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节能评价指标详解

z****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7KB
约12页
文档ID:156192286
1节能评价指标详解_第1页
1/12

1节能评价指标・doc1第一部分火力发电厂节能评价指标1火力发电厂节能评价概述1.1火力发电厂节能评价的意义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不足, 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煤炭、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分别只 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7.69%和7.05%目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 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能源资源的消耗强度高,消费规模不断扩大,能源供需矛 盾越来越突出对于发电厂来讲,火力发电在我国占绝对主导地位,其中燃煤 电厂燃煤消耗量约占全国煤炭产量的50%左右目前,我国火力发电厂的能效水 平还比较低下,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大距离有关统计资料表明:2005年, 我国电力工业全国平均供电煤耗为374hkWg /,与世界先进水平(1999年)相差约50 h kW g / ;生产厂用电率为5.95%,与世界先进水平(1999年) 相差约2个百分点火力发电厂的能效问题成为影响中国电力工业能效的主要 因素火力发电厂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要考虑产出,也要 考虑投入,以尽量少的资源投入和环境代价实现尽可能大的产出,在现阶段和以 后要把节能作为增长方式转变的方向,切实做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 可持续发展。

火力发电厂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 合理、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措施,以减少发电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损失和浪费, 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发电厂能源消耗主要是指煤炭、电力、蒸汽、水、 油等为加强火力发电厂节能管理,原国家能源部于1991年2月5日以能 源节能〔1991〕98号文下发《火力发电厂节约能源规定(试行)》,原国家电力 部于1997年以电安生〔1997〕399号文下发《电力工业节能技术监督规定》, 明确将节能工作纳入技术监督范畴中国实施电力改革,五大发电集团建立以后, 各发电集团也都重视节能管理,出台了各自的节能方面的管理规定,但火力发电 厂开展节能工作的差异性很大,目前还没有对火力发电厂开展节能工作进行评价 的方法或标准火力发电厂节能评价是指按照统一的标准,对火力发电厂的能 耗状况、节能管理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通过评价,使电厂了解企业的节能 状况,发现节能潜力,促进企业节能工作的有效开展1.2火力发电厂节能评价体系的构成火力发电厂节能评价体系共有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火力发电厂节能评价 指标,第二部分为火力发电厂节能评价标准,第三部分为火力发电厂节能评价依 据说明。

火力发电厂节能评价指标 通过对影响煤耗、水耗、油耗、电耗 等指标的主要因素层层分解,确定反映火力发电厂能耗状况的指标火力发电厂 节能评价指标有54个,其中煤耗及相关指标共42个,水耗及相关指标6个、 材料消耗指标3个、能源计量指标3个按相互影响的层面划分,火力发电厂 节能评价指标构成如2图1-1所示图1-1火力发电厂节能评价指标构成图 火力发电厂节能评价指标主要介绍了各类指标的定义、计算方法,对影响各指标 的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指标改善措施火力发电厂节能评价标准火力发电厂节能评价标准是依据国家、行 业的相关标准以及现场规程和实践经验等,针对节能指标和节能管理工作进行逐 项评价火力发电厂节能评价标准的内容共分为9个部分第1部分为节能管理,主要对节能管理的基础工作进行评价,目的是为了 规范节能管理工作内容;第2至第6部分为与供电煤耗有关的指标,包括煤、油、电指标,为了, 于现场查评,将其分成了 5个部分进行评价;第7部分为水耗,主要是影响水耗的各项技术指标第8部分为电厂消耗较大的材料,包括酸碱耗、补氢率、磨煤机钢耗;第9部分为能源计量管理及其相关指标能源计量是节能管理工作最基础 的工作,能源计量不准会给节能管理带来很大的盲目性,因此将其单独列为一部 分进行评价。

