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

mar****e5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2.66KB
约3页
文档ID:158319126
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_第1页
1/3

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权教学目标1. 了解海洋环境问题的表现,产生的根源,以及监测防治的措施2. 了解海洋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内涵,专属经济区的划分,以及如何处理好 相邻国家间关于海洋权益的争端问题教学建议1. 关于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环境问题包括海洋污染和海洋生态破坏两个方面在教学中, 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读《海洋污染物质来源》示意图,分析各经济生产部门所产生的污染物质 的种类,污染物泄漏和排放到海洋的途径,给海洋生态带来的危害,给人类带来的威胁等在 分析了海洋污染问题之后,可自然过渡到海洋生态破坏的问题上针对海洋生态破坏问题, 可引导学生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特别着重在人为因素的的分析上关于 海洋环境保护问题,也可在课堂上向学生播放有关的录像资料,使学生获得直观的、生动的 印象2. 关于石油污染和监测防治:在教学中,教师将此部分内容合并到海洋环境保护标题 下,在讲海洋石油污染时,以阿拉斯加的油轮泄漏为例,说明造成的危害和监测防治措施 关于海洋石油泄漏清污方法,可以用有关的科教片进行展示,比用语言描述效果要好3. 关于海洋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这部分教材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采取 课堂阅读讨论的方式,通过阅读课文内容和读《专属经济区》示意图,了解海洋权益和《联 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内涵,专属经济区的划分,讨论如何处理好相邻国家间关于海洋权益的 争端问题。

关于海洋环境问题的教学分析海洋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而产生的海洋形成已有几十亿年了,人类利 用海洋也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并未发生严重污染问题,就是因为海洋对有害物质具有自净 能力污染物质进入海洋以后,经过物理过程(扩散、稀释)、化学过程(氧化、还原)、 生物过程(降解等)的作用,一部分或全部被海水吸收、沉降、稀释或转化,海洋环境又会 恢复到原来的状况海水的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如果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数量超出了环境的 自净和容纳能力,便会使海洋环境遭到污染海洋环境容量是衡量海水自净能力大小的标志, 它是指在不危害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的前提下,某一海洋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 量海洋环境容量是海洋环境质量控制和产业规划的一个依据20世纪以来,人类及其日益发展的技术,给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反过来海洋污染又对海洋生物资源、工业用水质量和人类自身的健康造成日益严重的威胁 教材投产业部门讲述了海洋污染物质的来源及其造成的危害从类型上说,目前危害较大的 海洋污染物质主要有石油、重金属、农药、有机物质、放射性物质、固体废物和废热水中的 热能等海洋污染的特点是:污染源广,污染物质种类多,影响范围大,危害深远,控制复 杂,治理难度大。

海水中赤潮的发生与海洋环境污染有着直接和密切的关系赤潮是指海水 中某些微小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短时间内发生突发性的增殖 和聚集,引起水体变色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发生有自然因素的作用,古代曾有赤潮现 象的记录但是,人类无节制地向海洋排放、倾倒废弃物是目前赤潮时有发生的主要原因 如果学生对这一现象感兴趣,教师可作适当讲解关于石油对海洋造成的污染的教学分析石油是各种污染物中入海量较大的一种由于人们对矿物燃料特别是石油的需求量不断 增加,海洋石油开发和运输迅速发展,海洋中石油溢出事件无疑会更加频繁,石油污染将是 一种持续的海洋污染现象20世纪60年代末,随着海洋石油运输业的飞速发展,油轮溢油 事件开始频繁发生时至今日,恶性的油轮油溢事件仍时有发生在海洋石油开来活动中, 石油的自然渗出、偶然发生的井喷、油污排泄等,也可能造成油溢清理石油污染的化学物 质还可能造成二次污染油污染对海洋环境的现时影响和长期影响是:(1)破坏海洋生态; (2)危害渔业生产;(3)破坏海滨娱乐场所;(4)使整个海岸环境退化关于世界海洋管理的教学分析和建议世界海洋的管理一直是人类面临的挑战之一海洋面积辽阔,涉及150多个独立国家的 国界。

