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班通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桃川小学班班通使用情况调查报告自,学校为全校6个班安装了“班班通”,经过近7年的运 行,“班班通”设备的运用情况如何?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哪些变 革,为此,学校在师生中进行了一次“班班通使用情况的调查” 具体情况如下:一、 调查目的掌握班班的使用情况,寻找使用班班通,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 径二、 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一---六年级共60名学生三、 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是在一到六年级学生 和7中进行,采用当场填写当场收回的形式,回收率达100%四、 调查时间:10月8日五、 调查内容在教师中主要调查收集教学资料的途径,使用资料的做法,媒体 使用的时间等问题在学生中主要调查了班班通的喜欢度,班班 通的优势、劣势,教师使用情况等问题六、 调查结果(一)学生问卷调查结果1、喜欢教师使用班班通上课的学生较多,占接受调查学生人数的 75%2、 在你喜欢经过班班通展示什么内容调查中,大多数学生喜欢与 课文相关的图片各影视链接对字词总结、课文问题设置喜欢的 很少3、 89%的学生认为班班通的使用能提高学习效率4、 在班班通弊端调查中,58%的学生认为班班通使一些学生只被 精彩的图案视频吸引,并没有完全投入到学习的各个活动,各个 环节中。
5、 班班通使用率调查中,90%的学生认为教师经常使用,10%认 为偶然使用七、调查体会1、 班班通改变了教学手段过去,教师上课还是一支粉笔,一块 黑板,一张嘴,教学方式也还是注入式,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 到根本的彰显班班通“工程,使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于课堂 教学,能够使教学活动集文字、图像、动画等信息功能于一体, 实现课堂教学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课堂教学的高效率使 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直观能提高教学效率2、 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较传 统的教学模式而言,更形象、直观、生动,也更能吸引学生的注 意力,许多原来不能直观演示的内容,能清晰具体的显示在电子 白板上,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主动,更有效丰富、直观的教学 资源使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刻开阔了学生的视 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也能真正 以学习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共同探求解决问题的途经,学生 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3、 在班班通使用是还存在着盲目性和随意性,在资料的收集上存 在着严重的依赖性调查中发现一些教师对使用班班通的目的还不明确,70%的 教师认为只要有现成的资源我就要使用,全然没有考虑班班通使 用的必要性,没有认识到班班通是我们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的 好帮手,而不是哪都能够抹一下的万金油。
在资源的收集上过多 的依赖网络资源,资源的原创性几乎为零大有离开网络资源, 就没法使用班班通设备态势从这个角度,班班通在某种程度降 低了教师的计算机水平4、 设备的利用率不高这里说的利用率不高并不是指教师使用班班通的次数不多,而 是指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设备的功能,教师们使用得最多的就是 ppt课件,上课就是点点鼠标而已,电子白板的许精彩功能使用 很少,甚至不会使用,实物投影的使用也不多5、 班班通在数学学科遭冷遇值得深思在问卷中有75%的学生都认为喜欢教师上课使用班班通,说 明学生还是很喜欢班班通的,但在你认为什么学科最适合使用班 班通的调查中,只有22%的学生喜欢数学,是什么原因呢?我认 为原因有三:一、在比较中被冷落数学是一门理性的学科,体 现的是一种理性美,它提供的素材没有语文、英语学科那样色彩 鲜艳,生动形象,更多的是一些电子化了的数学符号,相比之下 就没有那么讨人喜欢了二、教学实效影响学生的喜好生动形 像的背后隐藏着削弱双基训练的事实,繁华过后学生的双基训练 没落实,为后续学习增加了困难,学生自然不那么喜欢了三、 生动形象剥夺了学生理性思维的空间数学教学的价值一是体现 在实用性上,即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二是体现在训练学生 的思维上,让学生有一个灵活的大脑。
过于形象的素材剥夺了学 生体会挑战自我的乐趣,剥夺了学生体会数学理性美丽的机会, 因此学生不那么喜欢这一调查很有价值,它告诉我们数学教学 中不是越形象越好,出示形象素材的时机要恰到好处,要在学生 百思不得其解,不点拨一下不行,不形象一点不懂时才给学生出 示这又出现一个问题,ppt课件是程序性的运用软件,素材出 现的顺序和时机是不可控的,得重头到尾走一回,没法做到收发 自如,而电子白板素材出现的顺序和时机是可控的,可做交互、 自如,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还是要提倡多用电子白板,才能做到适 时点拨,恰到好处的呈现6、班班通教学更要加强组织教学一些教师认为班班通让教学生动了形象了,学生自然就投入 了,专心了,对组织教学的要求就降低了在班班通弊端调查 中,58%的学生认为班班通使一些学生只被精彩的图案视频吸 引,并没有完全投入到学习的各个活动,各个环节中也就是说 学生的专心是“被专心”了的,是对个别声音、图片、视频刺激的本能反应,而不是对整个学习活动的专心,这种专心是本能的,无意识的,没有和整个学习活动相连系学习活动是一个环 环相扣的过程,放弃过程而专心一隅是虚假专心,往往是精彩过 后一无所知教师不要被学生表面的专心所惑,班班通教学中,“全程专心才是真的专心”、“精彩处才专心那是‘被专 心’”。
因此,教学中不是利用班班通来加强组织教学,而是组 织好了才用班班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