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山地区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院 系: 环境与地理科学系 专 业: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姓 名: 高新甜 指导老师: 耿鹏旭、王磊 目录第一部分 绪言…………………………………………….. 3第二部分 正文 一、 路线、任务及成果……………………….... 6 (1)、尧山镇——沙河——姚庄………… 6 (2)、尧山镇——樱桃树——迎风树——跑马场——玉皇顶………………………………… 12 (3)、尧山镇——西沟——赵村——上汤 13 (4)、尧山镇——龙潭峡………………… 16 (5)、尧山镇——车村——鸡冠洞……… 16 二、结论………………………………………….. 17绪言 本次实习地点为鲁山县伏牛山地区实习基地,实习区域包括尧山镇、上汤、下汤、四棵树等一带山地地区和栾川县喀斯特地区。
实习区域在尧山镇境内,尧山镇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西部边陲,地处平顶山、洛阳、南阳三市结合部,其地理位置为东经112°11′-112°30′,北纬33°41′-33°50′全镇面积304.9平方公里,沙河从西向东过境,并且该镇位于沙河上游,西、南、北三面环山,东与黄淮平原相连该地区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4.6℃,年均降水量1000㎜并且311国道纵贯全境,便利的交通促使该地区的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蚕业生产已历史悠久,其柞蚕丝为传统出口产品,给该地区带来稳定的收入,另外该地区有土特产黑木耳、中华猕猴桃、张良姜等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尧山镇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景区景点众多,以石人山、中原大佛、画眉谷、龙潭峡等景区为主,因此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特别发达本次实习的目的主要是加强学生对自然地理的综合认识,并增强野外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寻求独到见解的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实习的路线及任务有:(一) 尧山镇——沙河——姚庄1、 观察河流阶地并测出河谷剖面图;2、 了解该地区的土壤类型并观察水稻土剖面;3、 观察河流水文特征,测河流流速二) 尧山镇——樱桃树——迎风树——跑马场——玉皇顶1、 观察岩石并判定该地区的地质构造;2、 观察石蛋地貌并分析其形成原因;3、 观察植被的垂直地带分布,并认识各个主要树种及其生态环境条件。
三) 尧山镇——西沟——赵村——上汤1、 了解地下温泉出露现象,了解该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2、 对灵泉寺进行考察,了解旅游开发利用状况;3、 对景区周围村庄进行基本情况调查,了解旅游开发前后村容村貌的变化四) 尧山镇——龙潭峡1、 进行植物样方调查;2、 采集和压制植物标本五) 尧山镇——车村——鸡冠洞1、 观察地下喀斯特地貌形态——溶洞;2、 探究喀斯特地貌的成因本次实习时间定于2011年5月24日,历时一周,以实习小组为单位完成各项任务各小组设有正、副组长以及组员若干,且每组各分配一套野外实习工具,主要有:经纬仪、塔尺、土铲、土壤环刀、环刀手柄、土盒、测绳、地质罗盘、吸水纸等并采用团队合作、细化分工的方法完成各个任务六天的实习,得到的成果有:1、 用两种方法完成河谷剖面图;2、 观察土壤剖面并了解到各层土壤的形成;3、 观察石人山地区岩石,了解到石人山地区的地质构造;4、 了解到植被的垂直地带分布规律以及植物群落中各个优势种生存的生态环境条件;5、 了解到该地区的地下水资源状况,以及水资源的利用状况;6、 了解到旅游开发区的旅游开发利用状况以及开发前后周围村庄村容村貌的变迁和居民的生活变化;7、 完成植物的样方调查,并采集了样方中乔木层、灌木层以及草本层的各植物样本;8、 观察溶洞,了解到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原因并了解到几种有特点的喀斯特现象;9、 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结合,更深一步地了解了自然资源。