节能评价标准总分3000分各部分指标所占权重是综合了节能 管理方面的重要性以及指标在发电成本中所占的比例确定的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分配见下表:表1 — 1节能评价指标权重分配表节能评价指标权重节能评价 指标 权重1节能管理(100) 3.3% 加热器端差(60) 2煤耗(145) 4.8% 高加投入率(50) 2.1供电煤耗(120) 保温效果(15) 2.2供 热煤耗(25) 6厂用电指标(500) 16.7% 3节能评价指标权重节能评价指标权重3燃料指标(250) 8.3% 6.1发电厂用电率(45) 3.1燃油指标:油 耗(80) 6.2锅炉辅机耗电率(230) 3.2燃煤指标(170) 磨煤机耗 电率(60) 入厂煤与入炉煤热值差(145) 送风机耗电率(45) 3.2.2 入炉煤煤质合格率(25) 引风机耗电率(55) 4锅炉指标(770) 25.7% 排粉机耗电率(35) 4.1锅炉热效率(465 ) 6.2.5 一次风机耗电率(35) 锅炉热效率指标(110) 6.3汽机辅机耗电率(115) 排烟温度(60) 循环水泵耗电率(50) 锅炉氧量(60) 凝结水泵耗电率(15) 飞灰可燃物(60) 电动给水泵耗电率(50) 灰渣可燃物。

30) 6.4公用系统耗电率(110) 空预器漏风率(60) 除灰除 尘耗电率(40) 煤粉细度(50) 输煤耗电率(15) 吹灰器投入率(35) 供水耗电率(20) 4.2蒸汽参数和减温水(305) 6.4.4 脱硫耗电率(35) 主蒸汽温度(75) 7水耗(230) 7.7% 再热蒸汽温度(70) 7.1发电水耗率指标(50) 主蒸汽压力(60) 7.2全厂复用水率(50) 过热器减温水流量(40) 7.3锅炉补水率(30) 4.2.5 再热器减温水流量(60) 7.4循环水浓缩倍率(50) 5汽机指标(750) 25.0% 7.5化学自用水率(25) 5.1热耗率(180) 7.6灰水比(25) 5.2蒸汽参数 和减温水8其它指标:(80) 2.7% 5.3真空系统(400) 8.1酸碱耗(30) 5.3.1 凝汽器真空(110) 8.2补氢率(15) 真空严密性(80) 8.3磨煤钢耗(35) 凝汽器端差(90) 9能源计量(175) 5.8% 凝结水过冷度(20) 9.1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50) 凝汽器胶球清洗装置投入率(40) 9.2能源计量器具周期受检率(40) 胶球收球率(60) 9.3能源计量器 具检测率(45) 5.4回热系统(170) 9.4能源计量管理(40) 给水温 度(45)分配原则具体如下:(1)大指标间的权重分配(见图1-2火力发电厂 节能评价指标权重分配图)a节能管理工作内容和能源计量的相关指标,取其 权重为5.8%; b煤炭占发电成本的70%多,因此,与煤耗有关的指标权重为 80.5%。

