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教版语文拓展模块第二单元阅读与欣赏 8 《寡人之于国也》 教案 (中职专用)

名***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5.73KB
约4页
文档ID:167913755
高教版语文拓展模块第二单元阅读与欣赏 8 《寡人之于国也》 教案 (中职专用)_第1页
1/4

课题寡人之于国也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安排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一、 教学目标1、体会孟子长于雄辩的语言特色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3、理解孟子主张行仁政,重视民心的向背,利民保民的积极思想 二、 [教学重点 ]1、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气势充沛的论辩方法三、[教学难点 ]对孟子“仁政’内容的理解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 孟子的语言很具有说服性,举出的事例也能准确的表达出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论点充分,推理很严谨,层层递进,而且有不容反驳的气势,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今天我们再次穿越走近孟子,来感受孟子的语言魅力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本文记录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围绕着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整个过程可分为几部分?2、本文在论证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结合文章具体分析如有不到位的地方,教师对论证方法加以解释(插入微课,解释概念)三、课内探究孟子认为“民之加多”,就要施仁政,行王道他的“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王道之始”,二是“王道之成”探究一:第三段如何论述“王道之始”的?教师明确:这种推理方式叫连续推理出示微课链接,进行解释探究二:第四段如何论述“王道之成”的?与第三段有何区别?探究三:有了合理的措施,还需要有合理的态度。

孟子是怎样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四、我的收获五、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孟子特擅长“比”,善于把世间万物拿来作比,形成自己纵横捭阖,酣畅淋漓,锐气逼人,深入浅出地,生动形象的论辩风格加上具有丰富的学养,超凡出众的思辨能力,刚健的气质,以及频繁的论辩实践,成就了孟子思想家、雄辩家的地位PPT 演示)学生回答问题1、PPT演示2、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3、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个人回答学生记录学生总结:1分钟4分钟8分钟5分钟3分钟2分钟2分钟教学过程六、拓展延伸仿写版本:梁惠诗曰:“吾之于语文学习也,尽心焉耳矣所书作业,工于他人;所练习题,多于他人察他人之学,无如吾之用心者他人之分不加少,吾之分不加多,何也?”学霸对曰:“…”请用孟子的论辩思路,以学霸的身份,对梁惠诗同学说一番话,让其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学生现场写作、展示15分钟课后任务看《人民日报》,学语言,结构,论证方法。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