实习区域的研究较早,研究也较为成熟,其地质构造、地貌类型、气候、土壤、植被、河流等都具有详细的说明就现在来讲,石人山地区的山体主要为燕山期花岗岩,主要矿藏有石英、铁、萤石、锰、铜、银、铝等,且石人山地区分为中山、低山、丘陵等而其土壤多为棕壤、褐土、黄棕壤,因此该地区以林为主,林粮并重该地区植被类型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并存在常绿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形成独特的自然植被风光并且该地区位于车村打断裂处,这使该地区地热资源丰富,存在地下四组热泉,并沿东西向构造带展布因此说石人山地区特殊的地质构造外加气候造就了该地区的自然资源,并为各种研究提供良好的实习基地 正文一、 路线、任务及成果路线:(一) 尧山镇——沙河——姚庄 任务:1、观察河流阶地并测出河谷剖面图 2、了解该地区的土壤类型并观察水稻土剖面 3、观察河流水文特征 成果:1、 阶地分为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基座阶地,且阶地由阶面和阶坡组成由观察可得该地区阶地属于侵蚀阶地,主要是有河流下切作用而使河漫滩出露水面成为阶地并且该地区的阶地成多级阶地,这是下蚀和堆积交替作用的结果这也有可能是人为影响,居民在河流阶地上种植庄稼,为了保持水土而将原来的倾斜阶地改为梯田式,以保证种植更多的庄稼,并得到好的收入。
2、 河谷剖面图的两种测量方法(1) 用仪器测量河流横断面工具:经纬仪、塔尺、记录纸、铅笔等;优点:测量精确,且可以得到河床地形的微变化以及阶地的多级变化;缺点:操作复杂,数据整理繁琐,且测量过程中较易出错,操作不当会出现很大的误差,并且寻找河流流向时只是大致估计一个河流流向的垂直方向,存在误差;原理:利用经纬仪直线定线法找到河谷的某一横断面,并采用视距测量的方法测出河谷及阶地上各个测点距测站点的水平距离D和与测站点的高差h,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整理计算后按一定的比例尺绘制成图;(2) 利用测绳及地质罗盘测量河流横断面工具:测绳、地质罗盘、记录纸,铅笔等;优点:测量方便,数据整理简单,不易出错,并且用地质罗盘寻找河流流向的垂直方向,较为精确;缺点:精确度不高,只可测出河宽并不能得到河床的变化,且只可测出谷坡的坡度而得不到阶地的变化图;原理:利用地质罗盘与测绳测出河床的宽度和谷坡的平均坡度; 3、土壤分为自然土壤和人为土壤 就自然土壤来讲,石人山地区由于地处南温带地区,气候、植被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加之山地地貌的影响,是水平的水、热地带因素又进行了再分配因而使该地区的土壤分布更为错综复杂。
该地区由于海拔、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变化,从而使植被出现由山麓到山顶的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的垂直分布,则影响土壤的形成过程和分布另外地貌和水文条件会影响到局部地区土壤的发育方向,形成一些地带性土壤而就整体来讲,其土壤类型有山地棕壤、黄棕壤、褐土,其中: 山地棕壤主要分布在世人山区海拔800-1400米以上的中山地带,该地带气候湿润,降水量略大于蒸发量,植被类型主要为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或针叶林棕壤的成土过程有较明显的粘化作用和强烈的生物循环(有机质积累和分解)作用,本区气候温暖湿润,水分适中,促进了土壤中的淋溶淀积过程土壤中的矿物质成分发生分解,其中一部分发生分解形成可溶性盐类随水流失,另一部分则转化成次生硅酸盐类即粘土矿物因此在土壤中存在较明显的粘化层且棕壤主要是山地土壤,也是主要的林业用地地生草棕壤主要发育于松栎林或松花破坏后的灌丛与草坡上因生草作用强烈,表层积累有深厚的腐殖质层山地棕壤主要发育于以栎类为主的落叶阔叶林下,为原生植被或天然次生植被,发育年老表层积累有较厚的腐殖质 褐土主要分布在石人山低山、丘陵岗地区和海拔500-800米之间的地区,为山地垂直带中的最低一环,往往与山地棕壤形成复区。