由于在供电煤耗的计算中包含了油耗和厂用电,将这两方面的指标也列 在煤耗中;c水耗大约占发电成本的3 — 4%,取其权重为7.7%; 4d材料消耗 指标中的磨煤钢耗、补氢率、酸碱耗为发电固定成本的一部分,占用火力发电厂 大量的维护费用,为加强此方面的管理,取其权重为2.7%图1-2火力发电厂 节能评价指标权重分配图(2)小指标之间的权重分配是按照其对大指标影响的 程度进行分析,扣分的原则也是如此例如:在与煤耗相关的指标中,锅炉专业、 汽机专业的指标分别占总分的25.7%、25%,厂用电占16.7%3)单个指标内的 权重分配:考虑到评价指标的重要性以及它在上一级指标中的重要性,取其权重 30 — 50%,与其相关的过程管理方面的工作占50 — 70%,强调过程管理的重要性 火力发电厂节能评价依据说明火力发电厂节能评价依据说明是对评价标准中的评价依据所作的详细说明, 评价依据主要是国家现行标准、行业标准、华电集团现行管理标准办法,主要有: GB/T17167-1997《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导则》GB/T213 —2003《煤的发 热量测定方法》GB/T474-1996《煤样的制备方法》GB/T475-1996《商品煤样采 取方法》GB10184—1988《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GB3485 —83《评价企业合 理用电技术导则》GB8117-87《电站汽轮机热力性能验收试验规程》JB/T 8170-1999《高压加热器技术条件》《火力发电厂高压加热器运行维护导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水电部DL/T 468 一 2004《电站锅炉风机选型与使用导则》 DL/T 783 — 2001《火力发电厂节水导则》节能评价指标权重分配3.30% 80.5% 7.7% 2.7% 5.8%节能管理与煤耗有关的指标水耗指标能源计量其它指标5 DL/T461 —2004《燃煤电厂电除尘器运行维护导则》DL/T467-2004《电站磨煤机 及制粉系统性能试验》DL/T478.4-2001《火力发电厂锅炉机组检修导则 第4部 分:制粉系统》DL/T520《火力发电厂入厂煤检测试验室技术导则》DL/T561-1995 《火力发电厂水汽化学监督导则》DL/T581-95《凝汽器胶球清洗装置和循环水 二次滤网装置》DL/T607-1996《汽轮发电机漏水、漏氢的检验》DL/T610-1996 《300MW级锅炉运行导则》DL/T742-2001《冷却塔塑料部件技术条件》 DL/T748.2-2001《火力发电厂锅炉机组检修导则;第2部分锅炉本体检修》 DL/T748.8-2001《火力发电厂锅炉机组检修导则;第8部分,空气预热器检修》 DL/T776-2001《火力发电厂保温技术条件》DL/T838-2003《发电企业设备检修 导则》DL/T892-2004《电站汽轮机技术条件》DL/T932-2005《凝汽器与真空运 行维护导则》DL/T936-2005《火力发电厂热力设备耐火及保温检修导则》《DL/T467-2004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性能试验》 《DL/T478.5-2001火力发 电厂锅炉机组检修导则第5部分:烟风系统检修》《电力工业节能技术监督 规定》(电安生[1997]399号)《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急计基础[2000]1268 号文《火电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试行)》(国电发[2001]476号)《火电厂 节约用油管理办法(试行)》(国电发[2001]477号)《火力发电厂按入炉煤 量正平衡计算发供电煤耗的方法(试行)》(电安生[1993]457号)《火力发 电厂钢球式磨煤机制粉系统运行规程》(水利电力出版社1980年出版)《火 力发电厂高压加热器运行维护导则》《火力发电厂节约能源规定(试行)》(能 源节能[1991]98号)《汽轮发电机运行规程》原国家电力公司标准(1999年 版)《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燃煤机组检修管理办法(A版)》《中国华电集团公 司创建优秀发电企业管理办法》中国华电生[2004]837号文2综合指标2.1发电煤耗基本概念 火电厂(或机组)每发1 h kW 的电能 所消耗的标准煤量,单位h kW g /。

按国家相关法规规定,火力发电厂要 严格按照机组和全厂实际入炉煤量和入炉煤质分析的低位发热量正平衡计算发、 供电煤耗正平衡计算发电煤耗(1)计算期标准煤耗量计算r f rl b B B B 1 =式 2-1 2 9 2 7 1 q q y y m m rlB Q B Q B B =式2-2式中:b B ――为统计期内机组耗用标准煤量, t ; rlB ――为统计期内入炉标煤总量(包括燃煤、煤油以及其它燃料),t ; fB――为统计期内入炉计量点后的非生产用燃料折算到标准煤耗量,t ; mB、 y B、q B ――为统计期内入炉燃煤、燃油以及其它燃料用量,t ; m Q、y Q、qQ――为统计期内入炉燃煤、燃油以及其它燃料的低位发热量,kg kJ ; r 为供热机组的供热比(见式2 — 20),非供热机组为0 (2)发电煤 耗计算fd b = 6 10 1 f r b W B 式2-3式中:对于非供热机组r 为0fd b 为统计期内的发电煤耗,hkWg / ; f W 为统计期内发电量,h kW 反平衡计算发电煤耗fd b = gd gl r H 271.29 式 2-4 式中:r H —热耗率,h kW / kJ gl—锅炉热效率,% gd —管道效率,%影响因素发电煤耗是反映火电厂能源转化效率的重要指标,其影响 因素主要有机组负荷分配方式、机组运行方式、机组负荷率、锅炉热效率、热耗 率、煤炭管理、季节因素和管道效率等。

1) 机组负荷分配方式机组负荷分配方式主要是指在电厂总负荷满足电网 需要的前提下、电厂机组间的负荷分配火电厂的运行机组,由于机组型号不同、 投产年限的不同以及运行状态的差异等造成具有不同的煤耗特性,机组间不同的 负荷分配方式将对电厂发电煤耗有不同的影响,优化机组间负荷分配达到电厂发 电煤耗最低是电厂经济调度的工作目标目前,电厂无法实现机组间负荷优化 分配的原因如下:①电网因素:电网负荷调度分配本身没有考虑到电厂机组的经 济性,负荷直接分配到机组,电厂无法实现机组间负荷优化分配②电厂本身工 作存在差距,部分电厂没有充分考虑机组间的负荷优化分配2) 机组运行方式7机组运行方式主要是指机组在电网中的运行特征,即 是带基本负荷还是调峰同样情况下,带基本负荷的机组发电煤耗优于调峰机组 的发电煤耗3) 机组负荷率机组负荷率是机组发电煤耗的直接影响因素,机组负荷率 降低,锅炉运行效率降低、热耗率增加、厂用电率增加,发电煤耗增加 况下,机组负荷率每变化10%,发电煤耗将变化3— 6 h kW g /4) 锅炉热效率锅炉热效率gl :锅炉有效利用热量占总输入热量的百 分数,单位%锅炉热效率有正、反平衡两种计算方法。

