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课题调研报告

s****a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1.93KB
约7页
文档ID:177500257
课题调研报告_第1页
1/7

课题调研报告课题调研报告(一)吕叔湘先生也曾说:“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 堂上讲的占多少,得 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 想……百分 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农村小学三~六年级的学生2、实施的策略:通过调查和分析,确定合理的实施策略 如激发阅读动机、指导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八、成果形式最终成果:结题报告,课题论文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研究本课题旨在引导教师注重 学生差异、合 理利用差异,探 寻教得轻松、学 生学得愉快的 教学方法和途径,创造出更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数学课 堂分层教学模式,全 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将 此实践经验 推广到学校2、研究方法:(1)研究准备阶段:主要采用观察、调查 查阅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针 对学生目前的学习现状,通 过 观察、问卷调查进一步确定研究对象结合查阅文献资料 确定研究的内容,为 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2)研 究实施 阶段:主 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即 把我组数学教师的每一节课 堂教学,都 作为我们课题研究的一个环节,在 实际行动中摸 索经验对每个阶段,各个个案数据进行收集,将差异情况 和解决策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比较,形成档案式资料使 教学的过程同时成为五、课题预期研究成果(一)课题提出的背景(2)构 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加 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行为 习惯的研究与教育,可 以进一步融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 地学生间的关系,促进他们融入本地区经济、文化等领域 加深与本地居民的相互了解消除无形中存在的歧视、自卑 对立等情绪建立和谐学校、和谐社区乃至和谐社会1、改变外来民工子女的行为习惯不够理想的现状根据调 研,我 校外来民工子女的行为习惯不够理想主要表现为:随 地吐痰、扔垃圾;同学之间打架、斗殴;学习上缺乏信心 自暴自弃、厌学甚至逃学课 题组通过对外来务工子女行为 习惯的调查,分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不良行为习惯和心理产 生的根源,探讨外来民工人员子女不良行为习惯和不良心理 的预防和矫正策略,有 效地培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的行 为习惯、学习习惯,发 展他们健康的心理,促 进其健全人格 的全面发展,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行为习惯:心理学认为,行为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 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习 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 是一种定型性行为,它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 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现而有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 在大脑中建立了稳固的神经联系,只要在接触相同的刺激, 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相同的反映,是 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反 复强化的产物。

这 就是我们常说的“习惯成自然 因而它 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具有自动化作用,它不需要别人督促、 提醒,也 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 动作简言之,习惯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四)课题的研究目标(2)通过研究和实施,矫 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培 养外来务 工人员子女良好的行为习惯,推动全体学生素质的提升2)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让 学生成为自律的主人探 索 如何发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良好行为 习惯,应 用目标激励法、自我教育法、相 互教育法等方式方 法,有效地引导、激励他们化被动接受教育为主动参与教育,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一阶段:课题前期准备阶段第二阶段:课题设计申报阶段在 20xx 年 6 月,以 各学科骨干教师和年级组长为基本研究 人员成立了总课题组,拟定研究思路,制 订研究方案,完成 了课题申 报工作 在 20xx 年 11 月成立 了 6 个子 课题组,制 定各自具体的研究方案,各子课题组进行了调查研究在 20xx 年 5 个课题成功申报 了太仓 市级课题 ( 1 个重点课题、 两个规划课题、两个微型课题)在 20xx 年 10 月举行开题论 证 会 ,邀 请 专 家 对 课 题 进 行 论 证 ,进 一 步 完 善 研 究 方 案 , 并 启动课题研究。

时间为20xx年11月——20xx年7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 务是开展课题研究和调整课题研究, 具体工作为:第四阶段:课题中期报告阶段 下面着重介绍课题组调查分析和实践策略这两方面的具体 进展二)对外来民工子女的行为习惯的调查分析( 三 ) 子 课 题 的 研 究(四)学校实行“德育导师制”三、阶段性成果(二)“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根据自主、公开的原则,以年级组为单位,采取个人自愿和 年级组推荐相结合的办法先行推荐,后由学校德育导师制指 导小组最终确定名单2)谈心与汇报制度每 2 周至少与结对学生谈心(面 谈、书信、周记、电子信箱等)一次,并记录内容, 学生每周一次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小组间 活动:德育导师之 间 进行交流,将同 类型 的 小组成 员 (如同属学习、道德、行为、心理等某一方面寻求指导的学 生)组织在一起进行交流,以扩大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 缺 的更好的德育效果学校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例会,交换意见,讨论问 题,决定事项,总结工作校级一般每学期召开二次,年级 组一般每月召开一次,班级一般每二周召开一次学校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要定期组织导师进行教育学、心 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举 办德育导师工作研讨等活动,不 断提高德育导师的育人能力和工作水平。

学校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根据下列四种情况,采取定性与 定量、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每学期学校将对导师进行考核具体分值分配:工作手册 ( 30 % ) + 受 导 学 生 与 家 长 评 分 ( 20xx 年 度 考 核 中 另 加 分 (由校教代会讨论后确定)3)在实践及活动层面扎实推进师德建设和学生思想道德建 设工作,运 作效果明显、切 实可行的“学校道德讲堂”工作 机制1)社会公德建设主要包括:文 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 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等,以“礼仪”为核心3)家庭美德建设主要包括:夫 妻和睦、孝敬长辈、关爱孩子、邻里团结、勤俭持家等,以“和睦”为核心针对学生,我校着重以“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为主 重点对学生进行“三心”教育,即 在家中为长辈尽孝心,在 学校为同学送关心,在社会为他人献爱心以 “我学、我讲、 我议、我 选、我行”为主要形式通 过努力达到“教育一代 人,引 导两代人,影 响三代人”的目标对教师进行“为人 师表、爱 岗敬业,奉献社会、提升自己”为主要内容的师德 教育,传承我市教育行业精神1)每次活动开展前,各班需提供的活动资料如下包含道德 故事、道 德短片或照片相关歌曲、相 关经典诵读等环节内容 的道德讲堂教案一份。

四)教师教学素质的提高四、问题反思1、理论素养不够丰富课题组成员在专家的指导下,阅 读 了一些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书籍,丰 富了自身的理论素养,但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感觉到理论知识的缺乏2、本课题中,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将是今后研究 的重点如 何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因材施教,找到适合外来民 工子女的教育教学策略;如 何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实现多 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3、学校教师的年轻化,经 验不足,缺乏专家的引领,教 师 研究积极性有待进一步加强4、进一步加强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上 传工作,实 行专 人负责,做到及时整理、归档、上传五、后期设想1、再次开展课题理论学习、典型案例学习与分析、研究, 做好学习心得撰写和交流2、围绕《农村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教育研究》课题,进一步开展好“德育导师制”工作,督 促 好教师做好各方面的记录工作充分利用我校的品牌特色— —科技教育,对外来民工子女进行养成教育3、开展课题的交流研讨会,发挥教师群体自主教研作用, 做到以教师的个人发展促进学校课题研究的发展4、结合课题研究,请专家讲座,组织研讨交流活动课 题 组将分教研组进行分别研讨,开展以学校教师与专家共同参 与课题研究的活动,促进课题组成员与课题研究共同成长。

5、进行课题的开发和评估,认真总结课题中出现的问题和 经验。

下载提示
相关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