现倦怠、分心走神,往往用外力强制拉回这样,一是效果有限,学生往往身在曹营心在汉,二是,长期身心异处,所承受的不良心理情感体验,对其人格的伤害,危害更大,这是我国学生普遍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高效课堂要求教师把“传道、授业、解惑”置后,把“点燃、激励、启蒙”置前——解决课堂动力问题后,再去传道、授业、解惑才可能是高效的;在生命状态下的传道授业,才可能生发真正的智慧,实现这个民族的启蒙。

所以,高效课堂,要求教师要注重两个维度,第一是生命,第二才是知识只有当生命和知识真正融会后,知识才会转化为智慧注重了生命状态,持续地点燃,就是在学生天然探究欲望之火种上,持续地添柴加油,让生命之火越烧越旺要解决学习的内动力问题,而动力就来自学生的生命之火注重生命,点燃激情,就是给学生注入能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痛苦学为快乐学,变低效学为高效学高效课堂,把探究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协助下,高效“重走”知识的“发现”之旅在这样的过程中,旧知与新知、不同个体间的认知冲突自不过然地发生,有冲突,才会有学习、有发展这样的知识,是伴随着生命成长过程的,是“经历”后获取的燃烧的生命让知识有温度、有味道和能量,知识与生命的结合,才能点燃智慧之火!让我们的学生成为有智慧的人,成为能自我发展、自我创新、自我超越的人大家可能没有想到,高效课堂,有时也需要灭火两个维度,相得益彰,才能够高效实现目标,一旦偏颇,要么回到传统,要么华而不实有些老师的课堂,看起来火爆,但是效果不佳,原因就在于没有很好地处理两者的关系什么时候灭火?怎样灭火?是很有讲究的,搞不好要么课堂失控,要么挫伤学生积极性要厘清生命与知识的关系。

在教育意义上,生命目标是第一位的,知识目标是第二位的;在每一节课上,则是相反的在每一节课上,生命狂欢要为知识落实服务,所以,学习目标的达成是第一位的,而目标达成的进度是刚性的,不能违背所以,一方面满足目标需求后,多余的火力就要灭掉再者,具体到每个问题的展示、对抗、质疑中,当双方即将由理性进入感性状态(即为了争论而争论)时,教师就要即时灭火调控火候、即时灭火也是教师对课堂的主导途径之一一节节对生命注重的课堂,成就了生命的旺盛——知识多数是过客,生命,才是长久的伴随高效课堂的点火、灭火,既是技术,更是艺术技术,能够传授,是效果的基础性保证;艺术,却只能体会,它带有极强的主体属性,每个身处高效课堂的教师,都要细品其中味,潇洒课堂行,让课堂燃烧不失控,让生命温润在教育中。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