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产品开发管理制度范本

东***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2.66KB
约13页
文档ID:153387017
新产品开发管理制度范本_第1页
1/13

新产品开发管理制度范本新产品开发工作,是指运用国内外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中所发 现的科学知识及其成果,转变为新产品、新材料、新生产过程等一切 非常规性质的技术工作新产品开发是企业在激烈的技术竞争中赖以 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是实现“生产一代,试制一代,研究一代和构思 一代〞的产品升级换代宗旨的重要阶段,它对企业产品发展方向、产 品优势、开拓新市场、提升经济效益等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 新产品开发必须严格遵循产品开发的科学管理程序,即选题〔构思、 调研和方案论证〕、样〔模〕试、批试、正式投产前的准备这些步骤一、调查研究与分析决策新产品的可行性分析是新产品开发中不可缺少的前期工作,必须 在进行充分的技术和市场调查后,对产品的社会必须求、市场占有率、 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资源效益等五个方面,进行的科学猜测及技 术经济的分析论证〔一〕 调查研究1. 调查国内市场和重要用户以及国际重点市场同类产品的技术 现状和改善要求;2. 以国内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前三名以及国际名牌产品为 对象,调查同类产品的质量、价格、市场及使用状况;3. 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情报和专刊,然后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二〕 可行性分析1. 论证该类产品的技术发展方向和动向。

2. 论证市场动态及发展该产品具备的技术优势3. 论证发展该产品的资源条件的可行性(含物资、设备、能源及 外购外协件配套等)三) 决策1. 制订产品发展规划1) 企业依据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必须要、从企业产品发展方 向、发展规模、发展水平和技术改造方向、赶超目标以及企业现有条 件进行综合调查研究和可行性分析,制订企业产品发展规划2) 由研究所提出草拟规划,经厂总师办初步检察后,由总工 程师组织有关部门人员,进行缜密的研究定稿后,报厂长批准,由计 划科下达执行2. 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和赶超目标,为提升产品质量进行新技术、 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方面的应用研究:(1) 展开产品寿命周期的研究,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猜测企 业的盈亏和生存,为企业提供产品发展的科学依据2) 展开那些对产品升级换代有决定意义的科学研究、基础件 攻关、重大工艺改革、重大专用设备和测试仪器的研究3) 展开那些对提升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的新材料研究4) 科研规划由研究所提出草拟规划交总师办组织有关部门会 审,经总工程师签字报厂长批准后,由计划科综合下达二、产品制定管理产品制定是指从确定产品制定任务书起到确定产品结构为止的 一系列技术工作的准备和管理,是产品开发的重要环节,是产品生产 过程的开始,必须严格遵循“三段制定〞程序。

一) 技术任务书技术任务书是产品在初步制定阶段内,由制定部门向上级对计划 任务书提出体现产品合理制定方案的改善性和推举性看法的文件经 上级批准后,作为产品技术制定的依据其目的在于正确地确定产品 最正确总体制定方案、主要技术性能参数、工作原理、系统和主体结构, 并由制定员负责编写(其中标准化综合要求会同标准化人员共同拟 订),其编号内容和程序作如下规定:1. 制定依据(依据具体状况可以包括一个或数个内容);(1) 部、省安排的重点任务:说明安排的内容及文件号;(2) 国内外技术情报;在产品的性能和使用性方面赶超国内外先 进水平或产品品种方面填补国内空白:(3) 市场经济情报:在产品的形态、形式(新颖性)等方面满 足用户要求,适应市场必须要,具有竞争能力;(4) 企业产品开发长远规划和年度技术组织措施计划,详述规 划的有关内容,并说明现在进行制定时机上的必要性2. 产品用途及使用范围3. 对计划任务书提出有关修改和改善看法4. 基本参数及主要技术性能指标5. 总体布局及主要部件结构表达:用简略画法勾出产品基本外形、轮廓尺寸及主要部件的布局位置,并表达主要部件的结构6. 产品工作原理及系统;用简略画法勾出产品的原理图、系统图, 并加以说明。