按 规程》(GB10184—88)的规定,目前大容量电站锅炉的运行效率一般由反平衡 方法来确定锅炉热效率对发电煤耗的影响约为1:1的关系,即锅炉热效率相对变化1%,发电煤耗相对变化约1%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锅炉热效率越 高,机组发电煤耗越低所以保持并提高锅炉运行效率是降低发电煤耗的关键5) 汽轮机组热耗率汽轮机组热耗率r H主要是指汽轮发电机组每输出1 h kW 的电能所消耗的热量,单位是h kW / kJ 热耗率主要由汽轮发电机组热力系统的能量平衡来计算确定汽轮机组热耗率(效率)对发电煤耗的影 响是1:1的关系,即热耗率相对变化1%、发电煤耗同样变化1%同样情况下, 热耗率越低、汽轮发电机组效率越高,机组发电煤耗越低所以保持并提高汽轮 发电机组效率同样是降低发电煤耗的关键影响汽轮机组热耗率的因素主要有 设备型式(包括设备单机容量、蒸汽初终参数、蒸汽循环方式、冷却循环方式等)、 运行调整水平、负荷率、检修维护质量等几个方面6) 煤炭管理煤炭管理也是影响发电煤耗的直接因素,煤炭管理水平高, 煤场出现赢煤,全厂发电煤耗降低;煤炭管理水平有差距,煤场出现亏煤,全厂 发电煤耗将升高7) 季节因素不同季节对机组发电煤耗有不同的影响。

夏季由于外部冷却 条件的影响,真空(排汽压力)的降低使得机组发电煤耗明显高于春、秋、冬季8) 管道效率在火电厂中,汽、水在管道中流动总会有摩擦、节流、降压、漏 流等能量损失,同时管道不可能做到真正的绝热,存在散热损失,这部分损失一 般用管道效率来体现管道效率为管道有效利用热量与与其供热量之比,即机组 汽耗量与锅炉热负荷之比,可以用下式来计算:gd = b0%100 式 2-5式中:0 Q —机组热耗量,h kJ / b Q —锅炉热负荷(或锅炉有效利用 热量),hkj/式中所指的管道效率,主要是反映汽轮机与锅炉之间联络管道(主蒸汽管道、再热蒸汽管道、主给水管道)节流损失与散热损失,合理的管道 设计与良好的保温状态其管道效率一般取99〜99.5%降低发电煤耗的主要措施8(1) 加强煤炭管理(a)加强对煤碳计量器具的计量检定管理(包括燃 料分析仪器),未经检定和检定不合格的仪器、设备不得使用b)对入厂 煤的检斤、检质率为100%,减少煤的亏吨亏卡c)加强煤场管理,做好煤 的分层压实、定期测温、烧旧存新,防止煤的自燃、风损、雨损d)做好 煤种的混配掺烧以及煤场盘点工作2) 加强节油管理改善操作技术,努力减少锅炉启动过程的点火用油和 助燃用油。