且这些地区为较干区其植被类型为暖温带半湿润落叶阔叶林褐土的成土过程主要有粘化过程和钙化过程,因此存在钙化层,还存在有腐殖质积累过程,因此土壤中存在有结构稳定的褐色腐殖质层褐土主要是农业用地,其次才为林业用地、牧业用地及果木用地成土母质主要是第四纪黄土沉积物,河流冲击物及各类岩石风化残积坡积物褐土据其发育程度,分布为淋溶褐土 典型褐土石灰性褐土等等 黄棕壤主要分布在山脊南部,属于地带性土壤,仅小面积分布 另外该地区还存在:暗棕壤主要分布在石人山区1400-2000米的中上部地带,土色较深,有机质含量高,质地轻并含有少量的砾石土壤母质为花岗岩风化坡积物,植被类型以华山松与秦岭冷杉为主 山地草甸土是山顶特殊情况下发育的非地带性土壤,由于山顶湿度大、风力大而不适于树木的生长,只能生长草甸植被或灌丛草甸植被土壤母质为岩石残积物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山地由于海拔的增加,气候条件也发生变化,致使土壤形成的类型和分布产生垂直变化的现象北坡:海拔800米以下为褐土;海拔800——1400米之间为山地棕壤;海拔1400——2100米之间为山地暗棕壤;2100米以上为山地草甸土南坡:海拔500——900米之间为山地黄褐土;海拔900——1100米之间为黄褐壤;海拔1100——1700米为山地棕壤;海拔1700——2100米为山地暗棕壤;海拔2100米以上为山地草甸土。
就人为土壤来讲,主要为水稻土下面就尧山地区的水稻土做了土壤剖面并对土壤剖面的特征进行了描绘:日期: 2011年5月24日地点: 河南省鲁山县尧山镇姚庄村地貌位置: 沙河左岸河流阶地海拔: 353m土壤名称: 水稻土土壤剖面: 长1.5m ,宽1m ,深1m(注:该地方已有两三年未种植水稻)由于该处的耕作土壤是在自然土壤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且该地区位于沙河、木扎岭河两岸的低阶地和高河漫滩上,则其土壤的成土母质为砂土,是河漫滩相沉积物因此该处的土壤剖面在到达40cm后往下就都为砂土,并不像有的土壤剖面一样存在石质接触面所以本次的土壤剖面挖的较浅,而得到的土壤剖面示例图为: 表土层心土层底土层0cm18cm34cm40cm图3并对土壤的各层做了详细的分析,得到表格1-3:层次深度(cm)颜色紧实度干湿度根系含量自然土壤命名耕作土壤命名土壤特性0-18灰色疏松湿润多腐殖质层耕作层腐殖质多,腐殖质过程强烈18-34棕色较紧实较湿润很少淋溶层犁底层铁、锰向下沉积,淋溶作用强34-40黄棕色紧实较湿润极少淀积层心土层铁、锰堆积,淀积作用强40-100褐色疏松较干无母质层底土层为土壤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注: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心土层会发生潜育化过程,而使土壤呈暗绿色形成潜育层。
就本地区的土壤状况来讲还是比较好的,由于本地区并无工业,则土壤污染情况不严重,对于耕地土壤来讲,由于该耕地土壤区位于沙河附近,因此旱情出现较少,并且由于沙河为自然河流,更会为土壤提供好的条件,水中含有各种矿物、营养物质,将沙河水直接用于浇地,会使土地更加肥沃,但是在七、八月份若会出现涝情,就会对土壤有一定的影响,土壤的水分含量、排水性能、透水性就会对土壤的发育有影响但是就山地土壤来讲,情况就不会很乐观,由于旅游开发的原因,大量的饭店在山上开办,则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就在所难免,这样一来就改变了原有的土壤环境,土