7. 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水平分析比较:列出国内外同类型产品主要 技术性能、规格、结构、特征一览表,并作具体的比较说明8. 标准化综合要求1) 应符合产品系列标准和其他现行技术标准状况,列出应贯 彻标准的目标与范围,提出落实标准的技术组织措施;(2) 新产品预期达到的标准化系数:列出推举采纳的标准件、 通用件清单,提出一定范围内的标准件、通用件系数指标;(3) 对材料和元器件的标准化要求:列出推举选用标准材料及 外购元器件清单,提出一定范围内的材料标准化系数和外购件系数标 准;(4) 与国内外同类产品标准化水平对比,提出新产品标准化要 求;(5) 猜测标准化经济效果:分析采纳标准件、通用件、外购件 及落实材料标准和选用标准材料后猜测的经济效果9. 关键技术解决办法及关键元器件,特别材料资源分析10. 对新产品制定方案进行分析比较,运用价值工程,着重研究 确定产品的合理性能(包括消除剩余功能)及通过不同结构原理和 系统的比较分析,从中选出最正确方案11. 组织有关方面对新产品制定的方案进行(A评价),共同商定 制定或改善的方案是否能满足用户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必须要12 .表达产品既满足用户必须要,又适应本企业发展要求的状况。

13 .新产品制定试验,试用周期和经费估算〔二〕 技术制定技术制定的目的,是在已批准的技术任务书的基础上,完成产品 的主要计算和主要零部件的制定1. 完成制定过程中必必须的试验研究〔新原理结构、材料元件工 艺的功能或模具试验〕,并写出试验研究大纲和研究试验报告2. 作出产品制定计算书〔如对运动、刚度、强度、振动、热变形、 电路、液气路、能量转换、能源效率等方面的计算、核算〕3. 画出产品总体尺寸图、产品主要零部件图,并校准4. 运用价值工程,对产品中造价高的、结构复杂的、体积笨重的、 数量多的主要零部件的结构、材质精度等选择方案进行成本与功能关 系的分析,并编制技术经济分析报告5. 绘出各种系统原理图〔如传动、电气、液气路、连锁保护等系 统〕6. 提出特别元件、外购件、材料清单7. 对技术任务书的某些内容进行检察和修正8. 对产品进行可靠性、可修理性分析〔三〕 工作图制定工作图制定的目的,是在技术制定的基础上完成供试制〔生产〕 及随机出厂用的全部工作图样和制定文件制定者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标准规程和指导性文件的规定,制定绘制各项产品工作图1. 绘制产品零件图、部件装配图和总装配图1) 零件图:图样格式、视图、投影、比例、尺寸、公差、形 位公差、表面粗糙度、表面处理、热处理要求及技术条件等应符合标 准;(2) 部件装配图:除确保图样规分外,包括装配、焊接、加工、 检验的必要数据和技术要求;(3) 总装配图:给出反映产品结构概况、组成部分的总图,总 装加工和检验的技术要求,给出总体尺寸。

2. 产品零件、标准件明细表,外购件、外协件目录3.产品技 术条件包括:(1) 技术要求;(2) 试验方法;(3) 检验规则;(4) 包装标志与储运4. 编制试制鉴定大纲试制鉴定大纲是样品及小批试制用必备技术文件要求大纲具备:(1) 能考核和考验样品(或小批产品)技术性能的可靠性、安 全性,规定各种测试性能的标准方法及产品试验的要求和方法2) 能考核样品在规定的极限状况下使用的可行性和可靠性3) 能提供分析产品核心功能指标的基本数据4) 批试鉴定大纲还必须提出工艺、工装、设备、检测手段等与生产要求、质量确保、成本、安全、环保等相适应的要求5. 编写文件目录和图样目录〔1〕 文件目录包括;图样目录、明细表、通〔借〕用件、外购件、 标准件汇总表、技术条件、使用说明书、合格证、装箱单、其他〔2〕 图样目录:总装配图、原理图和系统图、部件装配图、零 件图、包装物图及包装图、安装图〔只用于成套设备〕6. 包装制定图样及文件〔含内、外包装及美术装潢和贴布纸等〕7. 随机出厂图样及文件8. 产品广告宣扬备样及文件9. 标准化检察报告;指产品工作图制定全部完成,工作图样和设 计文件经标准化检察后,由标准化部门编写的文件,以便对新制定的 产品在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方面作出总的评价,是产品鉴定的重 要文件。