3) 加强热力试验管理,及时做出各机组的煤耗特性,并根据机组的煤耗 特性做好机组之间的经济调度,优化机组间负荷分配达到电厂发电煤耗最低4) 加强与电网调度部门的联系,减少机组的热备用时间,减少机组的启停次 数,尽量保证较高负荷率5) 加强技术监督,做好锅炉、汽机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监督,以及机组大 修前后的热力试验,根据大修前的试验结果制定大修节能降耗技术方案对影响 能耗较大的设备或系统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提高锅炉热效率,降低汽机热耗率6) 做好运行优化调整,在规程规定范围内,尽量提高主蒸汽温度、主蒸汽压 力、汽机真空,降低锅炉减温水流量、锅炉排烟氧量以及锅炉排烟温度等技术经 济指标7) 做好机组正常运行过程中的设备维护,保证机组的正常运行,最大程 度减少机组非计划停运次数8) 重视耗差分析,推行机组性能分析系统,使机组始终处于最佳工 况运行9) 针对影响煤耗的小指标,积极开展小指标竞赛活动2.2厂用电率基本概念厂用电率就是发电厂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电量与发电量的比 率按照现行的统计办法,厂用电率有综合厂用电率、发电厂用电率和辅助厂用 电率、供热厂用电率之分2.2.1.1发电厂用电率 发电厂用电率是火电厂在发电过程中的自用电量占 发电量的百分比,主要由锅炉侧的引风机、送风机、制粉系统(磨煤机、排粉机)、一次风机,汽轮机侧的电动给水泵、凝结水泵、循环水泵以及除灰系统、输煤系 统、供水系统、脱硫系统以及网上购电等用电量组成,约占全厂综合厂用电量的 90%左右。

1)对于纯凝汽机组发电厂用电率为:% 100 fcycyWWe式2-6式中:cy e ——发电厂用电率,%; f W ——统计期内发电量,h kW;cy W ――统计期内发电厂用电量,h kW ;下列用电量不计入厂用电的计算:1)新设备或大修后设备的烘炉、煮炉、暖机、空载运行的电量2)新 设备在未正式移交生产前的带负荷试运行期间耗用的电量3)计划大修以及 基建、更改工程施工用的电量4)发电机作调相机运行时耗用的电量9 5) 厂外运输用自备机车、船舶等耗用的电量6)输配电用的升降压变压器(不 包括厂用变压器)、变波机、调相机等消耗的电量7)修配车间、综合利用 及非生产用(食堂、宿舍、幼儿园、学校、医院、服务公司和办公室)的电量2)对于供热机组发电厂用电率为:% W W e f d fcy 100 式2-7 r kc cy d W W W W 式2-8式中:fcy e ——供热机组发电厂用电率,%;d W ――供热机组发电用厂用电量,h kW ; cy W ――统计期内发电厂用 电量,h kW ; r W ――供热耗用的厂用电量(计算方法见式2 —12), h kW ; kcW ――统计期内按规定应该扣除的厂用电量,hkW ; 辅助厂用电率 辅助厂用电率fze主要是指火电厂生产过程中配电设备(主变、 升压站开关与母线等)的损耗以及生产办公所消耗的电量占发电量的百分比。

这 部分电量消耗相对稳定,负荷率高、发电量高,辅助厂用电率相对降低综合厂用电率 综合厂用电率是发电量扣除上网电量余下的部分(对于供热机组应考虑扣除供热分摊部分)占发电量的百分比综合厂用电率是 发电厂用电率与辅助厂用电率的和对于纯凝机组:% W W W W e f wg sw f zh 100 式 2-9 对于供热机组:% W W W W W e f r sw wg f fzh 100式2-10 zh e——纯凝机组综合厂用电率,h kW ; fzh e — —供热机组综合厂用电率,hkW ; swW ——上网供电量,hkW ; wg W——外购电量,h kW ;影响厂用电率的主要因素影响厂用电率的因素主要有设备型式(设 计效率等)、设备特性与系统匹配情况、运行调整水平、负荷率、检修维护质量 等几方面1)机组负荷分配方式 优化机组间负荷分配达到电厂供电煤耗最 低,其中也包含主要辅机运行方式优化、发电厂用电率合理降低等工作内容2) 机组运行方式 机组运行方式是指机组在电网中的运行特征,即是带 基本负荷还是调峰同样情况下,带基本负荷的机组发电厂用电率优于调峰机组 的发电厂用电率10随着电网容量的不断发展增大,需要参与电网调峰的机组 将会越来越多,调峰机组的运行方式目前有低负荷、两班制两种基本方式,研究 调峰机组的运行优化措施、提高调峰机组运行经济性是降低机组发电厂用电率的 措施之一。