壤环境一旦改变,就会影响植被的生长,从而改变了生物群落就像山顶植物秦岭冷杉大部分已经死亡,并且仍然在逐年的减少而就土壤侵蚀这一说,在洪涝期则会表现明显,严重时很可能存在山地土壤稍微有所改变,而耕作土壤会改变原本的结构,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就本地区的土壤利用前景来讲,山地土壤可以更大限度的用作人工林的种植,以增加经济效益,并可以在林中饲养些有特点的生物,比如一些适合山地生长的禽类或其他经济动物,而对于耕作土壤,这个地区位于沙河两岸的土壤非常适合种植水稻,应该使这些土壤得到充分的利用而非荒废。
本地区的土壤很好,对于耕地土壤由于其成土母质为花岗岩风化物沙砾,不能为土壤提供物质基础是会有所不足,则仍需要进行改良,其改良途径有两种:尽量多的使用农家肥,利用沙河河底的富含腐殖质的淤泥这两个途径可以增加土方富含腐殖质的量,能更好的为作物提供营养物质对于山地土壤,应该进行大的改良,使土壤恢复其原有的环境,更能适合特殊植被的生长4、河流的水文特征 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径流量、流速、含沙量、有无汛期、水位、补 给类型等观察地的地理位置为:N:33°45′19.6″ E:112°22′55.9″ H:347m±6m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因此其水位的变化跟季节变化,像在汛期水位就高些,而在旱季水位就低;初汛一般出现在五月份,6-8月为洪水多发月,但是如果遇到特别旱的天气即使在五六月份(就像今年)也会出现河流干枯的现象;其径流量在不同的河段处不同(可以通过计算公式Q=V·F得到,V为平均水面流速,F为测流河段中断面的过水断面面积,但该测量较难进 行);流速可以在某一河段处用浮标法测得(但由于今年较旱河流并未形成可测的规模,而未进行浮标法测流速);该河流的含沙量很高(本地为山区,其岩石主要是花岗岩,在风化作用和流水作用的共同作用下,花岗岩奉化形成砾石在形成沙砾最终形成沙子分布在河流两岸与河谷中)。
二) 尧山镇——樱桃树——迎风树——跑马场——玉皇顶任务:1、 观察岩石并判定该地区的地质构造2、 观察石蛋地貌并分析其成因3、 观察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并认识各个主要树种及其生态环境条件成果:1、 石人山地区地貌形成的地质背景实习区地质构造背景尧山为伏牛山脉东延的一支在大地构造上属于北秦岭褶皱带,在太古代本区为古海所占据,以类复理石建造为主,于古代中条期发生了花岗岩侵入体记忆系列断裂带,印支期发生向南逆冲运动,燕山早期又向北反冲,形成了车村——下汤断裂层,同时发生了巨大的由南向北的构造推覆作用,岩浆岩次级断裂造成的张断裂带上升就位,形成了石人山块状构造花岗岩2、 石人山地区的岩石主要是块状构造花岗岩(深层侵入岩),花岗岩包括长石(斜长石、正长石)、石英、云母等,在岩石裂缝中还会存在岩脉(浅层侵入岩),岩脉又可分为石英岩脉和长石岩脉,但岩脉不是花岗岩并且石人山地区位于北秦岭褶皱带中,其中车村-下汤断裂带为该地区的主要断裂带,由于有断裂带存在则是山体存在断层破碎带,因此岩石的纹理很乱各方向的纹理都有3、 石蛋地貌石蛋地貌在石人山的跑马场处最发育,这是花岗岩为枕状节理分割成块后,棱角因磨蚀作用而逐渐钝圆化,发生球状分化,使之变成球状岩石形成石蛋地貌。
4、 石人山地区的植物垂直分布由下到上依次是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第一地段 山门——迎风树该地段是以鹅耳枥、栓皮栎、麻栎、漆树等主要树种组成的落叶阔叶林鹅耳枥为桦木科乔木植物,属于鹅耳枥属,其枝叶为单叶互生叶,且叶子较小呈卵形,并且鹅耳枥喜肥沃湿润土壤也耐干旱瘠薄栓皮栎为壳斗科乔木植物,属于栎属,分布在石人山向阳山坡或浅山以及丘陵地带栓皮栎皮厚可以制作成软木塞,其枝叶为单叶互生叶,叶子呈卵形,叶边有锯齿栓皮栎对气候适应性广,对土壤要求也不严,酸性土、中性土、钙质土均可麻栎为壳斗科乔木植物,属于栎属,枝叶为单叶互生叶,叶子呈椭圆形,叶边有锯齿麻栎喜光,在林中易生长成优势种,喜湿润、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中性至微酸性土壤,由于其根深,也可在干旱瘠薄的土壤中生长 第二地段 通天门——元华宫(从跑马场处开始出现针叶林) 该地段是以华山松、油松、栓皮栎等主要树种组成的针叶混交林 华山松针叶为两针一束,其林下土壤为以花岗岩风化物为成土母质的山地棕壤,华山松喜气温低而湿度大的环境 油松针叶为五针一束,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海拔800-1500m的地带上。
