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核舟记》课堂练习含答案

z****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2.25KB
约3页
文档ID:166956392
《核舟记》课堂练习含答案_第1页
1/3

《核舟记》班级 姓名 学号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罔不( )贻( :)有奇( )衣褶()诎( )楫( 1)壬戌( )虞山()二、写出下列字的意思1.罔不因势象形()2.尝■贻余核舟()3.咼可二黍许()4.其两膝相比者()5•佛印绝类弥勒()6•神情与苏、黄不属|()7•珠可历历数也()8.钩画了了,其色墨()9.长曾不盈寸()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丿)2.诎右臂支船()3•左手倚衡木()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四、比较下列字在句中的含义1、为:为宫室、器皿、人物()2、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为东坡 (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3、可:咼可二黍许( )4、云:盖大苏泛赤壁云()珠可历历数也( )此中人语云()五、按要求填空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作者是 ,字,人 口/、o2. 《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 》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 》中的句子3. 黄庭坚是 朝的文学家,字 4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 5 •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 ” 一个动作和“ ”的神态看出来。

6•文中最后一段运用了 、 的说明方法,这样说明的作用是 7•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8•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 六、 翻译下列句子1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3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4•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七、 回答下列问题1. 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2、 写三个人的神情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文中哪句话赞叹了雕刻技艺的高超?4•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6•文中有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和相互关系的?《核舟记》答案一、 wang yi youji zhe qu ji renxu yu二、 1•无不 顺着 雕刻2•曾经 赠 我3•大约 黄米 上下4•他们的 靠近5.极像6.不相类似7.分明可数的样子8.清楚明白 黑9•竟然 满10.长而窄三、 1.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2•通屈 弯曲3•通横4•通拣 挑选四、 1、雕刻 是2、表示并列、 表示转折3、大约 可以4、句尾语气 词说五、 1.《虞初新志》魏学咿子敬明末2.苏轼《后赤壁赋》《赤壁赋》3. 宋鲁直4.盖大苏泛赤壁云5.“左手扶鲁直背”“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6. 列数字作比较突出雕刻者技艺的高超7•嘻,技亦灵怪矣哉8.罔不因势 象形,各具情态。

六、 略七、 1.①用料体积小②所刻事物繁多③刻物情态毕备2. 雕刻者技艺的高超 “嘻,技亦灵怪矣哉”3. 这十六个字是前、后《赤壁赋》中的名句,与上段“大苏泛赤壁”相照 应,切题,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联想舟外赤壁景色作者真切地描述他们, 足以见他对核舟观察的精细4. “共阅一手卷…如有所语。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