3) 机组负荷率 机组负荷率是机组发电厂用电率的直接影响因素,机组 负荷率降低,发电厂用电率增加如300MW燃煤机组负荷率每变化10%,发电厂 用电率约将变化0.3%左右4) 辅机运行特性 辅机运行特性主要由设备运行效率来体现,其影响因 素主要有:(a)辅机设备的设计效率辅机设备设计效率高,辅机设备有可能 获得高的运行效率,则辅机设备耗电率降低;反之,则辅机设备耗电率升高b) 辅机设备的运行效率辅机设备的运行效率取决于辅机运行特性与系统匹配情 况泵(或风机)等辅机设备的运行工作点是由辅机设备特性曲线和系统阻力特 性曲线(也称外特性曲线)来决定的,工作点处于高效率区,辅机设备的运行经 济性高,则辅机设备耗电率降低;反之,辅机设备耗电率升高c)辅机设 备的运行方式 辅机设备的运行方式主要包含辅机设备的运行参数以及对应于机 组不同负荷、不同组合方式两个方面的内容优化辅机设备运行参数,确定机组 不同负荷下的最佳辅机组合方式,可以降低辅机设备耗电率5) 入炉煤煤质 入炉煤煤质影响机组发电厂用电率,主要是入炉煤热值 降低、灰分增加,单位电负荷的机组燃煤量增加,锅炉引风机、送风机、制粉系 统(磨煤机、排粉机)、一次风机耗电率相应增加,机组发电厂用电率增加;同 时除灰系统、输煤系统及脱硫系统用电量增加,也影响机组发电厂用电率增加。

6) 发电机出线至电网之间的电气设备、设施的损耗这部分属于辅助用电量 部分7) 外购电量有的机组启动过程中,需要从网上购电,这部分电量应计 入厂用电消耗降低厂用电率的主要措施(1) 加强对电气系统计量器具的计量检定管理,保证其计量的准确性2) 根据主要辅机的性能指标,保证其工作点处于高效率区内,同时对其运 行方式进行优化a)根据机组负荷率对厂用电消耗的影响,做好机组之间负荷 分配,从而达到辅机运行方式的优化b)根据季节(循环水温度)变化,优化 循环水泵运行方式目前采用双速的循环水泵较多,可以对循环水泵的运行组合 进行优化c)在机组启(停)过程中,合理安排主要辅机启停顺序以及时间 d)对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的排粉机、磨煤机的运行方式进行优化,根据机组负 荷的变化,利用绞笼合理调整磨煤机及排粉机的运行台数,降低制粉耗电率e) 在保证机组真空的情况下,减少真空泵运行台数f)优化输煤皮带运行方式, 减少空载运行时间,降低输煤单耗3) 加强运行调整,减少机组的启停次数,特别是机组非计划停运4) 加大风烟系统漏风治理,减少风机电耗5) 保证入炉煤煤质合格,降低风粉系统、除灰系统、输煤系统及脱硫系统 电耗。

6) 积极应用先进技术对能耗较高的设备进行必要的改造11 (a)循环水 泵改双速b)对于负荷变化频繁的机组,或负荷调整较多的设备可考虑进行变 频改造7) 设备选型过程中,选用技术先进能耗低的设备8) 做好主要辅机的维修,保证较高的工作效率,减少故障率9) 做好生产厂区内的照明优化,使用节能灯具,尽量减少照明灯的数量以 及照明时间10) 电气开关室内,除安全照明外,其它照明一律做到人走灯灭,开关位置方便2.3供热厂用电率基本概念供热厂用电率是热电厂或凝汽式 电厂为对外供热耗用的厂用电量与供热量的比率,单位是GJ / h kW 其计 算公式为:供热厂用电率为:% 100 3600 gr r rcy Q W e式2-11 crcr cf cy r r W W W W W )( 式 2-12 式中:gr Q ——为机组在统计期内用于供热的热量;rcy e ——供热厂用电率,%; r W —— 供热耗用的厂用电量,h kW ; cf W ――纯发电用的厂用电量,如循环水 泵、凝结水泵等只与发电有关的设备用电量,h kW ; cr W ――纯热网用的厂用电量,如热网泵等只与供热有关的设备用电量,h kW ; r 为供热机组的供热比(见式2 — 20),非供热机组为0。