油松喜光、干冷的气候以及深厚的土壤,其土壤是以花岗岩防风化物为成土母质的山地棕壤土壤表层腐殖质较少,呈偏酸性 第三地段 天书亭——玉皇顶 该地段是以华山松、油松、秦岭冷杉等主要树种组成的针叶林 秦岭冷杉属松科,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树冠呈椭圆形分布在玉皇顶下海拔1900-2150m的范围内,沿山脊呈带状分布秦岭冷杉喜气候温凉湿润、土层较厚、富含腐殖质的棕壤土以及暗棕壤的山地环境其林下土壤为以花岗岩风化物为成土母质的山地棕壤或山地暗棕壤三) 尧山镇——西沟——赵村——上汤 任务:1、 了解地下温泉出露现象,并了解该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2、 对佛泉寺进行考察,了解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状况3、 对景区周围的村庄的基本情况调查,了解旅游开发前后村容村貌的变化成果:1、 鲁山地热由四组泉群组成,并沿东西向沙河两侧展布,而这地下热水的形成主要是受地质构造的影响,鲁山地区最大的断裂带为车村——下汤大断裂,而这地下热泉就处于这个断裂带的南侧,热水断续出露长度约30千米地下热水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主要因素为地质构造,其次是岩浆活动的基岩起伏、地下水活动和围岩的可溶性。
本地地质构造处于东西构造带上的车村大断裂带南侧山区的地下水和降水通过花岗岩裂隙及断裂本身,下渗到地下深处,在大断裂中运移,吸收来自地壳内部的热量及断裂活动的动力热和花岗岩体侵入余热,受阻后沿构造通道排泄到地表,形成天然露头该热泉因矿化作用而使泉水中富含矿物硅、磷、锌等二十多种微量元素,从而使这热泉具有治疗皮肤疾病、活血等医疗价值对于温泉的开发,该地区准备建立温泉会馆,使温泉得到更多的利用另外泉水用于水稻的育苗可以有效地预防病虫害2、 该地区的旅游资源自然资源:石人山、龙潭峡等自然旅游景点野果、中药材、温泉、原始森林等自然资源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气候,年气温14.7℃,年降水量1000ml地形条件:以花岗岩为主形成的山系人文资源:佛泉寺 中原大佛又名大日如来佛,位于伏牛山系玉枕山上,北与云冈大佛、南与香港天坛大佛、西与乐山大佛、东与灵山大佛并成为我国五大佛中原大佛身高108m,莲花座20m,金刚座25m,虚弥座15m,全佛高168m造就了宏大的气势其该人文资源的规划思路为:中国佛文化源远流长,并且在东西南北都有大佛坐镇,唯中原无一大佛守卫,因此为了满足人们对佛的崇敬以及带动中原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而建立了该大佛,使之成为中原佛文化的象征。
在该景区中,进入景区首先是服务区,有各种特产、餐馆、住宿等,再进入即为停车区,而进去大门过桥即进入景区然而其景区价格在景区建立不久时时常变动,给旅客带来了不便灵泉寺依山傍水给人视觉上的独特享受,更会净化人们的心灵本地区的旅游开发时尽量运用了自然条件而进行,并未为环境带来负担,因此本地区的旅游开发算是属于环保型旅游开发并且本地区的垃圾还是以生活垃圾为主,但是可能会由于旅游的开发、客流量的增加而使这些生活垃圾的量有所大的增加但由于无工业的存在,其环境还是很理想3、 旅游开发对当地的影响:表3-1时期旅游开发前旅游开发后耕地面积600多亩无居住面积100多亩170 多亩人均收入1000元左右800多收入形式农耕、养蚕的净收入开发公司补助、其他收入(除外出打工的收入)村庄居住点的分布居民点零星分布政府统一规划,形成较为规整的格局土地利用状况居住用地、耕作用地、自然植被生长地居住用地、自然植被生长地、旅游景点用地、部分未被利用的土地旅游开发前,村民的居住用地虽少,但是存在耕作用地,以农耕来增加收入,职业较为单一而旅游开发后,虽然居住面积有所增多,但是其耕地土地却不存在而全部因旅游开发而被占用,并且村民失去了原有的职业,没有了经济来源,而得到的补偿又少,中青年人就不得不外出打工来增加收入,而使老人和孩子留守家中。
