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阔的疆域》课例分析 一、教材分析 ( 一 )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辽阔的疆域》一课是选自人教版地理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它是中国地理的基础章节它既是学习中国地理的起点,又是联系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桥梁所以说它在中国地理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 二 )教学目标 鉴于对教材地位与作用以及现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以及我国濒临的海洋、岛屿、半岛及邻国,知道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能力目标 通过阅读,查找地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读图用图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中国辽阔的疆域及优越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民族自豪感 ( 三 )教学难点和重点 1、重点:要求学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及优越性是本节的重点 2、难点: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和课后活动是本节的难点。
二、教法运用 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取读图分析法、讨论比较法和活动探究法通过读图分析法来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的能力,通过讨论比较法和活动探究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 三、学法指导 1、 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地图,学会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的能力和活动组织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采用“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巩固练习”来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步:导入新课: 我以乐曲导入,创设情境:播放乐曲《歌唱祖国》,同时展现我国的壮丽山河的图片,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有利于创设一种积极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 第二步:讲授新课: 我首先展示本课的两大部分内容:位置优越和国土辽阔,脉络清晰,使学生带有目的性的进入学习当中,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抓住本课的重、难点等知识的学习,更好的掌握地理知识 <1>针对本节课的第一个重点——地理位置我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这三个方面来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我首先向同学们展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并要求同学们结合课本图1-1来观察地图。
同时我还引导学生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找出我国的地理位置 首先是半球位置: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什么?我国在哪个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什么?那我国在哪个半球?这样就可以得出:我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的结论其次是从纬度位置看我国最北约为 53 度多最南约为_4__度大部分位于五带的北温带 带,少部分位于 热 带,没有_寒带最后从海陆位置让学生上台指出太平洋、亚洲、中国的位置,分析得出我国相对于亚洲、太平洋的位置,即 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这样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新课标理念,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读图分析的能力接下来进行归纳小结我国的地理位置,以便帮助同学们加深印象便于记忆 为了巩固新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读图能力和锻炼其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我们接下来进入到一个活动中: 1、通过与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相比,来体现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2通过与蒙古、日本相比,来体现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最后进行归纳总结我国位置的优越性,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民族自豪感 <2>针对本节课的第二个重点——国土辽阔国土辽阔”这一部分内容教材通过从不同方面来说明的,知识比较零散。
为此我指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阅读“中国疆域示意图”,使学生从中认识到祖国的幅员辽阔,资源丰富首先通过图表让学生直观鲜明的了解我国的面积和在世界上的位置,并且让学生了解领土的概念,改变以往对它的错误认识接下来展示中国疆域图,让学生找出中国领土的四个端点,了解其具体的位置展示表格进行概括和总结有利于学生记忆继续展示中国疆域图,让学生按逆时针方向自东向西沿我国陆上疆界依次找出14个邻国,沿我国海上疆界,由南向北找出6个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 ,并且沿着海岸线从北向南查找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与岛屿,说明陆上疆界长,邻国多,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合作,同时也意识到与邻国和睦共处和国防事业的重要性然后展示表格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帮助同学们加深印象便于记忆 第三步:课堂小结: 1、半球位置:位于东西半球的东半球, 位于南北半球的北半球 2、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3、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只有南部 少部分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是一个地理位置优越, 海陆兼备的国家 5、我国国土辽阔中国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 6、陆上疆界长,邻国多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小结,带领学生重新梳理知识脉络,及时巩固新知,使知识系统化。
第四步:巩固练习: 通过选择题、材料题及填空题,选择题和填空题的设计使学生不仅可以及时掌握重难点,而且对小知识点也能及时巩固,对知识有个全面的理解,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和效果材料题可以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第五步:教学反思 反思一:走出教材,走近生活 我觉得教学中,教师很有必要根据地方特色、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知识背景来创设情境、设计案例因为当新的知识被赋予鲜活的背景时,学生的兴趣被激起,探究心理得到加强,进一步有利于问题的形成,使学生达到想学的境界本节课我应注重突出这一点如:在介绍我国四至点中的最东、最北点时,应突出体现我们熟悉的黑龙江省 反思二:学生活动要有“质”,即体现学生的思维性 本课中我设置了大量学生活动如果课堂活动有量无质,则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课堂的学生活动是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式为了能使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其有效性,我至力于提高活动“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尽量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境的创设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多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 反思三:转换传统的师生角色,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在课堂的探究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人。
从思维的角度讲,学习过程是一种具备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介绍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时,我让学生来谈远方亲友所在省份及其位置分布,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而且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的知识得以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