纯发电用电量主要由锅 炉的引风机、送风机、制粉系统(磨煤机、排粉机)、一次风机,汽轮机的电动 给水泵、凝结水泵、循环水泵以及除灰系统、输煤系统、供水系统、脱硫系统等 用电量组成;纯供热用电量是指热网水泵、热网疏水泵、供热站用电量影响供热厂用电率的因素(1) 供热量供热量越大,供热用厂用电量的分配额越大2) 热网设备的用电量主是指热网水泵、热网疏水泵、供热站等用电量3)供热距离供热管路越长,沿程热量损失越多4) 热网热力损耗包括热网的泄漏、疏水等损耗5) 热力管道保温保温差,管道疏放水较多,影响供热电量增加降低供热厂用电率的主要措施(1) 加强对供热系统计量器具的计量检定管理,保证其计量的准确性2) 在满足供热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优化供热设备的运行方式3) 加强热力管道保温管理,定期巡测,及时更换不合格的保温4) 加强供热系统的维修,减少系统泄漏,使用符合节能标准的热力管道 疏水阀2.4供电煤耗基本概念 供电煤耗:火电厂(或机组)每向电网(用户)提供1hkW 的电能所消耗的标准煤量,单位hkWg /按国家相关法规规定,供电 煤耗的计算要严格按照机组和全厂实际入炉煤量和入炉煤质分析的低位发热量 正平衡方法计算。

12按目前的统计管理办法,火电厂供电煤耗有供电煤耗(也 称计划口径供电煤耗)和综合供电煤耗之分供电煤耗:统计期内电厂(或机 组)消耗标准煤量与供电量的比值,单位hkWg /供电煤耗用下式来计算 % 100 1 gd r b gd W B b =式2-13对于纯凝机组:)(1cyfcyfgdeWWWW — = cyfdgdebb 1 =式 2-14对于供热机组:)(1 fcy f d f gd e W W W W — = fcy fdgd e b b 1 =式2-15式中:gd b 为统计期内的供电煤耗,h kW g/ ;综合供电煤耗:统计期内,电厂(或机组)消耗标准煤量与上网电量(发 电量扣除综合厂用电量)的比值,单位hkWg /综合供电煤耗zh b用 下式来计算:对于纯凝机组: zh fd zh e b b 1 =式2-16对于供热机组: fzh fd zh e b b 1 =式影响供电煤耗的因素 供电煤耗是反映火电厂能源转化效率的综合指标,是火电厂生产经营情况 的综合体现供电煤耗可由发电煤耗与厂用电率计算得出,因此,其影响因素包 括影响发电煤耗以及厂用电率的所有因素降低供电煤耗的主要措施同其影响因素一样,降低供电煤耗的措施 包括降低发电煤耗以及厂用电率的所有措施。

2.5供热煤耗基本概念供热煤耗gr b :热电厂每供出1GJ的热量所消耗的标准 煤量,单位GJ kg /发电、供热总的耗热量计算z Q =ss ss ch rh ch fw fw ms ms i G i i G i G i G zgrs rh rs Q i i G 6 10 )(式2-18式中:z Q 一为汽轮发电机组发电、供 热总的耗热量,GJ ms G , ms i —分别为进入汽轮机的主蒸汽流量,主蒸汽焓; h kg / , kg / kJ 13 fw fw i G ,一分别为锅炉主给水流量,主给水焓;h / kg , kg / kJ rh G , rh 一分别为汽轮发电机组再热蒸汽流量,再热蒸汽焓; h / kg, kg / kJ ch G , ch i —分别为汽轮发电机组高压缸排汽流量,排汽 焓;h / kg, kg / kJ ss G , ss i —分别为锅炉过热器减温水流量,减温 水焓;h / kg, kg / kJ rs G , rs i —分别为锅炉再热器减温水流量,减 温水焓;h / kg, kg / kJ zg Q 一为进入汽轮机前锅炉主汽管道直接供热用 的耗热量,GJ供热用耗热量计算gr Q = hshs zg rsh rsh wg wg i G Q i G i G 6 10 187 . 4bs hs rsh wg t G G G 式 2-19 r = z gr Q Q 式 2-20 式中: gr Q —为机组供热用热量,GJ ; wg G , wg i —分别为汽轮机抽汽对外供热 (汽)流量,供汽焓,h kg /, kg kJ / ; rsh G , rsh i 一分别为汽轮机 对外供热水流量,供热水焓,h kg /, kg kJ / ; hs G , hs i —分别为对 外供热回水流量,回水焓,h kg /, kg kJ / ; bs t —为汽轮发电机组补 水温度,°C; r —为供热比。