从理想上来讲开发佛泉寺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从而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然而由于佛泉寺的门票过贵,因而来这里旅游的旅客很少,带动不起周围因而是这里的经济并不活跃并且在旅游开发初期开发商没有和当地的居民在补偿等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土地被征收,补偿少,长久的生活方式被打破,村民的生活变得单一,家中部分人员外出,因此生活水平并为真正得到提高另外开垦山地会造成植被的破坏,影响该区的自然循环,并且土地利用很不衡,造成资源的浪费 因此,旅游资源的开发要从环境保护和人民利益的角度出发四)尧山镇——龙潭峡 任务: 1、进行植物的样方调查 2、采集和压制植物标本 成果: 1、样方调查的原理、目的:在植物群落中选取一块100㎡的地方,通过计数的方法得到每个种群在样方中的个数,以求得该种群在植物群落中的密度 样方的选取:必须选择一个种群分布较均匀的地方,是调查结果更准确 群落的命名:以优势种命名群落2、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压制 采集要求:选择发育正常的采集,应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一种植物至少采集2个;采集时应保持植物的完整性,草本植物应带枝条、根采集,有花与果实的也应一同采集,雌、雄异株时两个都要采;采集标本时还应注意典型性。
压制要求:应制作简易的标本夹;植物过长时可以折成“V”或“N”型;要有不同的叶面朝上;一定要将植物展平;要制作标签,同时记录上时间、地点以及植物名称;把标本摞好夹紧后一定要放在阴凉通风处,不可暴晒五)尧山镇——车村——鸡冠洞 任务: 1、观察地下喀斯特地貌形态——溶洞 2、探究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成果:鸡冠洞位于洛阳栾川境内,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被称为北国第一洞该洞形成于八亿年前,洞内的一些石柱、石花等仍处于生长状态水对可溶性岩石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机械侵蚀作用为辅的破缓和改造作用形成的地貌称为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大气、生物、岩石的相互作用其中石柱、石笋、石钟乳等是属于滴水型喀斯特地貌,是由于水的溶蚀作用与碳酸钙的积累作用而形成;石花是有非重力水作用形成的;而石盾是由承压水作用形成的二、 结论就本次实习的成果来讲主要有: 1、更加详细的观察并了解到河流阶地的形态及成因,完成河谷的测量,了解到河流的水文特征;2、了解到尧山地区土壤的基本类型,以及观察了水稻土剖面,更加深入的了解到土壤的形成以及土壤各层的特征;3、了解到尧山地区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并了解到植物群落中各个主要树种以及这些优势种的生态环境条件;4、了解到该地区的地下水资源状况,并了解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5、了解到旅游开发区的旅游开发利用状况,以及旅欧开发前后周围村庄村容村貌的变迁和居民生活状况的改变;6、完成植物的样方调查,并采集和压制植物标本,对植物群落中的植物类型有了更清楚的了解;7、观察了溶洞,了解到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并观察到几种特殊的喀斯特现象以及了解到其形成机制;8、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深一步的了解到自然地理。