标准化检察报告分样品试制标准化检察报告和小批试制标准 化检察报告三、新产品试制与鉴定管理〔一〕试制工作分两个阶段新产品试制是在产品按科学程序完成“三段制定〞的基础上进行 的,是正式投入批量生产的前期工作,试制一般分为样品试制和小批 试制两个阶段样品试制是指依据制定图纸、工艺文件和少数必要的工装,由试 制车间试制出一件〔非标设备〕或数十件〔火花塞、电热塞、管壳等 类产品〕样品,然后按要求进行试验,借以考验产品结构、性能和设 计图的工艺性,考核图样和制定文件的质量此阶段完全在研究所内 进行小批试制是在样品试制的基础上进行的,它的主要目的是考核产 品工艺性,验证全部工艺文件和工艺装备,并进一步矫正和审验制定 图纸此阶段以研究所为主,由工艺科负责工艺文件和工装制定,试 制工作部分扩散到生产车间进行在样品试制小批试制结束后,应分别对考核状况进行总结,并按 有关标准要求编制以下文件;1. 试制总结2. 形式试验报告3. 试用〔运行〕报告〔二〕试制工作程序1. 进行新产品概略工艺制定:依据新产品任务书,安排利用厂 房面积、设备、测试条件等设想和简略工艺路线2. 进行工艺分析;依据产品方案制定和技术制定,作出材料改制, 元件改装,选配复杂自制件加工等项工艺分析。

3. 产品工作图的工艺性检察4. 编制试制用工艺卡片:〔1〕 工艺过程卡片〔路线卡〕;〔2〕 关键工序卡片〔工序卡〕;〔3〕 装配工艺过程卡〔装配卡〕;〔4〕 特别工艺、专业工艺守则5. 依据产品试验的必须要,制定必不可少的工装,参照样品试制工装系数为0.1〜0.2,小批试制工装系数为的要求本着经济可靠、确保产品质量要求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工装、 通用工装、组合工装、简易工装、过渡工装〔如低熔点合金模具〕等6. 制订试制用材料消耗工艺定额和加工工时定额7. 零部件制造、总装配中应按质量确保计划,强化质量管理和信 息反馈,并作好试制记录,编制新产品质量确保要求和文件此项工 作在批试阶段由全质办牵头组织工艺科、检验科进行8. 编写试制总结:着重总结图样和制定文件验证状况以及在装配 和调试中所反映出的有关产品结构、工艺及产品性能方面的问题及其 解决过程,并附上各种反映技术内容的原始记录样品试制总结由设 计部门负责编制,供样品鉴定用,小批试制总结由工艺部门编写,供 批试鉴定用9. 编写形式试验报告:是产品经全面性能试验后所编的文件,形 式试验所进行的试验项目和方法按产品技术条件,试验程序、步骤和 记录表格可参照相关大纲规定。

10. 编写试用〔运行〕报告:是产品在实际工作条件下进行试用 试验后所编制的文件,试用〔运行〕试验项目和方法由技术条件规定, 试验通常委托用户进行,其试验程序步骤和记录表格参照相关规定, 由研究所制定室负责编制11. 编制特种材料及外购、外协件定点定型报告,由研究所负责〔三〕新产品鉴定原则与要求鉴定是对新产品从技术上、经济上作全面的评价,以确定是否可 进入下阶段试制或正式投产,它是对社会、对用户负责,要求严正认 真和公正地进行在完成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的全部工作后按项目 管理级别申请鉴定鉴定分为样品试制后的样品鉴定和小批试制后的小批试制鉴定, 不准超越阶段进行属于已投入正式生产的产品的系列,规格、开发 产品,经过批准,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鉴定可以合并进行,但必须具 备两种鉴定所应有的技术文件,资料和条件不得轻率马虎1. 按相关鉴定大纲完成样品或小批试制产品的各项测试2. 按相关鉴定大纲备齐完整成套的图样及制定文件要求1) 鉴定应具备的图样及制定文件一一供鉴定委员会用成套资 料;(2) 正常生产应具备的图样及制定文件一一供产品定型后,正 常投产时,制造、验收和管理用成套资料(产品应备晒40套,发设 计、工艺、全质办、检验科、生产科、工具、装配、零件加工车间、 总师办、存档)。

3) 随产品出厂应具备的图样及制定文件一一随产品提交给用 户的必备文件3. 组织技术鉴定,并履行技术鉴定书签字手续,其技术鉴定的结 论内容是:(1)样品鉴定结论内容①检察样品试制结果,制定结构和图样的合理性、工艺性以及特 种材料解决的可能性等,确定能否投入小批试制②明确样品应改善的事项,摘搞好试制评价〔B评价〕〔2〕小批试制鉴定结论内容① 检察产品的可靠性,检察生产工艺、工装与产品测试设备,各 种技术资料的完备与可靠程度,以及资源供应、外购外协件定点定型 状况等,确定产品能否投入批量生产② 明确产品制造应改善的事项,搞好产品生产工程评价〔C评价〕 各阶段应具备的技术文件及审批程序按产品图样、制定文件、工艺文 件的完整性及审批程序办理〔四〕 新产品试制经费1. 属于国家下达的新产品〔科研〕项目,由上级机关按照有关 规定拨给经费;2. 属于工厂的新产品〔科研〕计划项目,由工厂自筹资金按规定 拨给经费;3. 工厂对外的技术转让费用可作为开发新产品〔科研〕费用;4. 新产品试制经费按单项预算拨给,单列账户,执行专款专用 费用经总工程师检察、厂长批准后,由研究所掌握,财务科监督,不 准私自挪作他用。