2.5.1.3发电用耗热量计算grzfdQ 式2-21 2.5.1.4供热煤耗计算(1)供热煤耗量: r ff rl r B B B式2-22式中:r B —为供热用标准煤耗量,t ; rl B —为入炉标 准煤耗量,t; ffB—为入炉计量点后未用作发电供热的标准煤耗量,t ; (2)供热煤耗计算gr b = 3 10 gr r Q B式2-23影响供热煤耗的因素(1) 供热参数抽汽供热蒸汽的能级越低,热损失将越低2) 供汽管道保温保温不完善将增加热损失3) 管道疏水疏水增加,热量损失增加4) 供热距离供热管道越长,沿程热量损失越多14(5) 不同供热机组间抽汽量的分配6) 供热管道保温供热管道保温差,其散热损失增加降低供热煤耗的主要措施(1) 加强对供热系统计量器具的计量检定管理,保证其计量的准确性2) 在满足供热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优化供热设备的运行方式3) 根据供热需求以及供热机组的发电量情况,做好机组间热量与发电量 的合理分配4) 加强热力管道保温管理,定期巡测,对不合格的保温进行及时更换5) 加强供热系统的维修,减少系统泄漏,使用符合节能标准的热力管道疏水 阀6) 尽量采用较低能级的抽汽供热。

减少高温高压蒸汽减温减压造成的换 热损失2.6发电水耗率基本概念发电水耗率是指单位发电量所消耗的新鲜水量,单位为h kW / kg 火电厂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一定量的水,用于化学补给水,循 环冷却用水的补充水及其它工艺用水等f sx sf W D d 式2-24式中:sf d —发电水耗率,h kW kg / ; sx D —统计期内全厂实际耗水量(即全厂 实际从水源总取水量,不包括厂外生活区耗水量),kg ; f W —统计期内全厂 实际总发电量,h kW 影响发电水耗率的因素(1) 机组负荷率机组负荷率高,发电量高,则发电水耗率相对降低2) 循环水浓缩倍率 对于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循环水浓缩倍率是影响 发电水耗率的主要因素循环水浓缩倍率高,循环水系统排污量减少,则发电水 耗率降低;反之,发电水耗率升高3) 灰渣系统形式与运行方式除灰系统为干除灰方式、除渣系统为闭式 循环方式,则发电水耗率降低;除灰方式为湿式除灰、除渣系统为开式水力除渣, 则灰、渣系统需要连续不断地补水,则发电水耗率升高4) 污水处理回用 厂区生产、生活污水处理回用到生产系统,则新鲜水 量消耗减少,发电水耗率降低5) 供水管网严密性 供水管网定期查漏、消漏,管网泄漏量少,则发电 水耗率降低。

6) 供水计量准确性计量不准确,会给计算带来很大的盲目性降低发电水耗的措施(1)加强对供水用水系统计量器具的计量检定管理,保证其计量的准确性;(2)供用水系统发生较大变化时,必须进行水平衡试验,以制定合理的用水、 节水方案加大全厂复用水率,减少溢流水、外排水;(3) 做好水的分级利用,增加水的串用次数,做到一水多用;(4) 根据机组负荷情况做好供水系统的经济调度;(5) 在试验的前提下,提高循环水浓缩倍率;15(6) 优化灰渣系统形式与运行方式对于灰浆外排的电厂,应尽量减少外 排灰浆,并提高灰水比对于新上电厂优先选用干除灰系统,并加大炉渣的综合 利用;(7) 加大污水处理回用利用;(8) 对供水、供热管网定期查漏、消漏2.7入厂煤与入炉煤热值差基本概念 入厂煤与入炉煤热值差是指统计期内,入厂煤与入炉煤收 到基低位发热量的差值入厂煤与入炉煤热值差是火电厂燃料管理工作的一项 重要指标通过入厂煤与入炉煤热值差分析,不仅可以了解煤炭在煤场存储时的 热损失情况,还可检验入炉及入厂采样、制样、化验等工作质量减少入厂煤上 入炉煤热值差是燃料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按《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创建优秀发电 企业管理办法》中规定,入厂煤与入炉煤热值差应控制在502 g / J之内。

影响入厂煤与入炉煤热值差的因素(1) 热值测定对于入厂煤来说,如果燃料测定热值高于实际热值,则热值 差增大,反之,热值差则减少对于入炉煤,如果入炉煤测定热值高于实际热值, 热值差减少,反之,热值差则增大2) 入厂煤管理因素(a)规范入厂煤采、制、化工作,保证入厂煤验收煤 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防止入厂煤低位发热量“虚增”;(b)加强煤质检验 在电煤供应中,存在掺矸使假、以次充好现象,如果不能及时检验出来,会造成 煤炭热值虚增,从而加大入厂、入炉热值差;。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