在本次实习中,观察石人山岩石时发现,在块状构造花岗岩的缝隙中存在较新的岩石,这些岩石称为岩脉,是花岗岩石还未出露地表时由于地壳的运动,岩石形成裂隙,岩浆岩顺着裂缝向上运动,温度降低时停留在岩石的裂缝中,又一次大的构造运动产生时,这些块状构造花岗岩整体上升,形成山体,则裂缝中岩石就成为岩脉,值得一提的是岩脉并不是花岗岩,仅是浅层侵入岩,而花岗岩是深层侵入岩其中花岗岩为斑状岩石,岩石中含有长石(正长石、斜长石)、石英、云母;而岩脉包括石英岩脉、长石岩脉并且在沙河岸边的岩石上发现整体的一大块岩石上有一面岩石呈暗绿色,而其他面的岩石仍呈正常状况,这可能是由于该地区风力作用的原因,风从沙河方向刮过来,携带有大量的水分,到达岩石表面时水分停留在岩石的表面,由于水分的存在可能会岩石的内部发生一些反应,而使岩石的成分发生变化,从而颜色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但是具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仍是未知,需要进一步的探究另外由于流水的作用,沙河岸边的岩石由上游到下游依次呈现大块岩石、小块岩石、砾石、砂石、沙砾的现象,岩石的直径在逐渐的减小可能由于旅游开发的原因,山地的某些土壤发生了改变,而存在有些植被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而大量死亡。
如山顶二级保护植物秦岭冷杉,就在大量的死亡,且其繁殖率很低,在较老的植被死亡的情况下,新生幼苗依然很少,在这一点上,政府应该加大对本地区的土壤改良,使得这些土壤恢复以前的状态,能更好的为这些稀有植被提供生存的场所在该地区河流阶地已不是自然状态下的河流阶地,由于要在河流两岸种植作物,而坡状的阶地并不能满足种植的要求,因此该阶地被改成梯田状以更能适合种植作物在实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 多看,仔细观察,会有更多新奇的收获;2、 多动手,熟悉操作过程,会使任务更顺利的完成,多用手感受土壤的质感,会对土壤有更深的了解;3、 多听,多听听老师的讲解,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 多想,把课本知识与实践结合会对任务的完成有很多的帮助;5、 多记,有些东西听过后很快就会忘,记下来会有更深的印象;6、 团结,实习讲究的就是团队协作能力,团结协作会使任务更加顺利的完成 这些在实习中非常重要,像在测河谷剖面图时,如果对仪器不熟悉,肯定会很耽误时间,且效果肯定也不好,这就需要在正式进行测量时多熟悉熟悉仪器,并先动手操作一下,这样才可以是测量高质量的完成多看,就要在观察石人山区岩石以及植被垂直分布规律时多看,会发现很多老师可能讲解不到的事物,并且大自然变化无穷,多看就会发现一些很特别的别人可能注意不到的自然现象。
在观察水稻土剖面,了解土壤特性时,在老师讲这层土有什么样的特性,是沙土还是壤土,有什么的区别时,只会是一头雾水,只有自己用手去感受一下,不用老师讲就可以得到结论多想,就是要在实践中多想想课本知识,一切实践应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上,还要学会独立思考,不可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想法,这样才可以达到实习的目的多听,老师讲解的知识可能在实习不可能自己得到,因此要重视老师的讲解,并要将老师的讲解认真的记下,在整理是并多思考团结是最重要的一条,实习肯定不可能靠一个人完成,因此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实习才可但是在实习中多记也要讲求记一些有用的,盲目的记只会浪费时间也得不到有用的东西 本次的实习并没有存在大的问题,只是在今后的实习中更应该注重学而非玩,当然也要劳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