〔五〕 新产品证书办理1. 新产品证书归口由总师办负责办理2. 研究所负责提供办理证书的有关技术资料和文件3. 在新产品鉴定后一个月内,总师办负责办理新产品证书的报批手续四、 新产品开发周期1. 关于简单产品,工厂已具有成熟制造和应用技术的产品以及由 基型派生出来的变型产品,同意直接从技术制定或工作图制定开始, 开发周期定为1〜3个月2. 从大专院校或有关科研制定机构移植过来的经过试验考验的 产品,必须索取全部论证、制定和工艺〔含工装〕的技术资料,并 应重新调查分析论证,关于这类产品,开发周期定为2〜5个月3. 属于老产品在性能和结构原理上有大的改变的研究以及新的 类别产品的开发,开发周期一般规定为6〜7个月,最长为一年〔特 别状况不得超过一年半时间〕,具体程序周期规定为:调研论证和决策周期;一般产品1个月;复杂产品1.5个月产品制定周期〔含技术任务书、技术制定和工作图制定〕:1〜2个 月工艺〔含工装制造〕周期:样试1〜2个月〔含样品鉴定〕;批试 2〜3.5个月产品鉴定和移交生产周期:1个月五、 新产品成果评审与报批1. 新产品〔科研〕成果依据鉴定级别,按照科技成果与技术进 步有关奖励条例和实施厂“关于技术改善与合理化建议管理办法“办 理报审手续。

2. 为节省开支,新产品〔科研〕成果评审会应尽量与新产品鉴定 会合并进行3. 成果报审手续必须在评审鉴定后一个月内办理完毕4. 成果奖励的分配方案由总师办与研究所共同商定后报总工程 师批准执行六、新产品移交投产的管理〔一〕总则1. 新产品的开发都必须具有批准的制定任务书〔或建议书〕,由 制定部门进行技术制定,工作图制定经批准、审核、会签后进行样试 样试图标记为“S〞,批试图标记为“A〞,批生产图标记为“B〞A和 B的标记必须由总工程师组织召开会议确定2. 每一项新产品要力求结构可靠,技术先进,具有优良的工艺性3. 产品的主要参数、形式、尺寸、基本结构应采纳国家标准或国 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标准,在充分满足使用必须要的基础上,做到标准化、 系列化和通用化4. 每-项新产品都必须经过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后方可成批生产, 样试和小批试制的产品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测,具有完整的试制和检测 报告部分新产品还必须具有运行报告样试、批试均由总工程师主 持召集有关单位进行鉴定,并确定投产后与否和下一步工作安排在同 一系列中,各别工艺上变化很小的新品,经工艺部门同意,可以不进 行批试,在样品试制后,直接办理成批投产的手续。

5. 新产品移交生产线由总师办组织,总工程师主持召开由制定、 试制、计划、生产、技术、工艺、全质办、检查、标准化、技术档案、 生产车间等各有关部门参加的鉴定会,多方面听取看法,对新产品从 技术、经济上作出评价,确认制定合理性,工艺规程、工艺装备没有 问题后,提出是否可以正式移交生产线及移交时间的看法6. 批准移交生产线的新产品,必须有产品技术标准、工艺规程、 产品装配图、零件图、工装图以及其他有关的技术资料7. 移交生产线的新产品必须填写“新产品移交生产线鉴定验收 表〞,经各方签字〔二〕技术资料验收1. 图纸幅面和制图要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要求2. 成套图册编号要有序,蓝图与实物相符,工装图、产品图等编 号应与已有的编号有连贯性3. 产品图应按会签审批程序签字总装图必须经总工程师检察批 准工艺工装图纸资料由工艺科编制和制定,全部底图应移交技术档 案室签收归档4. 验收前一个月应将图纸、资料送验收部门审阅5. 技术资料的验收汇总归口管理由研究所负责。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