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4月月考历史试题试卷说明:1、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请将班别、姓名、考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密封线左边的空格内 3、答题可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但不能用铅笔或红笔 4、考生必须把答案写在答题卡内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1、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1、2014年5月18日,集展览、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公众开放该馆重点介绍的原始人群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2、董仲舒认为,与儒学相异的学术“皆绝其道”,使文化的一统与政治的一统相一致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 ) A. 焚书坑儒 B. 八股取士 C. 设立太学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中国封建社会历时两千多年,以下哪次变革曾颁布法令:“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建立县制……”推动了本国封建制度的确立?( ) A.商鞅变法 B.秦始皇改制 C.汉武帝罢黜百家 D.孝文帝改革4、1684年,沙俄政府给盘踞在雅克萨城的侵略头目颁发了一枚盾形城徽,图案是一只张开翅膀的鹰,一只爪抓着一张弓,另一只爪抓着一支箭。
为抵挡这只“鹰”的进攻而做出重要贡献的是( ) A.康熙帝 B.雍正帝 C.乾隆帝 D.道光帝5、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 ) A.秦统一六国 B.开创科举 C.西晋统一 D.开元盛世6、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了三次全国性大统一(秦、隋、元),隋实现南北统一是在( ) A.518 B.589 C.581 D.6187、 唐代诗人陈陶在《陇西行》中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这反映公主出嫁到少数民族地区,带去了中原地区的传统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中“胡”是指哪个少数民族?( ) A.鲜卑族 B.吐蕃族 C.满族 D.蒙古族8、 唐太宗“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认识,主要源自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 A.春秋诸侯争霸 B.汉末军阀割据 C.魏晋北民南迁 D.隋朝暴政9、王谠在《唐语林》中写到“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
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贞观遗风10、xx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之年,杭州推出了“中国大运河杭州申遗旅游线”该旅游线路中的杭州段,属于隋朝大运河四段中的( )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11、诗歌在一定程度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诗歌反映唐玄宗前期的盛世景象的是( )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12、在唐太宗统治时期,某地发生了旱灾,为了抗旱中央要起草一份“政令文件”,你认为当时负责的是( ) A .宰相 B .中书省 C .门下省 D.尚书省13、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你认为这种制度对中国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A .从高门权贵且有真才实学的子弟中选拔官吏 B .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及文学艺术的发展 C .束缚了人们的聪明才智 D . 由皇帝直接任命真才实学的人做官14、“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
缙绅(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进士科的兴衰反映了科举制演变 B.所有人才都从进士科选出 C.进士科是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科目 D.缙绅都要参加进士科考试15、“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这段话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两个民族之前的友好关系?( ) A.汉族与南诏 B.汉族与吐蕃 C.汉族与鲜卑 D.汉族与回纥16、“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说明唐太宗统治时重视( )A. 对少数民族政策 B.文化教育 C. 科举取士 D. 用人和纳柬17、“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 ) A.政治清明 B.经济繁荣 C.对外开放 D.交通发达18、我国历史上曾出现“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他们共同的特征:( )①社会比较稳定 ②民族关系比较融洽 ③经济得到发展 ④科举制度完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9、“鉴真盲目行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这句诗追诉了唐与哪国的文化交往( )A.朝鲜 B.印度 C.日本 D.越南20、下列属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建造的水利工程有①都江堰 ②长城 ③大运 河 ④赵州桥(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1、他的诗歌,雄奇飘逸,充满大胆和想象,人们称为“诗仙”。
该诗人是( )A.杜甫 B.李白 C.白居易 D.房玄龄22、民族交往在我国历史上写下了一段段佳话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促进了吐蕃的发展与进步吐蕃位于题4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23、日本是中国隔海相望的邻邦,中日交往有悠久的历史中日交往有文字记载开始于( )A. 明朝 B.宋朝 C.元朝 D.唐朝24、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隋唐时期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A. 文明初露曙光 B.分裂奔向统一 C.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D.繁荣与开放25、“开元年间,左右藏库,财物山积,不可任数四方丰稔,百姓殷富材料直 接反映了唐朝开元年间( )A.政治清明 B.经济繁荣 C.民族团结 D.文化昌盛26、“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
它开始形成于( )A.张骞通西域 B.郑和下西洋 C.哥伦布航海 D.昭君出塞 27、关于唐人衣食住时尚,精神风貌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体现出胡汉交融、中西交融的特点 B. 骑马出行变得普遍的现象C. 饮酒成为风靡全国的习俗 D. 中原的饺子等食品传入少数民族的地区28、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是( )A.李冰 B.李春 C.鉴真 D.玄奘29、它被誉为“沙漠中的美术馆”和“墙壁上的图书馆”,这里它指的是( )A. 唐朝乐舞 B. 唐朝长安城 C. 敦煌莫高窟 D. 丝绸之路30、隋唐时“民间佛经多于五经数十百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统治者推崇佛教外,还有( )A. 佛经浅显易懂 B.雕版印刷佛经 C. 人们盼望安定 D.道教的流行31、西游记的故事中,唐僧到达西天,取得真经历史上,有这样一本书,成为了研究中亚、印度佛学的重要典籍这是《 》A. 西游记 B. 史记 C.大唐西域记 D. 论语32、唐太宗说:人要照见自己,一定要有明镜;皇帝要想知道自己的过错,一定要借助忠臣。
因此他( ) A.重视教育 B.倡导节俭 C.轻徭薄赋 D.虚心纳谏二、改错题:(10分1、隋炀帝组织开凿的都江堰,千余年来一直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2、唐太宗将金城公主嫁给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3、唐初,火药开始用于军事4、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北京5、天可汗就是少数民族拥戴唐玄宗为他们共同的君主三、材料题:26分33、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14分)【贞观之治】 材料一: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1)贞观之治时期的皇帝是谁?“以人为镜”指的是哪位大臣?(4分) B【技术创新】A (2) 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依据图A和图B分别写出当时便于耕作和灌溉的生产工具名称4分)【中外交往】(3) 材料二:(清朝时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
且严格管制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 -------《论中国》材料二中,清朝政府实行的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带来了什么影响?(6分)33、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2分)材料一:(1)材料一中的“万世师表”是对谁的赞誉?(2分)他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2分)材料二 英国学者威尔斯在《世界简史》中谈及中国盛唐时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2)唐朝时,对外友好往来的活跃是其“开放”、“兼收并蓄”的表现之一,试举两例加以证明4分)材料三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文明与发展可能一半源自于中国”(3)列举唐朝出现的科技成就两例4分)xx学年度第二学期 四月考试七年级 历史科试卷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232=64分) 12345678910111213141516BDAAABBDCDCBBABA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CBCCBADDBACDCBCD二、改错题:找出错误并作简要更正,每小题2分,共10分。
1、 都江堰 改为 大运河 2、 金城公主 改为 文成公主 3、 唐初 改为 唐末 4、 北京 改为 洛阳 5、 唐玄宗 改为 唐太宗 三、材料题:第33题14分,34题12分33、(1)唐太宗,魏征4分(2)曲辕犁,筒车4分(3)闭关锁国,产生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阻碍了中国的进步,是中国落后于世界6分34、(1)孔子,因材施教,创立了私学4分(2)玄奘西行、鉴真东渡4分(3)雕版印书术、火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