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升华 [在平凡的人格中取得升华] 今年适逢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5月底,总政话剧团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掀起一股红色旋风,《毛泽东在西柏坡的畅想》、《生命档案》、《黄土谣》,这三部选题、风格、人物塑造各不相同的话剧演出,将红色主旋律演绎得震撼人心,也表现出了总政话剧团新时期创作演出的最高水平 三台戏在北京上演时,让观众取得了一份久违的感动,有些人甚至流下激动的泪水,好像在剧院找到了一方灵魂的净土而将政论题材演绎得如此生动,将主旋律升华得如此感人,是这三部剧的成功所在这三部剧的编剧,同时也是总政话剧团团长孟冰在接收采访时,在谈到这三部剧的创作时感慨良多,她认为这几部戏全部是表现政治题材的主旋律话剧,既要有教育意义,又要生动感人,在把握上远比一般的现实题材难驾驭得多 孟冰回想道,自己的第一个政论剧是1999年创作的《突围》,十余载以后,期望经过西柏坡这一革命的落脚点,经过毛主席的畅想,将现代人物和剧中人物共同体验,以现代的意识去探究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岁月,同时又以历史的眼光去审阅当今社会,从历史的角度去思索时代的变迁《毛泽东在西柏坡的畅想》这部戏选取了“历史的转折”这一宏大的题材,在处理复杂的资料时,对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孟冰认为,在处理这类题材话剧时,首先,要严格尊重历史真实,不然就威了无源之水,戏根本立不住:其次,要有对应的艺术处理,这是戏剧的特征,政论剧也不例外 在谈到《生命档案》的创作时,孟冰透露,创作中怎样表现出人物的戏剧性,怎样挖掘戏核是这个戏的关键“通常情况下,写英雄人物的作品,全部是‘命题作文’,这可能是件很头疼的事,尤其像剧中主人公刘义权工作还含有着特殊性,这项工作大多是坐在办公室翻阅,整理档案,很单一,没有大的行为动作所以在研究剧本创作的时候,我们首先把握的是刘义权的精神实质,把握了这一点,就确立了一条贯穿一直的根本,那就是‘寻求’比如她走遍千山万水寻求失散在民间的革命历史档案,替秦大爷寻求为革命牺牲却无证可查的父亲,寻求许娜的新四军烈士爷爷,等等立足灵魂的启示,努力开掘情感中的力量,是《生命档案》成功的关键所在最朴质的情感,是她所坚守的革命军人和共产党人最起码的价值观,她的一句‘这些全部是我应该做的,要不是这么做就该问问为何了’也是这部戏的戏核所在 《黄土谣》表现的一样也是这种朴实的情感,编剧不是一味渲染一个共产党员多么高尚的精神境界,而表现的恰恰是一个最一般的基层党支部书记,用最朴实的价值观,遵照着一个公民应有的最基础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意识。
孟冰在谈到宋先钦这个人物时,说道:“宋先钦带给我的感受是复杂的,也是多方面的,她是现代中国社会中最基层、最一般的一个农民,一个基层党支部书记但她做的这件事情,迄今为止,是我所听到的唯一的这么做的基层干部我一直想,假如是我,我能这么想,这么做吗?可见宋先钦做到了我们通常人做不到的事情,结论似乎是:她比我们高大 这几部戏的立意全部在最平凡的人格表现中得到了升华,从一般人物的命运中引发我们的思索,从而使我们对共产党人的信仰也从理性的思索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政话剧团一向就有善于表现重大历史题材、表现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的传统,给予作品更宽广的人性思想,和对社会、对历史的人性思索这坎在沪演出的这三部大戏集合了总政话剧团的优异编剧、导演、演员,经过塑造这多个人物再次洗涤大家的灵魂,是对社会的浮华风气进行一次深沉的撞击,让观众重温那段艰苦而又朴实、温馨的岁月,让我们重新认识那些一般的人、伟大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