维护公海自由的斗争持续了几个世纪不仅;因海国家对部分海域有主权要求,一些 内陆国家也要求分享海洋某些国家甚至因各自要求的领土管辖范围上的冲突而发生纠纷海洋环境区域差异很 大,工业发达国家向海洋中排放的污染物,要比发展中国家多得多20世纪60年代初,大 洋多金属结核的发现,在国际上引起了关于国际海底及其资源的法律地位的激烈争论因此, 与海洋有关的环境问题、领土要求问题与资源所有权等问题始终是国际海洋法会议的主要议 题20世纪中叶以来,国际海洋法律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在40年代,世界海洋还被 置于少数霸权国家的控制之下进入60年代后,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力量对比发生转折, 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取得决定性胜利,这些新独立的国家和已取得独立的发展中国家纷纷提出 反对海洋霸权、争取平等的海洋权的要求早在1958年,联合国第一次海洋法会议就提及 海洋和海洋资源是人类的共同继承遗产1970年,第25届联大通过了 “各国管辖范围以外 海底及其底上的原则宣言”,表明国际海底及其资源适用于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原则,已经 得到国际上的普遍承认1973年12月,联合国召开了第三次海洋法会议,经过9年会议上 的争论,在1982年4月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认公海、国际海底的海洋资源属 国际共管、共享。

公约所确立的新的海洋法制度的主要特点是扩大了沿海国家的管辖海域面积和管辖权 力,确认沿海国家对于管辖海域的海洋资源享有主权权利国家管辖海域按其法律地位的差 别,可分为内海、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这四种主要区域从行使资源主权权利方面讲, 国家管辖海域可以被视为海洋国土,这些管辖海域中的海洋资源应当与陆地国土一样,得到 重视和开发在教学中,可结合其他学科(如历史、政治)的知识内容,对20世纪以来国际政治、 经济形势的格局与发展适当予以介绍,使学生理解新的国际海洋法律制度确立的背景及其与 国际海权思想发展、国际海洋权益斗争间的关系教学设计方案〖引入新课〗1. 读图引入:读《海洋污染物质来源》示意图2. 提问:海洋污染物质来源于哪些经济部门,它们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入到海洋中,从而 产生海洋环境问题的〖海洋环境保护的教学〗1. 讲述:海洋环境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海洋污染,即海洋污染物质进入海洋,超 过海洋本身的自净能力;二是海洋生态的破坏,即在各种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海 洋生态受到的破坏海洋的污染物绝大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其中,工业生产过程 中排出的废弃物是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它们集中于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附近。

这些污染 物进入河流后汇入海洋中,危害海洋生物,逐渐在海洋生物体内富集,人食用了污染了的水 产品,会危及人类健康此外,农业生产中由于大量使用农药,残留的农药随水循环进入海 洋;核电站和工厂排出的冷却水流入河口或海洋中,由于水温较高,往往会影响海洋生物; 沿海石油化工工业、石油进出口港口、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油轮失事等,都可能造成石油泄 漏,污染海洋环境2. 阅读:课本《阿拉斯加的油轮泄漏》一文及插图、图表《海上石油泄漏清污方法》3. 提问:海洋污染会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什么影响;海洋生态的破坏是否都是人为因 素?4. 讲解:除海洋污染外,人类的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如破坏海岸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工程 建设;人类对某些海洋生物的过度捕捞;缺乏科学论证的围海造田工程;都会导致海洋生态 环境恶化,海洋生物数量和种类不断减少,甚至部分物种濒临灭绝另外,自然环境的变化, 如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以及一些自然灾害,如海底火山爆发、海啸、海底地震等, 也会使海洋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和改变但是,人为因素对海洋生态的破坏更为突出〖海洋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教学〗1. 阅读和读图:课本相关部分内容,并且读《专属经济区》示意图2. 讨论:专属经济区是怎样划定的;一个国家享有的海洋权益包括拥有哪些方面的主权; 相邻距离小于200海里的沿海国家间,各自管辖的海域划界和拥有的海洋权益如何裁定?(讨论结果略)。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