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冬阳 童年 骆驼队》教学设计

hao****02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5.03KB
约4页
文档ID:159837502
《冬阳 童年 骆驼队》教学设计_第1页
1/4

《冬阳 童年骆驼队 》 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昨天,我们一起初读了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女士的童年生活,今天,让我们再次走入她的童年,走入她的《城南旧事》,走进她的《冬阳 童年 骆驼队》教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二、品赏朗读、感悟语言  师:在这篇文章中有哪些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 “看骆驼咀嚼”: (出示课件)生读:“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1、你是怎么想的?  2、林海音当时看到的骆驼是怎样咀嚼草料的呢?假如你就是林海音,你现在就站在骆驼的面前,你正在看骆驼是怎样咀嚼草料的请闭上眼睛,老师把这段文字读一读,你想象骆驼的样子,想象骆驼在咀嚼的时候,牙齿是怎样在动的  3、朗读“我站在骆驼的面前……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这一段文字 交流:同学们,你的牙齿动起来了吗?你们看见了什么?  4、看的时间久了,太入神了,觉得太有趣了,所以就看得呆了看着看着,她好象就忘记了什么,觉得自己就是什么? 5、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你会呆呆地看一样东西,会不由自主地动起来,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同桌相互说一说。

  6、各种原因使得已是成年的我对这种事情已经不感兴趣了,尽管我也是从儿童时代走过来的林海音女士在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四十二岁了,比老师的年龄还要大十几岁,你觉得她在写下这段往事的时候,她还会去学骆驼咀嚼吗? 生齐读(课件出示):“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二) “讨论铃铛的问题”:  1、童年的往事还有很多有意思的,还有哪些事你还会觉得有意思?  2、从中你想到了什么?  3、爸爸的见解是理性的,而童年的林海音想法是天真的,是充满诗意的现在你们就是林海音,我是爸爸,让我们共同来再现当时父女两人的对话吧!  师生对读这段对话  4、同学们,如果这时有人问你,骆驼脖子上的铃铛是干什么的,你打算怎样回答?  5、同学们,请想一想,当四十二岁的林海音在写下这段往事的时候,你觉得她还同意当年的想法吗?  6、你看爸爸听了“我”当时的想法,想了想,笑了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在这里,爸爸想了些什么?笑的是什么?  7、当中年时期的林海音在回忆起这段往事的时候,她当时的想法可能从现实的眼光来看已经不再有了,这就像是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也已经不会再做了。

生齐读(课件出示):“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三)品读“剪驼绒”这件事:  1、还有哪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很深?  2、你从中看出了什么?  3、已是中年的林海音女士,她还会想给骆驼剪剪不整齐的毛吗? 4、这种想法她已经不再有了,就像是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也不会再做了5、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不会做了,给骆驼剪毛的想法我也不会再有了 生齐读(课件出示):“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四) 品读“问妈妈”这件事:  1、在作者描述的童年往事当中,有一件事大家有没有注意?  2、谁来把这段文字读一读?  生自由朗读这几段文字  3、妈妈说“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看看这篇文章,林海音都问了些什么?她除了问“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还问了什么? 4、那么既然是“总是问总是问”,你再把课文内容游览一遍,想一想,林海音可能还会问什么?  5、这些问题你们问得并不奇怪有些问题即使到中年也仍然没有找到答案,但是可能她也不会再问了。

就像作者在文中所写的,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不会做了,满脑子的童年时代的问题也不会问了 生齐读(课件出示):“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三、练笔是啊,当她再一次想起那挂在骆驼脖子上的铃铛,当她再一次想起那垂在骆驼肚皮底下的长长的毛,当她再一次想起童年时那满脑子的问题,她可能会怎么说?将作者想说的话写在课堂练习本上四、拓展延伸1、布置写作:学了这篇文章,你们一定和作者一样回忆了小时候的某些事或人吧,请围绕他们写一段话2、推荐阅读《城南旧事》。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