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的参赛作品《农村小学生作文指导》久仰小学 杨晓莲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特别是生在农村的小学生,在校的时间要忙于功课,周末或假期回到了家,根本不存在看书,因为农村的家长没有几个会督促子女学习的,有时老师在周末布置些作业回家,到返校时连课本、作业都忘在家了课外书籍没读几本,网络查阅质料就更没有条件了,先进的、科学的东西,他们看没看、听没听,想要写出一篇好的作文,真是难为他们了作为农村小学的老师在作文教学上就更是难上加难了即便如此,再困难也得展开教学根据我在农村工作的这些年,简单的谈谈几点我的做法: 一、巧引妙渗《语文教学大纲》中说:“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作为小学生来说,要他自觉动脑、动手去看、去听、去想,就算能做到这些,他也理不出个路子来,这就需要老师去引导,去渗透引导学生积极观察、分析周围的人、事、物结合实际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反馈的情况,及时地适当地渗透一些新知识在四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作文教学中,本次要求写一处景物,并写出它的特点。
我在指导中首先带领学生到校园里有看看,重点地看了学校的花园;在指导看时,有顺序地指点,如:以园中有特别的树为中心,在树的左右、前后都有些什么,各有什么特征等回到教室,又进一步指导,这棵树或花的特征,用我们平时积累的哪些比喻句来形容在学生的说中,进一步帮他们加一些优美的词、句在这次教学中,学生们既看、又听,头脑中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了,一节课下来,轻松地完成了作业这次作文,成功率达百分之七十,是他们进入四年级以来,最好的一次作文了 二、 巧妙联引,推陈出新,彰显文采有些学生非常怕写作文,作文课时拿着笔冥思苦想一节课也写不出几个字针对这一情况,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去捕捉写作的素材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捕捉材料则是写好文章的重要一环要引导学生去细致地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分析生活,学会在生活中捕捉材料如:1、家庭生活中的一些变化,如生活条件、人与人的关系发生变化等2、和周围人交往时,对这些人的看法或从这些人口中了解到的一些事情,都是写作的素材3、学了一篇文章后自己的感受以及想对主人公说的话等等学生积累了大量写作的材料之后,自然会有感而发,再加上适当的指导,学生就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而不是空洞、无病呻吟的文章了。
在四年级下册的第八课《将心比心》教学中,未进入课文前,我让几个捣蛋的同学到讲台上来扮演老师的角色,并组织一下教学,而我则故意在下面跟学生们说话,搞得教师闹烘烘的;之后,我让这几个同学谈谈今天的感受,他们说:非常烦恼,因为他在前面说,没人听他的针对他们的说法,我进行了总结:“老师平时在上课时,你们就是这样吵闹的,我也很烦啊!你们想到了什么呢?”他们体会到了老师的工作并不好做进一步解释了“将心比心”的含义,引入了课文学习学习完课文后,我让学生们也写一篇在生活中关于“将心比心”的事来,学生亲自表演、体会,对这内容就更熟悉,生活中发生的事就能清晰的展现在眼前,有事例的就好写了三、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例如,教师要带领我们的小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以拓展思维领域法国雕塑家罗丹语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以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比如:我所在的地方民族,每年要过二月二,是他们最隆重的节日,在节日中,全村人集中一起吃饭、饮酒、踩芦笙等,每到这一天,我们学校不仅放学生一天假,连我们老师也去参加,虽然是一天的时间,让他们轻松、愉快地去参加,回来后把看到的、经历的写下来毕竟是他们亲临体会的,就有话可说,有例可讲了写出来的文章丰富多彩三、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头痛于作文的学生,则是作文还提不起他们的兴趣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逐步使他们乐写。
在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文教学中,本次作文要求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在这个单元中,有丰子恺的《白鹅》,老舍的《猫》,这两篇文章把动物描写得栩栩如生,可以说是顶尖作品了我在指导写作时,以这两篇为例文,然后让同学们写出你家里养的、或看到的小动物在第一次写作中,大多人咬着笔尖,望着天花板,就是写不出什么东西来我住在校园里,家里养了一只宠物——小狗那小狗特别有趣,同学们常常跑来我家看它,摸摸它,跟它很熟悉,早就成为朋友了;这时我才想到,就让他们写写我家那只狗吧,他们一下子乐开了,说:“写那狗也可以呀?”就以那只狗为例,让学生们重写一篇,没想到,不到半节课时间,学生完成了作品,而且写得非常好我问他们:“怎么写鸡、写鸭时,你们写不出来呢?”他们说:“在家看多了,觉得没有趣这时我才体会到:再好的作品,我们的学生并不一定就能模仿得到,只有写他喜欢的东西,他才有兴趣 四、及时修改作文,加快思想交流 这是作文中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刚刚提倡素质教育教学的时候,作文教学说是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那时就放手让学生写,写作前没作什么指导,写完后也没及时让学生修改,认为这就是发展,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学生辛辛苦苦写好作文后,其实很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许,在很短的时间内,印象很深,应给予及时的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很容易接受,让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或别人的,或轮流交换互阅等。
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的目标,要求学生能写出他们的真情实感,用通顺的语句、清楚的层次、鲜明的观点,恰如其分地展现出来,此时,若再重新习作一次,就能更提高作文的写作水平我在第一点提到的“巧引妙渗”观点的事例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学生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而进行修改的恒心我班有个特差生,每次测验、考试不会超过20分,在这次作文中,他第一次写得了四五句话,然后拿给我批改,我在批语上说:你有很大进步,如文章再写长一点,那就更好了他看到这批语,脸上笑开了花,马上进行了修改,又拿给我看,我给他打了70分,他看到别人可以达到90多分,又进行了第二次修改,一篇文章,他主动修改了两次,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由于生活的条件,我们农村孩子的写作水平是难与城市学生相比的,在教学上也只能用我们简单的、落后的方法,这就是我总结的几点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